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531章 通用标准大讨论

第531章 通用标准大讨论


“现在咱厂车卖到全国,可最真实、最及时的反馈,都在片儿城修理厂。”

    “我建议成立一个‘使用跟踪反馈小组’,把维修记录、用户意见统一收集,反哺设计与工艺。”

    说到这里,陈露阳心里闪过一丝火热。

    一旦修理厂能牵头,成为厂里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反馈小组”。

    那就意味着修理厂的地位能被全厂承认,不再只是个维修点,而是厂部制度链条里的一环。

    这样一来,修理厂就能名正言顺地和总装、设计平起平坐,话语权都能硬生生往上抬了一截。

    而且,一旦这套机制跑顺了,

    数据从修理厂出,汇到厂部,再反馈回设计工艺,到时候他这个小小的主任就成了中间的“必经之路”。

    不管是哪个车间、哪个工程师,想拿到第一手的市场资料,都得经过他这一关。

    这是好处。

    对修理厂是好处,

    对他陈露阳,更是好处。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

    曹青杭先开了口,手指轻轻敲着茶缸盖子:“小陈这话有理。”

    “咱们厂平时靠试验场的数据,环境太理想化,很多毛病在台架子上看不出来,一到市场上就暴露。修理厂天天接触坏车,问题最直观。”

    郝逢春也点了点头,低声道:“是啊,设计图纸画得再漂亮,不如修理厂一个返修单来得实在。”

    “有时候我们设计上觉得没毛病,可车一跑进修理厂,问题就全暴露出来了。要是能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少走不少弯路。”

    可很快,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皱眉提出了质疑:

    “修理厂能代表全国吗?片儿城的情况,油品、路况、气候都有它的特殊性,咱们要是太依赖一个地区的数据,容易以偏概全。”

    会议室里顿时又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确实是,北方冻得厉害,南方潮湿闷热,用户用车习惯也不一样。”

    “还有路况差异呢。大城市柏油路,小县城还是土路石子路,用车强度根本没法比。”

    “再说油品,各地炼油厂的水平和质量不一样,有的相对干净,有的则是轻质油里杂质一大堆,油管三天两头堵。”

    “问题集中在那儿,不代表别的地方也一样。”

    “是啊,咱劲霸车卖得越来越广,南来北往都有。”

    “我觉得咱们不能只盯着片儿城一个点,更不能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规律。”

    “建立小组是好事,可别到头来只看一个点的数据,就让全厂跟着改。”

    ……

    会议室里嗡嗡一片,声音此起彼伏,似乎每个人都能举出一条道理来。

    陈露阳当场开口:“我没说修理厂能代表全部。”

    “可至少,它能代表最直接、最真实的用户声音。那些坏车、返修单,就是最清楚的提醒。”

    “我们厂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地方能把这些东西系统地收集起来。”

    “如果连这一点都抓不住,那全国范围内的更大问题,我们又靠什么来判断?”

    曹青杭开口支持:“我觉得小陈说得对!”

    “咱们缺的不是数据,而是通道。修理厂天天接触坏车,第一线的信息不拿来用,难道等问题全爆发了再补救?”

    郝逢春也点了点头:“至少可以先作为补充。数据多一个来源,总比少一个强。”

    这时,坐在主位的王轻舟抬手,稳稳压下了渐起的议论声。

    不等其他人先开口,王轻舟抬手:“这个我支持。”

    “修理厂不能代表全国,这话没错。但他面对的是真刀真枪的用户问题。”

    “他们的维修记录,就是最真实的数据。没有这些声音,咱们关起门来拍脑袋,闭门造车。”

    他顿了顿,果断道:“成立‘使用跟踪反馈小组’,由修理厂定期提供数据,每月汇总一次,列入厂部例会机制。”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有了厂长拍板,其他人自然是不能再说啥。

    谈完了正事儿,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不少。

    于岸山拿起茶缸喝了一口,问道:

    “陈主任,听说你把通用件的图纸拿回厂里,还让车间打造零件了?”

    陈露阳一脸羞涩:“这不厂里机器和人都有嘛,我就近水楼台,借着厂里的力量先打了几副样件。”

    黄见山笑着捧场:“这要是等哪天真能把通用件弄出来,那咱们可省事了!”

