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 第693章 太平山下,城是李加诚的城?

第693章 太平山下,城是李加诚的城?


和黄董事长办公室内,李察信接着对李加诚说道:“李生,我听下面的人讲,近期香江市民对林浩然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大部分年轻人都把他当做偶像。

    毕竟他以华人身份打败了英资巨头,打破了英资银行对香江金融业的垄断性,这让你们华人倍感自豪,从而让他旗下企业业务量都有所提升。

    长久下去,这可不是好事,所以,不管置地集团旗下业务对付您的行为是不是林浩然指使的,咱们都不能坐视不管,咱们和记黄埔虽规模庞大,可一旦经营不善,极易陷入亏损。

    就像几年前的和记洋行,当时就是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后来韦理先生带领我们苦战两年,砍掉亏损严重的业务,只保留潜力大、利润高的业务,才好不容易让和记黄埔扭亏为盈。

    如今,要是这些优质业务的营业额大幅下滑,和记黄埔迟早会再次陷入亏损,香江市场就这么大,要是林浩然的企业抢走大部分生意,咱们在香江可就难以立足了!”

    作为亲身经历过和记国际当年严重亏损时期的老将,李察信对和记黄埔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可谓了如指掌,也正因如此,他着实忧心和记黄埔的未来走向。

    而且,一旦和记黄埔陷入亏损状态,那么他这些韦理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将,必定会成为背锅侠,从而被李加诚光明正大地扫地出门。

    他当然不愿意从和记黄埔这里离职,毕竟这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平台。

    如果真想离职,在前任大班韦理先生辞职的时候,他早就跟着辞职了。

    所以,不管如何,李察信都不愿意看到和记黄埔再次陷入亏损状态。

    李加诚听了李察信的一番话,不禁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的确,林浩然在香江的生意版图不断扩张,势力愈发庞大,这无疑让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一步步压缩。

    即便林浩然可能并非有意针对他,他也得尽快想出破局之策,更别提他现在就觉得林浩然就是在故意针对他。

    和记黄埔与林浩然旗下的产业重叠程度太高了,基本上,和记黄埔涉及的产业,林浩然旗下公司没有不涉及的。

    这就导致了两家企业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如今,林浩然旗下公司业务量大涨,那么作为竞争对手的他们,自然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回想起刚刚收购和记黄埔那会儿,他可谓意气风发、雄心万丈,立志要成为香江下一代华人首富。

    甚至当时他觉得,只要汇沣银行能全力支持自己,自己都有机会问鼎亚洲首富之位。

    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宏大,可也并非毫无实现的可能。

    毕竟在他心里,汇沣银行在香江那可是有着无敌般的地位。

    特别是在他此前入主和记黄埔之际,有媒体曾报道称:“太平山下,城是李加诚的城;港,是包裕刚的港。”

    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尽管表面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这不过是媒体的夸张之辞,可这又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的梦想?

    这句话,已然充分彰显了他的野心。

    然而,当汇沣银行被林浩然击垮的那一刻,他以前的雄心壮志瞬间如泡沫般破灭了。

    什么城是李加诚的城,这已经是吹牛逼了。

    如今的香江,林浩然才是真正的商界霸主,遥遥领先于其他商界财团,无论是英资财团,还是华资财团,根本没有一个是林浩然的对手。

    说是林家的城,才更贴切。

    李加诚想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

    林浩然,李加诚心里清楚,自己一直以来都小瞧了这位年轻人。

    三年前,林浩然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投资者,还在股市中当一名投机者,据说还只是一家小水泥厂的老板。

    虽然他认识林万安,可林万安的万安地产公司实力一般,那时候的他,还真有些看不上对方。

    更别提林浩然只是林万安的小儿子了。

    要不是包裕刚从中牵线,劝自己放弃青洲英坭,自己压根儿就不会认识林浩然。

    可谁能想到,短短三年间,这年轻人竟如彗星划破夜空般迅猛崛起。

    他先是凭借雷霆手段将怡和洋行赶出香江,紧接着又把实力雄厚的汇沣银行打得一败涂地。

    如今,林浩然已然成了自己需要抬头仰望的存在了!

