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走啊走不停
世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非常开心,总算师出有名,另外还是名师,出去报出师父的名字,一定不同凡响。
韩云飞想要留世和吃饭,世和不干,委婉地拒绝,他很清楚,自己条件有限,要是吃了韩云飞的饭,就欠下他一个人的人情。
不必为这件事伤心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逃离,因为在这里尽管很优秀,还是不显山不露水,因为这里是大染缸,谁想洁身自好,谁必然自讨苦吃。
大家都很矮,在这个人群中,长得高就是犯罪。
世和拜了师,就放下心来。剩下的就靠自己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韩云飞就没有留世和,杨师傅也离开,因为困难时期,不存在带东西上路的,特别是吃的,更要保证。
因为有吃的,可能就会被抢走,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廉耻、法律、规矩、规章、道德、良心等等都不靠谱,都会丢到脑后,有吃的才是王道。
世和回到家,就开始琢磨,怎样把肚子里的小说给表演出来,他想到了道具,没错,就是两块铁片。
想弄到铁片,谈何容易?大炼钢铁,连个图钉都没有,金属一类的东西,都消失殆尽,只能再想想办法。
家里没有,找来找去,找不到,他几乎绝望,加上他妈妈总是絮絮叨叨,说他不务正业,他也懒得辩驳,他的想法就是暗自下决心,弄出成绩再宣布,让人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懒得再听,就跑去挑水。
挑水回来,在山墙墙脚那里偶尔瞥了一眼,竟然发现有一个木把儿,他感觉有好事发生,于是把水挑回去,倒在缸里,然后返回来,来到那个旮旯里,看到那个木头把儿,上面有青苔,下面全是乱草,不知道乱草里有什么,他拨开乱草,扶着木头把儿,使劲左右摇晃,松动后,搬出来一看,他乐了,这东西,正是一个犁。
这犁锈迹斑斑,还缺了角,难怪废弃在这里,这是浩楠奶奶私藏在这里的,因为大炼钢铁,家里所有的铁器都要上交,奶奶留了个心眼,将犁弄坏一个角,让犁成为废品,等将来情况转变的时候,再将犁修复。
大炼钢铁的持续时间不长,这个犁就被人遗忘,本来覆盖了厚厚的草和喇叭花,浩楠奶奶都忘记了有这个破犁,久而久之,这犁成为一个文物。
文物锈迹斑斑,遭遇一场大风,就现出原形,被世和发现,这锈犁被人遗忘多年,被世和发现,这犁是宝贝。
他将锈犁敲掉两块,将两块锈犁打磨了好久,就是一副道具,是山东快书必备品,名叫鸳鸯板。
他做好了鸳鸯板,拿到韩云飞那里,交给他看,他接过去一看,当滴个当,发出四声,一看,就知道韩云飞练过的。
他说:“这是铁的,最好是铜的,铜的声音好听,不过,现在没那个条件,这个铁的鸳鸯板,就作为练习用的吧。”
“谢谢,我就想问问这副鸳鸯板怎样打的?等练好了,再去换铜的。你看这声音怎样?”
“声音不错,是好铁,你在哪里弄的?”
“是废弃的犁,我发现了,就敲下两块来,打磨了,就成这样。”世和说。
“真辛苦!打磨要费时间,用了多长时间?”
“三四天才打磨好。”世和说。
“你真下功夫,看样子,你是要成为名角的。”韩云飞笑道。
“多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世和说。
韩云飞就教给世和一些击打鸳鸯板的技巧,世和还没学会,第二天再去,第三天又去,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学会了,他学会后,回来就找世平和世华,坐在地上,他来说书,开始说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题目很吸引人。
但刚开口,世和就说不出来,站在那里愣住,逗得世平和世华哈哈哈大笑起来。
世和不笑,弟弟妹妹更是笑的不行。
世和赶紧调整一下,慢慢开口说第二个字,然后说一个词组,接着说一句话,然后说一段话,最终说完这一章,说完,发现弟弟和妹妹,还有旁边不知道谁家的孩子也在现场,孩子们都十分着迷,觉得这真是一场文化盛宴。
第二天晚上,继续说《西游记》的故事,这次又多了一个小朋友。
接着第三天晚上,还是说《西游记》的相关章节,又增加两名小朋友,看来,小朋友对故事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接着是大人也来听,大人来听的时候,世和就开始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大人越来越多,到了晚上,就到了世和的院坝里等着,自己带着小板凳,世和就在月亮下给大家说书,越来越顺,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
世和还是会去韩云飞家,看看云飞有什么赐教的。
云飞笑着说:“听说了,听说了你的事,你在郭任庄说书,每天晚上家里都有人来听,有没有这回事?”
“你咋知道的?”
