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年代影综:1947我来了 > 第243章 日常

第243章 日常


“在东北......你是不是遇到难处了?”  徐慧真率先打破沉默,声音还带着哭后的沙哑,却已经平静了许多。李天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捡着能说的,慢慢说起了分别后的经历:“嗯,本来想只是去送趟物资,最多三个月就回来,可后来遇到点事,前线伤亡太大了,就被派去支援前线,耽误了些时间......在东北的时候,还跟当地老乡学了不少东西,带了些蘑菇和榛子,给孩子们尝尝。”  他刻意略去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略去了被敌人追击的惊险,只捡些安稳的片段说给她听,怕她担心。

徐慧真静静听着,偶尔轻轻  “嗯”  一声,等他说完,才细细述说起家里的情况:“钱叔的咳嗽越来越重,尤其是冬天,夜里咳得根本睡不着,我找了好几个大夫,开了药也只能缓解……  杨婶之前一直抱着小宝的旧包袱发呆,有时候还会走丢,我每天都得让人看着她……  二丫越来越懂事,帮着我照看弟弟妹妹,还会给钱叔熬药;小石头学习进步很大,就是总担心你……”

她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说起了易中海和查案的事,“易中海和龙老太太最近总在院里走动,好像在打听什么。田丹姐一直在查咱爹娘的案子,已经找到些线索了,就是怕打草惊蛇,没敢声张……”

他们的话语时断时续,时而叹息,时而抹泪,偶尔说起孩子们的调皮事,还会露出释然的低笑。这一夜,他们说了比过去几年加起来还要多的话,把所有藏在心里的秘密、顾虑和委屈都掏了出来。心结在一次次倾诉中慢慢打开,理解在一遍遍交流中重新建立,两颗因为分离而疏远的心,又紧紧贴在了一起。

当窗外的天际泛起第一丝鱼肚白,浅淡的晨光像一层薄纱,透过糊着素色窗纸的窗棂,轻轻洒进屋里时,徐慧真已经靠在李天佑的怀里沉沉睡去。她的脸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在微光中泛着淡淡的水光,长长的睫毛上沾着几颗细小的泪珠,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轻轻颤动。

可那双往日里总拧着的眉头彻底舒展开了,眉宇间那份积郁了半年的沉重和怨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卸下千斤重担后的安心,和连日操劳疲惫后的宁静,连呼吸都变得绵长而平稳。

李天佑是被窗外渐亮的天光唤醒的,他轻轻睁开眼,目光落在怀中人安静的睡颜上,心里瞬间被柔软填满。他生怕惊动她,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缓缓伸出手,用指腹小心翼翼地拭去她眼角残留的泪痕,那泪痕里藏着她半年来的委屈和恐惧,如今终于可以随着睡眠消散。

指尖触到她温热的皮肤,细腻而柔软,他忍不住俯身,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随后,他的手臂又轻轻收了收,将她搂得更紧些,让她更安稳地靠在自己怀里,仿佛要把这半年缺失的陪伴,都在这一刻补回来。

经过了昨夜那场掏心掏肺的深谈,他们之间因为分离产生的隔阂、因为误解积累的怨怼,全都烟消云散。他终于懂了她一个人撑起家的不易,懂了她面对老弱病小的无助,懂了她在易中海等人眼皮底下查案的隐忍;她也懂了他在东北的身不由己,懂了他延迟归期的苦衷,懂了他对这个家的牵挂从未减少。

这份历经波折后重建的理解与支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厚,像扎根在泥土里的大树,稳稳地支撑着彼此。  晨光渐渐明亮起来,从最初的浅白变成淡淡的金黄,照亮了屋内相拥而眠的夫妻,也照亮了炕边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

那是李天佑昨夜悄悄整理好的,连她的围裙都叠得方方正正;透过窗户,还能看到窗外渐渐苏醒的院子,晾衣绳上的尿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院角的石榴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一切都透着生机与希望。

