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青苹果年代 > 第144章 自己的房子

第144章 自己的房子


两人看看世和,也就暂停继续争吵,远处有人探头探脑在偷看,世和猜到是邻居来看热闹,他们没有来劝解的意思,倒是很享受这场辩论赛。

暂时平息的婆媳大战,并不能让世和感到舒服,相反,他感到一种危机。

他想,要彻底解决婆媳矛盾,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和母亲在一起,短期没问题,长期就有。因为有代沟。

还有,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后天的觉悟,还有对世界的看法,都会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包括吃饭都不能吃到一起去。老人喜欢吃软,年轻人可以吃硬点的,软的不好吃。在以前,规矩多,媳妇不敢在婆婆面前说半个不字,时代变化,妇女地位提升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经过漫长的煎熬,媳妇成为婆婆,然后再对自己的媳妇指手画脚,那是以前,现在的婆婆不再让人羡慕,反而会让人讨厌。

世和考虑的正是这个原因,和母亲在一起,如果不听母亲,母亲就会生气,在爱生气的人那里,哪怕说话不中听,也要费尽口舌去解释,去化解,要花时间来修复关系。

这个工作很难做,人是复杂的,思想瞬息万变,要想弄清楚一个人到底在想什么,需要花很多精力,而世和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世和三天后离开郭任庄。

到了单位,然后去找东方朔汇报了孩子的情况,东方朔又劝告了一番,然后让他去找会计报销孩子的医药费,在此期间,世和的工资福利都没减少,反而晋升了工资级别。

世和的收入增加了,非常开心,在办完报销手续后,东方朔就分派工作给他,世和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非常开心。

到了晚上下班吃饭,洗漱之后,世和就想到了家乡。

他的头脑中总是浮现妈妈和妻子,还有两个孩子,这些家人都很重要。

妈妈是生了他自己的,他又和妻子哺育抚养两个孩子。

清晨的微光艰难地透过窗户上糊的旧报纸,洒在任世和满是倦容的脸上。

他还没从一夜的疲惫中缓过神,就听见厨房里传来母亲和妻子刻意压低却仍能听清的争吵声。

他猛地坐起身,双手用力地搓了搓脸,试图让自己清醒些,随后迅速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褂子,趿拉着布鞋冲向厨房。

“都别吵了!”任世和提高了音量,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可回应他的,只有母亲的冷哼和妻子委屈的抽噎。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过,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疲惫。

他深知,作为丈夫,他该护着妻子;作为儿子,他又不能忤逆母亲;而作为父亲,他更得维持这个家的完整,给浩怡和浩楠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

他先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握住她颤抖的手,低声安抚:“冰玉,消消气,有话好好说。”

刘冰玉抬起头,满含泪水的眼睛里满是委屈与求助,她的手反过来紧紧抓住任世和,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还没等他开口劝慰母亲,浩怡哭着跑了进来:“爸爸,弟弟抢我的铅笔。”

浩楠也跟在后面,小脸涨得通红,大声辩解:“我没有,我就看一眼!”

任世和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太阳穴突突地跳。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烦躁,蹲下身子,双手分别放在两个孩子的肩膀上,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浩怡、浩楠,别吵,有话慢慢说。”

处理完孩子的事,他转身面对母亲,语气放得更软:“娘,冰玉年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您多担待。”

浩楠奶奶坐在一旁,双手抱在胸前,脸色依旧阴沉:“我辛苦一辈子把你拉扯大,现在倒成我的不是了。”

任世和赔着笑,凑到母亲身边,轻声哄着:“娘,您别生气,您为这个家付出多少,我都记着呢。”

一天的忙碌结束,任世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夜空长叹一口气。

月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个疲惫又无奈的身影。他从兜里掏出那盒皱巴巴的烟,抽出一根,点燃,深吸一口,烟雾在他头顶缭绕,模糊了他的眉眼。

家事就像一团乱麻,每一根都牵扯着他的心,他丝毫不敢松懈,生怕一个不小心,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

在那昏黄的灯光下,他坐在简陋的书桌前,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却又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他刚刚结束了一天在外的忙碌工作,可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如同潮水般一波一波地涌上心头。

他想着家乡那片熟悉而又亲切的土地,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田间小路上的欢声笑语,心中便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在郭任庄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房子在他的构想里,不需要多么奢华高大,却一定要结实而温暖。

它会是一座有着深红色机制瓦屋顶的砖房,或者一面土坯,一面是红砖,墙面用附近窑厂里烧制的土砖整齐砌成,透着质朴的气息。院子一定要宽敞,在院子的角落,他打算开辟出一小块菜地,种上些应季的蔬菜,这样每次回乡都能品尝到家乡新鲜的味道。屋前有好几棵老枣树和老槐树,夏日里能洒下大片的阴凉,树下放置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供乡亲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而屋内,会有一间明亮的堂屋,墙上挂着家人的照片,记录着家族的点点滴滴。卧室不需要太多装饰,只要有一张宽大舒适的床,能让他在回乡的夜晚安然入睡,做着甜美的梦,梦里都是儿时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好回忆。

此刻,他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忐忑。兴奋的是,一想到那座房子将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拔地而起,成为家乡的一部分,成为自己心灵的归宿,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忐忑的是,建房所需的材料、人力以及资金,都不是轻易能够解决的问题。但他告诉自己,只要有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相信,这座房子终会在老家的土地上矗立起来,成为他与家乡紧密相连的永恒见证,也会成为家族传承的一个小小港湾,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与情感。

