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混在1980 > 第533章 好处

第533章 好处


陈言澈苦着脸来到大凉山。

    每每想起高一暑假吃的苦头,就忍不住胃疼,整整两个月,一片肉都没吃到,硬生生地啃了两个月土豆。

    说是噩梦也不为过。

    如果可以选择,这辈子都不想来,奈何,老娘一个电话过来,别说大凉山,就是刀山也得来。

    到这地方,陈言澈颇为意外,好多年没来,大凉山的环境比之前好很多,有不小的发展。

    “妈、小妈,到底什么事,非要让我跑一趟?”

    “不乐意?”曾阿黎眯着眼睛。

    陈言澈打了个哆嗦:“哪能呢,母上大人,您有啥事,儿子肯定给你办的妥妥帖帖的。”

    “油嘴滑舌,不知道跟谁学的。”

    瞪儿子一眼,让他坐下来,曾阿黎才说正事:“大凉山是出了名的贫困,你的食品公司带有扶贫性质,怎么没来这边?”

    曾阿黎突然发现儿子的眼神不对劲,看自己就像看傻子。

    压不住火气,上手就抽。

    “娘诶,咱讲点道理行吗?”

    陈言澈吃痛,赶紧躲到小妈身后:“项目是有扶贫性质,根本上仍然以盈利为主,我有病才来大凉山。”

    说着,忍不住撇嘴:“也就你们俩,不知道怎么想的,那么多地方不去,非来这地方。”

    闻言,别说曾阿黎,赵园园都上火。

    转身就扯住小儿子的耳朵:“小混蛋,今儿不把话说清楚,回头我让老大收拾你。”

    “小妈,饶命。”

    陈言澈悻悻,赶紧求饶:“大凉山扶贫,是钱的问题吗?”

    “扶贫工程启动多少年了?”

    “国家给这地方投的钱少?各种资源不要命地砸过来。”

    “就不是钱和资源的问题。”

    “是观念和教育的问题,我钱多了发骚,才跑这儿搞扶贫,一辈子耗在这里也是白搭。”

    “没你说的那么糟糕吧?”赵园园皱起眉头,来了一段时间,感觉挺差,却不算太糟糕。

    事实却更糟糕。

    陈言澈拿出笔记本,找了很多报道,对大凉山的情况有着极度深刻的分析,让赵园园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

    自然环境极差,缺乏工业基础,加上落后的交通状态,使其与外界隔绝,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偏僻的地方多的是,西海固的环境比大凉山更恶劣,不一样走出贫困,大凉山最大的问题还是观念和教育问题。

    尤其是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穷根”代代相传的困局。

    “反正我不想投资,太费劲,你们信不信,把鸡苗、猪崽投放到这边,最后三分之一都不收不上来。”

    话音刚落,两个妈就瞪过来。

    陈言澈打了个激灵,却梗着脖子:“妈、小妈,我真没精力干这个事,观念改不掉,都是白搭。”

    曾阿黎看了眼赵园园:“算了,儿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

    赵媛媛叹道:“是啊,长大了,指望不上,得嘞,咱们都老了,这辈子也就这样。”

    陈言澈哭笑不得。

    哄着两个妈坐下,又给倒上茶:“我干,还不行吗?先说好,就尝试一次,要是干不成,没有下一次。”

    曾阿黎和赵园园这才满意。

    拿捏儿子,还不简单,话说回来,自己忙活这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几个孩子。

    要是能拿到七一·大勋,还能给他们身上再套一层保护壳。

    陈言澈也没辙,既然应下来就只能干活,大凉山其实很符合公司的项目,适合养猪、养鸡。

    前提是村民能接受。

    别把猪、鸡送过来,最后全部到锅里,那是瞎忙活。

    “既然要赚名声,前期工作得自己干才行。”

    想起这些,陈言澈就头疼,只能打电话让林毅过来,协助他跟官方对接,一起打造扶贫项目。

    等这边完成谈判,大姐又打电话过来,让自己去趟汉中,陈言澈很纳闷,自己在家里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重要?

    大姐召唤,陈言澈不敢耽误。

    真会挨收拾的。

    从小到大,自己挨收拾最多,有时候他都好奇,姐夫是怎么忍受大姐的暴脾气的?

