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66章 论功行赏

第666章 论功行赏


黄昏时分。

    东宫显德殿的庭中石亭里,

    那日太原一起谋划玄武计划的六人,此时再次汇聚一起。

    李世民对六人笑道:“今日看似波澜无惊,实则惊心动魄,忙碌起来饭都顾不得吃,

    这是王妃亲自烹饪的几个菜,大家一起简单吃点。”

    这是王妃特意给李世民做的,却招待着大家一起共享,李逸看着那几道菜,一看就很不错,

    色香俱全,味道肯定也不会差哪去。

    一道葱醋鸡,一道鸡鹿同炒的小天酥,还有一道炒羊肉丝的羊皮花丝,还有用肉末和鸡蛋做成如绣球状的汤浴秀丸。

    还有名为御黄王母饭的盖浇黄米饭,以及醋芹和素炒菠菜。

    长孙王妃这厨艺确实不错。

    魏征最喜欢吃醋芹,一看到石桌上那盘醋芹喉头都在鼓动了。

    “赶紧吧。”

    李世民动了筷子,大家也就都纷纷开动。

    李逸中午吃的挺饱,水盆羊肉、槐叶冷陶吃的很高兴,不过人年轻,这会也到了晚饭点,肚子是又饿了。

    他对那道葱醋鸡很喜欢,

    鸡蒸熟后,调上葱、醋,十分鲜嫩有味,感觉和白斩鸡差不多,肉色洁白,皮黄带油,一口下去,能吃到鸡肉原汁原味的鲜美,蘸上葱醋,相得益彰。

    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挺考验本事的,既要选择新鲜的食材,处理也很讲究,先得小火慢煮刚刚熟透,还要捞出过冰水,这样才能鸡皮紧致,口感爽滑。

    当然,最后斩切也挺考验刀功的。

    魏征则是一直在夹醋芹,对这道菜爱不绝口。

    这道菜其实没用醋,是用芹菜腌制发酵,酸如浸醋,调以五味,佐酒下饭,堪称一绝。

    那味道,跟浆水的酸,有点相似。

    “玄成怎么只吃这道醋芹?这鸡肉、鹿肉、羊肉还有大肉丸,不喜欢吗,还是说玄成吃素的?”李世民有些好奇。

    魏征吞下嘴里的醋芹,答道:“臣并不只吃素,不过确实钟爱醋芹,臣以前贫困,就常腌制醋芹佐酒下饭,多年来都成习惯了,离不开这一口了。”

    魏征属于老来得子,巨鹿魏氏虽说也是河北望族,但他爹仕途不畅,一把年纪还贬为县令,

    魏征年少时,父母就已亡故,他过了一段苦日子,后来干脆去当了道士。

    醋芹对于魏征,就如同是一些人学生时代常吃的老干妈、涪陵榨菜等一样,有些特殊意义了。

    李逸夹了几筷子醋匠,觉得这味道挺特别,初尝觉得太酸,但多吃几口又觉得很不错。

    不过他还是更喜欢葱醋鸡,

    鸡胸和鹿肉同炒的小天酥也很美味,特别是裹了层粉炸过后再炒,就是美味小酥肉。

    大肉丸子跟狮子头差不多,鲜嫩多汁。

    他还是喜欢吃肉,年轻,肉食动物。

    李世民今天胃口很好,

    也许是真饿了,那大肉丸子就吃了四个,好在长孙王妃送来的菜份量很足,李逸估计可能是早给他们也准备了。

    “无忌你明天开始去吏部,”

    李世民揉搓着肚饱胀的肚子,一面对大舅哥道。

    “不过暂时还不能安排你做吏部尚书。”

    李世民今天三辞太子不受,姿态做足了。

    但也只是表演下三拒而已。

    这并不影响他现在就开始组建自己的东宫官班子,东宫一府二坊三寺诸监,还有东宫六率四府。

    组织机构是非常齐全的。

    原来李建成的那些东宫僚属,肯定不能用了。

    李逸是詹事,宇文士及是少詹事。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都是左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龄则是右庶子,

    詹事府、左右春坊,就相当于朝廷的尚书省和中书、门下二省。

    左春坊职责是参照门下省设置。

    让长孙无忌做左庶子,其实已经是给他内定了一个宰相名额,等李世民登基,长孙无忌自然也就是宰相。

    但现在,朝廷宰相还不能马上换,甚至六部尚书也暂时不能马上动。可中枢大权,又得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于是,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做太子左庶子,然后去尚书省吏部办公,没有吏部官职,可是太子特派进驻,暂时也是可以的。

    “克明,你去兵部!”

    李世民转头又对杜如晦说道。

    “诺!”

