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 第178章 迁都定国策

第178章 迁都定国策


武英殿内,

朱元璋、李祺、徐达、刘伯温等人仍沉浸在“寰宇之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震撼与憧憬之中。

巨大的世界地图悬挂在侧,

无声地诉说着大明未来的无限可能。

就在这时,

太子朱标再次上前一步,

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描绘着汪洋大海与遥远大陆的舆图上,

而是转向了悬挂在另一侧的一幅更为详尽的《大明北疆舆图》。

他的手指,

落在了地图上一个被山川河流环绕、扼守要冲的位置,

幽燕之地,元大都旧址。

“父皇!”

朱标的声音,

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浩瀚的海洋拉回了北方的广袤陆地,

“儿臣以为,我大明欲长治久安,

光耀千秋,非仅需扬帆四海,更需固守根本!

而此根本之枢,当北移!”

他手指重重点在“北平”二字之上,

声音陡然拔高:

“幽燕之地,

左环沧海,

右拥太行,

北枕居庸,

南控中原!

其势如虎踞龙盘,俯瞰天下!”

“此地,前朝旧都,形胜无双!

控扼漠北,则北元残部如芒在背,不敢轻举妄动!

东望辽东,则女真诸部、高句丽之动向,尽在掌握!

俯瞰九边,则万里长城如臂使指,

可随时策应,拱卫中原腹地!”

“此乃‘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绝佳所在!”

“儿臣奏请父皇,迁都——北平!”

“以此地为新都,更名‘北京’!

使我大明中枢,与北疆防线血脉相连!

天子坐镇于此,则国门永固,社稷永昌!”

“迁都北平?”

“天子守国门?”

朱标的话语瞬间在殿内激起巨大波澜!

百官震惊,议论纷纷。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

显然是顾虑迁都耗费巨大,

忍不住出列道:

“太子殿下!

迁都乃国之大事,非同小可!

前元旧都虽在,然宫室残破,

城池待修,若大兴土木,恐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啊!

且江南富庶,根基深厚,骤然北迁……”

“张侍郎此言差矣!”

不等朱标回答,

魏国公徐达洪亮的声音已然响起。

这位老帅踏前一步,目光扫过那位老臣,

随即向朱元璋拱手:

“陛下!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所言极是!

北平形胜,确为定鼎天下之枢!”

他话锋一转,指向地图上的元大都旧址:

“至于宫室,老臣曾多次踏勘!

前元宫阙虽经战火,

然主体犹存,规制宏阔,远胜寻常州府衙署!

若加以修缮、改造,取其精华,去其僭制,

而非推倒重建,则可省却十之七八的民力、钱粮!

工期亦可大大缩短!”

紧接着,

徐达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划向南方:

“再者,前元所开‘通惠河’,

连接大都与通州,

若能加以疏浚、拓宽,使其畅通无阻!

则江南漕粮,自运河入通惠,可直抵新都!”

“老臣估算,

若工部得力,征调熟悉河工之民夫,

全力疏浚通惠河道,

则南粮北运,自应天至北平,顺风顺水,

最快——七日可达!”

“七日?!”

“这么快?”

殿内响起一片惊叹。

七日运粮,这在古代后勤条件下,几乎是神速!

这意味着新都的物资供应将得到极大保障!

“徐帅所言甚是!”

李祺立刻接口,补充技术细节,

“皇伯伯,臣曾研读前元河工图志。

通惠河淤塞主要在几处闸口和狭窄河段。

若集中人力,

采用分段疏浚、加固堤岸、更新闸门之法,

辅以新式‘水泥’加固关键节点,

必能使其恢复通航能力,

甚至更胜往昔!

至于宫室改造,

臣以为,可保留其主体结构,

拆除僭越的装饰,

以我大明规制重新规划布局,

重点修缮朝会大殿、宫城城墙及储粮、武库等要害之处。

其余偏殿、苑囿,可暂缓或从简。

如此,既能彰显新朝气象,

又能最大程度节省民力物力!”

“哈哈!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朱元璋大步走到那幅北疆舆图前,

凝视着北平的位置,

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帝国的心脏在此强劲搏动。

朱标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深合他这马上皇帝的铁血心志!

徐达和李祺提出的务实方案,

更是扫清了他心中最后的顾虑。

“标儿此言,深得朕心!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才是我老朱家的气魄!

这才配得上咱这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江山!”

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

“北平!左环沧海,右拥太行!

控漠北而望辽东,压九边而卫中原!

此乃天赐我大明之龙兴之地!

定都于此,则北虏永不敢南下牧马!

中原腹地,可享百年太平!”

他看向徐达和李祺:

“天德、祺儿所奏,老成谋国!

修旧宫,省民力!

浚运河,通粮道!

甚好!”

他随即看向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

“工部!

即刻选派干员,

随徐帅、太子实地勘察元宫旧址及通惠河道!

制定详细修缮、疏浚方案!

户部!核算钱粮,务必保障!”

“臣等遵旨!”

工部、户部尚书连忙出列应诺。

“父皇圣明!”

朱棣激动得满脸通红,

“迁都北平!太好了!

以后咱打北元、揍高句丽、收拾女真,

那可就近多了!

省得大军千里迢迢从应天出发!

父皇您就坐镇北京,

看儿臣和祺哥他们,

把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崽崽子们,

一个个收拾得服服帖帖!

保管让您那句‘朕在,当镇压一切敌’,

响彻漠北草原,辽东雪原!”

他一边说,一边还兴奋地比划着。

朱元璋被儿子这热血沸腾的样子逗乐了,

故意板起脸:

“就你能!打仗是过家家吗?

不过……这话听着提气!

对!就得让那些蛮夷崽子们知道,

咱老朱家的皇帝,就在国门口坐着!

谁敢犯边,咱就亲自带兵,

把他们镇压了!”

他顿了一下,看向朱标:

“标儿,迁都北平,乃定国安邦之百年大计!

此事由你总揽!

会同天德、工部、户部及诸卿,

给朕拿出个万全之策来!

务必使新都稳固,粮道畅通,

彰显我大明威仪!”

“儿臣领旨!”

朱标肃然应道,眼中闪烁着开创盛世的雄心。

“儿臣愿为大哥分忧!”

朱棣立刻接口。

“臣等愿为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

徐达、李祺等人齐声应和。

宏伟的迁都蓝图就此展开。

沙雕似乎也被这激昂的气氛感染,

发出一声高亢的唳鸣,

巨大的身影在殿外盘旋,

金色的瞳孔仿佛已望向了北方那座即将崛起的新都,

喉咙里发出“咕噜噜?”

(北边有好吃的烤鸭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202/240580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