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真正的贫下中农!
李兴华点点头,目光越过胡同,望向斜对面的五十号院。
那个院子安安静静的,门口新换的木门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门旁一棵石榴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勃勃生机。
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叫王小虎的少年的脸庞,那双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冷静的眼睛。
从第一次见面时的不卑不亢,到后来上交电台时的深明大义,再到代养牛群时展现出的惊人能力……这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他的认知。
一个院子,两种人家,两种活法。
李兴华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明悟。他们今天在九十五号院里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登记成分,更是在扫除旧时代的垃圾。只有把这些藏污纳垢的角落都打扫干净了,像五十号院那样,靠自己双手勤劳奋斗、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好人家,才能真正地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
“走,还有一家。”李兴华收回目光,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期待和柔和,“去五十号院看看。那家孩子的成分,也该登记一下了。”
“是,主任。”小王连忙应声,收起登记本,跟了上去。
两人穿过胡同,来到五十号院门口。
与刚才在九十五号院的随意进出不同,李兴华这次没有直接推门,而是抬起手,用指关节在干净的木门上,郑重地叩了叩。
“咚,咚。”
声音清脆,带着一种礼貌的问询。
很快,门从里面被拉开了。
开门的是王小虎,他身上穿着一件干净的灰色粗布褂子,头发剪得短短的,显得特别精神。他看到门外的李兴华和小王,眼神里闪过一丝小小的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见到熟人的熟稔和高兴。
他立刻让开身子,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热情地喊了一声:“李大哥,小王干事,您二位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这一声“李大哥”,叫得自然又亲切,没有丝毫的谄媚和畏惧,瞬间就让李兴华脸上一整天的严肃线条都柔和了下来。
他笑着迈步走进院子,小王跟在后面。
一进院,一股淡淡的、好闻的松木清香和若有若无的食物香气就扑面而来,瞬间洗涤了他们刚从斜对门沾染的一身复杂气味。
李兴华和小王几乎是同时愣住了。
这院子……
地面扫得干干净净,青砖缝里连根杂草都没有。墙角堆放着整齐的木料和一些他们看不懂的工具,但摆放得井井有条。
院子中央,一个穿着干净小褂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正拿着一块砂纸,一丝不苟地打磨着一个刚刚成型的木制小板凳,他的动作认真又专注,仿佛手里的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则拿着一把比她人还高的小扫帚,正小心翼翼地把哥哥刨下来的木屑扫到一起,归拢在墙角。
两个孩子都白白净净,脸蛋红扑扑的,像秋天熟透的苹果,那眼神,清澈得像山里的泉水,没有一丝杂质。
看到李兴华他们进来,两个小家伙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脆生生地喊道:“李大哥好!”
这一幕,让李兴华和小王都看呆了。
这哪里像个家破人亡、逃荒出来的孤儿之家?
这股子井井有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比九十五号院里任何一户人家都强上百倍!那帮人是活着,而这家人,是在生活!
“快请屋里坐。”王小虎把有些失神的李兴华和小王让进正屋。
屋里更是让李兴华眼前一亮。
温暖,明亮,一尘不染。
地上铺着平整的方砖,擦得能映出人影。靠墙摆着一张崭新的、打磨得油光发亮的大木桌,桌上还有没写完的毛笔字,笔墨纸砚放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有几张刚刚做好的、散发着淡淡木香的小凳子,样式朴素,但做工精良。
这哪里像个孤儿的家,这比九十五号院里任何一户人家,都更像一个真正的“家”。
“哥,李大哥来了!”王小花放下小扫帚,迈着小短腿跑了进来,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李兴华。
“知道啦,快去给李大哥和小王干事倒水。”王小虎温和地摸了摸妹妹的头。
“好嘞!”王小花应了一声,蹬蹬蹬地跑到桌边,踮起脚尖,熟练地从一个暖水瓶里倒出两杯水,用她那双小手捧着,稳稳当当地端了过来。
“李大哥请喝水,小王干事请喝水。”
李兴华接过那只粗瓷碗,入手是温的,不烫也不凉,刚刚好。他喝了一口,一股清甜温润的感觉瞬间滑入喉咙,熨帖着他的肠胃,也驱散了刚才在斜对门沾染的一身戾气和疲惫。
这水,比他喝过的任何茶水都解乏。
“好孩子,真懂事。”李兴华由衷地夸了一句,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王小花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又跑去帮哥哥招待客人了。
“小虎啊,今天过来,是给你和弟弟妹妹登记一下阶级成分。”李兴华拿出本子和笔,进入了正题,但语气却不自觉地放缓了许多。
他公事公办地问道:“你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做什么的?”
王小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他表情平静地回答:“李大哥,我们家往上数三代,都是给地主家干活的佃户,没自己的地。我爹娘也是。后来闹灾,地主家跑了,我们也没得吃了,爹娘在路上都没了,我就带着弟弟妹妹一路逃荒到这儿来了。”
他的回答很平静,没有哭诉,也没有卖惨,就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可这平静的背后,蕴含着多大的苦难和辛酸,李兴华心里一清二楚。他仿佛能看到一个八岁的孩子,在绝望中拉着两个更小的弟妹,一步步从死人堆里走到京城。
他的笔尖顿了顿,在“家庭成分”那一栏,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贫农”两个字。
他又问了几个关于家庭财产和收入来源的问题,王小虎都对答如流,不卑不亢。他说家里的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在靠他进山打点猎物,采点山货,勉强糊口。
李兴华看着这满屋子的新家具,看着这三个孩子身上干净合身的衣服,看着他们红润健康的脸色,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哪里是“勉强糊口”,这日子过得比城里绝大多数工人都好。
但这孩子不说,他也不点破。
这孩子,有本事,有骨气,还懂得藏拙。这是大智慧。
登记完,李兴华合上本子,心里感慨万千。
看看这孩子,再想想九十五号院那帮活了几十年的成年人。
一个九岁的孩子,靠自己一双小手,把家撑起来,把弟妹养得白白胖胖,把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充满了希望。
而那些人,有手有脚,有工作,却满脑子都是投机取巧,哭穷卖惨,为了点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
这觉悟,这担当,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兴华心里那杆秤,已经彻底偏了。
这,才是新社会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值得新政府去扶持和保护的人!
……
作者有话说:
疯狂码字中,今天的更新还在继续,待会更新,稍等!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40/2398303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