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罐子岭村人的幸福生活
罐子岭村是山河县,西关外一个小村庄。
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却是周边最富裕的村庄,现在叫罐子岭公社。
社员们团结,互帮互助,是典型的以工业为主的人民公社。
自从六十年代末期,这个公社就基本没再搞农业,由当地领导干部,带领全集社员们开始创业,修水坝,办预制板厂,砖瓦厂,以及林木业等等。
如今办的是如火如荼,整个山河县城百分之百九十的新楼,所用的青砖青瓦,及预制板等基础建材都是出自本公社。
牛有铁前世的什么时候去过几回,但时隔几十年,如今早已经没有了印象。
俩人坐了个马车,一共花了不到五毛钱就直接坐到了罐子岭公社的预制板厂附近。
“待会你自己进去谈吧,我就站在外面的哪里等你。”牛耀兵提醒似的说道。
还没到厂子门口,他就用雷峰帽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
牛有铁知道这家人,算是牛耀兵的亲家,嗯,是他三哥牛耀光的丈人家。
大约在去年的什么时候,牛耀光因为跟村里的王寡妇不清不楚,给他媳妇范建梅知道了,他这媳妇是个死性子。
得知自己男人背叛了她,气不过,喝下了三九夭夭,结束了她短暂的青春。
后来范建梅父亲知道了,带人把牛耀光堵到麻油村十字路口痛打了一顿。
当时要不是他哥牛耀军等人阻拦,都打死了。
从此之后,这两家就由亲家变成了仇家。
可以说,牛耀兵能好心带牛有铁来这里,也是冒着被打的风险。
尽管罐子岭村没多少人认识他,但为了保险,他还是不敢大意。
要知道这年代,每个村子的村民,心都比较齐,一个村民的事,就都是全村人的事。
要面子,当然也比较排外,尤其是把女儿外嫁给外村人。
这种事,简直就是背叛宗族,虽然理论上没这么严重,但村里人很忌讳这点。
当初范建梅为了嫁给牛耀光,算是本着跟她父亲断绝父女关系去的,事情发生后,她没脸面对父老乡亲,最终选择了走极端结果了自己。
可以说,发生了那种事,相当于是再次给罐子岭村全集村民脸上抹了一次黑。
看着牛耀兵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牛有铁感到好笑又无奈。
开口说道:“那行吧,你就把自己包好,别给人看到认出来,万一……嗯,这后果我可承担不起哟!”
“快去吧,回头你请我吃羊肉泡馍。”牛耀兵强调道。
牛有铁没再说话,拎着礼品大步流星走了进去。
眼前这预制厂,片场可不小,像是坐落在一个大硷畔上,从东到西有一千多米长,南到北有一百多米宽,周围都慌着,没有一堵墙围拦,但四面八方都养着土狗。
牛有铁往前走不到十米远,就有一只大黄狗棚起铁链子,汪汪地咬叫不止。
这时一座小青砖瓦房内,走出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
他走上前去拦住牛有铁道:“你是谁,你弄啥哩!?”
对方没有恶意,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问话,让牛有铁听的云里雾里。
嗯,老人的方言口音重,他一句都没听懂。
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秦岭这一带体现的太淋漓尽致了。
这一刻,牛有铁都服了,眼看好像都没办法交流了。
他说的话,对方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他也听不懂。
好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拉着一块预制板走了过来。
看到俩人胶着在一起,尿急一样难受时,就停下用蹩脚的普通话问牛有铁干什么。
牛有铁赶紧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他的想法很简单,还是想让厂长帮忙凿一个水泥炕面儿。
但这男子听了感到好奇,无法想象,炕面子不是用泥打的吗,咋还能用水泥?就有些呆。
“你这个……唔,应该不行哟。”男子皱眉道。
说完还忍不住发出不屑的笑,拉起工具车就要走。
“哎喂,你且等一下。”
为挽留住这么个希望,牛有铁赶紧叫道,一边掏出烟,拿出一支金丝猴递了过去。
“大哥,你人好,帮我个忙,我想找这里的厂长谈谈,嗯,是范厂长。”
对方没有立刻接下烟,想了想,走过去用他们村的方言问看门大爷。
俩人嘀嘀咕咕,交流了片刻。
男子走回来说道:“我们范厂长今天不在厂里,你有急事的话,可以先去他老家找人。”
“老家?在哪?”牛有铁关心地问。
“那儿。”
男子好心用手大概地指了指路线,接着说:“你按照我指的方向去找,找不着再问问人。”
牛有铁感谢了他,对方理所当然地接下烟。
走时,牛有铁不忘给那大爷散一根烟。
对方看起来很满意,客气地说了什么,牛有铁一句没听懂,但老人脸上的笑是真诚的。
“范养民不在厂里吗?”牛耀兵走过来问。
他说的范养民,正是罐子岭村水泥产品预制厂的厂长,也是他亲家丈人。
“不在,得去他家找人。”牛有铁说:“对了,他家在哪你知道吧?”