    姐夫挨揍可不少。

    唯一的解释就是姐夫是颜狗,被大姐的美貌所迷惑,是色令智昏的典型:“也是个可怜的。”

    嘀嘀咕咕地赶到汉中,见着大姐,陈言澈讶异:“姐,你忙活什么呢?怎么还晒黑了?”

    “晒黑很奇怪?”陈言希哼道。

    陈言澈悻悻:“姐,有事让别人干就行,没必要亲力亲为,你这样回去,姐夫都得嫌弃。”

    “跑完这趟就回京城。”

    项目启动,需要自己出来跑,等忙完这一阵,无论曾阿黎、赵园园,还是陈言希,都会坐镇总部。

    以后每年抽出时间跑一趟就行。

    就像许今秋,每年就外出一趟,偶尔才会出来两趟;还有叶绾,也是一样,每年去一趟塔克拉玛干沙漠。

    姐弟俩聊了一会儿,陈言澈询问:“姐,让我过来,到底什么事”

    “明儿跟我跑一趟。”

    陈言希没有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翌日带着弟弟出门,开着车行走于崎岖的山路。

    很快抵达一处山村。

    准确的说,都不能算村子,在一处半山腰,就只有两栋房子,其中一栋已经塌掉。

    另一栋房子住着一对老人。

    陈言希打开后备箱,让弟弟拿上带来的米面、牛奶,摄制组跟在后边拍摄,一直前往老人家里。

    “叔、婶,在家吗?”

    屋子里出来一个老太太,操着奇特的口音,跟陈言希聊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内容,都是一些琐事。

    聊了十几分钟,陈言希就告辞。

    接着,又前往另一个村子,也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村子,像这样的村子,数量特别多。

    陈言澈听着他们聊天,大致了解这边的情况。

    这里的山太多,耕地非常稀缺,每一处地方都只有少量土地,养活不了多少人,一个地方通常只有几户。

    官方的扶贫做的很到位。

    在上下的镇子建了聚居点,房子都是建好的,村民都有房子,像一些孤寡老人,每年还有六千元补贴。

    年轻人都下山,很多老人却留下来,有些是故土难离,有些是不想拖子女后腿,还有些人舍不得山里的山货……

    也有一些是孤寡老人。

    总之,各种原因都有。

    回去的路上,姐弟俩碰上一个老太太,背着一个本地常见的背筐,背筐上头放着一捆棕榈皮。

    棕榈皮叠在一起,比人都高。

    “停车!”

    陈言希下车,打开后备箱,帮老人载货,邀请老太太上车。

    “老人家,走了多久?”

    “下午一点出发的。”

    陈言希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走了俩小时,要去镇上?”

    “嗯,去镇上,山货店。”

    “这里走到镇上还要俩小时吧?”

    “要的。”

    “走一趟就得四个小时,老人家,晚上住哪里?回来时,天都黑了吧?”陈言希惊讶道。

    “住镇上,有房子。”

    “您在镇上有房子,还回山里做什么?”陈言希好奇道。

    “弄些山货,棕榈叶、折耳根、肉桂皮这些,不去弄,浪费了,镇上,我也住不来。”

    “您年纪这么大,还干得动?”

    “快干不动了。”老人微微笑道。

    “你家娃儿呢?让他们骑车拉货,用背的,累不死人哦。”

    “娃儿出去打工,都没在家。”

    “平时都一个人?”

    “是的嘛。”

    “那您还干活?让娃儿孝顺你,都这么大年纪,在家好好歇着。”

    “歇不住,自己赚点钱,不花娃儿的,两个孙子呢,都在外边读书,日子也紧巴巴的。”

    “娃儿对你好不?”

