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重聚
备完菜,李天佑又转身去招呼孩子们起床。二丫和小丫已经懂事了,自己能穿衣叠被,见他进来,还甜甜地喊了声“哥哥”;小石头却还赖在被窝里,眯着眼睛不肯起,李天佑便学着以前徐慧真的样子,凑到他耳边“吼”了两嗓子“再不起学就要迟到了”,小石头才不情不愿地从被窝里爬出来。
他一边帮小承平和小承安穿衣服,一边督促孩子们洗脸刷牙,还不忘检查他们的书包带有没有系好、课本带没带齐。等孩子们收拾妥当,他又从后厨端出热乎乎的小米粥、徐慧真前几天腌的小咸菜,还有何雨柱顺手蒸的白面馒头,看着孩子们围在小桌旁狼吞虎咽,直到把他们送到胡同口,看着他们蹦蹦跳跳地朝着学校的方向跑去,才放心地回了饭馆。
早市一开张,李天佑就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徐慧真平日的工作。他站在柜台后,算盘打得虽不如徐慧真快,却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连几分几厘都不含糊;熟客进来,他热情地招呼“张叔来了?还是老样子,一碗豆汁儿俩焦圈?”,还不忘递上一支烟寒暄两句;看到客人找不到座位,他又忙着协调“您稍等,这边马上就收拾好”。
金宝和老刘搬卸新鲜蔬菜时,他还会搭把手,叮嘱他们“轻着点,别把菜碰坏了”。 他虽然半年多没打理饭馆的事,但以前打下的底子还在,加上脑子活络,很快就重新上手了。遇到挑剔的顾客嫌菜咸了,他笑着说“您别介意,下次来提前跟我说,我让柱子少放盐”;遇到街坊长辈来赊账,他也痛快地记上“没事,啥时候方便啥时候给”。
忙得间隙,他还能抽空往后院跑一趟,看看钱叔有没有按时吃早饭、喝药,叮嘱杨婶“抱着孩子别总站着,累了就坐下歇会儿”,把后院也照顾得妥妥帖帖。 一上午忙下来,李天佑的脚几乎没沾过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腰背甚至因为早年的旧伤,隐隐有些发酸。
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看着店里井井有条、生意红火,看着孩子们乖乖上学、没让人操心,看着后院钱叔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杨婶抱着孩子笑得满足,尤其是刚才掀开门帘时,看到徐慧真睡足后那焕然一新的面容,眼底没了往日的疲惫,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晕,连说话都带着笑意。
再听到顾客们对他回来的欢迎,和对徐慧真的打趣,他心里那份满足和幸福感,简直要溢出来。 这种忙碌是踏实的,是充满烟火气和归属感的,是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东北苦寒的土地上,盼了多久的平凡日子。
虽然身体累,但每一份疲惫都仿佛带着甜味,比任何时候都让他觉得安心。 午市高峰期,饭馆里更热闹了。徐慧真在前堂穿梭,一会儿帮客人点单,一会儿帮着端面,一会儿又去收拾空桌;李天佑则在厨房和前堂之间来回跑,帮何雨柱递调料,给客人催菜,还不忘盯着柜台的账目。
偶尔两人在过道里擦肩而过,眼神不经意间交汇,徐慧真或许还会下意识地瞪他一眼,像是在埋怨他昨夜“骗”她的事,但那眼神里早已没了往日的冰冷,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嗔怪和依赖;李天佑则会回以一个傻呵呵的笑容,眼神明亮,满是干劲,仿佛在说“有我呢,你放心”。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饭馆,落在两人忙碌的身影上,也落在满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上。这个家的车轮,因为男主人的回归,终于重新充满了油,沿着温馨而平凡的轨道,稳稳地向前驶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一餐一饭的琐碎,一言一笑的温暖,可这恰恰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也是他们历经分离与磨难后,最为珍惜的幸福。
夕阳的余晖像一层融化的金箔,透过堂屋的窗棂斜斜洒进来,将木质的桌椅、墙上挂着的年画都映照得温暖而明亮。院里那棵老槐树不知何时悄悄开了花,细碎的白色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便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入,混着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在空气里酿成了让人安心的味道。