“我听说的,我去刘寨街赶集,听到郭任庄的人说的。看来你已经学会说书了。不需要来讨教,你太谦虚,可以出师了。”云飞说。
“不,不,不,我这水平,在郭任庄勉强凑合,糊弄乡亲还过得去,要提高的话,还需要不断指教,不断学习,还希望多帮帮我。”世和说。
“这个自然,你会得到应该得到的。”
“那我还是隔三岔五来讨教怎么样?”世和问。
“你有没有和你师父联系?”韩云飞说。
“杨师傅给我回信了,说他的老母亲卧病在床,他要尽孝,弥补以往在外演出时没有照顾母亲的遗憾,要把母亲的后半生的生活达到完美的程度。他要尽孝,宁愿放弃演艺事业,退出山东快书的圈子。”世和说。
“原来是这样,看来,杨师傅想到你已经成才,他才宣布隐退,你就放胆往前走。”韩云飞说。
“多谢栽培,我现在村里练习,如果你有兴趣,又有时间,听我来说说,看有哪些需要改进?”世和说。
“那你说说,说一段就行,我听听。”云飞说。
世和就说了一段《红楼梦》里葫芦庙的那一段,说完,听云飞指点。
“你说的大体没问题,内容都说到了,只是面部表情,需要再训练,表情配合所讲的内容,还要做一些动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目的是让对”云飞说。
“嗯嗯,表情到位,帮助传达内容,这个我没注意,怎样才能达到目的?”世和问。
“可以在镜子面前多练习,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仔细观察,你的前面就是观众,镜子就是,镜子能真实反映你的表情动作,你练习多了,真正上台表演的时候就没问题。”云飞说。
“这个方法挺好。可以试试。”世和说。
“多看看镜子,多练习,注意表情和动作,这样就可以。”云飞说。
“对,我也觉得要多练习,注意表情,如果有电影,可以多看看,模仿模仿。”世和说。
“你不用模仿别人,要有自己的风格。我想你一定会创新,有自己的特色。我可以当面指导,比电影要强得多。”云飞说。
“是的,模仿别人就像吃别人咀嚼过的馍馍,很恶心,不会有出息。”世和说。
“这个比方很贴切,事实就是这样。大家都喜欢模仿,但一直模仿下去,就是别人的影子,没有自己的风格,肯定没有出息。”云飞说。
世和点点头,告辞,离开云飞家,回到自己家,没有镜子,他就到堰塘边上,看堰塘里的水,对着水面练习,或者用一瓦盆水,当作镜子,照着水面进行练习。
冬雪初霁,刘寨街的戏台上蒙着一层薄霜。
任世和早早候在台下,怀里揣着杨师傅送的鸳鸯板,竹板边缘还残留着杨师傅掌心的温度。
远处传来梆子声,惊飞了檐下觅食的麻雀。
“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杨师傅身着灰布长衫,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迈着四方步走上戏台。
他目光如炬,扫视台下一圈,抬手摘下毡帽,露出锃亮的脑门:“今儿起,教你打鸳鸯板!”
任世和快步上台,双手递上竹板。
杨师傅接过,手腕一抖,竹板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像两串灵动的糖葫芦,在冬日的空气中跳跃。
“打鸳鸯板,讲究‘心板合一’。”杨师傅边说边示范,竹板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时而如急雨敲窗,时而如珠落玉盘,“先练‘单点’。”
任世和学着杨师傅的样子,将竹板夹在指间。
可竹板像调皮的泥鳅,刚一发力就滑了出去,“啪嗒”一声掉在台上。
他脸涨得通红,慌忙捡起竹板。杨师傅皱了皱眉:“腕子太僵,使巧劲!”
此后,任世和每日天不亮就起床练习。
寒风吹得手背生疼,竹板上的冰碴割破了虎口,鲜血渗出来,在竹板上凝成暗红色的斑点。
他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手势,从“单点”到“双点”,再到复杂的“凤凰三点头”。
一日,杨师傅突然让他上台表演。任世和双腿微微发颤,走上戏台。
台下,韩云飞投来鼓励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手腕轻抖,竹板发出清亮的声响。起初节奏还有些生涩,渐渐的,他沉浸其中,竹板声如行云流水,配合着冬日暖阳,在戏台上流淌。
表演结束,台下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杨师傅走上台,拍了拍他的肩膀:“有长进。但要记住,鸳鸯板不只是手上功夫,更是说书人的精气神!”
任世和重重点头,望着远处初升的朝阳,竹板在掌心敲出轻快的节奏。
此刻,他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叩响说书艺术的大门。
那年的深冬,鹅毛大雪给郭任庄披上一层厚厚的白纱,凛冽的北风呼啸着,肆意地钻进土坯房的缝隙。
任世和蜷缩在漏风的牛棚里,借着煤油灯如豆的微光,痴迷地翻阅着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评书大全》,嘴里小声嘟囔着书中的经典段落,手中的鸳鸯板时不时配合节奏敲上几下,竹板碰撞的声响在空旷的牛棚里回荡。
“又在瞎摆弄!”母亲裹着打满补丁的棉袄,一脚踹开牛棚门,寒风裹挟着雪花瞬间灌了进来,“家里的水缸都快见底了,还不快去挑水!”
任世和无奈地放下书和竹板,挑起水桶出门。
井台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水桶,却因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地,冰冷的井水溅湿了棉袄,寒意瞬间袭来。
然而,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任世和学艺的决心。
白天,他在田间劳作时,趁着休息间隙,掏出竹板偷偷练习,粗糙的手指被竹板磨得红肿,磨出了一个个水泡。
夜晚,等家人入睡后,他便躲进柴房,就着昏暗的灯光,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说书的表情和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要琢磨上百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次年春天,县文化馆要举办文艺汇演,选拔优秀的民间艺人。
任世和得知消息后,兴奋得彻夜未眠。他精心准备了一段《武松打虎》,从服装道具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板眼,都反复打磨。
汇演那天,任世和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登上舞台。
台下,村民们交头接耳,投来怀疑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手中的鸳鸯板清脆地敲响,节奏明快且有力。
随着板声,他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将武松的英勇无畏、老虎的凶猛狡猾演绎得淋漓尽致。
表演结束,台下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任世和眼眶泛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多年来吃的苦、受的累,都化作了通往新生活的阶梯,带着他一步步脱离黄土地的束缚。他仿佛看到自己已经脱离了黄土地,离开这些让人讨厌的人们。
院坝里有一棵桃树,是才明栽种的,现在已经到了挂果的季节,十分诱人。
白天世和去种地,世平带着一群小伙伴玩耍,看到桃树,就上去摘了,给小伙伴吃。桃核在地上,撒了一地,世和回来,问:“这是谁干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33/4233130/504695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