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气笑了
“四娘,还有饭没?把人饿死了都!”架子车还没进门,牛黑军就等不及了,跑进地院,一边矫情地喊道。
紧跟着,杨宝凤等人就走了过来,她走到她儿子牛新荣跟前,关心地道:“新荣,你咋才回来呀!肚子饿的很了吧?”
牛新荣“啊哟”一声,然后说道:“就是,把人饿的眼睛发黑哩!”
“赶紧,快回你四娘窑里去,叫你四娘给你弄面,都给你剩着哩。”杨宝凤说,一边走在儿子前面,快速走进厨窑。
看赵菊兰还慢悠悠在捞面,杨宝凤就拾腿上前说道:“给新荣多捞些面,娃给你磨面,整整一黄午了都没吃。”
“好好,辛苦咱新荣娃了!”赵菊兰赔笑道。
一边在想,牛新荣这懒种,要是真的出力了,她就不姓赵。
她知道牛新荣是她家的独子,因此被宠的没天没地,怕儿子多干活受苦了,当然,牛新荣这家伙也很受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人不让他干活他就不干,于是自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这次跟着外出磨面,其实也只是为了躲清闲。
但人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她还能说什么呢。
准备把捞好的面递给牛黑军,结果碗刚伸出去,就给杨宝凤一把夺了过去。
二话不说,就自己拿了马勺去锅里给舀臊子汤。
一旁的牛黑军都无语了,明明他先到的,他四娘给他捞的面,结果还给他大妈端给他新荣哥了。
看他大妈给他新荣哥舀了很多臊子,嗯,锅里的臊子本来就不多,这么一舀,就基本上只剩清汤了,他心里就很不痛快,同时也羡慕他新荣哥,有那么个好妈。
反观他妈,这么久了还没来,他达就更不用提,他也没期待过。
“唉!”牛黑军暗暗叹了口气。
“来,新荣,你赶紧吃,趁热吃。”杨宝凤把满满一大老碗面递到她儿子手里,说:“先尽面往完里吃,把面和臊子吃完了再喝汤,实在不想喝就倒了去,汤占肚子。”
“我知道。”牛新荣也饿忙了,端起就开始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这时,老爷子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厨窑,看两个孙子都哗哩哗啦地吃上了,就不容分地嚷道:“把你俩这碎驴驹子,这就吃上了,干活有这么积极就好了。”
“达,您赶快去洗手,面都给你捞好了。”赵菊兰喊道,一边端着面走过去,放到了炕台上。
牛有铁主动给他父亲端水,笑着说:“达,先洗了手再吃。”
父亲以前从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重生过来后,他看不惯,就每次都催父亲一遍,渐渐的,父亲也就习惯了,至于他两个侄子,他们洗也好不洗也罢,他不关心。
“唉呀!累人的很!”
一回家就受到儿子儿媳这般待遇,老爷子一时间就矫情的,长叹着气说:“碨子把人推的,骨头都散架了!”
“就是,推碨子费人的很。”牛有铁同情地道。
他知道,这年代人磨面,都是人推着碨子把儿转圈圈,几千斤的碨子,几圈下来,别说是他父亲这种老骨头,就是年轻人,都累的要气喘好一阵子。
关键是小腿,又肿又胀,脚直接都能磨出水泡来,这种苦累活儿,前世他都干怕了!
看两个孙子吃的香的,老爷子边洗脸边训呱道:“把你俩懒种,推碨子时,屎尿就多的,送不完,吃饭时,一个比一个跑的欢!”
