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81章 叛乱四起

第681章 叛乱四起


早朝过后,

    李世民给宰相们安排了廊下食。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绸。

    显德大殿廊下,光禄寺官员把准备好的膳食摆上,宰相们的廊下食标准还是不错的,

    “列位相公,太子赐食至!”小黄门引着光禄寺的官吏和杂役,挑着食盒过来,给宰相们加菜。

    哪怕如今刚开国,百废待兴,仍也还有羊肉、鸡肉供应,还有鱼,以及冷陶、粉粥,以及饭后的当季水果。

    布置食案、放坐席,

    杂役抬水来伺候宰相们洗手,

    厨役把食盒里的菜一道道摆上。

    六位宰相也是心照不宣的走向自己位置,坐次是不能乱的,裴寂上次可是因站位搞的回家去了。

    入席坐定,举筷开吃,

    还能边吃边聊。

    虽然宰相们朝会后的廊下食,还会有殿中侍御史站在一边看着,但只要不是太失礼,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

    “听说代王要卖地?”

    中书令高士廉一边吃着槐叶冷陶,一边问李逸。

    “嗯,家里这几年买了不少地,有些多了,便打算卖掉些。”

    “真要卖地啊,还以为是谣传呢。”

    “前几年,天下未安,大量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家里买了恢复耕种,而如今,流离在外的百姓也陆续返乡了,天下也安定了,

    人多地少了,我呢也不好再占着这么多地,出售一些也好。”

    萧瑀赞道:“李司空的格局就是大,肯拿出土地出售,也能让许多无地之人拥有田地,有安身立命之根本。”

    封德彝则道:“天下安定,这田价也渐恢复,此时出售,司空倒也还能获利不少,于公于私,都是好事呢。”

    边吃边聊,

    吃一半时,

    李世民还又让小黄门来赐水果。

    今天菜有李逸喜欢的鸡鹿肉同炒的小天酥,还有一道大肉丸子汤。

    廊下食毕,

    宰相们也没各回衙门,

    监国太子召几位宰相继续议事。

    经历了这场几乎没流血的兵变,朝廷中枢也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理清,

    李世民现在要考虑朝廷接下来的方向。

    “隋乱以来,各地割地称雄者,如今只余一个朔方梁师都尚在。”李世民身着明黄圆领袍,头戴黑色幞头,胡子修饰的很漂亮,“过往梁师都得突厥支持,故而能够一直割据朔方夏银诸州,

    如今,突厥已向大唐称臣依附,

    这梁师都也到了该收拾的时候了。”

    左仆射萧瑀听出李世民是想出兵武力攻灭梁师都,马上出言:“殿下,臣以为,梁师都失去了突厥人支持,已经不成威胁。

    用不着征召兵马武力讨伐,只需派一使臣前往夏州招抚劝降便可,只要梁师都肯降,朝廷也可以授以他官爵,

    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不耗一粒粮草,朔方便可收复矣。”

    李世民皱了皱眉,

    “梁师都顽固的很,自颉利被擒以来,圣人也派了几拨使者前往招降,可此贼都不为所动。

    既然他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也没必要再跟他客气,直接发兵讨灭之。”

    李世民可不想拖下去。

    他刚兵变夺位,虽然一切顺利,可也迫切的想要立马再立新功,展现能力。

    梁师都是一个很好的立功立威的对象。

    房玄龄、高士廉都明白太子的意图,直接出声支持,

    李逸也支持打,有些人不打不行。

    六位宰相,

    宇文士及当然也支持太子。

    于是就剩下两位左右仆射了,

    封德彝见状,立即出声赞同用兵。

    只剩下封德彝仍反对出兵,认为一使者便可平定。

    商议间,

    内侍递进一封急奏。

    李世民看后,脸色阴沉难看。

    ”你们看看吧!“

    ”南州刺史庞孝泰、南越州民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俱反,陷南越州、进攻姜州,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援,遇伏兵败,急奏求援。“

