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梦回1983渔猎人生 > 第213章:拿实际行动证明

第213章:拿实际行动证明


  现在,天已经亮了。

  麻油村上空中,晴空万里,纤云也无,大地冻的邦邦硬,到处是一片雪白,还有些荒凉。

  这天,清晨的寒霜似乎比以往都多。

  厨窑的窗户纸上,黑球的狗窑,遮寒的麻布帘子上,倒在地上的撅头、铁锨把儿上,也都结上了一层冰霜。

  牛有铁已经醒来,他一大早就被她媳妇摇醒了。

  本来,她媳妇是不想打扰他的,但这些天比较特殊,毕竟他们是主家,怎么好意思睡懒觉?

  “你快去看看火炉子,看火灭了没有。”

  赵菊兰不厌其烦地叮嘱道:“我去做早饭,待会你就先吃,吃了就去粮站买粮,去早点,万一粮站关门了,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谁还给你开门。”

  微微一顿,又一本正经地道:

  “我再说一遍,买粮事大,你可千万不能耽误了,至于洋芋,红白萝卜这些,买不到就不买,实在不行,我就去他红芳姨家里借点,至于瓮里的水,待会黑军起来了,我就喊他去挑,再者,泥瓦匠一运转起来,闲下的人也多,随便支一个都能把水挑回来,至于肉——”

  媳妇话还没说完,牛有铁就边解裤带,边往厕所跑了。

  刚刚他还以为媳妇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宣布,没想媳妇一开口又是老调重弹,还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

  他都憋死了,终于第三句话,他就不想再听了,听也是同样的话,媳妇还是担心她进山打猎的事情。

  媳妇就这样,宁可不给干活的人吃肉,也不希望他冒险进山,她只想她男人能圆圆全全着。

  看着她男人屎急了的样子,赵菊兰就想笑,朝厕所方向瞪了一眼,自言自语道:“屎憋不到裤裆里,就永远也不知道着急,这世上居然还有他这种人。”

  随后,伴着连续三声鸡鸣,两间房基里,又陆陆续续起来了一波人。

  “把人睡舒服了么……简直!”牛光忠一边伸懒腰,一边矫情地说道。

  马文俊也睡好了,上了年纪的人,睡眠本来就浅,昨晚从入睡到现在已有四个小时,完全够他睡了。

  精神抖擞的他,紧跟着就开玩笑说:“昨夜我在咱门前麻油河边挑水时,拾到了一张大团结,钱新的,明锃锃的,把我高兴滴,就准备拿到永合集市上去吃羊肉泡馍,结果,原来是一场大梦!”

  “梦醒后,翻身一看!”姚怀民接着调侃道:“哟,睡在了麦秸丝丝上。”

  这话,把牛铁蛋惹笑了,他跟着就随口说道:“光荣的,当了一回叫花子么。”

  “看他铁蛋达说的是啥话?”程勇笑着跟道:“当叫花子哩,还能光荣!?”

  就这样,他们老一辈人走一起,有说有笑,一时间,现场都热闹起来了。

  与此同时,牛有银和他媳妇也醒了。

  姚杏芳一开口就抱怨老大牛有金家的公鸡,把她吵醒了。

  “我稍微有点奈何,都想把大嫂子屋里的骚眼公鸡杀的吃了。”姚杏芳恨恨地嚷道:“就奇了么,硬生生把人吵醒了。”

  “怪公鸡啥?昨晚咱睡太晚了。”牛有银笑着辩驳一句。

  随后,老三两口子也醒来了。

  “二嫂子,睡好了么?”谢笑萍揉着惺忪的睡眼,笑着问姚杏芳。

  姚杏芳没好气道:“睡好了么,能不睡好!大清早的就给老大家瘦公鸡吵醒了。”

  “我也给吵醒了,不然还能再睡一会。”

  “睡啥睡!”这时老爷子走了过来,大声嚷道:“醒来了就赶快往跟前走,干活,一时子功夫就吃饭了。”

  随后,醒来的人就陆陆续续,开始干起活来,不一会功夫,所有人就都醒了。

  火炉子彻夜燃烧,房基周围温度始终保持在零度以上,尽管相较前半夜还有点冷,但泥并未结冰,不结冰,就可以动工。

  现场,撅头、铁锨又铿铿锵锵地响起来,和泥,挑水,铲土,运土,人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等早饭的一段时间里,牛有铁闲的无事干,就开始寻思去麻油河里捞鱼。

  昨晚他跟媳妇夸下大口说要给工人们换新口味,实际上,他是想到了捞鱼。

  他知道这年代,麻油村人还没有人在冬季下河捞鱼的习惯,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太会做鱼,不会做鱼,便不知道鱼怎么个吃法,清蒸来吃,刺多,容易卡喉咙,这在麻油村人看来,就是自讨苦吃。

  人人都不吃,也就懒得去捞了。

  因此,他十分肯定麻油河里有很多鱼,并且数量还不少。

  可是捞鱼简单,问题是,拿什么捞?

