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战友情深 渡江后的惜别与馈赠
渡江战役的胜利,如同一束璀璨的曙光,照亮了新中国前行的道路,程明远望着龟山脚下入巢湖沙滩处缴获的国民党陈庆之的三艘轮船,以及无为谢敬尧的一艘轮船,他的心中已然勾勒出未来渡海作战的蓝图——打造一个土洋结合的船队,给帆船加装轮机,提升作战实力。
然而,这份宏伟规划却被一阵哭声打断。当得知是渡江战役参战牺牲家属因担忧承诺无法兑现而找上门来,程明远立刻叫警卫员黄玉书去喊后勤主任杨德山。此时的杨德山,正守在生孩子的老婆床前,喜忧参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实在难以脱身。黄玉书一见到杨德山,焦急地劈头就说:“首长在发火,赶快去!”杨德山看着虚弱的妻子,咬咬牙,将匣子枪往身上一背,跟着黄玉书匆匆离去。
另一边,五地委办公室里,程明远正神色凝重地向众人布置各县在大军过江后工作重心的转移。杨德山一路小跑,姗姗来迟,被黄玉书直接拽到程明远面前。程明远脸色严肃,冲着杨德山大声道:
“德山!眼下牺牲船工家属都找上门来了,他们在渡江战役中为国家出了力,甚至献出了亲人的生命,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寒心!兑现承诺这件事,你必须立刻去办,要让家属们知道,这关乎着咱们的信誉,更关乎着军民鱼水情!”
杨德山忙不迭地点头,说道:“首长,我明白!可我爱人刚生孩子,实在……”
程明远语气稍缓,说道:“我知道你难,但此刻这是头等大事!你先安排可靠的人照顾好你爱人,这边的事刻不容缓。至于打造土洋结合船队的事,后续咱们也要抓紧推进。”
杨德山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杆说道:“首长放心!我这就去办!”
望着杨德山离去的背影,程明远陷入沉思。要在短时间内既安抚好牺牲家属,又要推动船队改造计划,谈何容易?资源如何调配?技术人员从哪里来?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还得兼顾各县战后重建与发展的工作重心转移。程明远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如同千钧重担,但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他必须勇往直前,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闯出一条路来。接下来,他又将如何统筹全局,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深远。
程明远冲着杨德山怒声斥责:“大军才刚渡完江,你怎么就没了动静?芦席嘴开会的时候你也在场,咱们和船工们承诺得清清楚楚,受伤的按残废军人待遇,牺牲的按烈士待遇,这事儿你必须立刻去办,怎么能等群众找上门来,却连你的人影都不见?”杨德山心里惦记着老婆坐月子,却又不敢说出口,只能支支吾吾地应付着。程明远见状,更是气得不行,当即命令黄玉书:“下了他的枪,扒了他的军装!”
黄玉书一看事情闹大了,赶忙跑到后屋把程妈方毓芬喊来。方毓芬深知程明远在气头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赶忙劝道:“程明远,你有话好好说,发这么大火干什么?”说着,黄玉书趁机将杨德山拖到门外站着。方毓芬把杨德山老婆生孩子的事情告诉了程明远。程明远听后,叹了口气说:“小德子啊小德子,叫我怎么说你好。你有事怎么不跟我说呢?军队的纪律你又不是不懂,大军刚过江,后面的事情千头万绪,身为五地委干部,规章制度你得时刻牢记啊。你瞧瞧门外那些船工家属,为了大军渡江,有人负伤,有人牺牲,你得赶紧去做好安抚工作,该照顾的一定要照顾到位,该发烈士证的绝不能含糊。”
就在程明远训斥杨德山的时候,门口卫兵进来报告:“郑跃伯求见。”程明远叫他进来。郑跃伯来巢县的路上,正巧赶上敌机扫射,伤到了脚,他老婆王姐搀扶着他进了程明远的办公室。程明远赶忙叫黄玉书去喊卫生员来帮他包扎,然后对郑跃伯说道:“既然受伤了,就等伤好了再上班吧。不过,还有一个任务你得完成。”程明远把杨德山老婆生孩子的事情告诉了郑跃伯,接着说:“我想让王姐一边照顾你,一边帮忙服侍杨德山家眷,你看行吗?”郑跃伯和王姐满口答应。杨德山感激得热泪盈眶,紧紧抓住郑跃伯的手说不出话来。
程明远看着这一幕,心情复杂。战后各项工作都亟待推进,船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刻不容缓,船队改造计划还未起步,面临着诸多难题;而干部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更需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因个人私事耽误公事。接下来,程明远要如何在重重困难中,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确保战后的稳定与发展?杨德山能否吸取教训,妥善完成安抚船工家属的任务?郑跃伯受伤期间,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影响着这个小团队的工作进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程明远和他的同志们去一一化解。
解放大军成功渡江后,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迅速席卷江南各大城市,并持续向南方纵深挺进。驻留在巢县的三野正规军,也即将全部开拔,奔赴新的征程。
一日,五地委来了一位全副武装的军人,表明要见程政委。程明远询问后得知,他是受罗情涛师长之命,务必请程明远今晚前往一趟。这位军人说道:“我家师长现在住在巢县北门的冯玉祥家老宅子,今晚务必请您过去。”程明远握住军人的手,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师长,晚上我会去的。”
部队晚饭吃得早,程明远安排秘书陈学众和警卫员夏继技留守,自己则带着警卫员黄玉书、龚增福步行前往巢县北门。黄玉书是巢湖散兵人,对巢县极为熟悉,一行人脚步匆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罗情涛,这位原浙江军区政委,早已带着警卫员在门口等候。一见到程明远,他立刻立正敬礼,说道:“老首长,还认识我吗?”程明远握住罗情涛的手,笑着说:“小罗啊,你还像十年前那样精明干练。听说你进步很快呀。”罗情涛将程明远请进师部,又是拿烟,又是倒茶。十年未见,罗情涛心中有无数故事想向老首长倾诉。
然而,时间紧迫,罗情涛直奔主题:“我们部队刚接到命令,明天就要开拔。长话短说,我从战报上看到了您的名字,在整个渡江战役中,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代表我们师向您致敬。今天请老首长来,是想送您一样礼物。咱们军人嘛,除了枪还是枪。我知道您一直喜欢枪。”说罢,他一声令下,两名全副武装的警卫员走进来。罗情涛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把快慢机匣子枪、一把***,外加四条***子弹,全部送给了程明远。程明远笑着说道:“小罗真贴心,能猜到我的心思。”