    李逸看到这个消息,也不由皱眉。

    南州,是武德四年以岭南合浦郡之南昌、合浦地置,年初,刚改名白州。

    合浦郡旧置越州,隋改合州,武德四年复越州,加南之以区分会稽之越州。

    而姜州,在桂州总管府下,以合州之封山县置姜州。

    这道急报上的这几个州,

    都在岭南,后世的广西博白等一带。

    庞孝泰、宁道明、冯暄等人,也都是岭南地方豪酋,此前李靖率兵南下岭南安抚,这些人也都率土归附,也都得授总管、刺史等职。

    说白了,整个岭南地区,虽然在几年前归附了朝廷,但实控很弱。

    仍还是那些地方豪强们控制着。

    现在,几个刺史反了,

    因为什么反了并不重要,这几年,其实一直有岭南的豪酋们叛乱,理由各种各样,但基本上还是和朝廷中央争夺控制权,不愿意让出手中的权力。

    这次叛乱的这几个刺史,涉及到了岭南两大顶级势力,分别是宁氏家族和冯氏家族。

    冯暄,就是冯盎同父异母的兄长。

    宁道明则是宁长真的侄子。

    这次的叛乱,其实也不复杂。

    在去年,朝廷分合浦郡地置越州、南合州、姜州,以宁道明为越州刺史。

    宁长真则仍是钦州总管。

    年初,宁长真按惯例派人进贡合浦大珠,但是这次皇帝李渊拒绝收受。

    合浦大珠天下有名,

    李渊拒绝,并不是嫌宁长真进贡的珍珠不好,而是李渊要改变岭南的格局。

    原先李靖安抚岭南后,整个岭南其实还是地方割据,刺史县令等官都是那些地方豪强,他们各拥兵马,

    朝廷既没法真正派官执政,也没法征收税赋,

    岭南的这些豪强,象征性的向朝廷进贡点土产而已,他们征收税赋,一文钱都不会上缴给朝廷。

    李渊不收宁长真进贡的珍珠,

    就是要改变过去的这一套规则,要改土贡,为征税赋。

    站在中央朝廷的立场,这是必须的。

    可天高皇帝远的岭南豪强们,不乐意了。

    你在长安当你的天子,我们在岭南管我们的子民,井水不犯河水。

    想征我们的税,甚至要派官派兵来,不可能。

    宁长真深感不明,觉得不能任朝廷这样干,

    于是岭南最顶级的豪酋之一的宁长真,立即暗中联络溪峒狸獠首领们,

    还联络了另一大家族冯氏的冯暄,

    要起兵武力反对朝廷,迫朝廷让步。

    于是一番串联后,宁家的宁道明、冯家的冯暄,以及狸獠蛮酋庞孝泰、谈殿等就起兵了,

    但宁长真这个钦州都督没动,他缩在幕后。

    宁纯带兵抵抗,其实是宁氏家族内部的争斗,

    这就跟冯氏家族里,冯暄和冯盎兄弟俩就一直不和一样。

    这场叛乱,

    说白了,还是岭南地方豪强们,在对抗中央的集权。

    宁长真还没出手,也只是给自己留点余地。

    李世民也看明白了这场叛乱的本质,

    ”岭南狸獠蛮夷不知天高地厚,孤决定征发江淮甲卒十万,征讨岭南,不服王化者,将灭之!“

    太子霸气的很,

    解决问题就得抓住根源,

    岭南现在的情况,说到底就是朝廷还没能实控,那些豪强蛮酋们表面归附降归,可既不纳税,又不听令,

    这样的归附有什么用。

    现在朝廷刚有点动作,准备要在岭南清查户、征收税赋,他们就反了。

    必须得武力平定,然后驻军岭南镇压。

    李世民觉得这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快刀斩乱麻。

    萧瑀再次站出来坚决反对。

    ”殿下,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靠兵马武力解决的,国家初定,不可擅兴兵马,

    兵马一动,钱粮耗费无数,还得征发无数民夫,劳民伤财,国家承受不起。“

    ”岭南遥远,地势险恶,又有瘴气瘟疫,难以驻扎大军。

    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则为辱。

    当怀之以德,予以安抚。“

    李世民不满道:”安抚?现在安抚,叛逆只会以为朝廷软弱可期,更会得寸进尺,朝廷在岭南威信何存?“

    ”必须得打,他们都已经举兵叛乱了,那就没有余地可言。“

    李世民才不会怕什么路途遥远地势险恶,他连强大的突厥都敢直接打,何况区区岭南蛮夷。

    正说着,

    又有内侍来报,

    陇右急报,吐谷浑入寇洮州、岷州!

    李世民眉头紧皱,咬着牙,

    他本以为,突厥都被击败征服了,

    这天下将很快平定,

    可现在朔方的梁师都硬抗者不肯投降归附,

    岭南的这些豪酋又起兵叛乱对抗朝廷,

    连之前老实了一阵的吐谷浑,居然又再次寇边。

    他刚受封为太子,

    这四方形势,居然越来越恶劣了。

    李世民想喊打,可此时面对着萧瑀等宰相,他也喊不出口了。

    总不能同时四面出击吧,

    他是优秀的军事统帅,也知晓朝廷不能这样做。

    “无逸,你有何意见?”

    李世民望向李逸,这也是位不曾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

    “殿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朔方梁师都割据顽抗不降,岭南豪酋不服王化叛乱,

    还有西北吐谷浑再次寇边,

    这是三件独立的事情,可以分头处置。

    梁师都,那是统一战争,必须得打,而且得快,不能拖。

    以雷霆之势,将梁师都打掉,收复朔方,统一天下。”

    李世民笑着点头,

    起身在殿中踱步,“无逸说的好,统一不能有片刻的犹豫,你继续说。”

    “殿下,

    其实打梁师都这条死狗,朝廷甚至都用不着出多少兵。”

    ”甚至,朝廷不出一兵一卒,也都可以平灭梁师都。“

    这话,让几位宰相都坐直了身子。

    连被特别召来的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长孙无忌,兵部尚书杜如晦也都露出好奇神色。

    梁师都就在朔方割据了这么多年,离长安不过数百里,

    虽说主要是靠着突厥人的支持,但本身也是还有不错实力的。

    ”李司空,我很好奇,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把割据朔方这么多年的梁师都灭了?“萧瑀问道。

    ”很简单,突厥的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还在长安,

    如今突厥诸部归附,朝廷以突厥各部设立了九个都督府,突厥百万之众,皆我大唐臣妾。

    如今梁师都叛乱割据,

    朝廷拟一道诏令,征召突厥部众,为朝廷出兵讨灭梁师都,难道不可以?“

    ”突厥九都督府,轻松可征召起数万兵马,还解决不掉一个梁师都?“

    ”朝廷只需派一位使臣,持节督领突厥兵马进剿朔方即可,不用费朝廷一兵一卒,也不用耗一粮一草!“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都一时没想到这里,无逸所言甚是!”

    “善!”房玄龄击掌叫好。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都交口称赞,有突厥这么好的免费仆从军,为何不用呢。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