在那间狭小而简陋的职工宿舍里,昏黄的灯光洒在他满是坚毅的脸上。他坐在破旧的木桌前,脑海中不断勾勒着在家乡建房的蓝图,心中既兴奋又有些许忐忑。

他计划着,首先要积攒足够的资金。于是,他开始仔细地规划每月的工资分配,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其余的每一分钱都小心翼翼地存起来。

他放弃了原本偶尔会去的小饭馆,每天下班后自己动手做饭,哪怕只是简单的粗粮野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能不买的衣物和用品坚决不买,将节省下来的钱放进那个专门为建房准备的铁盒里。

资金有了一定储备后,下一步便是筹备建筑材料。趁着假期回到家乡,他穿梭于村里村外的各个角落。

与村里的长辈们商量着如何烧制质量上乘的土砖,计划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取土,再请村里经验丰富的匠人帮忙制坯、烧窑。

他还四处打听哪里有合适的木材,准备用来搭建房梁和门窗框架。

唐梓山的林场是他重点考察的对象,他会亲自去挑选那些粗壮笔直的树木,并与林场的负责人商讨购买事宜,并且做一些预制水泥钢筋的房梁。

而关于人力方面,他打算主要依靠乡亲们的帮忙。他深知在这个年代,互帮互助是乡村的传统美德。他会提前挨家挨户地拜访,诚恳地向大家诉说自己的建房计划,邀请他们在农闲时节来帮忙。为了感谢乡亲们,他准备了自家腌制的腊肉、新鲜的鸡蛋以及从城里带回的一些稀缺的生活用品作为报酬。

建房的步骤也在他心中逐渐清晰。先平整宅基地,他会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起,挥舞着锄头和铁锨,将土地铲平、夯实。

接着便是挖地基,他会在村里找几位懂行的老人在一旁指导,确保地基挖得足够深且牢固。然后开始砌墙,他会和请来的泥瓦匠一起,一块一块地将土砖仔细砌好,用和好的泥浆填补砖缝,每砌几层便用水平仪测量,保证墙面的平整垂直。

墙砌好后,架上房梁,安装门窗,再给屋顶铺上精心挑选的青瓦。最后,是屋内的装修,他打算用白灰将墙面刷白,地面则用夯实的泥土混合石灰铺就,打造一个简洁而温馨的居住空间。

他深知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一想到未来那座在故乡土地上矗立起来的房子,他的眼中便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和家人在新房中幸福生活的场景。

他一想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心里格外激动,只有自己有了房子,才能消除婆媳矛盾,眼不见心不烦,要想让婆媳关系搞好除非是装聋作哑,要不然,矛盾肯定有,就看多寡和大小了。

他们一家四口离开老房子,住进自己的房子,接下来,妹妹要出嫁,弟弟要结婚,都需要房子。

妹妹出嫁要看房子,来接亲的人看到不像样的房子,无形中就会轻看妹妹,为了给妹妹一个足够的面子,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好在平时表现好,浩楠生病住院的所有医疗费都报销了,自己的工资级别还提高了,工资也增加了,越是有这样的前提条件,越能刺激自己的野心,让自己的野心不断膨胀。

他的工资涨了,就有了底气,每个月省吃俭用,慢慢靠近盖房子的目标,最终盖成新房,新房盖好,扬眉吐气,在郭任庄人面前也抬得起头来,洗刷多年被人轻视的冤屈。

世和想到这个,就提笔写信给冰玉,要谈一谈他的计划,然后和冰玉一起来实现这个梦想。如果不跟她说,自己就是单打独斗,缺少力量。

他提笔写道:“冰玉:

见字如面。我在这小城里,对你和家中老小甚是挂念。每至夜深人静,思绪便飘回咱那熟悉的村庄,念着家中的一草一木,想着你每日操劳的身影。

如今,我心中有个念想,想在咱老家盖一座房子。你看咱这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也渐渐长大,咱也该有个更安稳舒适的家。我想着那房子要有个宽敞的院子,能让孩子们在里面尽情玩耍,春日里可种花,秋日里能晒谷。屋子不必奢华,但求坚固实用,几间正房能为咱遮风挡雨,一间灶房好让你为家人烹制美味。

我已在这边努力攒钱,平日里能省则省,只盼能早日凑够建房所需。待我下次归家,便去与村里的长辈们商议,寻些可靠的匠人,再同乡亲们商量帮忙之事。

我知晓这工程不易,但有你在后方操持家务,我在前方筹备规划,定能一步步将这房子建成。

冰玉,这是我对咱们未来生活的憧憬,愿你也满心期待,待新房落成,咱一家定能在其中创造更多的幸福与欢笑。

世和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了信,世和又看了看内容,没问题,就走到楼下将信投进邮筒。

他投进信件,仿佛投进一份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写满了家庭幸福密码,安居乐业,有房子居住,才能好好干活。如果连个窝都没有,就像无根的浮萍,到处飘荡,居无定所,无恒产,则无恒心。结果弄到最后啥都没有。要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要有避风的港湾,要保存青山,才有柴可烧。

世和希望能和妻子一起,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两人省吃俭用,积攒下钱来,盖房子,让全郭任庄的人刮目相看,要知道,在农村能有一幢新房屋,脸上就有光彩,从房屋可以看出这个人有没有本事。有了新一代,就要为新一代创造铺垫好基础好条件,将来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江平在打开水。

“听说你的宝贝儿子完全康复了?”

“还没,正在加强营养。”


  (https://www.24kkxs.cc/book/4233/4233130/5035553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