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 第692章 李加诚的愤怒与误会

第692章 李加诚的愤怒与误会


“3亿港元……”林浩然听闻此言,微微皱眉,沉思了片刻。

    以这个价格拿下邵氏电影公司61%的股权,其实不算很贵。

    要知道,光是那六七百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就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能值不少钱。

    实际上,如果不是近几年邵逸福减少了对邵氏电影公司的投入,致使大量编剧、导演以及当红艺人纷纷出走跳槽,公司由此逐渐走向没落,依着邵氏电影往昔的蓬勃冲劲,如今起码能拥有十几亿港元的市值。

    可恰恰是因为邵逸福无心好好经营,既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公司财报又十分惨淡,这才使得邵氏电影公司的市值,即便处于长达两年多的牛市行情中,也始终没有大幅度上涨。

    “六叔,您之前提到要让邵氏电影公司以低价把清水湾地皮卖给TVB,我想问问,您所说的这个低价,具体是多少呢?

    另外,邵氏影城可是上市企业,要是就这么光明正大地低价出售地皮,恐怕不太合适吧?”林浩然思索片刻后,开口询问道。

    “浩然,你大可放心,我所说的低价,并非真的低到离谱,只是打算折价出售这块地皮,以此换取邵氏电影公司未来即便出售了邵氏影城,也对邵氏影城拥有长期使用权。

    目前,清水湾一带的地皮价格大概在30港元一平方尺,而清水湾影城的面积有65万平方英尺,这么算下来,单就这块地皮,实际价值大概在两千万港元左右。

    不过如今地产市场行情低迷,这个价格肯定很难卖出去,所以我的想法是,让TVB以一千万港元的价格收购这块地皮。

    与此同时,邵氏电影公司这边继续保持对清水湾影城的免费使用权,只是没了产权而已,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不算过份,你觉得怎么样?”邵逸福耐心解释道。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出售相关资产,邵逸福自然不会放弃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机会。

    如今,他已将事业重心转移到TVB,自然也要为TVB的利益精打细算。

    目前,TVB对古装电视剧的拍摄需求极为旺盛,每当需要拍摄古装剧时,大多只能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租借清水湾影城作为拍摄场地。

    所以,既然打算出售邵氏电影公司,倒不如趁机让TVB把清水湾影城也收入囊中。

    林浩然听后,微微点头。

    在他看来,邵逸福提出的这个方案倒也不算过分。

    既然要收购,千把万块的利益让步,他还真不是很在乎。

    况且,他自己也是TVB的大股东之一,无论最终交易如何安排,对他而言都不会有什么损失。

    “爹地,您对这事儿有什么看法?”林浩然转过头,笑着询问坐在一旁的林万安。

    “浩儿,你帮我拿主意就好了,不过这投入的金额是不是有些过高了?”林万安眉头微微皱起,略带担忧地说道。

    “爹地,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小意思罢了。”林浩然随意地摆摆手,一脸不在乎的神情。

    做空汇沣银行的时候,他可是赚了大几十亿港元,拿出几亿港元报答一下父亲,还真算不得什么。

    说完,他转过头,对着邵逸福说道:“六叔,既然咱们都谈妥了,那价格就按刚才说的定,我打算先安排人手在暗中收购邵氏电影公司的股票,之后再从您手上收购您所持有的股票,您觉得这样可行不?”

    “浩然,听你这意思,你是想把邵氏电影公司私有化?”邵逸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开口问道。

    “六叔,是啊,既然我爹地要收购邵氏电影公司,那么自然会好好经营它,因此等收购之后会加大力度对他进行投资,但我看过邵氏电影公司的上半年财务报表,如今账上资金可不算多吧?

