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乾坤一掷,以身为饵
暖阁之内,薛宝钗只觉得自己的认知,正在被眼前这个少年,一片片地撕碎,再用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淬满了烈火与寒冰的逻辑,重新粘合。
她看着贾环那双因为兴奋而闪烁着奇异光芒的眼睛,第一次,忘记了恐惧,只剩下一种近乎荒谬的、被他那疯狂自信所感染的悸动。
“天赐良机?”
她的声音,依旧干涩,“三爷,甄应嘉已将‘通倭’的罪名扣死,林大人被软禁,我们……我们如今是瓮中之鳖,刀俎之肉,哪里还有半分机会?”
“不。他看似将我们逼入了绝境,实则,他也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不胜则死的独木桥。”
贾环缓缓站起身,在暖阁中踱步,那瘦小的身影,此刻却仿佛蕴含着指点江山的磅礴气势。
“他伪造证据,假扮倭寇,软禁朝廷二品大员。这些事,任何一件,一旦败露,都是抄家灭族的死罪!他堵死了我们的路,也堵死了他自己的所有退路。他现在,一定比我们更紧张,更害怕。他一定在动用所有的力量,催促着京中的同党,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桩‘铁案’办结,将林大人和薛家彻底钉死。”
他的思路,清晰得可怕。
“而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贾环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薛宝钗,“他越是急,就越容易出错。他越是想快,我们就越要,比他更快!”
“我们该如何做?”
薛宝钗下意识地问道,她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不再颤抖。
贾环伸出三根手指,那动作,与上一次在陋室之中,一般无二,却带着一种更加惊心动魄的力量。
“第一步,‘破壁’。我们必须立刻,与被困在扬州的林大人,重新建立联系。他现在是我们的棋盘上,最重要的一颗‘帅’,帅若死了,满盘皆输。”
“可御史府已被甄应嘉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信件根本送不进去……”
宝钗焦急道。
“寻常信件,自然送不进去。”
贾环的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但‘死人’的信,可以。”
“死人?”
“不错。”
贾环淡淡地道,“薛家在扬州,可有那种三代受恩,忠心耿耿,愿为家族抛头颅、洒热血的死士?”
薛宝钗心头一凛,缓缓地点了点头:“有。我父亲在时,曾救过一家人的性命,那家的儿子名唤薛安,如今正在扬州商号里做个管事,对我薛家,忠心不二。”
“好。”
贾环道,“立刻传信给他。让他寻一个最不起眼、最不会引人怀疑的身份,比如,一个送菜的农夫,一个挑粪的杂役。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御史府。然后,让他‘死’在御史府的后门外。”
“死?”
薛宝钗大惊失色。
“对,死!”
贾环的声音,冰冷而不容置疑,“甄应嘉的人,只会当他是个倒霉的、冻死饿死的流民,草草将尸首拖走。但他身上,必须藏着一封用油布蜡丸封好的密信。这封信,要用最特殊的药水写就,寻常看不出字迹,需以烈酒或醋,才能显形。而他‘死’的位置,必须是御史府厨房采买,每日倾倒泔水之处。林大人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被软禁,府中必然也是耳目众多。但他一定会想办法,接触到最底层的、最不可能被收买的自己人,比如,他从京中带去的老厨子。只要这封信,能到那老厨子手里,便等于到了林大人手里!”
“这……这太冒险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
贾环看着她,“告诉薛安,他若办成此事,他的家人,薛家养一辈子!他的一双儿女,我会亲自教导,保他们一世富贵荣华!”
薛宝钗看着贾环那双不带丝毫感情的眼睛,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她知道,这是一个魔鬼的交易。
但为了薛家,她别无选择。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步,‘借势’。”
贾环继续道,“给林大人的信里,只需告诉他两件事。第一,让他稳住,假意与甄应嘉虚与委蛇,拖延时间。第二,让他暗中联络御史府中,所有忠于他的官吏、幕僚,就说,京中已有变数,援兵不日即到,让他们做好‘里应外合’的准备!”
“援兵?我们哪里有援兵?”
“我们没有,但皇帝有。”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这就需要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惊天’!”
他走到桌案前,拿起一支笔,沾了沾清水,在桌面上,写下了两个字——“奏疏”。
“甄应嘉想用‘通倭’的罪名,来杀我们。那我们就送他一份真正的‘平倭’大功!”
