第140章 宋总


第一百四十章  宋总

展会结束的当天傍晚,夕阳将国际展览中心的玻璃幕墙染成了橘红色。

宋知意站在展览馆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裳的衣角。

身后,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拆卸那台参展样机。

“小心齿轮箱!”

张建军的声音从展台后方传来,“老王,你那边托住了吗?”

宋知意回头望去,只见几个工人正合力将那台银灰色的全自动纺织机缓缓放倒。

这台机器凝聚了他们太多心血。

从被海关扣留的危机,到连夜改进的艰辛,再到如今展台上的辉煌。

宋知意忍不住提醒他们:“大家都小心点,不要被伤到了。”

张建军他们立马点头答应下来。

“厂长!”林杏花小跑过来,短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手里举着一叠五颜六色的名片。

“又有三家纺织厂想约谈合作!国内的,国外的,还有一家建设兵团的!”

宋知意接过名片,指尖这些名片上字体轻轻摩挲。

这些天来,她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是因为连续五天的高强度讲解,所以她的声音变得低沉而粗糙。

但与之相反的是,现在的她无比开心。

“安排在下周吧。”她轻咳一声,从包里取出润喉片含在口中。

紧接着她嘱咐:“先让技术部把样机调试好,参展这几天高强度运转,得做个全面检查。”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通知食堂今晚加餐,再给大家炖点冰糖雪梨什么的,这段时间辛苦了。”

林杏花点点头,麻利地在笔记本上记下。

这个曾经在别的厂子受尽欺辱的姑娘,如今已是星辰机械技术部的骨干。

打包工作接近尾声时,宋知意亲自检查了每一个部件的固定情况。

她蹲下身,手指抚过机器底座的铭牌。

“星辰机械。”几个字下面,刻着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姓名。

这些是他们努力成功的象征。

宋知意相信,这些名字将来会走的更远,让更多人知道的。

回厂的路上,宋知意靠在车后座,疲惫却满足地闭目养神。

车窗微开,晚风带着花香拂过她的面颊。

坐在前面的张建军正兴奋的读着报纸,因为上面刊登了他们机械厂的新闻。

“在本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我国民营企业星辰机械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纺织系统获得广泛关注。据悉,该系统融合了传统缫丝工艺与现代智能控制技术,目前已与多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林杏花兴奋地拍了拍座椅:“厂长,咱们上新闻了!”

宋知意微微一笑,望向窗外的街景。

车水马龙中,晚上的街市依旧热闹。

“厂长,您看!”林杏花突然指着窗外惊呼。

出租车缓缓驶入厂区大门,眼前的景象让宋知意瞬间坐直了身体。

厂门口不知何时挂上了崭新的红色横幅,“欢迎星辰机械载誉归来”,每个字都用金线绣了边,在晚风中轻轻飘动。

更令人惊喜的是,道路两旁站满了厂里的工人,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门卫老张正指挥着几个年轻工人调整横幅的位置。

看到车子驶来,他连忙小跑上前,腰板挺得笔直:“宋厂长,欢迎回家!”

宋知意推开车门,双脚落地的瞬间,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她看到大家兴奋高兴的脸。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谢谢大家,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宋知意看到厂房门口摆着一张长桌,上面放着个简易的庆祝蛋糕。

雪白的奶油上,用红色果酱写着“星辰机械厂”。

她突然初来乍到时候的场景,自己独自在空荡荡的厂房里调试机器的场景。

如今,这里已经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厂长,许个愿吧!”林杏花递上一把蛋糕刀。

宋知意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

她许愿星辰机械能走得更远,许愿他们的纺织工业能站在世界之巅,也许愿支持自己的所有人的人能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周围响起了欢呼声,在这夜色里面异常清晰。

宋知意相信,他们肯定能走的越来越远的,共同迎接他们的明天。

展会带来的效应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接下来的一个月,星辰机械的接待室几乎没空过。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厂区时,就能看见西装革履的客商们已经在门口等候。

来自外地纺织厂代表络绎不绝,他们带着各地方言的口音,却都有着同样热切的眼神。

“宋总,阳光纺织的赵总到了。”

“第三棉纺厂的李工说想再看一次样机演示。”

“厂长建设兵团的同。志带了翻译,说想谈长期合作。”

这样的通报几乎每半小时就会在宋知意的办公室外响起。

她的日程表被塞得满满当当,有时连午饭都只能在会谈间隙匆匆扒几口。

法务部的同事们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合同文本堆满了三个档案柜,所有人都在为此忙碌着,毫不停歇。

最终人事部不得不紧急招聘了两名同样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才缓解了压力。

这天下午,宋知意刚送走一批外地客商,新上任秘书小王就轻轻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要不然林杏花忙不过来。

“宋总,这是本周的专利申报材料。”年轻的小王小心翼翼地将一叠文件放在已经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

自从展会回来后,厂里人都不约而同地改口称她为“宋总”了,这个称呼里包含着比“厂长”更多的敬意。

文件最上面是有关于纺织机的申请书,这是她基于传统缫丝工艺改良的第三项专利。

宋知意翻开的第一页,上面详细记录着这项技术的创新点。

将古代工匠凭手感调节丝线张力的经验,转化为精确的模型和算法。

她揉了揉太阳穴,这几天的连轴转让她的偏头痛又犯了。

桌角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行程,红色的圈圈点点像是一张复杂的电路图。

她拧开钢笔帽,正准备在专利文件上签字,办公室的门突然被猛地推开。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223/111109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