这个历经风雨的家,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团圆与新生。李天佑凝视着怀中人的睡颜,心里默默想着:未来或许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查清李有水夫妇冤案的路或许依旧艰难,易中海和龙老太太也未必会善罢甘休,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依靠,所有的艰难,似乎都将在这温暖的黎明晨光中,慢慢被抚平。

翌日,天光早已大亮,明晃晃的日头透过窗纸,在炕上投下一块块温暖的光斑,连空气里都带着阳光的味道。徐慧真竟罕见地睡到了日上三竿,这在过去三年多里,是从未有过的事。

她缓缓睁开眼,意识还有些模糊,习惯性地往身边摸了摸,却只触到一片带着余温的被褥,身边的位置早已空了,只剩下李天佑身上那股淡淡的、混合着皂角香和烟火气的味道,让她瞬间安心下来。

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往常清晨那种熟悉的、需要她立刻起身去应对的忙碌声响,没有伙计们卸菜的吆喝,没有何雨柱剁骨头的“哐哐”声,也没有孩子们催着要早饭的吵闹。她愣了片刻,眼神渐渐清明,才恍然想起:天佑回来了,那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男人,真的回来了。

一种久违的、慵懒的松弛感瞬间包裹了她。三年多来,从李天佑最初离开家去部队,到后来留在东北,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脑子里转的全是饭馆的采买、伙计的调度、老人的身体、孩子的学业,从没有一刻能真正放松下来。

可今天,她第一次不需要在鸡鸣时分就强迫自己睁开沉重的眼皮,不需要一边穿衣一边算计当天的用度,不需要刚洗漱完就去安排伙计的活计,更不需要担心钱叔的咳嗽会不会加重、杨婶会不会又走丢、孩子们有没有按时起床。

她静静地躺在炕上,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暖意,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似乎是李天佑压低嗓音指挥伙计的声音,“金宝,把那筐白菜搬去后厨,注意别碰坏了”“老刘,前堂的桌子再擦一遍,午市快开始了”,还有孩子们轻快跑动的脚步声,夹杂着二丫和小丫的笑声。

这些声音没有让她觉得烦躁,反而像一首温暖的生活乐章,让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和暖意从心底慢慢滋生,蔓延到四肢百骸。她甚至奢侈地翻了个身,拥着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又眯了一小会儿回笼觉,连嘴角都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直到前堂逐渐传来午市热闹的喧嚣声,有客人进店的招呼声,有伙计报菜名的吆喝声,有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响,徐慧真才慢悠悠地起身。她走到梳妆台前,仔细梳理了长发,用一根银簪子挽好,又洗了把脸,对着镜子照了照。

镜中的女人,眉眼间的疲惫和紧绷似乎真的淡去了不少,眼底的红血丝也少了,连眼神都变得润泽了些许,多了几分往日的光彩。她从衣柜里拿出一身干净的藕荷色夹袄换上,那是李天佑以前最喜欢看她穿的颜色,衬得她气色更好。整理妥当后,她深吸一口气,推开房门,掀开门帘,笑着走进了饭馆前堂。

正值午市最忙的时候,四季鲜饭馆里几乎座无虚席。八仙桌旁坐满了食客,有穿着工装的工人、提着菜篮的街坊、还有赶巧路过的行人,吆喝声、谈笑声、碗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热气腾腾的饭菜香裹着烟火气,从后厨飘向前堂,满得快要溢出门去。

午市的热气裹着饭菜香在饭馆里翻腾,每张八仙桌都坐得满满当当。徐慧真刚掀开门帘从后院出来,还没来得及走到柜台,就被眼尖的熟客们逮了个正着。

靠窗边那桌的张大爷最先放下筷子,他是四季鲜的老主顾,打饭馆开张就常来,看着徐慧真从青涩姑娘熬成能独当一面的掌柜。这会儿他眯着老花眼,指着徐慧真笑得满脸褶子:“哎呦,慧真丫头!今儿这是咋了?脸上跟抹了胭脂似的,白里透红的,连眼角那点倦气都没了!”

