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富察贵人重生后容貌倾国倾城 > 番外一:小情觉迷录(10)

番外一:小情觉迷录(10)


她有孕在身时,也是整夜辗转,难以安枕,肚子将她压的怎么躺都难受。

她也是整夜整夜躺在朕怀里,朕抱着她坐着,听她难过抽泣讲她有孕的辛苦,讲她感受到剧烈胎动的恐惧。

当然,也会提对孩子出生的期待。

只是,朕顾不得期待,如今回想起来,仍是恐惧占大多数。

朕当时听她哽咽着说话,心里酸涩难忍,却不能表露出来任何一点害怕的情绪,她最依赖朕,若是朕慌了,她也就慌了。

朕当时日日同太医请教妇人生产之事,积累多了,也知晓很多门路。

这两个孩子出生后,朕格外疼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仪欣的孩子,仪欣孕育他们吃了很多苦。

生完弘煜弘昕,朕再也不期待和她的孩子了。

她那时怀着孩子,那么难受,还要思虑这些莫须有的问题,朕心疼到替她难过。

朕后来也揣测,同她从前的经历有关。

于是,她有孕时,朕习惯浅眠,在她醒来的时候跟着醒来,她窝在朕的怀里能慢慢睡着时,朕也安心。

那时候,朕想着,不能让她自己睡觉,不能让她胡思乱想。朕早就发觉了她的孤独、脆弱,想装聋作哑的保护她的天真。

其实,

她很笨,笨到不懂得伪装自己,只能依赖朕,不知什么时候,朕习惯了照顾她,习惯去掖她的被角,去摸她杯盏的温度,去替她顺手将鞋子穿好,替她将龙华摆正,将斗篷系好。

她生产后,从嫔位封到皇贵妃,人人都说她母凭子贵,凭借两个皇子,保一生荣华富贵。

不,不是的。

是那两个小的子凭母贵。

而仪欣,她的荣华富贵只能朕来给。

因为仪欣,朕爱屋及乌太多东西了。

朕喜欢她生的孩子,喜欢她做的出色的事业,因为爱她,朕希望天下女子都能如她所愿般生活圆满。

她改变了朕太多东西,包括朕的性格,甚至是为政手段方面近些年也和缓不少。

可是,仪欣,朕心里怎么常觉亏欠,害怕不能将她养的更好。

这些年,朕与她真的改变了许多。

她做事更加严谨果敢,朕却变得得饶人处且饶人,显得和缓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字越来越随朕。

她递上来的折子,朕时常觉得是自己写的。

她是朕最得意的学生,却不是朕的作品,她是朕灵魂的一部分出口。

朕看着她从递一本折子都要看两个月的史料,斟酌着写一摞纸的勾勾画画,到如今一气呵成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期间,朕指导的不多,主要是仪欣很聪明,也很用功。

朕对她很早很早就很不同。在她身上,朕不期待红袖添香。

那时候,她刚搬来乾清宫同朕居住,朕在批折子,她自然而然拿起墨条给朕磨墨。

磨墨不是个容易差事,手腕酸不说,还要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朕不喜欢她在一旁磨墨,朕天然的不安乐。

那时候,她很年轻,懵懂又蓬勃,朕静静看着她,心里都觉得欢喜。

后来,很早就打算,要给她一个功绩,不妨就让她兴办女学吧,朕直视她的眼睛,问她,“告诉朕,你可不可以?”

她很聪明,也很自信,她说:“我可以呀。”

朕从来是公私分明,不喜后宫干政的,但是愿意引着她在政事的边缘去试探,去给她一个特殊的机会。

在朕的书房里,在朕在位掌控江山社稷时,朕不希望她磨墨,朕希望她执笔。

后来的一切都明了,她很好,总能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条。

一开始,朕并不放心她,私下里派人跟着,每日都会跟朕上报她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遇到了什么困难。

但是,朕发现,派人跟着她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她自己可以把困难处理的很好,也可以把一些官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的很好。

晚上,她会跟朕原原本本的分享这一天做了什么事,有什么高兴和不愉快的事情,她都会跟朕去讲,她爱说话,尤其爱同朕说话,朕很欢喜。

仪欣只是不懂人情世故方面的弯弯绕绕,但是,她很博学,她十几岁的时候就读策论,懂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道理,知道“大道为公,选贤举能”的意义,做事也不死板,相反,她很灵活,总是跟朕说,“君子不器,大道无方。”

君子不器,大道无方。

她总是用一些千奇百怪的手段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事不把自己缩在规矩的壳里。

朕每每都会惊叹于她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她不属于后宫,她属于朕,大清的朝堂需要她这么棒的人去参与。

朕又回想起她练字的场景。

一开始,朕握着她的手,引着她去写字,她临摹朕的字,总不得要领。

后来,朕站在她的身后,看她写字,细枝末节处提醒一二,看她自己去手腕用力,笔锋婉转。

现在,朕不用看就知道,她会写的很好,她临摹朕的字,处处带着她自己独特的气韵和影子,旁人察觉不到的细微巧思,朕都看在眼里。

看着自己爱的人成长是一件极大的乐事,朕亦不能免俗。

朕是在说她的字,又不单单说她的字。

其实,当时带她参与政事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那时候她还怀有身孕,朕与她在乾清宫居住,不问后宫事,与她如寻常夫妻般生活。后来得知她怀有双胎,印证后是两个阿哥。

朕欣然,又不安乐。

朕怕两个阿哥长的一模一样,被有心人捏造成不祥,怕朕独宠于她,让她背负不好的名声,惹上红颜祸水这种污名。

不要说什么清者自清的话,世人的口诛笔伐是一个大染缸,再清白的人落到那个大染缸里,都会变得浑浊。

朕琢磨着,朕勤政,她也要有政绩,有好名声。

于是,给她铺路,给她机会,她做到了,做的极好。

当然了,她现在是名正言顺母仪天下的国母,是天下女子勇敢正直的表率,比朕名声还好。

朕真高兴。

当然,某些时候,朕的名声实在算不上好,因为朕喜欢抄家株连,整治吏治的方法残忍些。

朕不在意,因为他们该死。

仪欣却在意,她时常劝朕,将他们的银子拿过来就好了,让他们去犄角旮旯做苦力,还能换一个宽容和缓的好名声,何必杀了他们。

嗯,仪欣是为了朕好,仪欣说的对。

(大家好,我是富察仪欣,我说的话很权威。)

她促狭,什么时候都要来搅和朕,添上两笔,有时又要她来写,若是有什么大肆夸耀她功绩品行的地方,约莫是她自己写的吧。

毕竟她和朕的字那么像。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30/259179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