    也就是说,想要把邵氏电影公司发展好,肯定是需要不少资金,仅靠公司的财务资金,难以再度把邵氏电影公司发展起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彻底把它私有化!”林浩然微笑着解释道。

    除了自己掏钱投入这一途径,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倒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不过以林浩然如今掌控的现金流规模,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去搞融资。

    说句略显张狂的话,就算邵氏电影公司最后没能赚回他投入的资金,他也并非十分在意。

    邵逸福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不愧是被称作“私有化狂魔”的人啊,动不动就要让公司从股市退市。

    和香江其他老板相比,林浩然这般行事作风,着实与众不同。

    “行,既然你已经拿定主意,我自然会全力配合,股份交割方面的事情,我随时都能配合你办理!”邵逸福紧接着说道。

    “好,那就这么敲定了,六叔,合作愉快!”林浩然站起身来,面带微笑,与邵逸福热情握手。

    既然邵逸福口头上答应了,他就不怕对方会反悔。

    林万安见状,也走上前与邵逸福握了握手。

    三人又在办公室里聊了许多TVB这边的事情。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悄然过去。

    林浩然又在TVB电视大楼内进行了一番细致视察,期间,他以TVB副董事长的身份与众多演员、编剧、导演、主持人等亲切交流互动,还和众多员工一起在餐厅共进午餐,也算是在这边刷刷存在感了。

    之后,他才带着林万安离开九龙塘广播道。

    由于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林浩然的心情格外舒畅。

    毕竟邵氏电影可是声名远扬,在前世,他看过的邵氏电影数不胜数。

    如今,即将把邵氏电影收入囊中,这倒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虽说最终是打算买给父亲的,但父亲的还不是他的……

    回到康乐大厦后,两人一同前往林浩然的私人办公室。

    “浩然,我粗略算了算,这次投资起码得要五亿港元,这数目会不会太大了些?”林万安眉头紧锁地说道。

    毕竟,收购邵逸福手中所持的股份,就得花费3亿港元。

    而若要从股市以及其他股东手中收购剩余股份,还得再花一亿多甚至接近两亿港元。

    如此算来,想要完全拿下邵氏电影公司,的确需要将近5亿港元。

    而且,这5亿港元还没算上后续若想推动邵氏电影公司发展,所需要追加的投入。

    “爹地,不就五亿港元嘛,根本不算啥,您就放心地准备好当邵氏电影公司的老板就行了。”林浩然神色淡然,对此心里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他如今能取得这般辉煌成就,可以说,若没有父亲林万安在背后的支持与助力,是绝无可能达成的。

    当初,无论是向裕民财务公司、恒声银行申请贷款,还是获得包裕刚的赏识与看重,他都是先借着父亲的名头与声望,才得以顺利迈出关键一步。

    后来,他更是继承了父亲超过一半的丰厚财产。

    这些因素,在他的奋斗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如果让他从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开始打拼?

    那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界中熬出头来。

    而且,如果起步低,他必定会错过太多太多的机缘。

    如今,林万安既然闲不住,想要复出商界,且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林浩然倒也不介意帮他一把,让他重新找到事业的激情。

    “可是……”林万安还是有些犹豫。

    五亿港元,在林万安看来,还是太多了。

    最初,他原本只想着和几位朋友凑凑钱,每人投个千把万,合伙创立一家正规的电影公司,小打小闹地做点事业。

    可谁能想到,如今这局面竟发展到如此地步,竟要直接把香江底蕴最为深厚的电影公司给收购下来。

    这就好比原本只是打算在浅滩嬉戏,一下子却要投身到惊涛骇浪中去搏击,从最初的小打小闹,瞬间变成了重金收购行业巨头,这跨度实在太大,让他一时半会儿根本难以适应。

    投入的资金如此之多,他心里难免满是顾虑。

    以前他经营万安地产公司的时候,就是因为行事过于保守,明明起步比别人早,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期的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鸿基等公司一个个蓬勃发展起来,而自己的万安地产却远远落在了后面,逊色不少。

    为人太过谨慎,有时候是件好事,可有时候,也会成为阻碍前进的绊脚石。

    “爹地,您就别担心了。”林浩然笑着打断他,“您又不是不知道,这笔钱对我来说真不算什么,而且,邵氏电影公司之所以衰落,不过是六叔无心经营罢了,等我们收购之后只要好好经营,未来回报绝对可观。”

    林万安见儿子如此坚定,终于点了点头:“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就听你的。”

    林浩然满意地笑了:“这才对嘛!您放心,我会安排专业的团队协助您,确保收购过程顺利,之后对邵氏电影公司的经营,您也不用太过于操心。

    香江的电影人才不少,我会让猎头公司给邵氏电影公司寻找一位有足够才华的职业经理人,到时候您就负责主持大局就好了,实在找不到,我就让人从好莱坞那边给您找,总之,想要把邵氏电影公司发展起来,甚至再创辉煌,不是什么难事,您就无须有太多顾虑了。”

    电影行业,最重要的不外乎是编剧、导演,只要有好的剧本,有好的导演,再加上充足的资金支持,拍出高票房电影并非难事。

    至于演员?