“知道,跟我走吧。”说着,牛耀兵率先往前走去。
“早说嘛!还绕了一圈子。”牛有铁有些无语。
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但距离天黑还有好一阵子。
所谓的罐子岭村,从地图上看,是由两梁一沟形成的,类似一个陶罐的村子,又因为在一个小山岭上,故而称之为罐子岭村。
牛有铁正走在其中一个“山梁上”,路上,很少看到有闲人转悠。
马路两边,隔三差五就有一座青砖瓦房拔地而起,每家大门上都漆着喜庆的红油漆。
家家户户的地院宽敞,跑得开马儿,窑净窗明,大碾场边沿,几乎都由一块块青砖砌起了漂亮的边墙。
“山梁子”下的凹沟里,是罐子岭村的大砖瓦厂,一股股浓烈的煤烟,从砖窑的烟筒里冒出来。
场内,则是本村村民正在打砖胚的场景,众人忙得热火朝天,有的脱下了棉衣,搭在一旁的木头架子上,身上只穿一件透气的麻布衫,头裹亚麻布巾,似乎忘掉了冬天的寒冷。
看到这一幕幕场景,牛有铁心中不由泛起嫉妒,罐子岭村人的日子过得可真滋润。
再往前没走多远,牛有铁就看到大名鼎鼎的山河林业厂,偌大的空地上,堆着山一样高的椽子,松木,柏木,榆木,洋槐木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木料,除了建造房屋外,更多的还是售卖给木匠或东家,打造各种日用家具。
以前的年轻人结婚,都必须要大衣柜,高低床,五斗橱、写字台、梳妆台等等家具,也就是所谓的36腿,72腿,这些东西一做,就需要用到一大堆木料。
此外,就是给老年人打棺材,也需要不少木料。
“兵娃子,你且等下,我办个事儿。”牛有铁突然叫住道。
“你干啥?”牛耀兵好奇问。
牛有铁轻叹一声道:“给我达置一副寿材,老人家天天在嘴边念聒,都听烦了。”
牛耀兵笑笑,说:“走,一起去么,我也看看。”
“你看啥?”
“我也给我看一副寿材!”
“你这家伙……”
俩人有说有笑,走了进去,眼前是一个个拉锯工人,正忙着挥汗如雨地解板,解板其实就是将一根原木椽子,锯成一页页薄厚均匀的板子。
他们全都是人工操作,这活计,别提有多辛苦了,一般人是吃不消的。
牛有铁沿一堆堆椽子转了片刻,随后有个穿着体面,略微有些领导气质的中年男子,款步走了过来,一边笑着,自来熟地抬手打招呼道:
“同志,来了啊!随便看,随便看,看上哪根言传我一声。”
说着,对方走过来给牛有铁和牛耀兵俩人散烟。
牛有铁也没客气,顺手接下,但没有抽,前世喜欢,疯狂的喜欢,但这世他戒了。
“给老人做寿木的椽子在哪?”牛有铁开口问。
“做寿木啊,在这边,跟我来。”男子笑着回道,给自己点燃一支烟,边抽边走在前面引路。
“要榆木还是红枣木?”男子开口问。
“没有柏木的吗?”牛有铁追前两步问。
“有,柏木当然有,不过有些小贵。”男子停下,回头瞅着牛有铁,严肃地道:“是这样,我都给你报个价,你看你能接受哪个?”
“你说。”
“榆木30径,撇长一米八的26块,35径,撇长一米八的32块,红枣木30径......”
对方一字一顿,说的很详细,因为赶时间,牛有铁不想听他胡诌,就直接开口问:
“柏木的呢?啥价?”
“嗯,柏木嘛......30径的,撇长都一样,一根65块,35径的78块,都是打寿材的好料子,防水防潮,而且素来有着旺三代的说法。”对方专业地夸赞着他家的木料。
牛有铁知道柏木的贵,也确实好,但旺几代的说法就扯淡了。
如果是他,直接拉去火化都无所谓。
但老一辈人信这个,没办法。
“打一副棺材需要几根?用柏木的话。”牛有铁问。
“两根30径的就差不多。”男子回答。
“哦。”
牛有铁沉默起来,开始琢磨他母亲,以及老太的寿木问题,并不是他买不起,可只给父亲买,不给母亲,呃……尤其是老太,毕竟她老人家是长辈……
可是买了的话,媳妇又会怎么想。
何况老人们都是他四兄弟共同的事。
就这样,纠结了片刻,牛有铁最终还是决定先买父亲的,毕竟父亲,三个哥嫂,及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又何必着急不下呢,又不是急的“没碗端”了。
“就来两根30经的吧。”牛有铁说。
微微一顿,又道:“这可以送货上门的吧?”
“可以,运费得自己掏。”男子说:“你哪个公社的?”
“麻油公社。”牛有铁回答。
“麻油公社?”对方想到什么,沉吟一下说道:“行,运费4块,你能接受不?”
“没问题。”牛有铁道:“你至少要给我送到我家大碾场上。”
“这没问题,你贵姓呢?”
牛有铁报了他的名字,接着说道:“到了麻油村大十字路口,你可以问人,离得不远。”
“行。”男子掏出一个票据单,用铅笔写下姓名,地址,以及所购买物料规格,价格,然后拿给牛有铁签字。
牛有铁签字递回票据。
有些好奇,问:“钱咋给你?”
他记得这年代人买东西,可以赊账,打欠条,也可以等收到货后再付钱。
毕竟是一大笔钱,他不可能直接先把钱交给对方吧。
当然,他也知道这年代人,一般都是讲诚信的,谁要是没诚信,基本上在村子里难立足。
“钱你可以先交两块钱定金,等你收到木材再一次结清即可。”
“嗯,没问题。”牛有铁爽快地掏出两块递了过去。
当然,他没带钱也不要紧,只要说一声,对方也不会拒绝。
拿了另一半票据,牛有铁松了口气,暗暗呢喃道:“总算是干了第二件大事。”
随后,俩人走出木材厂,就径直向范养民家走去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65319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