    表面上,他和林浩然同属香江顶级富豪之列。

    但实际上,明眼人都清楚,即便同为顶级富豪,彼此间的差距也是天差地别。

    甚至可以说,林浩然已自成一档,和其他人拉开了明显距离。

    李加诚站起身,踱步至落地窗前,目光凝滞地望着维多利亚港的街景。

    中环一如既往地繁华热闹,可此刻的他却全然没有欣赏的心思。

    望着楼下十字路口处,因等待红绿灯而越聚越多的人群,他恍惚间觉得,那好似林浩然商业帝国不断扩张的版图,正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蔓延开来。

    而他们这些人,仿佛就是林浩然的绊脚石一般,被林浩然不断出脚踢开。

    “李察信先生,你说得对。“李加诚转过身,看向李察信说道:“我们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了,林浩然的崛起确实挤压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联合其它势力一起与林浩然竞争,或许是我们如今最好的办法,另外,既然香江的市场有限,那我们就必须开拓新的战场,和记黄埔,是时候加快速度布局海外市场了。“

    “李生,加大对海外投资的力度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但咱们得清楚,咱们的根基扎在香江,核心业务也几乎都集中在香江,要是想拓展海外布局,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所需时间相当漫长。

    您瞧瞧怡和洋行,为了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可是耗费了整整数十年;还有汇沣银行,它也早早地开启了海外布局,可一直都没能摆脱对香江市场的依赖,也正因如此,最终它才会被林浩然先生击败!”

    说到此处,李察信不禁为汇沣银行深感惋惜。

    要知道,作为英国人的李察信,汇沣银行成为香江商界霸主,绝对是他们这些英国人的骄傲。

    可以说,一直以来,汇沣这个品牌,就是香江金融界的代表,在全球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可谁能想到,即便汇沣银行如此辉煌,这个商业帝国却在它最为鼎盛的时候轰然倒塌!

    唉,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加诚闻言,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可实际上内心却是认可了李察信的说法。

    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正如李察信所言,想要布局海外以减轻对香江市场的依赖,绝非易事。

    以汇沣银行为例,自创立之初,它便高瞻远瞩地开启了海外布局之路,先后在伦敦、曼谷、日本横滨,乃至北美旧金山等重要城市设立分行机构,至今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

    从这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期起,汇沣银行更是动作频频,接连收购了中东英格兰银行和有利银行;

    近两年,又马不停蹄地相继将美国海丰银行收入囊中,其在海外布局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即便汇沣银行如此殚精竭虑地经营,却依旧难以摆脱对香江市场的重度依赖,其超过90%的盈利都源自这一市场。

    反观海外市场,不少业务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汇沣银行只能不断从香江市场抽取资金,用以填补海外市场的亏损窟窿。

    如此一来,一旦香江市场遭遇挫折,这个看似庞大坚实的银行帝国,便会如大厦崩塌一般,瞬间土崩瓦解。

    就海外布局的前期成效而言,汇沣银行实际上比怡和洋行还要逊色。

    毕竟,怡和洋行早早便实现了海外资产超过香江资产的目标,即便最终香江业务遭受林浩然的毁灭性打击,怡和洋行仍能凭借海外市场屹立不倒。

    但无论是怡和洋行,还是汇沣银行,它们都远远不具备林浩然那样的远见卓识与竞争优势。

    林浩然布局海外之所以能如此顺风顺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知道世界未来的大致走向。

    就像他清楚日本八十年代会爆发经济泡沫,又大概知道美国哪些优质股票在未来会有惊人的涨幅……

    这些关键信息,可不是其他人能够提前预知的。

    所以,对于一家以香江为核心的企业而言,想要减轻对香江市场的依赖,那真是难如登天,没有很长的时间去布局,都难以做得到。

    但林浩然却是个独一无二的例外!

