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67章 夜宿皇宫

第667章 夜宿皇宫


这是漫长的一天。

    早是红日出东方,可很快又暴雨倾盆。大雨来的快也去的快,很快雨过天清艳阳高照。

    可很快满城戒严,

    一时间人心惶惶,代郡王府里,李逸留下的家丁不少,大多都曾是战场余生的老兵,虽说许多都缺胳膊少腿的,可守卫一座百来亩的王府,却都很自信。

    女眷孩子都集中到了内院,家中的健妇都拿着棍棒守卫内门和院墙。

    老兵们带着奴仆们分巡各段院墙。

    午后,代王妃杜十娘换了装束,特地更换了一件窄袖修身的长袍,在外面还罩了件丈夫的鱼鳞细甲,头上扎了条红色的抹额,

    她把家里的八儿五女,全都带到了北厅堂中,亲自带在身边。

    姬氏郑氏独孤氏等一众媵、妾,也都集中在这。

    八郎的母亲独孤氏来到杜十娘面前,“王妃,今日长安或有大乱,王府也有可能遭受冲击,

    妾担忧家丁们无法护的周全,”

    “你有什么话直说。”杜十娘说道,她的手边,还放着一支弹弓,挂着弹兜的弦已经拉上,还有两袋弹子。

    独孤氏是经历过家破的,

    虽然今天的情况与她家当初不一样,

    可她心里也有些数,

    “王妃,得以防万一,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咱家阿郎八儿六女,除了一位养女外面那位带着,

    其余的全都在这,有个万一,可就危险了。

    最好是把八位小郎,分开一点。”

    杜十娘听后,目光在十几个孩子身上扫过,最大的李淑,是收养的女儿,如今也才五岁。

    而姬令仪生的庶长子平安,才四岁。

    其余孩子也都小。

    今日外面正发生什么事,杜十娘知晓的比独孤氏多,她知道丈夫此刻正在皇宫。

    丈夫说不用担忧,一切尽在掌握。

    但独孤氏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就怕万一。

    万一乱兵冲进来,

    万一和秦王谋划的事败了呢。

    想了想,

    他招手把家中八个儿子的生母们叫到面前,安排她们带孩子到其它处。

    分散开来,

    真要有乱兵,或是有无赖趁火打劫冲进来了,那也能免的被一锅端了。

    四岁的平安郎李琮牵着自己的小黄狗,正跟姐姐李淑的狸猫阿花挑衅,

    阿花趴在那,眼皮都没抬一下,根本不理会小黄狗。

    姬令仪招手叫他,

    “姨娘,”李琮牵着小黄跑到生母面前。

    姬令仪牵起他的手,“你和四郎随我去西院藏书阁,姨娘带你们看画本。”

    李琮望向杜十娘,“母亲?”

    杜十娘伸手揉了揉李琮的脑袋,又揉了揉四郎李珪小脑袋,“平安和元宝,你们俩随姬姨娘去藏书阁吧。”

    “我可以叫大姐一起去吗?”孩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可以。”

    很快,

    孩子们就被他们的生母带走,暂时分开。

    杜十娘依旧留在厅堂。

    十几个孩子们一下子都走了,突然觉得有些空荡荡的,这几年为祖母为父亲连守了好几年孝,如今孝满除服,

    丈夫也回来了。

    等这次安定下来,就得赶紧怀孕生子。

    庶子庶女十二个,加上两个养女,家里都十四个孩子了,正室却一无所出,这哪行呢。

    哪怕家中规矩,庶出子女也只能称他母亲,生母也都是叫姨娘,但终究不是自己亲生的。

    太阳西斜,

    宋义返回王府,也带回了好消息。

    大事已定,成功了。

    杜十娘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微笑,心中长松一口气。

    长安全城戒严,

    李逸宅在皇城旁的胜业坊,这里的街上也很快增加了兵士巡逻,连守街的武侯也多了。

    万年县,也都特意调派了一位县尉带着法曹、不良帅,带着一队白直、不良人来协助守卫王府。

    长安城的消息总是很灵敏的,

    到了午后,消息灵通的人,基本上已经都知道了今日发生的大事。

    变天了。

    太子被废、秦王监国。

    而代郡王李司空,是首谋拥立。

    万年县自然得好好表现一番,绝不能让任何人犯了代王府。

    代王府无人敢犯!

    雍州府很快也派了位兵曹带队来站岗,

    然后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候卫等诸卫的大将军、将军们,也派了些番上府兵来胜业坊。

    这就是元谋拥立功臣的牌面。

    黄昏时分,

    殿中少监陈福来了,

    带着一支长长的马车队。

    “秦王称赞代郡王今日有安定社稷大功,因此将齐王国司金银什器全都赏赐与代郡王。”

    陈福拜见杜十娘,十分客气。

    足足几十车的财物,不仅有金铤银饼,也有各式金器银器,还有许多值钱的瓷器、漆器、琉璃、水晶、象牙、玉石、翡翠、珊瑚,以及各式香料,还有绫罗绸缎,铜钱等。

    齐王李元吉很有钱,光是黑胡椒,就抄出了百石,还有五百两钟乳。

    黑胡椒是粟特胡商沿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贩来,前些年打仗,丝路不畅,黑胡椒的价格也是十分昂贵。

