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姜公渠
姜淮站在渠岸上,左手上缠着绷带,那是抢险时被树枝划出的伤口。张老汉带着一群老农走来,突然齐刷刷跪下:“大人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老朽们商量了,这条渠就叫 姜公渠,让子孙后代都记得大人的恩德!”
“不可!”姜淮连忙搀扶,“这是万民之功,岂能冠我一人之名?”
张老汉固执地摇头:“没有大人,这渠成不了。大人若不答应,老朽就长跪不起!”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跪下:“请大人成全!”
姜淮喉头哽咽,最终点了点头。通水仪式上,当第一股清流正式注入农田时,岸上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孩童们沿着渠岸奔跑,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老人们蹲在田埂边,看着渠水汩汩渗入干裂的土壤,浑浊的眼泪滴进泥土里。
傍晚,姜淮回到府衙,发现门口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谢礼,一篮篮鸡蛋、一捆捆草药、甚至还有几双千层底布鞋。最显眼的是张老汉孙子送来的一株小柳树苗,纸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栽在渠边,长大给大人乘凉。”
姜淮捧着柳树苗,站在暮色中的府衙门口,忽然觉得这大半年的操劳、危险、不眠之夜,全都值得了。
“大人,要收起来吗?”梁远指着满地的礼物问。
“鸡蛋和草药分给抢险受伤的村民。”
姜淮想了想,“布鞋...送给那些家里没女人的光棍汉吧。”
“那这树苗?”
姜淮微笑:“明日我亲自去栽在分水坝旁。等它长大了,好给后来修渠的人遮阳。”
夜风轻拂,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远处,“姜公渠“的水声潺潺。
姜淮深吸一口气,转身步入府衙。
…………
秋阳为北地平原镀上一层金箔,姜淮站在“姜公渠”的分水闸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丰收景象。
渠水潺潺,倒映着蓝天白云,两岸的麦田金浪翻滚,远处的土豆田白花如霞,几个农人正在田间忙碌,歌声随风飘来:
“姜公渠水清又长嘞,浇得咱粮食堆满仓哟!”
“大人,”梁远捧着账册走来,“今年夏税收缴完毕,比往年多了三成,府库都堆不下了。”
姜淮接过账册,指尖抚过那些数字:麦子四万石、土豆六万石、杂粮......他轻轻合上册子:“传令下去,今年七十以上老者、十岁以下孩童,每人多发一石土豆。”
“这...“梁远犹豫道,“要不要先请示朝廷?”
“不必。”姜淮目光坚定,“就用我俸禄抵。北地百姓苦了这么多年,该过个好冬了。”
正说着,一阵欢快的鼓乐声从官道传来。只见十几个孩童手持麦穗,引着一辆装饰鲜花的大车缓缓驶来,车上堆满新收的庄稼,张老汉穿着过节才拿出来的蓝布长衫,站在车头笑得见牙不见眼。
“大人!”老远就喊,“明日'双穗节',乡亲们请您去砸场!”
姜淮笑着迎上去:“老丈,是'开场',不是'砸场'。”
“一样一样!”张老汉跳下车,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这是今年最早熟的麦穗和土豆,乡亲们让老朽献给大人。”
布包里,两株沉甸甸的麦穗与一个拳头大的土豆并排躺着,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姜淮郑重接过:“本官一定珍藏。”
次日清晨,姜淮换下官服,着一身靛青短打来到城郊会场。只见空地上支起了十几个帐篷,最显眼的是中央那顶绣着麦穗与土豆图案的彩帐。帐前架着一口大锅,热气腾腾地煮着新收的土豆和羊肉,香气飘出三里远。
“大人来啦!”眼尖的孩子一声喊,人群顿时围了上来。有送煮玉米的,有塞烤土豆的,还有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往姜淮手里塞了朵野菊花。
张老汉拉着个汉子挤到前面:“大人,您瞧谁来了?”
姜淮定睛一看,竟是胡人!
“通判大人。”是乌维使者哈里,那胡人别扭地行了个胡礼,“我奉王之命,带商队来互市。”他指了指身后十几辆大车,“三百张羊皮,换一千石土豆,可好?”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
姜淮却笑了:“按市价,五百张羊皮才能换一千石。”
哈里脸色一变,正要发作,却听姜淮又道:“不过既是第一批互市,本官做主,三百张羊皮换一千石土豆,再加五十石麦种如何?”
哈里瞪大眼睛:“当真?”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哈里突然用生硬的汉话接上,惹得众人哄笑。
他挠挠头,从怀中掏出个皮囊,“这是我妹妹酿的马奶酒,送给大人。”
欢笑声中,胡汉两族的商队开始交易。孩子们很快玩到一起,围着火堆追逐嬉戏。姜淮与哈里并肩走在集市上,看着这曾经难以想象的和谐景象。
…………
不知不觉,腊月二十九的北地。
寒风裹着细雪拍打窗棂。
姜淮搁下批阅公文的朱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府衙外传来阵阵欢笑声,他推窗望去,只见百姓们正搭着梯子悬挂红灯笼,孩童们追着跑闹,溅起一串串雪沫。
“大人,”梁远抱着卷红纸进来,“张老汉带着乡亲们来贴春联了。”
姜淮连忙披衣迎出去。府衙门口,张老汉正指挥几个后生往大门上刷浆糊,小孙子踮着脚举着一副墨迹未干的对联:“大人,我写的!”
“好字!”姜淮细看那稚气未脱的笔迹,“姜公渠水润千亩,土豆花开富万家”,横批“春满北地”。
张老汉从怀里掏出张红艳艳的窗花:“老朽手笨,剪了半个月才成样。”展开竟是株栩栩如生的土豆苗,枝叶间还藏着几个圆滚滚的土豆。
“老丈好手艺!”姜淮接过窗花,转头对梁远道,“去取我那套靛蓝便服来,今日我也与大家一同除尘。”
百姓们见通判大人亲自拿着扫帚清扫庭院,干劲更足了。妇女们擦洗窗棂,汉子们修剪枯枝,连孩童都拿着小抹布帮忙擦拭石狮。
不到晌午,府衙内外焕然一新,廊下挂满红灯笼,窗上贴好剪纸花,连那株老梅树都被系上了红绸带。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395/236615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