临分手时,罗情涛看到程明远是步行而来,便叫饲养员牵来一匹通体乌黑的骡子,说道:“老首长,这匹骡子叫小海马,可好用了,就当留个纪念吧。”罗情涛双手紧紧握住程明远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首长保重,后会有期。”程明远感慨地说:“小罗啊,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如果咱们有缘,如果有了对象别忘了叫我来喝杯喜酒啊。”罗情涛不舍地将老首长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程明远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友情深尤为珍贵。程明远在渡江战役中的卓越贡献,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与感激。而这份馈赠,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深厚情谊的见证。然而,随着部队的开拔,巢县的工作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程明远如何在缺少三野正规军支持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各项工作?罗情涛奔赴新的战场,又会经历怎样的战斗?他们之间的这份情谊,是否会在未来的岁月中延续?一切都在这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等待着被书写。
在从罗情涛师长处返回的路上,黄玉书和龚增福兴奋不已。他们每人都配备了一长一短两支枪,还有九龙带装着的130发子弹,以及***的20发子弹。黄玉书更是收获颇丰,除了同样的枪械弹药,还额外得到一支信号枪、程明远的望远镜以及一把****。年仅19岁出头的黄玉书,全身挂满了枪,却丝毫不觉得累,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此后执行任务时,他常常手持大肚匣子枪,独自往返于巢县至合肥、巢县至无为开金桥等地。在夜间,他也曾遭遇土匪,只见他果断抽出大肚匣子枪,对着山上就是一梭子子弹,尽显英勇无畏。
1949年5月,五地委决定在巢县举办一次渡江胜利庆功大会。大会地点选在卧牛山脚下,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台。当日,前来参会的群众人山人海,现场气氛热烈,群情激昂。临时**台上,程明远、倪则耕、胡德荣、马长炎、赵鹏程、杜少安等领导就座,各县***曹树华、倪合刚、王洲友、张健、韦滨、张世祥则在后排就座。
胡德荣宣布大会开始后,程明远代表五地委发表讲话:“同志们,巢县各界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渡江战役取得了圆满胜利。但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要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我有这个信心,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有!”台上台下顿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回应。
其中,倪则耕在**台上带领群众高呼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万岁!”然而,话音未落,数架敌机突然窜到会场上空。负责保卫会场的高射机枪立刻发出呼啸,向敌机射击。敌机原本企图偷袭会场,但一经被发现,已来不及投下炸弹,只能胡乱扫射一阵,便掉转方向仓皇逃窜。幸运的是,这次敌机的骚扰并未对会场造成人员伤亡。尽管受到敌机干扰,现场群众的热情丝毫不减,会议在紧张的氛围中坚持开完。朝县的老百姓们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庆功会虽成功举办,但敌机的出现也给众人敲响了警钟。在解放战争尚未完全胜利的局势下,敌人仍在试图破坏,后续的解放工作和社会稳定面临着潜在威胁。程明远和五地委的领导们将如何加强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继续推进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年轻的黄玉书,在经历此次事件后,又会在未来的任务中有着怎样的成长与表现?一切都在这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中,等待着进一步的发展与抉择。
在这次意义非凡的渡江胜利庆功会上,徐吉标和槐林嘴那32条船的船工、水手们也在其中,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他们为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夜幕降临,庆功会接近尾声,程明远热情地邀请徐吉标他们留下吃晚饭。徐吉标深知程明远工作繁忙,肩负重任,便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程明远理解徐吉标的心意,他紧紧握住徐吉彪的手,关切地问道:“现在渡江战役胜利了,往后你有什么打算?”
徐吉标微微一愣,这个问题他并非没有想过,但一直没有时间仔细琢磨。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程首长,说实话,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规划。渡江的时候,一心就想着把战士们安全送过江,完成任务。现在胜利了,我想过回以前的日子,继续在江上讨生活,撑船运货。但又觉得不甘心,总想着还能为国家再做点什么。”
程明远听着徐吉标的话,目光中满是赞许:“徐兄弟,你的想法很好。国家现在百废待兴,无论是江上运输,还是其他建设工作,都需要像你这样有担当、有经验的人。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商量,看看怎么能把你的本事更好地用在建设新中国上。”
徐吉标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真的吗,程首长?我愿意听从您的安排。只要能为国家出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做什么都行。”
程明远拍了拍徐吉标的肩膀:“好!咱们先别急着下决定。你回去和船工兄弟们也商量商量,看看大家的想法。毕竟你们一起出生入死,今后的路也最好一起走。等有了想法,随时来找我。”
徐吉标用力点了点头:“好,程首长。我回去就和兄弟们商量,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望着徐吉标离去的背影,程明远陷入沉思。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无数像徐吉标这样的人都面临着未来道路的抉择。如何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是摆在他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徐吉标和船工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他们的选择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当地的发展?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等待着时间给出答案。(未完待续)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64/504537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