“达,咋不用牛拉?”牛有铁好奇问了一句。
“犟怂?你问犟怂去!”老爷子恨铁不成钢地嚷道:“一开始还乖的,人给把眼睛蒙住,牵着缰绳,还能转几圈子,可是,几圈子后,就打死都不走了。”
“咋啦?”赵菊兰走上前,好奇地问。
以往,她家没有多少麦子,因此用不到牛推磨,人工推一会功夫就完了,总之,迄今为止都还从来没用牛推过磨。
见儿媳妇好奇想知道,老爷子就笑着说:“犟怂是个大灵种,一开始的时候,忘了给蒙眼睛,结果转了几圈子之后,它狗日的就不愿意了,就给人尥了蹶子了。”
嘿嘿地笑了笑,接着又说:“之后,咱黑军娃把他外套脱下来,用腰带把外套捆在犟怂眼睛上,结果,它狗日的转了几圈子后,可能感觉走的路线还是转圈圈,就又不走了,拿鞭子再抽也钉起不走。”
又嘿嘿地笑了笑,又总结似的说道:“能把人气死!没料想到,这狗日的,还是个大奸种。”
看老爷子以诙谐的口吻说“犟怂”,赵菊兰就跟着笑了。
她知道,“犟怂”在她父亲眼中,就像是家里的一份子,甚至都比他亲儿子还亲。
老爷子洗完了手脸,突然想起什么,忙把头往地院里瞅去,发现没人,就急的走出了厨窑。
几分钟后,引着石娃走了回来。
哭笑不得地道:“搞半天,咱还把石娃给忘了,这家伙,也是个瓷怂货,都饿的走不动了,自己还不知道往窑里走,还去雀起来了。”
说着,把石娃推了一把,然后主动把炕台上的一碗冒着热气的面端给了石娃。
颇稀奇地说:“快吃,石娃,你这家伙!”
石娃接过碗,腼腆地笑了笑,然后就背过身去开始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赵菊兰见状,赶紧又跑去给她父亲捞面。
牛有铁看石娃穿的单鞋,脚指头都露出来了,心说这家伙也不知道冷,又看到右脚后跟处在一点一点浸血,就关心地问:“石娃,你脚咋了?”
这时老爷子微微俯下身,瞅了瞅,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对儿子说道:“石娃今下午出了大力了,碨子大半时间都是石娃一个人推的,娃是真的累到了,你看脚后跟上磨了多大个泡,都出血了,这话我说出来,叫你两口子都知道知道。”
说着,目光一转,也把儿媳妇包括了进去。
“就是,石娃辛苦了!”赵菊兰赶紧随口附和一句。
牛有铁细细观察了另只脚,发现也磨了个大水泡,但并没有破,不过看着就叫人揪心。
主要是冷,牛有铁脚上穿的塞着棉花的棉鞋脚都冷,而石娃这家伙还穿的夏天的单布鞋,鞋底没纸厚,他都不知道冷吗?
但即便是这样,牛有铁也没再说什么,石娃这现状,看了叫人难受,再说他又跟他非亲非故,就单纯的只是同情罢了。
随后,老爷子也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面,赵菊兰又在窑里侍应他们爷孙几个吃饭。
牛有铁主动去院子里扛面粉。
这次一共磨了约有五百市斤麦子,整个架子车上全是软绵绵的面粉。
牛有铁连着扛了十五次,其中细面一共有五袋,每袋约七十市斤重。
他知道,与前世的机器磨面相比,磨子的出面率撑死也就百分之六七十,而且还是要磨很多遍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其余的百分之二十便是粗面,不是很白的面,也是二道面,麻油村人称之为“红面”,是因为用这种面粉蒸出来的馒头呈灰褐色,还带有点红的感觉。
剩下的百分之十左右的便是麸皮,也就是麦子的外壳,在几十年后,这麸皮被村民用来喂猪喂鸡,当然主要是作为上等饲料给搭配着喂,家畜的主食是用麦秸丝丝粉碎的料,麸皮算是家畜的“细粮”了。
但是,这年代没有人舍得把这麸皮用来喂家畜,都是混合着红面,蒸馒头吃,蒸出来的馒头糙的,入口难以下咽,下咽后,拉屎都费劲。
细面则留着,一般都是在过节的时候香香地吃一顿,平时都不敢吃,当然,实在馋的没办法了,就忍痛吃点。
有人家因为不懂面粉的保存方法,惜的舍不得吃,省下的细面,结果几个月后就起虫了。
总之,牛有铁琢磨着,这五大袋细面,至少能吃到厦房完工之日,而且每天都只吃细面的话,完全够了。
当然,媳妇也不可能每天都只给他们吃细面,还要吃红面,甚至,偶尔还要在里面添加点麸皮,一加麸皮,人吃了就容易饱腹,也就能顶饿。
就这样,把面粉一袋袋背到厨窑,赵菊兰看了略带抱怨的口吻说道:“咋磨了这么多细面?”
