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 第158章 华州大水,紧急赈灾

第158章 华州大水,紧急赈灾


十一月三日。

连续下了多日的暴雨,终于在卯时停下。

太阳藏在乌云身后,时不时地对着大地笑脸常开。

然而,在太阳还是微笑之时,李承乾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他没想到的是,关中渭河河畔附近发了洪水,被波及的百姓达数万。

主要受灾地区是渭河下游,聚集在潼关附近,具体受灾的是华阴县、郑县等地。

根据华州刺史上报的奏表,形容此次洪水之灾:

十一月一日,华州大水。

渭溢堤决,怒涛吞野,声若雷奔。

民舍漂没,墙倾栋折,浮尸塞川。

老稚攀木号呼,壮者负孥奔山,然水势迅烈,溺毙者众。

饿殍枕藉于道,哀嚎彻夜。

及水退,田庐尽淤,骸骨曝于荒泽,州官赈粥施药,然冻馁病死者犹不可胜计。

嗟乎!

天灾骤降,生民何辜!

附录受灾地:华阴县、郑县......

李承乾坐在伏案旁,读了数遍,心情有些沉重。

他通过读这篇奏疏,仿佛置身现场。

这场洪水,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毕竟,他即将在十一月十七日登基。

有些躲藏在暗处的人,指不定会借着此事说他德不配位之类的。

对此,李承乾决定召见寇准、魏徵等人商议此事。

因为这件事,既已发生,就必须妥当处理。

至于华州刺史上的这份奏疏不符合公文范式,他现在也没心情去计较那么多。

在寇准等人到来之前,他在甘露殿徘徊着,眉头紧锁。

等寇准等人到齐后,李承乾端坐在伏案旁的龙椅上,肃穆着脸,开口道:“华州大水,受灾民众数万人,具体人数未知,但根据华州刺史上的奏疏,事情很严峻。此外,朕登基之日将近,恐有人借机生事,此事,必须处理妥当。”

说罢,李承乾示意无禄将华州刺史写的奏疏递给寇准。

魏徵等人簇拥在寇准身旁,纷纷屏息凝神,伸着脖子,快速浏览着这份奏疏。

不久。

众人都看完了这份奏疏。

再想到刚刚陛下心中的担忧,所有人都开始陷入了沉思。

李承乾的目光从寇准、魏徵、戚继光、岑文本、高俅等人身上逐一扫过。

须臾。

魏徵上前一步,神情严肃,道:“华州大水,必须紧急赈灾。臣想到的赈灾之法有三个。其一,遣使巡查,朝廷当派特使疾赴华州,核查灾情,监督地方救灾,防止瞒报或贪腐......”

李承乾微微点头,“魏卿继续说。”

“其二,开仓放粮。之前,在十月之时,大唐各地粮仓粮食丰足。臣以为,可以动用华州及邻近州县的义仓、常平仓粮食,赈济灾民。若仍不足,则调拨京畿或洛阳含嘉仓储粮。”

“根据朕之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应该不会到调拨京畿或洛阳含嘉仓储粮这一步,华州及邻近州县的义仓、常平仓足矣。若是不足,那么......必然有人贪墨了这些粮食。对于这些人,朕绝不姑息!”

“若真有人对这些粮食做了手脚,臣以为这些人当严加惩罚,绝不能轻饶。此外,臣想到的第三个方法是安置流民,设置临时粥棚、草棚,并鼓励富户、寺庙收容灾民。”

“魏卿这三个赈灾之法,朕以为可用。魏卿可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吗?”

“回禀陛下,臣愚钝,目前只想到此三法。”

“魏卿谦虚了,其他爱卿还有什么方法吗?”

话音刚落。

寇准开口道:“回禀陛下,臣在魏侍中的办法上再补充两个。”

“说。”李承乾道。

“一,蠲免租调。根据受灾程度,减免华州各县当年或次年的租(田赋)、调(布帛)、役(劳役)。”

“二,贷给种子耕牛。由官府向灾民借贷粮种、农具,来年七月归还,避免农田荒废。”

“寇卿之法,朕以为可行。”李承乾说,接着,他扫视了一眼其他人,道:“其他诸卿还有要补充的吗?”

岑文本没有丝毫迟疑,就站了出来,先是向李承乾恭敬地行礼,才开口道:“回陛下,臣以为疏浚河道之事刻不容缓,宜当征发府兵抢修渭河、泾河堤坝,疏通淤塞支流。此外,还当问责与奖惩。若水患因官吏渎职,即贪污治河款项,则按大唐律例严惩,若救灾得力,则升迁嘉奖。”

李承乾满意地看了一眼岑文本,平静地说:“善!”

岑文本闻言,低着头又退回了原先站着的位置。

李承乾沉思片刻,说:“除了魏卿、寇卿、岑卿之法,朕还有几点补充。”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承乾。

“其一,遣使祭祀渭河神祇,以示顺应天道。”

“其二,稳定物价。朝廷严打囤积居奇,由官府平价粜粮,从其他道调粮平抑关中粮价。倘若有粮贩趁机哄抬粮价,全部捉拿问罪,由刑部依大唐律法严惩。”

“其三,借机中伤朕,并传出谣言者,一应人等,以谋反罪论处,绝不能放过一个。”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高声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面色平静,“诸卿就按照刚刚朕与你们商议的办法来。朝廷遣使巡查,这特使就由......岑卿担当。”

“臣遵旨。”岑文本心中激动,立即躬身应道。

对岑文本而言,只有表现的机会越多,他将来才有机会位极人臣。

他缺少的是展示才能的机会。

“遣使祭祀渭河神祇之人,就由杜依艺去办......其余人各司其职。”李承乾补充道。

“诺。”寇准等人躬身行礼道。

“诸卿退下吧!”李承乾说。

寇准等人依言照做。

等寇准等人离去后,李承乾这才将目光瞥向一旁躬身而立的无禄。

无禄心领神会,急忙开口道:“回禀陛下,太上皇昨日神色郁郁,坐立行走,皆需人搀扶......刘太医令诊治了几日,太上皇手足摇颤之状略有缓解,但仍然没有治愈。”

李承乾沉默无言。

“也就是说,太上皇是真的患了风证?”李承乾问,话语很轻。

但无禄耳尖,听到后,不假思索地回道:“回禀陛下,根据大安宫传来的消息,奴婢以为太上皇患风证一事是真的,绝无半点虚假。”

李承乾淡淡点头,“朕知道了。”

无禄立即恢复了躬身而立的姿态。

同时,他也明白了陛下并没有撤出大安宫眼线的意思,也就是说,大安宫那边的眼线还得继续盯着太上皇的一举一动。

想到此处,他的心中蓦地感到一阵胆寒。

伴君如伴虎。

古人诚不欺我!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95/236445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