    TVB那边最不缺的就是演员,到时候与TVB合作,不怕没有演技好的演员。

    如此一来,让邵氏电影公司重新超越嘉禾电影公司,坐上香江电影龙头的宝座,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罢了。

    ……

    而就在林家父子与邵逸福谈好关于邵氏电影公司转让的事情时,另一边,和黄总部,中环的和记大厦,董事长办公室,此刻的李加诚却在大发雷霆。

    听完李察信的汇报后,李加诚内心愤怒至极。

    如果不是李察信在这里,他甚至都要砸东西了。

    原来,近段时间以来,和记黄埔旗下多个核心业务均遭遇了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

    就拿当下至关重要的零售业务来说,旗下的百佳超市、屈臣氏等,均未能幸免。

    除此之外,其他业务板块也状况不佳,像中环希尔顿酒店的业务、葵涌码头的国际货运生意,还有保险业务等,营业额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不少老顾客都纷纷“跳槽”,大部分转而投向了置地集团旗下的同类业务。

    比如,百佳超市的客户数量不断减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置地集团旗下的惠康超市客户却在持续增加;

    屈臣氏的生意日渐冷清,而置地集团旗下的万宁超市却生意火爆,营业额大幅上扬;

    中环希尔顿酒店的高端客人数量锐减,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置地集团旗下的文华东方酒店高端客人络绎不绝,入住率大幅攀升。

    ……

    李加诚手上的这份调查报告,令他的心情难以平息。

    前几天,李察信向他汇报关于百佳超市被惠康超市“恶意竞争”的时候,他便很愤怒了,打算做好与惠康超市斗一斗的决定。

    结果,百佳超市都还没开始应对来自惠康超市的竞争,手下却又调查发现旗下更多业务可能同样遭到置地集团同类型业务的“恶意竞争”。

    这让他自然感到非常难堪。

    李加诚阴沉着脸,手指敲击着桌面。

    “好你个林浩然,我不过是此前宣布支持汇沣银行而已,如今就如此报复我,真狠啊,不过,我也不是好惹的,既然你要玩,那我就陪你玩到底!”李加诚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认为,这一切肯定都是林浩然在背后授意。

    否则,和记黄埔的业务为何会在近一个月来,突然遭遇如此大规模的客户流失?

    此刻的李加诚认为,林浩然太小心眼了。

    可实际上,这些事情,林浩然根本不清楚。

    而且,和记黄埔的大部分业务,实际上都与置地集团的业务重叠。

    比如地产、酒店、零售、货仓、码头、进出口贸易等等,可以说和记黄埔旗下拥有的业务,置地集团旗下都拥有。

    因此,行业竞争是在所难免的。

    而这段时间,林浩然这位置地集团老板因为击败汇沣银行而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因此作为置地集团总裁的马世民,趁此机会,利用林浩然在香江的影响力,扯上林浩然的大旗,加大力度对旗下业务的宣传和推广,这才导致和记黄埔的客户纷纷转向置地集团。

    对马世民而言,趁着老板的热度、影响力如此之高,这个时候不抓住机会,那还等到何时?

    实际上,不仅仅是和记黄埔旗下的产业收到影响,其它行业内的公司,同样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

    李加诚此刻却完全误会了林浩然,以为这一切就是林浩然故意针对他。

    今年年初伊始,香江的地产行业便显露出发展疲态,发展速度逐步放缓。

    曾经热衷于炒房的人纷纷收手,楼市成交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

    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作为香江地产界的巨头企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在此情形下,李加诚不得不调整战略布局,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和记黄埔旗下的其他产业上。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才将重心转移到这些业务没多久,却如同迎面遭遇了一记重拳。

    尽管很是愤怒,可面对林浩然这样的竞争对手,李加诚也不得不逐渐冷静下来,思考该如何去应对强敌的竞争。

    他看向李察信,开口说道:“李总,你觉得我们该如何是好?”