说着还转头跟同桌的老伙计感慨,“你瞧瞧,这才叫人逢喜事精神爽,比前儿我瞅着亮堂多了!”  隔壁桌的王婶正给孙子喂包子,闻言也抬起头,嗓门清亮得整个前堂都能听见:“张大爷这话在理!我昨儿来还见慧真眼底带着红血丝呢,今儿倒好,连头发都梳得溜光水滑。这还用说?肯定是当家的回来了,心里踏实了,觉也睡得香了!”

她逗得桌上的人都笑起来,连怀里的小孙子都跟着拍着小手。  斜对过的赵叔是附近工厂的老技工,性子直爽,一边剥着蒜瓣一边接话:“可不是嘛!天佑那小子一回来,慧真你可是能轻省不少喽。我今早起早买早点,就见天佑在门口卸菜,搬着半筐白菜健步如飞,还跟我打招呼说‘赵叔早,以后店里有我呢,让慧真多歇歇’。瞧瞧这小子,倒比你还心疼你!”

“就是就是!”邻桌几个年轻些的工人也跟着起哄,其中一个笑着说:“徐经理,您这气色好得都年轻了好几岁!以前总见您忙得脚不沾地,眉头也不怎么舒展,今儿倒好,笑起来连酒窝都露出来了。男人在家就是不一样,这才叫过日子嘛!”

还有常来喝两盅的李大爷,端着酒杯凑过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慧真啊,你可得把天佑看紧点,这小子一回来,店里生意都比往日红火了!刚才我还听见金宝跟老刘说,天佑算账比你还细,连菜价都记得门儿清,以后你啊,就等着享清福吧!”

这些打趣带着老北京特有的热络,裹着饭菜的香气和人情的暖意,一股脑儿地涌向徐慧真。她被说得脸颊发烫,像染上了层淡淡的胭脂,连忙拿起搭在肩上的抹布,假装嗔怪地挥了挥:“去去去,你们一个个吃饱了撑的,拿我打镲!赵大爷您那桌的爆肚儿都快凉了,还不赶紧吃?柱子!赵大爷的爆肚儿好了没?快着点,别让客人等急了!”

嘴上虽这么说,她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住,眼底的光彩像淬了星光,连转身去招呼客人的脚步都带着轻快。她的手脚却利落地重新投入到忙碌中,帮着给客人添茶水,接过金宝手里的空碗送去后厨,还不忘叮嘱老刘把刚到的新鲜黄瓜泡进凉水里。

只是那眉梢眼角的轻松,和眼底流转的光彩,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连说话的声调都比往日轻快了几分。

熟客们看着她的背影,又笑着聊起天来,话题离不开“李天佑回来好”“李家这日子总算安稳了”,那些细碎的话语,像撒在饭菜里的葱花,让这满室的烟火气,更添了几分暖心的滋味。

而此刻在厨房和后堂之间穿梭忙碌的李天佑,虽然几乎一夜未睡,昨夜和徐慧真聊到后半夜,连晨光微亮时才眯了会儿,但精神头却异常旺盛,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脚步都带着风。

他天不亮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徐慧真。先是钻进了厨房,从橱柜里翻出干净的围裙系上,走到何雨柱身边,拿起菜刀就帮着备菜。何雨柱一开始还带着点“大厨”的别扭,皱着眉说“你歇着去,这儿有我呢”。

可看着李天佑剁排骨时手腕利落的翻转,切肉丝时均匀整齐的刀工,丝毫不比他这个专业厨子差,这完全得益于后世见过的各式烹饪手法,加上空间带来的精准控制力,李天佑切菜时连菜丝的粗细都分毫不差,甚至有些去筋去膜的手法比他还巧妙,何雨柱也就默不作声地默许了,两人一个掌勺、一个备菜,配合竟意外地默契,厨房里的声响都比往日整齐了不少。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059/224129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