    房玄龄安排去中书省、高士廉和魏征则安排去尚书省。

    李逸自然还是坐镇门下省,并暂时主持政事堂会议。

    武将们,则尉迟恭负责太极宫,秦琼负责皇城,程咬金负责东宫防卫。

    侯君集升为左卫将军兼太子左卫副率,和许洛仁、丘行恭等负责侍卫随从李世民。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两人,既是李渊的元谋功臣,在此次则也是立下大功,和安兴贵、樊世兴,四人分别负责长安外城诸门。

    “陕东道大行台,暂时不撤,让屈突通任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坐镇洛阳。”

    “魏郡王道玄仍回幽州,继续任幽州大都督,刘政会回朝授光禄卿。”

    “郯国公罗士信则出任凉州都督,宇文士及回朝,中书侍郎兼太子少詹事。”

    先内后外。

    今日长安已经全都拿下,

    皇帝、太子、齐王,中枢三省六部和几位宰相,都很顺利。

    但长安以外,

    还存在未知。

    必须得防止有人趁机叛乱。

    魏征咂巴着嘴,“殿下,臣提一个建议。”

    “玄成有何好建议?”

    “殿下已经请陛下大赦天下,不追究建成、元吉以外之人,但臣以为还不够。

    之前因杨文干一事,东宫的王珪、唐临、李安俨、薛万彻、冯立,还有齐王府的谢叔方等皆被流放,

    这些人当初也只是忠于自己所事奉之人,也算是忠臣义士,如今既然大事已定,倒不如殿下奏请皇帝,将他们全部特赦,召回长安,仍授官录用。”

    “而如原太子詹事李纲、裴世矩,左庶子郑善果,鸿胪卿郑元璹等这些东宫官和太子姻亲,也可以另授职重要。

    如此一来,世人皆称赞殿下仁厚,

    而原来曾亲近过东宫、齐王的官吏、勋戚,也就不再紧张不安,

    大家都能摒弃过往,安心事奉殿下。”

    长孙无忌一听就不意了,不趁机清洗诛杀东宫、齐王府的心腹党羽就法外开恩了,

    怎么还要重用他们?

    那大家拼死拼活的,算什么?

    长孙无忌的思绪,还是原先斗争的思绪,秦王、东宫、齐王府,甚至陛下,几分势力,区分的很开。

    李世民望向李逸,

    “无逸,你觉得呢?”

    李逸跟王珪、薛万彻等人倒没什么仇什么怨的,也就跟荥阳郑氏关系不太好,但也还是纳了郑善果女儿为媵。

    郑柔娘还给李逸生下了第五子呢。

    “三天后,殿下就是我大唐的皇太子,代天子监国。”李逸提醒。

    李世民若有所思。

    杜如晦点头,“无逸说的对,以前分我们、他们,分秦王府、东宫,但是如今不同了,

    往后殿下是皇太子,就不应当再分的这么清楚了,

    不分彼此,都是大唐官员,都是殿下的臣子。”

    李世民点头,

    以后不能再继续站在秦王的角度来看事情,

    他即将是皇太子,是监国,甚至很快就会是大唐天子,他得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

    他不能只能秦王府的这些人来统治大唐。

    他看到长孙无忌很不服气,

    明白秦王府的潜邸旧臣们,肯定也还是得安抚好,这是自己核心班底。

    “今日之成功,离不开你们的功劳,我永远不会忘记。”

    李世民当场宣布,

    李逸为元谋首功,赏赐绢一万两千匹。

    尉迟恭和侯君集有翊戴大功,分别赐绢一万匹。

    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和魏征长孙无忌五人,也有协谋之功,各赐绢八千匹。

    而同随秦王进宫的九将中郑仁泰、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杜君绰、独孤彦云、李孟尝七将,再加上玄武门守将常何、左屯营将军敬君弘,以及暗中奔走的张亮,十人为翊卫之功,各赐绢五千匹。

    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六将,各赐绢三千匹。

    这个赏赐很丰厚,

    总共五档二十四功臣,最高的李逸一万两千匹绢,还没算上李元吉的金银什器那些。

    往下是一万匹、八千匹、五千匹、三千匹四档。

    李逸是拥立首谋,独占第一档。

    第二档的尉迟恭和侯君集,明显是因为一个擒了太子建成,一个挟持了皇帝李渊,这脏活累活干的卖力且漂亮,当然得赏。

    “把先前被流放的王珪等人都召回来吧,

    授王珪为太子詹事主簿,唐临授万年县丞。

    薛万彻、谢叔方、冯立、李安俨俱授郎将。”

    李世民想了想,“韦挺流放也有好几年了吧,这次便把他也召回来,让他先在京畿做个县尉吧。”

    “无逸觉得如何?”

    韦挺也是建成的人,当初跟李逸有过节,李逸借剿司竹园山贼之机,给韦挺设了个局,最后把他给弄的流放嶲州了。

    李世民此时提到召回韦挺,自然不是要恶心李逸,而是要拉拢京兆韦氏,毕竟京兆韦氏,可是关陇六姓之首。

    李世民自己后宫里,就有韦氏两堂姐妹呢,虽然都是年轻寡妇纳进宫,可韦家在关中的在朝堂的影响力都很大,

    眼下,李世民需要拉拢京兆韦氏。

    “臣无异议,相信韦挺在嶲州数年,也改过自新,得殿下召回,定会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效力。”李逸回道。

    以前的他,韦挺都斗不过,现在的他,韦挺回来了又能怎样,更加斗不过。

    要是韦挺回来后不开眼,李逸再出手,就不再是流放嶲州几年这么简单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