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80章 虬髯客的好消息

第680章 虬髯客的好消息


晚餐后,

    杜十娘很霸气的宣布,阿郎今晚在她院里歇息。

    饭后陪孩子们在月下玩了会老鹰抓小鸡,杜十娘便来催他说早点歇息。

    冲过凉,

    杜十娘便迫不及待的拉着他研究生命起源去了。

    第一回合毕,

    李逸还淡定从容,她已经是满面红韵,

    她仍牢记着小偏方,赶紧拿出个垫子来,今天用的还是个特意绣了胖娃娃抱金鲤鱼的新垫子。

    “阿郎和霍氏养的那个女娃叫什么名字?”

    “小玉儿。”

    “什么时候带回家来认认人,以后也让她们兄弟姐妹常来往。”

    李逸枕着手臂,忍不住好奇,“你不生气吗?”

    “有什么可生气的,有本事的男人女人多,何况阿郎这般有本事的男人。

    霍氏、李氏,都是没法接回家来的,否则我会亲自把她们接回家做妾的。”

    名门大家出身的杜十娘,很清楚身份的差别。

    她是李逸正妻,这个身份是没有哪个女人能够威胁到的,家里那些同样名门出身的郑柔娘、姬令仪、独孤氏等媵不行,罗三娘、杜疏影这些妾侍自然更不行了。

    而霍氏、李氏这些只能算是别宅妇,更不可能威胁到她。

    至于说孩子,不管是收养的还是亲生的,哪怕同意认祖归宗,也顶多是个庶出罢了。

    她没必要因为这个就生丈夫的气。

    与其生这个气,还不如抓紧机会自己先生一个。

    这宝贵的三天时间,她一定要怀上。

    “其实顺其自然就好,你不用这么焦虑,这个月没怀上,还有下个月嘛,我这一时半会也暂时不会离京,有的是机会。”

    “我就想早点怀上,然后早点生,还想先生个小郎,阿郎的代王爵位,得有嫡长子继承。”

    嫡长子继承的不仅是爵位,还有宗祧。

    杜十娘用个别扭的姿势,躺着跟李逸聊天。

    “听三娘说,阿郎打算要把家里的田地,转卖掉一些?”

    “嗯,咱家现在私田万顷,太多了,我打算关陇留个千顷就够了,河南、山南、江淮、河北、河东等地的田产,也出让一批,留个三四千顷地就行了。”

    杜十娘听了有些担忧的道:“这满朝勋戚贵族,都在到处买田置地,我们可以不再买地,用不着把地都卖掉吧。”

    李逸把他跟罗三娘说的那些话,和十娘说了。

    “田地特别容易被人关注,我们不一定非要把着那么多田地,可以投入到其它一些地方。”

    “永康公家的二郎,你记得吧。”

    “李德奖?”

    “嗯,他师父昆仑奴张三,下南洋好几年了,如今终于回来了。”

    虬髯客张三,那年随李靖父子去泾州战场,与李逸同行,也算是交了个朋友。

    张三本身是大海商,来长安跟粟特胡商等竞争。

    李逸跟他建议去南洋群岛中寻找香料群岛,直接找到一手香料原产地,从那边找到一条新航线,贩运香料回广州,然后运回两京。

    如果这条香料贸易路线能打通,那以后张三他们跟粟特胡商竞争,可就占有太大优势了。

    粟特胡商的香料,可是经手了许多中间商,万里迢迢经丝路运到中原,成本不知道加了多少倍,售价也高。

    前几年丝路不畅时,黑胡椒甚至能卖到一两黑胡椒一两黄金,就算如今,他们也能卖到一斤黑胡椒一两黄金。

    还有诸如天竺产的霜糖,运来中原也是卖的极贵。

    张三决心去寻找香料群岛,打通这样一条香料航线,结果一去就是五年。

    如今,他终于又回来了。

    他打听到了一些香料群岛的消息,只是还没能直接找到,但已经在南洋找到了一些土著香料商人,

    从他们手里,也能拿到较便宜的香料。

    从南洋运回交广,再北上两京,能获得很大利润。

    只不过,这是条新航线,有风暴、有暗礁,也有海贼,和其它竞争的海商,

    要想趟出一条成熟和安全的新航线,张三还得往里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要造更多海船,招募更多水手和护卫。

    甚至是香料船到了广州,再进入内地两京,沿途也需要强大的靠山保护。

    在两京,更得和原本把持着香料市场的粟特胡商们竞争。

    “这事听着有些玄。”杜十娘道,南洋,香料群岛,海船,这些对她而言,确实有些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我挺看好这个生意,我觉得咱家可以投入一笔,在这里面搭一股。

    造船、航海、贸易,

    只要这条航线稳定了,那就是源源不断流金淌银,

    并且除了香料贸易,也可以贸易其它商货,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除了这些,

    李逸觉得,就张三所说的现在南洋的情况,虽然也有不少国家,但实力较弱,还有更多是蛮荒一样的世界,

    说句不夸张的话,

    李家将来都可以在那边搞点小规模的殖民,沿海占个港、占个岛,不管是搞港口贸易,还是在那边捕奴贩卖等,都是有搞头的。

    这甚至还能为家族留一条退路。

    海洋贸易,从唐到宋,那都是未来很有发展潜力的,风险大,但收益也高。

    风浪越大鱼越贵嘛。

    舶来货,都很赚钱。

    岭南那种蛮荒之地,偏偏广州、交州,从汉代时起就很富有了,为何?