    “好,咋不好,平时也给我钱,我都没用,留着给孙子。”说到孩子,老人露出微笑。

    一路上说了不少孩子的事情。

    坐车倒不怎么费时间,二十分钟不到,已经到镇上,陈言希把人送到山货回收站。

    顺便看看是怎么收山货。

    山货店是个老板娘管着,三十来岁的样子,人有些瘦,性子却很爽利,就是说话有些大声。

    陈言希发现老板娘也在拍视频。

    说不定是个网红。

    不过这老板娘真挺不错的,从老人跟她相处就能看出,她对待老人极有耐心,也不会嫌老人身上脏。

    老板娘开始上称,那么大一背筐的棕榈叶只有六十多斤,一斤两块五,老板娘还特意多给一些。

    老人要走时,还送了一小袋水果。

    “挺有意思的。”陈言希目睹全过程,不管是为了拍视频,还是善心,老人都是得利的。

    陈言希没有上去打扰。

    回到酒店之后,恣意地翘着二郎腿:“今天带你看的地方不少,说说,有什么想法。”

    “我没想法!”陈言澈连忙摇头。

    陈言希眯起眼睛:“确定?”

    “我真没想法,姐,我最小,不耐坑,要不是你找二哥?他财大气粗,不怕你坑。”陈言澈陪着笑。

    “你二哥是干大事的。”

    “合着我无所事事呗?得嘞,跑了一天,累死个人,我回自己房间休息。”陈言澈转身就走。

    大姐想干嘛,自己能不知道?

    黎园牵手行动,就是一对一帮扶,可这事儿太麻烦,大姐要干的事情,同样麻烦。

    不亚于大凉山的事情。

    自己已经接了一个摊子,再接一个摊子,纯粹是找罪受。

    “给我坐好!”

    耳边传来大姐冷冰冰的声音,陈言澈只能返回:“姐,你还是直接说吧,到底要我干嘛?”

    “你说!”陈言希冷笑。

    “您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图什么呢?”陈言澈心里明白,就是不想说,说出来就得干。

    大姐可不会放过自己。

    “图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哥三,咱妈跟小妈都想着让咱家的名声再进一步,能庇护你们哥三。”

    闻言,陈言澈只能苦笑。

    道理大家都懂,可自己不喜欢麻烦,更不喜欢麻烦的事情。

    正想找个理由,把事情推掉,却见大姐眯起眼睛,一副随时要发火的架势,陈言澈知道,已经没法拒绝。

    “养猪、养鸡,无非就是这些,种植就算了,都是老头、老太太,干不来这些事儿。”

    “姐,真要做这个吗?”

    “很费劲的,一个地方就几个人,太过分散,管理成本很高,单单分货、收货,就很麻烦。”

    “相当于扛了一副担子。”

    弟弟说的不无道理,陈言希的看法却不同,越是不容易干的,获得的收益越大。

    要名声,就得干实事。

    “接着说?”

    “还说什么?”陈言澈愣住。

    陈言希呵呵,揶揄道:“我不信你没想到其它的,别藏着掖着,既然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完没。”

    “没有了。”陈言澈连忙摇头。

    陈言希冷笑:“别逼我抽你。”

    “得嘞,您真是活祖宗,山里最大的问题,是交通和物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回全靠两条腿。”

    说着,看了眼大姐,见她没反对才接着说:“本质上,还是物资问题,不出来买卖东西,根本不用出山。”

    “可以走唐人街超市的渠道。”

    “算了,直接让唐人街超市成立移动地摊,就像那个富贵一样,开着车去山里卖货。”

    “一条线路,一周一次就行。”

    “把这个项目当成公益,由唐人街超市与黎园慈善基金会联合行动,在全国各地铺开。”

    “对唐人街超市也有好处。”

    听他说完,陈言希扬起嘴角:“不错,很有大局观,就这么定了,尽快把这个项目落实。”

    “你真是活祖宗!”陈言澈没好气。

    陈言希踢他一脚:“别抱怨,咱妈跟小妈愿意干这个事,咱们当小辈的,不管再难,也的帮着。”

    “再说了,又不用动手。”

    “提个点子,落到实处,都是底下人干活,无非是付出一些成本,获得的好名声,什么都能赚回来。”

    这事情在老四、小五身上最明显。

    老四的籽料鉴定中心为什么能发展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她是陈家的闺女,有许今秋背书。

    消费者相信许今秋,才相信老四。

    要不然谁理她。

    国内鉴定机构多的是,很多都有大学背书,消费者一样不买账,根本信不过所谓的证书。

    小五的陈小五绿色食品公司上市之后,很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根本原因也在于许今秋。

    相信许今秋才相信小五。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917/111105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