今儿个四季鲜饭馆特意提前两个时辰打了烊,门板上贴着“家宴歇业”的红纸,为的就是好好办一场团圆宴,庆祝李天佑平安归来,也让家里人、亲近的街坊好好聚一聚,补回这半年多缺失的热闹。
堂屋里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两张红漆大方桌并排摆开,桌角还摆上了两盏煤油灯,昏黄的光与夕阳的金辉交织,更添了几分温馨。靠里侧的小桌是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桌面不高,正适合几个半大孩子围坐。
桌上摆满了他们爱吃的“小孩儿菜”:一碗金灿灿的鸡蛋羹冒着热气,表面撒了层细碎的葱花,嫩得能掐出水来;旁边是嫩滑的肉末蒸豆腐,豆腐吸满了肉末的鲜香,用勺子轻轻一舀就能分成小块;中间那盘樱桃肉最是惹眼,暗红色的肉块裹着用山楂酱调的酸甜酱汁,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还有炸得金黄酥脆的小黄鱼,鱼刺都事先挑得干干净净,不用担心扎到孩子;最边上放着一大盘白白胖胖的猪肉白菜馅饺子,个个捏着好看的褶子,是徐慧真下午带着秦淮如一起包的,还特意煮了一大碗醋放在旁边。
二丫俨然成了小桌的“小管家”,她穿着干净的碎花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会儿给小承平夹了块樱桃肉,轻声叮嘱“慢点吃,别噎着”,一会儿又拿起筷子,仔细给小承安剔掉小黄鱼的细刺,动作熟练得像个小大人。
小丫吃得最投入,她捧着个小碗,嘴里塞满了饺子,腮帮子鼓鼓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含糊地说“好吃……比学堂门口的包子还香”;小石头则一边狼吞虎咽地扒着饭,一边还不忘眉飞色舞地吹嘘自己在学校的新鲜事。
“你们知道不?昨天先生夸我算术算得快,还让我当小先生教同桌呢!”逗得小承平和小承安咯咯直笑,手里的勺子都差点掉在桌上。 主桌上更是热闹非凡,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李天佑自然是这桌的主心骨,他坐在上首,怀里抱着咿咿呀呀的小宝(勇子),小家伙穿着一身红色的小棉袄,小手挥舞着小拳头,一点也不认生,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满屋子的人,偶尔还会伸出手去抓李天佑的下巴,惹得众人一阵笑。
徐慧真坐在李天佑左边,她穿着那身藕荷色夹袄,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时不时给李天佑夹一筷子菜,又转头跟旁边的田丹说着话;秦淮如坐在右边,怀里揣着个暖手炉,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温柔,偶尔还会帮杨婶递一下给孩子擦嘴的手帕。
梁拉娣和蔡全无也来了,蔡全无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怀里抱着他们一岁多的儿子大毛,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头发乌黑浓密,正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努力想去抓桌子上的筷子,蔡全无怕他摔着,一直用手护着他的腰;梁拉娣则坐在秦淮如旁边,手里剥着花生,时不时跟徐慧真打趣两句,说“这下你可省心了,天佑回来,你总算不用天天跟个陀螺似的转了”。
田丹难得有空,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蓝布旗袍,坐在徐慧真旁边,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偶尔听着众人聊天,时不时点头应和,眼神里也少了往日查案时的严肃,多了几分柔和。
钱叔被特意安排在背风又暖和的位置,旁边还放了个小火炉,他面前没有酒,只有一杯温热的参茶,是徐慧真特意给他泡的,怕他喝了酒咳嗽加重。但钱叔脸上始终挂着欣慰舒朗的笑容,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满足,时不时颤巍巍地伸出筷子,给小桌上的孩子们夹点好嚼的肉和菜,嘴里还念叨着“二丫多吃点……小石头长身体,多吃块鱼”,虽然动作缓慢,却满是疼爱。
