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徐吉标传 > 第六十章:胜利的喜悦 战火中的温馨时刻

第六十章:胜利的喜悦 战火中的温馨时刻


1949  年  4  月  19  日,付继泽与程明远分手后,他按总前委指令,九兵团三十三军军长张克侠  2  万人,三十军军长谢振华  2.4  万人,二十七军军长聶凤志  3.5  万人,七兵团  22  军孙军长  3.2  万人,从无为、当涂、芜湖、鲁港、荻港宽正面发起抢先登陆作战。部队第一梯队在  20  日复校进入临战状态。中央军委等待着北平国其中八兵团二十四军王必成  3.6  万人从姚沟至北梗段起航。七兵团  21  军滕海清  3.6  万人从枞阳以东升蓬。35  军吴化文部  2.2  万人从,直指瓜州、浦镇。八兵团  34  军何基丰部  1.6  万人配合吴化文部跟进,千帆齐起,夜深人静,只听的桨、橹划水声,第一梯队的战士们在船头,用沙袋筑起隐体,在轻重机枪后面严阵以待。战士们屏住呼吸,静静等待上岸后的厮杀。那时没有轮船,几乎全是帆船,挂满帆,使劲划,船速慢慢加快了。当船过江心时,被敌人发现,照明弹顿时划破夜空,把江北江南照个通。通透,解放军的大炮抢先怒红起来,对岸碉堡的轻重机枪疯狂扫射,我渡江大军的船头轻重机枪也响起来,双方的炮火较量,双方士兵的较量,双方的指挥员一直品质的较量,国共两党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空前的价,大决战。那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是善与恶的争斗。

正当双方炮火交织,枪声四起。粟裕指挥三野**击集团主力,从三江营至张黄港段,于  21  日拂晓千帆齐发。刘伯承指挥的二野西突击集团,从棕江镇至望江段实施渡江。四野第  12  兵团位于武汉正面,积极佯攻,钳制白崇禧集团,在十九日夜,程明远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七部电话不绝于耳,常常出现两部电话同时响起,各种信息像雪片一样飞来。陈学众忙着将信息汇总,五地委之前司令部筹集的粮食为  4300  万斤,300  担大船近千艘,船工(舵手)  1600  多人,另外又从部队抽调  2000  名战士训练为船工预备队,每条船上不少于两名渡手、4  名水手。运粮的船队在部队的护送下,直抵各起渡点。粟裕把话筒交给  5  号。”谭震林道,“明远同志,我是  5  号。我已命令中路大军第一梯队登船,当第一船返回时,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你要确保第二批登船及第三批登船的船工的数量。”程明远道,“报告  5  号首长,我们的船工、渡手、水手早已进入阵地,各渡口船工预备队都是两套班子,请首长放心。别说三趟,再来三趟也不成问题。敬礼!”在渡江的枪林弹雨中,不断有战士中弹身亡。乘船的水手和摇橹的渡手相继倒在血泊中。预备水手和渡手毫不犹豫推开老乡的尸体,继续划船。由于船只紧张,必须等到第第一一批船折回头,方可第二次登船。因此中间环节越短越好,可以使滩头阵地向纵深迅速推进。

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沟通,都如千钧重担,压在程明远的心头。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紧紧牵动着他的神经,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中路大军能否成功突击渡江息息相关。程明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战斗中,仿佛与外界隔绝。所有人都守在门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打破指挥室的宁静,干扰到程明远的决策。

自19日晚吃过饭后,程明远便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坚守岗位,直至21日晚间,他没吃一口东西,也没合过一次眼。警卫班长黄玉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他深知首长这样高强度地消耗,身体迟早会吃不消。每次尝试送饭进去,都被程明远严厉地骂了出来。

就在22日上午,方毓芬带着大儿子小龙、四子广星,从合肥北乡三十头,跟随张大个家的儿子,起了个大早,赶到了巢湖县青凤阁的五地委。黄玉书一见到方毓芬,仿佛看到了救星,喜出望外,一把拉住小龙说道:“程妈,首长已经三天三夜没吃没睡了,您快去想想办法。”方毓芬心中一惊,赶忙询问黄玉书具体情况。黄玉书无奈地告诉她:“大军从筹备到即将开打,电话就没停过。首长不让我们打扰他。”