    “现在厂里光是小汽车和小货车,零部件生产就不一样。”

    “像螺栓、轴承、橡胶胶管这些还能通用,可一到离合器、后桥、制动推杆,规格完全两套。”

    “仓库得分开备货,修车时常常缺这缺那,光调度就得折腾半天。”

    “要是真有通用件,库房能省一大半地方,车间装配、修理厂返修都能快上好几倍。”

    虽然大家都知道陈露阳在片儿城搞通用件,但是具体还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

    如今话赶话唠到这了,一个技术员好奇道:“小陈主任,你的通用件是怎么个情况?”

    陈露阳神色认真了几分:“就是挑一些最容易坏、最常见的零件,像是点火线圈、制动推杆、联轴器套筒这些,把规格、尺寸统一。”

    “这样不同型号的车,也能用一副零件,不用再为了一台车单独开模。”

    技术员疑惑:“真的所有车都能用?”

    相较于普通人,技术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明显要更加理智一些。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冷静的分析:

    “每个车型的零件本来就不是一个标准。就拿小汽车来说,现在全国造小汽车的,不止咱们一家。”

    “像是大河、广安、南安动力、江安机械厂,都是照着江边他们的底子来的,可谁也没老老实实照搬。”

    “咱们这边搞出了第四代小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做了不少强化。大河那边根据山区路况,把悬挂和齿轮比全改了;广安更是直接改了车身,加宽了轮距;江安机械厂则在化油器上动手脚,把原本的型号改成本土化的结构。”

    “这样一来,虽然车都能跑,但零件就全乱套了。”

    技术员如数家珍的开始举例:

    “就比如说化油器,咱这边用的是32毫米口径,江安那边硬是改成了40毫米,装配接口完全不对。”

    “再比如点火线圈,咱们是80毫米间距,大河却拉成了82毫米,看着都差不多,但型号一错,拧不上去就是拧不上去。”

    这半年,陈露阳虽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但是机械厂也不是摸黑在战斗。

    这一年多的时间,厂里派出去自销的工人,除了卖车和修车以外,

    各自都有针对性的对其他造车的工厂进行调查,收集和带回了不少资料。

    技术员持怀疑态度:“除非全国先把标准统一了,否则想拿一个零件按到所有车型上,不现实。”

    陈露阳很乐观:“现在没有标准,但等咱们把东西做出来,标准不就出来了嘛~”

    这一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像石子丢进湖里,在会议室里荡开一圈圈涟漪。

    几位年长的工程师对视一眼,有人忍不住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

    这话说得轻巧,全国多少厂子,各家都有一摊子活,哪轮得到他们来定规矩。

    陈露阳笑道:“规矩都是人定的。”

    “要是人人都等别人先开口,那就永远没标准。咱们不去试,谁去试?总得有个头儿。”

    “我做通用件,也不是拍脑袋。”

    他抬起手指,逐条道:“通用件的核心就是互换性,这不是强行一模一样,而是把关键尺寸、配合公差统一在一个标准区间里。”

    “像我们修理厂做的通用点火线圈,安装孔距统一定在80±0.2毫米,不管是小货车还是小汽车,都能保证螺丝对正。”

    “过去一辆车坏了线圈,必须等原厂型号,现在直接换,装上就跑。”

    听完陈露阳的话,郝逢春也来了疑惑:

    “这零件真能换原装的吗?省材料是省了,但耐用度能不能跟上?”

    陈露阳笑着解释道:“材料工艺这方面,大家担心强度和耐久性不够,这是对的。”

    “但我们试过。将制动推杆用42Cr钢,热处理后硬度达到HRC30以上,这样就能保证跟咱们厂里原装件的寿命在一个水平。”

    “而橡胶垫片,改用耐油耐寒的丁腈橡胶,零下二十度依然保持柔韧,不会脆裂。”

    这时,后排一个技术员开口:“就算材料和寿命能跟上,可装配怎么办?”