    毕竟,他可是穿越者啊。

    前世虽然他没有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可通过书籍、互联网、教育等等方式,他所了解到的知识,是庞大的。

    在那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他早已对这几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有着一定的了解。

    要是穿越者都没点与众不同的本事,那这趟穿越可就真是白穿越了。

    “嗯,我明白布局海外市场绝非易事,所以我很赞同你提出的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林浩然的提议,坐以待毙也不是我的性格。

    像如何联合中华电力、渣打银行、怡和洋行这些势力对抗林浩然,你心里有什么具体想法,展开详细说说。”李加诚接着说道。

    “李生,中华电力的主营业务和置地集团并无竞争关系,甚至和港灯集团也算不上直接竞争,这两家电力公司隔着维多利亚港湾,一南一北各自负责自己区域的电力供应,一直相安无事、互不干扰。

    不过,李生,您应该也清楚,掌控中华电力的嘉道理家族旗下还有一个重要产业——香江上海大酒店公司。

    这家公司旗下的香江大酒店、香江半岛酒店,都是香江现存历史极为悠久的奢华酒店,尤其是半岛酒店,自开业以来,始终稳坐全球顶级酒店的标杆之位。

    然而,我经过调查发现,最近一个月,不管是香江大酒店,还是香江半岛酒店,客流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而从中获益的,正是文华东方酒店旗下的多家文华酒店和东方酒店,所以,如今罗兰士·嘉道理肯定也为此十分苦恼。

    要是我们向他们提出合作,共同谋划对抗林浩然的策略,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积极响应,毕竟嘉道理家族一向对香江上海大酒店公司极为重视。”

    李加诚听完李察信的一番分析,眼中瞬间闪过一抹精光,开口道:“你说得在理,嘉道理家族在香江根基扎实,和总督府关系匪浅。

    要是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咱们获胜的把握可就大多了。”

    “再说说渣打银行,李生,这我就不用多费口舌了吧,他们本就是林浩然旗下银行的最大竞争对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金融市场份额被恒生集团一点点抢走。

    而且,您旗下的两大企业,可是汇沣银行最重要的客户,如今汇沣银行被渣打银行收购,相当于您也间接是渣打银行的重要客户,他们绝不可能坐视您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被林浩然逐步蚕食市场份额。

    如今他们表面上和林浩然维持着不错的关系,不过都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出手罢了。”李察信意味深长地说道。

    李加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声道:“确实,渣打银行和林浩然之间,迟早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恶战。”

    他也清楚,渣打银行与林浩然旗下的恒生集团目前关系微妙,表面上暂时风平浪静,实则底下早已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就拿前几天来说,总督府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公开宣布支持林浩然出任香江银行公会会长一职。

    李加诚从可靠的小道消息得知,布朗大班回去之后,怒不可遏,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把不少东西都砸了个稀巴烂。

    “至于怡和洋行……”李察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虽说他们被林浩然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放弃香江核心产业,彻底退出香江市场,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怡和洋行在全球的布局依旧相当可观,实力不容小觑,而且,他们对林浩然可谓是恨之入骨。

    据我了解,林浩然旗下的置地集团、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也都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尤其是在南洋市场,他们依靠南洋首富郭家,投入了海量资金,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而怡和洋行在南洋同样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并且在那里也有自己的盟友。

    虽说林浩然在南洋的盟友是首富郭家,但郭家在南洋也并非无敌的存在,他们同样面临着竞争对手。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怡和洋行的力量,牵制林浩然旗下公司在南洋的发展,从而削弱对方的整体实力!”

    李加诚手指有节奏地轻轻叩击着桌面,眼神一点点变得锐利如鹰:“所以,你的意思是联合嘉道理家族、渣打银行还有怡和洋行,就能共同抗衡林浩然了?”