  这年代可没什么渔网一说,要说有,可能就只有沿海一带渔民才有,而麻油村人,牛有铁敢打赌,十个里站出来九个都不知道,他们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渔网是什么。

  牛有铁记得在前世,麻油村人骨子里的吃鱼基因的觉醒,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初期。

  那时候,有外出搞副业的人,在大城市里见过鱼的最佳做法,尝到了滋味后,一回到老家就开始宣扬,然后麻油村男女老少就都有样学样,或清蒸或油炸,或炖,渐渐地就开始喜欢上了吃鱼。

  自此,麻油河里的鱼虾就开始年年锐减,一直到两千年的什么时候,河里就基本没有鱼虾了。

  即便是有,也都小的可怜,还没长大就被人捞走吃了。

  也就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牛有铁才见识到了什么是渔网,什么是鱼篓子,以及网鱼的捞子等等。

  但这年代还没有,即便是有钱也买不到,周边各大供销社里,根本就没有这种商品。

  所以现在,他就只能开动脑筋制作了。

  自从进入厕所蹲起,他就开始在想这件事了,他先想到用麻布,因为这年代的麻布,空隙大,密度小,不容易蓄水,用来捞鱼勉强算是可以。

  但问题是,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麻布啊,

  牛有铁就只知道媳妇蒸馒头时,蒸笼上垫的两片布是麻布,但他怎么敢把那垫布给糟蹋了?

  蒸馒头找不到垫布,媳妇还不得把他皮剜了。

  去供销社买吧,这么早,门都没开,等门开了,他也就不用再捞鱼了。

  排除掉麻布,牛有铁还可笑地想到了孝服,嗯,这年代麻油村人遇白事时,穿的孝服,正是麻布做的,可这种孝服他一大家子人之中,就只有大哥家才有那么一身,也都是谁家遇到白事了借着穿,穿完就得还。

  再说,孝服那么神圣庄重的东西,他怎么敢用?

  拉完屎,把裤子提起来的间歇,他又想到了化肥袋子。

  这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替麻布,可是化肥袋子透水性太差,就很烦。

  他总不能在上面弄些窟窿眼睛吧,就又排除掉了。

  在这物资匮乏的穷年代,牛有铁看什么都感到绝望,想做一个渔网,他感觉比登天还难。

  回到厨窑,又左看看右看看,把窑内的所有东西都看完了,看什么都像是渔网,又在大脑中一番模拟,就又觉得不合适。

  期间,他看到头顶上吊着的竹篮,媳妇向来习惯喊它“吊篮”,于是他就觉得那东西是一件上等的网鱼工具,只要把口子用一块板子封住,在旁侧开几个鱼孔,就能用来捞鱼了。

  但又一想到媳妇,把那篮子稀奇的,就像是她的传家宝一样爱惜时,就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了。

  更何况,那篮子里面还放着不少“珍宝”。

  据牛有铁所知,那里面放着鸡蛋,白糖,茶叶,水果糖,罐头等好吃的,吊在高处,一来是为了防老鼠糟蹋,二来也防两个馋嘴娃偷吃。

  她要是把那些好吃的放在低处,俩小子娃早都谋想着糟蹋了。

  随后他又看到炕上铺的竹席,也是不错的捕鱼材料,如果可能,他可以把那席子做成一个正方体篓子,也照样能捕鱼。

  可是就这么拿下来,糟蹋了,媳妇看到后还不得心疼死。

  而且他更不能直接说是为了捕麻油河里的鱼,一说捕鱼的话,媳妇估计,能把她骂死,媳妇知道鱼身上没有肉,而且吃鱼还有风险。

  然后就会催着他去干正事,这些,他早想到了,因此,他要悄无声息地做,做完,拿出有效的成果给媳妇看,才能服人。

  “你瓷瞪瞪滴,在想啥呢?”看她男人神情举止有点怪,赵菊兰就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想......没想啥。”牛有铁慌张地回答。