“我要亲自,写一份奏疏。不!不是我写,是以你薛家,联合江南数家被甄应嘉打压的丝绸商、米商的名义,联名上奏!”
“这份奏疏,不喊冤,不叫屈!我们上来,便先‘认罪’!我们承认,江南沿海,确有倭寇之患!我们承认,我等商贾,为了身家性命,确有与倭寇虚与委蛇,‘破财消灾’之举!我们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有罪’,却‘情有可原’的位置上!”
“然后,笔锋一转!”
贾环的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光芒,“我们便要为圣上,献上‘平倭安海’之策!奏疏中,要痛陈两淮盐运使司,治下不严,海防松弛,致使倭寇横行,商路断绝,每年让朝廷损失的税银,何止千万!而甄应嘉此人,非但不能安抚地方,反而只会借机党同伐异,陷害忠良,实乃国之巨蠹!”
“最后,我们再献上解决之法!我等江南商贾,愿感念皇恩,自发集资,成立‘靖海公估’!每年,愿主动向朝廷,捐纳白银三百万两,以充军资,协助朝廷,整顿海防,清剿倭寇!只求圣上,能派下一位真正的能臣廉将,来主持江南大局!”
“姐姐,你试想一下。”
贾环看着目瞪口呆的薛宝钗,声音里充满了蛊惑,“当这份‘血泪陈情’与‘三百万两白银’,同时摆在当今圣上的龙案之上时,他会怎么想?”
“他会看到,一群‘知错能改’,还愿意为国分忧的忠心商贾。他会看到,一个每年能为他带来三百万两额外收入的‘金山’。他更会看到,一个在他眼皮子底下,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甚至可能真的与倭寇有染的封疆大吏——甄应嘉!”
“到那时,他还需要证据吗?不需要了!三百万两白银,就是最大的证据!他只会立刻,派下他最信任的钦差,带着真正的雷霆之怒,直扑扬州!而那位钦差,要倚仗的,自然就是唯一被甄应嘉打压的、忠心耿耿的‘受害者’——林如海大人!”
“届时,林大人手持圣谕,内有死士里应外合,外有天兵从天而降。你说,他甄应嘉还能翻起半点浪花吗?”
一番话说完,暖阁之内,落针可闻。
薛宝钗呆呆地看着贾环,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已不是自己的了。
这是一个何等疯狂,何等大胆,又何等精妙的连环之计!
他竟是要将整个江南的商界都绑上战车,用三百万两白银做炮弹,直接向皇帝“行贿”,买甄应嘉的项上人头!
这已经不是下棋了,这是在逆天改命!
“可……可这份奏疏,如何能绕过内阁,直达天听?”
薛宝钗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贾环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让薛宝钗意想不到的名字。
“大嫂子,李纨。”
“李纨?”
“不错。李纨的父亲,乃是前任国子监祭酒,桃李满天下。他虽已过世,但当年受他恩惠的学生里,如今在都察院、翰林院身居要职的,不在少数。这些人,被称为‘清流’,最是讲究风骨,也最痛恨甄应嘉这等贪官酷吏。这份奏疏,我们不走内阁,我们走都察院!由我,亲自去说服大嫂子。只要她肯修书一封,请她父亲的门生故旧,代为上呈。我保证,这份奏疏,不出三日,必会出现在圣上的龙案之上!”
至此,整个计划,天衣无缝。
薛宝钗缓缓地,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她看着眼前的少年,那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彻底落了地。
她知道,自己没有信错人。
她缓缓起身,对着贾环,深深地,敛衽一福。
“三爷。”
她第一次,用上了这个代表着绝对臣服与敬畏的称呼。
“从今日起,我薛家,连同我薛宝钗这条性命,皆是你的。”
“请,下令吧。”
贾环坦然地受了她这一礼。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才算是真正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可以撬动天下的势力。
他看着窗外,那铅灰色的天空,仿佛已经能看到,一场即将在江南掀起的腥风血雨。
“好。”
他只说了一个字。
“传我将令,让薛安,即刻上路。”
“让江南商贾,备好银票。”
“让李纨,磨好墨。”
“我们要请这京城,乃至这天下,都看一出……”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
“……请君入瓮的好戏!”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052/111110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