    陈露阳看向技术员,

    只见那人接着道:“通用件要兼容几个车型,关键尺寸只能取折中值。”

    “遇见尺寸合适的,还算好。可如果孔距差一两毫米,螺丝眼儿对不上,工人就得抡锤子敲。许多零部件为了兼容多种接口,也许还要加垫片、转接件,这样本来五分钟的活可能就会拖成十五分钟。”

    “工人活讲究顺手,你这通用件要是越装越麻烦,谁还愿意用?”

    说着说着,原有的对通用件的好奇,逐渐变成了针对通用件的探讨。

    面对这些质疑,陈露阳非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眼神中露出了精亮的光芒。

    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想要推行下去,早晚都会面对这样和那样的质疑。

    现在这个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机械厂最核心的力量——厂长、副厂长、总装主任、各大车间的骨干和技术专家。

    他们的思考角度,必然比普通工人更加深入,也更加苛刻。

    而这正是陈露阳最想要的。

    如果能在这里,把这些质疑一条条回答下去,那等以后项目推向全厂、甚至推向市场时,才更有底气。

    更何况,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也能借着这些讨论,得到新的启发。

    “你说得对,通用件如果装配费劲,就是失败。可我们做的不是那种‘抡锤子对孔’的东西。”

    他把资料往前一推,神色认真:“就拿联轴器套筒来说,原装件要对准滑槽才能推进去,工人经常对半天眼,费力又费时。”

    “我们试制的通用件,把卡槽结构改成了‘倒角+导向槽’,只要顺着方向一推,自己就能对正。”

    “工人两分钟就能装好,比原来的还快。连张叔自己都说,‘能快换,才叫真通用’。”

    陈露阳刚说完,那位技术员直接抛出一个问题:

    “‘倒角+导向槽’虽然能解决装配的问题,但别忘了耐磨。”

    “工人图省劲,插装速度快,可要是导向面磨损过快,两个月后卡不稳,那还是得返修。”

    瞬间,侃侃而谈的陈露阳猛地一怔。

    技术员接着开口:“修配厂里,工人没条件天天擦手,满手机油灰尘,装零件的时候油污直接蹭到导向槽里,你这槽要是耐磨性不够,用不了几个月就卡滞。”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比如北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通用推杆材料要是偏脆,工人一拧就可能崩裂;南方雨季潮湿闷热,零件一旦生锈,能不能顺利拆装,也是个考验。”

    陈露阳登时表情认真起来,翻开本,飞快将技术员的意见快速的记在本子上。

    曹青杭此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有,小陈你的通用件要真想推开,得考虑寿命测试。”

    “你修理厂的样件装上去,现在能跑,可只跑了两三个月,数据还不够。要是三千公里没问题,三万公里呢?十万公里呢?没有耐久验证,贸然定标准,风险太大。

    黄见山也开口:“还有配套的问题。”

    “通用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推杆连着制动总泵,一个点火线圈连着电气系统。单件能用不算真用,得放到整车系统里跑,才知道有没有新毛病。要是通用件带来新的震动、磨损,反而会增加故障点。”

    陈露阳一个接着一个记在本上。

    这些可都是一线专家提出的意见,珍贵的很!

    郝逢春也开口:“小陈,还有你那个通用离合器压盘和摩擦片,我看了图纸,也看了样件。思路没问题,把几个车型的压盘尺寸往中间取值,确实能互换。但我有几个意见。”

    陈露阳马上道:“郝叔,您说。”

    郝逢春开口:“首先就是摩擦片材质。你们现在用的是普通石棉基衬片,这种衬片在小汽车上够用,可一旦放到小货车上,长时间重负荷容易打滑、烧片。要是真要通用,就得换成耐高温的金属基摩擦片,不然扛不住。”

    “其次就是压盘弹簧。不同车型的离合器弹力需求不一样,小汽车轻一点,货车重一点。你们现在的弹簧硬度是个折中值,能用,但体验不好。轻车踩着费劲,重车踩着又打滑。最好设计成分档弹簧,或者预留调节空间。”

    “最后就是散热。摩擦片通用以后,车况复杂,长途短途、轻载重载都有。压盘结构得考虑散热槽,不然在南方夏天跑一段山路,离合器可能直接糊掉。”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209/111105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