方毓芬是个心思极为灵动的人,她没有立刻冲动行事。她先默默地泡了一壶热茶,拿了两个食堂蒸好的馒头。她轻手轻脚地走到陈明远办公室门前,先从门缝里偷偷观察,只见程明远正手持电话,语速飞快地布置着各项任务。方毓芬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四子广星不明所以,硬要跟着进去,方毓芬赶忙示意小龙把他抱走。她蹑手蹑脚地走到丈夫身旁,轻轻地放下茶壶和馒头,又悄悄地退出了办公室。然后,她站在门外,再次从门缝里朝里望去,只见程明远顺手拿起一只馒头,边吃边继续听着电话。看到这一幕,黄玉书和方毓芬相视一笑,警卫员们心中一直悬着的疙瘩。

此刻,当他看到方毓芬带着孩子出现在眼前,心情瞬间如阴霾中透出了阳光,豁然开朗起来。

当听闻整个解放大军成功渡过长江的消息,程明远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自语道:“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完成了渡江任务了。”他缓缓放下电话听筒,起身走到门前,吩咐黄玉书:“去把孩子们喊来给我看看。”

小龙拉着刚学会走路的四宝,一路欢笑着从头屋跑到二路屋。银铃般的笑声在这戒备森严的地方回荡,仿佛驱散了连日来的紧张氛围。程明远通红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此刻,他的目光却无比温柔,静静地盯着天真可爱的四宝,仔细地打量着、端详着,仿佛要把这些日子缺失的陪伴都补回来。

警卫员黄玉书、夏继技,秘书陈学众,饲养员龚增福等都静静地站在门外,看着他们的首长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方毓芬站在警卫员身后,看似在忙着纳鞋底,实则眼角余光也一直关注着这边。忽然,一声尖叫打破了这份宁静,原来是四宝被程明远一把抓住,高高地抛向空中。方毓芬手中的鞋底都被吓掉了,急忙喊道:“赶快放下来,别把孩子吓着。”然而,四宝非但没有哭闹,反而咯咯直笑,他似乎特别喜欢爸爸身上的味道,也许是留着刚满月时对父亲的下意识记忆,又或许这就是血浓于水的奇妙血缘关系。接着,四宝又伸手去够程明远桌上的电话机,模仿着爸爸打电话的样子,嘴里奶声奶气地叫着:“喂,喂。”

中午,他们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美美的吃上了一顿大餐。警卫员们看到首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都像放了假一样,开怀地笑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首长的情绪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首长的喜悦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紧张都在这温馨的氛围中烟消云散。而在这胜利的喜悦背后,新的征程即将开启,程明远又将带领大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国家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后,又将如何重建与发展?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与挑战,等待着他们去探索与奋斗。

程明远在休息的时候,听到动静,吩咐黄玉书去问明情况。原来是参战的船工队伍中,在此次渡江作战里出现了伤亡情况。老百姓们担忧公家承诺的待遇无法兑现,便特地找上门来。

程明远听闻缘由,心中一紧。他深知,对于这些在战役中无私奉献乃至付出生命的船工及其家属,必须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不仅关乎着政府的信誉,更关系到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此时,他的脑海中还萦绕着另一件大事——关于未来作战的长远规划。

程明远在龟山脚下、入巢湖的沙滩处,缴获了国民党陈庆之的三艘轮船,还有一艘来自无为谢敬尧的轮船。他敏锐地意识到,在未来的作战中,仅依靠帆船远远不够。他打算给帆船加装轮机,打造一个土洋结合的船队,为将来可能面临的渡海作战做准备。

这两个问题,一个关乎当下的民心安抚,一个着眼于未来的军事战略,都沉甸甸地压在陈明远的心头。他深知,必须先妥善解决船工家属的担忧,给他们吃下“定心丸”,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推进后续的工作。可如何在兑现承诺的同时,又能顺利开展船队改造计划?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战后时期,资源、技术等方面都面临着重重困难。程明远又将如何凭借他的智慧和决心,带领大家一一克服这些难题,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等待着他去勇敢应对。

(未完待续)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64/504550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