杨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的心思全在怀里的“大孙子”小宝身上,一会儿掀开襁褓摸了摸尿布,确认是干的才放心,一会儿又跑去厨房端来温好的米汤,用小勺舀起一点,放在嘴边轻轻吹凉,才小心翼翼地喂给小宝;偶尔停下来,也会笑着给桌上的人添菜,说“大家多吃点,都是天佑爱吃的”,脸上的红光从开宴到现在就没褪下去过,整个人都透着一股鲜活的劲儿。
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了下去,槐花香愈发浓郁,堂屋里的煤油灯被点亮,昏黄的光笼罩着满桌的饭菜和满屋子的人。笑声、孩子的嬉闹声、碗筷碰撞的清脆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最动听的团圆乐章,这是李天佑平安归来的喜悦,是徐慧真卸下重担的轻松,是一家人历经磨难后终于齐聚的温暖,也是这个家重新焕发生机的模样。
“来,大伙儿都动筷子,千万别客气!” 李天佑抱着怀里的小宝,腾出一只手举起酒杯,杯沿折射着煤油灯的暖光,里面琥珀色的酒液晃荡着,是酒馆地窖里珍藏了多年的陈酿,平日里他都舍不得拿出来。“今天没外人,就是家里人聚聚,庆祝我平安回来,也谢谢大家伙儿这半年多对慧真和家里的照顾!”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玻璃杯与粗瓷碗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气氛瞬间热烈起来。温热的酒液滑入喉咙,带着醇厚的香气,驱散了白日的疲惫,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李天佑喝了口酒,目光先落在了梁拉娣身上,笑着问道:“婶子,前几天听慧真说,你们厂里现在搞技术评级了?我瞅着您这手艺,肯定没问题吧?”
梁拉娣本就性格爽利,闻言 “啪” 地放下筷子,一扬下巴,脸上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自豪:“那可不!上个月刚评完,咱评上三级焊工了!你是不知道,为了这评级,我前阵子天天晚上看技术书,眼睛都快熬瞎了。” 她说着,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细纹都挤在了一起,“不过咱凭的是真本事,焊接的活儿没出过一次差错,就是理论考试差点把我绕晕乎了,那些公式定理,比焊钢筋难多了!”
她低头捏了捏怀里大毛胖乎乎的小脸,语气瞬间软了下来:“好在总算没给咱工人阶级丢脸,评上三级,以后工资也能涨五块多,正好给大毛多攒点奶粉钱,让他多喝点奶,长结实点。” 大毛被捏得咯咯直笑,小手还抓着梁拉娣的衣襟,模样憨态可掬。
“要说厉害,还得是蔡叔。” 李天佑又把目光转向坐在对面的蔡全无,语气里满是佩服,“我回来的路上就听街坊说,你现在把咱南门大街的供销社打理得风生水起,连区政府都点名表扬好几回了,是不是要高升去区里了?”
蔡全无还是那副不善言辞的老实模样,闻言脸微微泛红,连忙摆了摆手,憨厚地笑了笑:“啥高升不高升的,就是…… 就是尽量把份内的事做好。之前供销社里东西不全,价格也不透明,我就是想着把货备齐点,把价钱标清楚,让老百姓买着方便。”
他顿了顿,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上头…… 上头确实提过两次,想调我去区商业局当副主任,说那边缺个懂基层的。”
“这可是好事啊!” 徐慧真立刻接话,眼里满是赞同,“商业局平台更大,能管更多事,也更能发挥你的才干,比在供销社视野开阔多了。”
蔡全无却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很诚恳,也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我琢磨了好几天,还是算了。商业局里头规矩多,关系也复杂,天天开会、看文件,我怕自己干不来。不像在供销社,每天能看见街坊邻居,知道他们需要啥,能把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些小事管好,让大伙儿买东西方便点、实惠点,我心里才踏实。”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059/223759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