    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确很强,但是,即便再强,也难以真的与林浩然真刀实枪地对着干。

    实在是如今的林浩然太过于强势了。

    如今的香江商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

    而林浩然的身影,便是这阴霾的源头,他就如同那阴霾中巍峨的巨峰,投下令人难以忽视的巨大阴影。

    靑洲英坭、港灯集团、香江电话、置地集团、东方报业、中华煤气、九龙巴士、万青集团、银河证券、恒声集团……这些企业,无一不是香江各行业里声名显赫、举足轻重的巨头。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它们的幕后掌控者,竟然都是同一个人——林浩然。

    面对如此实力强劲、势不可挡的竞争对手,李加诚内心满是绝望,一时间竟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之策。

    李加诚并非不想与林浩然缓和关系,毕竟他做生意向来信奉“和气生财”的理念,尽量避免去招惹那些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

    可如今,他早已与汇沣银行及渣打银行紧密捆绑在一起,在诸多利益纠葛之下,根本难以与林浩然缓和紧张的关系。

    前几天,他还特意去向包裕刚请教应对之法,可最终也没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切实有用的建议。

    既然无法缓和与林浩然的关系,那便只能硬着头皮正面应对了。

    然而,该如何应对,李加诚一时间却毫无头绪,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手下人身上了。

    在如今的香江商界,李加诚无疑也是巨头级的人物。

    他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在香江众多上市企业中都能稳居前15位。

    尤其是和记黄埔,如今更是跻身前五之列。

    由此可见,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特别是近期,汇沣银行的资金危机得以解除,这两家巨头企业再也不用担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底气愈发充足。

    可即便如此,面对林浩然这般强劲的竞争对手,李加诚心里清楚,想要取胜绝非易事。

    看看汇沣银行、怡和洋行在他面前的结局,便可见一斑。

    他很想与林浩然之间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手中这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那丝侥幸的念头。

    这样的想法,恐怕很难成为现实。

    想到这里,逐渐冷静下来的李加诚,目光看向李察信,希望能够从他的口中得到有用的建议。

    李察信作为和记黄埔前任大班韦理的副手,能力自然不差。

    当初,韦理时代的和记黄埔能够扭亏为盈,李察信便有很大的功劳。

    如今,和记黄埔能够在李加诚接手之后而依然井然有序,李察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入主和记黄埔之后,李加诚并没有急着将旧将都赶走,而是稳住李察信等人,让他们继续担任和记黄埔的主要高管。

    李察信见李加诚目光投来,心中暗自思忖,知道此刻正是自己表现的关键时刻。

    他微微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开口说道:“李生,依我看,目前我们和记黄埔面临的情况确实棘手,但并非毫无应对之策。”

    李加诚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中透露出急切与期待:“哦?你有什么想法,快说来听听。”

    “既然我们依靠自己,很难与置地集团对抗,那么我们何不联合其它势力,共同应对来自置地集团的竞争压力呢?“李察信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李加诚眉头微皱:“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和一些英资巨头联手,比如中华电力、渣打银行,甚至是怡和洋行,这些都同样是与林浩然有很大竞争的,且都受不小的影响!

    特别是怡和洋行,据我所知,怡和洋行虽然已经退出了香江市场,可他们对林浩然可是恨之入骨。

    前几个月据说在日本那边,怡和洋行还与林浩然小干了一场,只是最后失败而已,由此可见,他们对林浩然的仇恨有多深。“李察信压低声音说道。”

    李加诚点了点头,这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如果不是林浩然,怡和洋行如今依然还在香江风光无限。

    可就因为林浩然,最终怡和洋行损失惨重,不得不选择退出香江市场。

    这样的仇恨,估计能够让怡和洋行一直对林浩然恨之入骨!(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72/111104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