  恍惚间,他竟莫名的感到羞耻,感觉自己心里“难以启齿”的想法全给媳妇知道了一样。

  正这时,邻居毛红芳来了,远远的,她站在地院里朝厨窑喊了赵菊兰一声。

  赵菊兰迎面回答一声,然后就急急忙忙往厨窑外走去。

  随后,通过这两个人女人的对话声,牛有铁便知道,原来毛红芳是跑来借给他家洋芋和红萝卜的,因为不知道需要多大的,以及多少量,就干脆找他媳妇,让她自己去拿。

  牛有铁知道,毛红芳之所以对他媳妇这么大度和慷慨,其实全在于他家这些天以来发生的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倘若放到以往,人家怎么可能会把她家的粮食随便借给人?更何况,还是借给一个常年青黄不接的穷人家。

  现在,他家日子过好了,就连邻居都羡慕,都想着主动去讨好。

  总之,现在媳妇被毛红芳叫走了。

  厨窑里现在就只剩下两个熟睡中的儿子,和老太,老太已经醒了,但因为外面冷,赵菊兰又不允许她出去,便一直坐在炕上,半眯着眼睛,现在又好像眯睡着了。

  他没有惊动老太,趁此机会,开始走马观花地在厨窑里搜索,尽可能找到能用得上的东西,如果找不到,他的捕鱼计划就只能暂时搁下。

  排除完炕上,牛有铁很快将目光锁定到衣柜上,本来,他最想翻的是箱子,因为箱子里面的宝贝比较多,尤其是媳妇和他结婚时,当时在头上戴过的红盖头,是丝绒做的,说不定就能拿来做渔捞子,但媳妇拿了箱子上的钥匙,就没再去考虑。

  现在,他已经打开了衣柜的门。

  眼前的衣柜不大,整个平面也就三四个平方左右,打开后,他发现里面也没放多少东西,除了一些春天和秋天的旧棉布衫和裤子,以及旧毛衣毛裤外,就看起来空荡荡的了。

  牛有铁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旧衣裤,一件件地翻开,并尽可能使其不乱,因为它们被他媳妇叠的整整齐齐,他不忍心弄乱。

  再说弄乱后,除了媳妇,再没人能叠那么整齐。

  自重生以来,牛有铁还没怎么打开过这个衣柜,现在一看,令他吃惊。

  他家以前都过得是什么日子,他和媳妇,在春天时连一件过度的毛衣毛裤都没有,即便是到了春天,也还是要把棉袄穿一阵子,一直到很热很热的时候,才会换衣物,那时候,一换,就直接是一件薄薄的夏装。

  俩儿子虽然有毛衣毛裤,但已经是烂的不能再烂,尤其是大庆的毛裤,上面至少有五六种颜色的毛线,而且,裤腿上已经延接了三四茬。

  大庆每长高一截,他媳妇就会在腿上给补一截,渐渐的,这条毛裤就变成了这么一件拼接裤,虽然破烂不堪,但好歹可以过度一下春天和秋天,总比大人没有毛衣毛裤强。

  看到那些旧衣服,牛有铁真想一下子全扔掉,立刻去集市上,给全家人扯些布料做新衣服穿。

  这样的想着,就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反正这些衣服很旧了,不如做成渔网使用。

  他刚要将他的一件补了很多补疤的棉布衫抽出来时,突然看到这棉布衫下面露出有些泛黄的纱网。

  顺手拨开一看,好家伙——蚊帐。

  居然是一个大蚊帐,牛有铁顿时激动万分,他都忘了这年代,他家还有蚊帐这种东西,就想也不想,直接抽了出来。

  这蚊帐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并不是后来最流行的涤纶、尼龙等化学材料合成的轻便材质,而是全棉布织就,质量自然是好的没话说。

  而且,更好的一点是,它的空隙明显比麻布大很多,透气性极佳,因此用来做渔网是再合适不过。

  牛有铁赶紧将这蚊帐藏进棉袄里,合上柜门,顺手从麦屯背后扯过长矛,又想到捞鱼需要鱼饵,就麻利地从吞背后的冻肉里割了一坨,揣兜里,然后就大步流星走出了院子。

  有了蚊帐,牛有铁感觉如鱼得水一般自如,紧接着,他喊上黑球,就火速往大门外走去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65318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