    粟特胡商从西域贩来的香料,大抵有四个等级,胡椒最便宜,龙脑香高一档。

    最贵的时候,长安一两龙脑香卖二十五贯铜钱,三倍于黑胡椒。

    因此那时一两黑胡椒,最贵也能卖到七八贯钱一两,差不多就是一两黄金一两黑胡椒。

    被人称为黑金香料。

    不过到如今,丝绸之路早已恢复通商,黑胡椒的价格也慢慢恢复,可一斤黑胡椒仍能值一两黄金。

    百石黑胡椒,价值一万多两黄金。

    一斤黑胡椒能换两三头牛,

    李元吉府中居然囤着百石黑胡椒,可知他可能都垄断了长安的黑胡椒生意了。

    现在这笔价值万两黄金的黑胡椒,随着秦王的一句话,就全都赏赐给了李逸。

    要是加上其它的金银、金银器、丝绸瓷器等,

    这真是好大一笔财富。

    杜十娘都暗自惊讶,一时都不敢接受。

    “王妃请放心,这是秦王当面赏赐给代郡王的,代郡王已经谢恩接受了,现在请王妃派人查验接收。”陈福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具体的清单来。

    光是各式金银器都上千件了。

    听到这话说,杜十娘便也接过了册子,越看越心惊,干脆不看了,交给姬令仪和罗三娘两人去接收。

    这边刚接收完,

    府中众人正震惊着,

    结果秦王又派人来了,

    这次送来一万两千匹生绢。

    拉了十车。

    “代王有大功于社稷,秦王特别赏赐···”

    李逸的妻妾们看着这些,一时都不知道开口说什么了。

    独孤氏拉着儿郎,

    总算是安心了,

    这些赏赐代表着,尘埃落定。

    自家阿郎押对了,赢了。

    胜者通吃。

    如今的李家其实并不缺这些金银什器香料丝绢什么的,但这些东西,代表着李家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坊门关闭前,李逸派陈菱角给家里送了口信,告之自己要暂时在宫中值守,一切安好,勿念。

    杜十娘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问李逸的情况,有没有受伤,吃过饭了没,晚上住哪。

    “赶紧给阿郎拿些换洗的衣服,还有晚上睡觉盖的毯子等,洗漱用的,还有茶叶啊,都带上。

    问下厨房,再给准备些吃食带去。”杜十娘吩咐着。

    “跟阿郎说,家里一切安好。”

    小辣椒拉着狸猫阿花过来,“阿耶晚上不回来吗,他说好晚上要给我讲故事的。”

    金玉漱把她拉到怀里,“你阿耶今晚有事不能回来,明天晚上给你讲故事。”

    夜幕降临,

    李逸值守皇城中,

    门下外省公廨庭中,烧一炉炭,煮一壶茶。

    马周、刘世彻陪着他一起值守。

    夜空繁星点点,

    皇城中安静的很。

    白天时,皇城里百司衙门无数官吏在这办公,到了夜晚,只留下少数值班的。

    而今晚又比较特殊,

    “宾王你是愿意留在门下省,还是去御史台?”

    李逸问马周。

    曾经一介落魄穷书生,这两年跟着李逸,也算是终于出头了。

    “我听司空安排。”马周挺痛快的道。

    李逸点头,“御史台那边,肯定也要调整,你也是拥立功臣,是信的过的自己人。

    “去台院还是殿院、察院?”马周问。

    御史台做为监督机关,也是朝廷的重要衙门,官吏一百多人,具体的有三院,分工各不相同。

    “你去台院做侍御史。”

    察院的监察御史,品级较低,只有八品。台院的侍御史,却是从六品的。

    台院置有四个侍御史,资历较长者为知杂事侍御史,称杂端,他总判台事,犹如台院的长官,故又号台端。台端之下的第二侍御史称为知弹侍御史,列第三、四的侍御史称知推侍御史。

    台院的侍御史主要职责是推鞫狱讼,弹举百僚,知公廨事。

    朝廷审理案情重大或牵涉五品以上官员案件时,多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弹劾违法官吏是侍御史的基本职能,对五品以上官,尤其是京官,基本都是由侍御史仗弹。

    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安排自己人马周进御史台台院为侍御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谁敢不效忠新太子,

    谁敢不配合朝廷新政策,

    那就弹劾他,让他挪位置,甚至是清算他。

    御史台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哪怕什么也不做,那也如一柄利剑悬在每个官员头顶,让他们行事时三思而后行。

    刘世彻则被安排去中书省,授以中书舍人之职。

    这可是一个要职,号称储相。

    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是五品官,而且置有六员。

    六位中书舍人按尚书省六部分工审读章奏撰写处理意见,用五云体草书署名,形成五花式文书,

    中书六舍人分押尚书省六曹的政务,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如此要职,属下不敢接受。”刘世彻很惊讶,他虽说名门出身,世代显宦,父亲是隋朝的尚书、太守,他隋末也拉起队伍自立为北徐州总管,

    而且后来投李逸较早,这几年在河南河北河东都辅助立下不少功劳,可毕竟此前也仅是任些参军、代县令、总管府兵曹等职。

    中书舍人,这可是真正的实权要职,而且还是正五品官。

    “这也是秦王的安排,你这个中书舍人,到时负责分押兵部章奏。”

    李逸给两人倒茶,“这既是论功行赏,也更是给你们委以重任,御史从六品台侍御史和中书省的正五品中书舍人,可都十分紧要,你们去了,就一定得干好。”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