    “没错,李生。”李察信神情郑重,重重地点了点头,“起码比我们单独对抗林浩然要强得多,仅靠我们一家,我相信李生应该也知道,几乎很难和林浩然较量。

    可要是能结成这样一个联盟,至少在香江市场上,我们就能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当然,要是李生您能拉拢到更多盟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更多的盟友……”李加诚喃喃自语,似在认真思索着什么。

    要说谁最适合成为他的盟友,那非包裕刚莫属。

    包裕刚实力强劲,更是前一代香江华人首富,丝毫不逊色于他。

    而且两人有着多年的深厚友谊,这些年里,双方在诸多事务上都有过密切合作。

    只可惜,造化弄人,包裕刚和林浩然的关系竟也十分要好,两人还携手合作,共同将九龙仓私有化。

    这般紧密的关系,让李加诚原本想拉拢包裕刚的想法瞬间化为泡影。

    毕竟,想让包裕刚和他一起对付林浩然,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包裕刚,那还有谁能够联合呢?

    香江商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但是,真正实力强的,除了少数几家,其它的要么被林浩然赶出香江,要么被林浩然击败,更多的是直接被林浩然收购了。

    剩余的,也就太古洋行、会德丰洋行还处于一线巨头企业了。

    可想要拉拢太古洋行加入他的盟友团,难度不小。

    因为太古洋行虽然同样是一家多元化的巨无霸,在多个领域都拥有不可忽视的实力,可实际上如今太古洋行的核心产业只有两个,那就是地产业与航空业!

    地产业,置地集团如今收缩投资,自然对太古地产没有任何威胁。

    至于航空业,太古洋行旗下的国泰航空,更是直接垄断香江航空市场,林浩然旗下企业并未涉足这一领域。

    所以,太古洋行与林浩然之间并无直接的利益冲突,想要说服他们加入对抗林浩然的联盟,恐怕不太现实。

    太古洋行的施约克先生,可是一位非常精明的人,他们不可能轻易得罪林浩然这种已经崛起的商界巨头。

    之前太古洋行出面支持汇沣银行,那也是不得已罢了,因为他们的资金链都是通过汇沣银行走的,如果汇沣银行陷入资金危机,太古洋行也不好过,所以他们不得不出面。

    但是如今资金链危机已经解除了,太古洋行怎么可能还做这种不讨好的事情呢!

    这或许也是李察信没有提太古洋行的原因。

    至于会德丰洋行,那更是想都别想了。

    这会德丰洋行为了降低对香江市场的依赖,竟把在香江赚取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拿去购置大型船只,美其名曰打造“海上移动资产”。

    李加诚想到此处,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笑意。

    会德丰洋行的马登家族,近年来一门心思扑在航运业上,几乎把全部家当都砸在了船队建设上。

    这般激进的策略,在他眼中,无疑就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看来,如今能联合的,也就只有嘉道理家族、渣打银行和怡和洋行了。”李加诚神色凝重,沉声说道。

    “李生,其实您不妨试着联系一些华资财团,说不定他们能成为我们的盟友。”李察信突然凑近,压低声音说道。

    “华资财团?”李加诚直接干脆地摇了摇头。

    如今这些华资巨头,说句实在话,大部分核心产业都是地产业。

    像新鸿基的郭氏兄弟、恒基兆业的李兆基,还有在珠宝业和地产业双线发展的郑裕彤家族,以及霍家等等。

    至于佳宁集团的陈松青?

    李加诚从始至终都清楚得很,这家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全靠虚假报表和庞氏骗局在股市里兴风作浪、搅得乌烟瘴气。

    因此这些年他从来不愿意触碰佳宁集团。

    也就是说,这些华资巨头基本都以地产业务为主。

    而林浩然旗下产业自去年年末开始边在地产业的投资开始收缩,对香江其它地产公司根本没有什么竞争。

    让他们莫名其妙地去和林浩然对抗,简直是天方夜谭,想都别想。

    还有何家,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可如今何家那位如今一门心思都扑在濠江的赌场生意上,对香江这边的事务压根儿就不管不顾。

    而上面所说的这些人,几乎把香江华资的所有巨头都涵盖进去了。

    李加诚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到一个能被自己劝动、愿意和他携手合作一同对抗林浩然的人。

    想到这儿,李加诚不禁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苦涩的笑意。

    或许,他若想与林浩然抗衡,就注定只能和英资企业搭伙合作了。

    这一刻,李加诚才惊觉,自己在香江华资财团中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微弱,想要找个合适的盟友,竟是这般艰难!(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72/111104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