“咋啦?”牛有铁好奇,心说细面多了,媳妇难道还不高兴了都。
赵菊兰摸着面粉袋子,蹙眉道:“要那么多细面干啥!咱又不是财东人家,多磨一会,把麸皮变成红面我都不说啥!咋还能留两袋,净糟蹋粮食!”
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不留一点麸皮,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把细面磨少点,把红面磨多点,然后把所有麸皮磨到红面里面去,麸皮就没有了,也就物尽其用了。
红面吃起来再怎么糙也比麸皮好。
听了这话,老爷子瞬间脸色阴沉了下来。
他也已经尽力了,从黄午到现在,就跟生产队里的驴一样,一直围在碨子前转圈圈,累的都不想说话了,一口饭都没吃,儿媳妇还这样说他。
再说,他也知道儿媳妇是惜粮,惜粮说白了其实也是惜钱,但他不也还能打猎吗,打到猎卖了不就有钱了吗?
事实上,到了现在,老爷子的思想转变明显要比儿媳妇快,快很多,并不是说他不爱惜粮食,主要是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打猎赚钱,有钱了,还能怕买不到粮?这便是他的底气。
但这一刻,被儿媳妇这么一说,心里就很不痛快。
想了想,还是没忍住发呱了一句,“麸皮是我专门给我黑球磨的,不是人吃的。”
这话直接让牛有铁和他媳妇齐齐地愣了一下。
赵菊兰反应了过来,急忙解释道:“达,您咋啦?我又没说您啥,我只是说个事实,又不是说这一次,即便是以后,咱家磨面时也要照我说的那样做,不浪费!”
但老爷子不吃这一套,犟的说道:“又没浪费么!黑球也要吃,再说,我还想给牛吃。”
事实上,老爷子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其实早已经把儿媳妇的话听进去了。
“行行,随便咋样都行。”牛有铁开口道:“反正咱以后又不缺粮吃,多打猎赚钱就是。”
随后,赵菊兰便不再计较了,老爷子也没再说什么,连着吃了两碗,就把碗筷放下了。
赵菊兰说:“咋了?您不吃啦?”
“我饱了!”老爷子说,说话时头也不抬一下,也没看儿媳妇一眼。
赵菊兰没管她父亲,直接把笊篱的面倒碗里,把臊子汤浇好,主动给端过去放到了炕台上。
老爷子先是偷偷瞄了一眼,再趁儿媳妇埋头刷锅的间歇,偷瞄了一眼,确定儿媳妇没再生气在意刚刚的事后,他才端起面继续吃了起来。
嘴里碎碎念道:“不吃倒了可惜!这一碗面不知道要多少颗麦子才能磨出来!”
赵菊兰听了差点憋出内伤,想笑,怕她父亲察觉到,就喊了石娃一声。
吃最后一碗的石娃停下筷子,“咹”了一声。
“你吃快些,把碗给我拿来。”
“嗯!”石娃答应下,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饭。
赵菊兰终于还是没忍住,笑了出来,但她没看她父亲一眼,为掩饰尴尬,就故意说了石娃一句。
“你这家伙,吃的冷酒慢发滴,把人看的牙长!”
说完就走出窑去了。
再回窑后,就看到老爷子指拨着石娃站在灶前洗刷起了碗筷。
赵菊兰看到了,吓了一跳。
“啊呀!”
石娃也被吓到了,抬起头无辜地看向赵菊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赵菊兰拾腿上前,急道:“石娃,你能洗个啥,你快放下,去外面干活去!”
“嗯。”
石娃点点头,把手抽出来,往衣襟上蹭了蹭,就走出窑去了。
赵菊兰气的又数落老爷子,“达,您干啥呢?石娃手脏的,你咋喊他洗碗?”
“哦!”老爷子也很无辜,心说,石娃帮忙洗个碗怎么啦!
但这一刻,他又不好反驳什么,瞬间就脸红了。
“行啦,达,您去吧。”赵菊兰开口道:“您去看看他们把活干的咋样了,咱现在给记的工分,还管吃饭,没亏待他们,别给他们偷懒。”
“对。”老爷子应了一声,拾腿出门去了。
赵菊兰赶紧把石娃碰过的碗重洗了一遍,案板上,有的碗不知道石娃有没有动过,但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拿起一只只重洗了一遍。
随后,又忙着起面。
但刚把面舀盆里,发现少了个什么东西,轻叹了一声,随即不由得蹙起了眉头。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65318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