    不就是因为有港口贸易嘛。

    “我们可以在广州、交州那边,派些人手过去开拓,屯田、贸易,造船、海贸,都很不错的。”

    杜十娘虽然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可还是道:“全凭阿郎做主,妾听阿郎的。”

    李世民兵变前,

    李渊打算把李世民分封到南中去做南宁州都督,而李逸李孝恭李艺李道玄四郡王,也分封为世袭刺史,李逸分封去振州。

    振州,便是在海南岛的三亚那边。

    那个地方,现在很荒,几乎没怎么开发,也就沿海一带,有岭南的冯氏、冼氏两个家族在那边有些开发,内陆地区,几乎都是生番了。

    如今李世民上位了,

    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之事,自然也就取消了。

    李艺等人当然是很庆幸免于被流放蛮荒,只有李逸有时觉得若真有那么一块封地倒也挺好。

    世袭刺史啊,

    这意味着李逸和他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这块封地,

    能成为封建主啊。

    想想播州土司杨氏,也就是在晚唐时进入的播州,然后就从此占据播州当了七百年的土皇帝。

    长安的那些勋戚贵族们,没人愿意接受这所谓的分封功臣世袭刺史,觉得这是变相的流放。

    振州,那就是三亚啊,这可是好地方。

    碧海蓝天,洁白沙滩,还有椰梦长廊。

    历史上李世民在贞观朝也搞过功臣世袭刺史,但没搞几年,就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功臣们的坚决反对下又取消了。

    长孙无忌他们只想留在朝廷中枢,不想离开中枢被边缘化,

    可事实却是,长孙无忌虽然后来成了辅政大臣,亲手扶着李治成为皇帝,还曾掌朝廷大权十年,

    但权倾朝廷十年后,长孙无忌的下场却很凄凉,不仅自己落的个身死流放驿站下场,长孙家还被抄了。

    房玄龄也没啥好结果,他虽善终,但儿子们却卷入谋反,房家也完了。

    京师,

    是权力中枢,

    更是角斗场。

    李家要卖地,

    还要卖很多地,

    这消息在长安传开后,

    人人都以为是假消息。

    你说裴寂要卖地,别人还觉得有几分真,毕竟裴寂失势了。

    可李逸正得势啊。

    京兆韦氏郧公房,

    韦思言正和族中叔伯、兄弟们议事。

    “李逸得罪不起,”

    “三娘就暂且不接回来了,但嫁妆咱们不能少,还得多置办一些方行。”

    “原先定的那些不够,得再添些。”

    韦思言做为当家人,在妻子进宫带回了两个妹妹的话后,他决定还是忍让一二。

    京兆韦氏,数百年的名门,也没必要争这一时长短。

    “把渭北白渠一带最肥沃的庄子,再拿三个,凑够三千亩地陪嫁,再把一座碾硙一同陪嫁。”

    “钱、绢、牛、马、奴仆,也再多添三成。”

    “若是三娘能在代王府站稳脚,甚至能讨得代王欢心,那也算因祸得福,咱们韦家在朝中能多添一个强大助力。”

    厅堂中,

    郧公房一众韦家男人们都闷声不语,

    话虽如此,可想想心里就窝火,他们可是京兆韦氏,关中六姓之首。

    李逸一个新贵,却如此踩他们。

    “大家有没有异议?”

    韦思言问了三遍,

    没有吭声。

    “既然都没异议,那就这么定了。”

    “还有一事,咱们韦家逍遥公房那边,说愿意为三娘添妆八百亩地,八百贯钱和十口奴隶、二十头牛。”

    逍遥公房和郧公房关系很近,郧公房始祖是韦孝宽,而逍遥公房始祖是韦孝宽的兄长韦敻,他是北朝隐士,北魏北周两朝皇帝十次征召他做官,均不听命,因此号称逍遥公。

    逍遥公房添妆这么多,并不完全是因为两支关系近。

    全因逍遥公房有个韦挺,韦挺少年时就跟废太子李建成交好,后来官至太子左卫骠骑将军、检校太子左卫率,

    但他几年前跟李逸交恶结仇,结果被李逸设局流放酅州,要不是太子力保,当初命都没了。

    如今新太子赦免韦挺,还召他还朝,逍遥公房自然高兴,但却又担心李逸。

    如今便借这个机会,为赐婚给李逸的韦三娘添妆,实则也是自己找台阶下,想跟李逸缓和下关系,低头赔个不是,希望李逸能够放过韦挺一马。

    郧公房出三千亩地做嫁妆,逍遥公房出八百亩地添妆,他们自认为还是很有诚意的。

    韦二郎道:“我听传言说李逸正要卖地,说是要把地卖掉一半甚至更多,

    咱们现在送地,会不会马屁拍到马脚上?”

    一名族叔道:“那肯定是谣言,谁好好的卖地?李逸如今这般得势,他就算有万顷田地,那也不会嫌多,如今有权有势,只会大肆买田置地,岂会卖掉?”

    “就是,咱给三娘带去三千八百亩关中的良田,还有碾硙一座,绝对够诚意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