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忽必烈羡慕嫉妒恨,赵朔汗国永不缺
太宰府外,一座三丈高台已经搭起,这座高台被赵朔命名为庆功台。
“我忠勇的将士们!”
赵朔站在庆功台上,向着台下的九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名出征将士看来。
此次东征扶桑,赵朔出动了二十九个汉军千户,三个蒙古千户,三个海军万户,共十二万的野战军。
如今,赵朔留下两万人继续镇压扶桑,还有七千多汉军战死火化后运回了国内,随赵朔归国的不足十万。
赵朔高声道:“此次征扶桑,尔奋勇作战,为我国再添新土,吾心甚慰!现在,彭义斌!”
“在!”
“你上前来!”
“是!”
彭义斌抖擞精神,迈着昂扬的步伐,走上了高台。
赵朔道:“你自随我攻入扶桑以来,尽忠职守,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攻破平安京的过程中,功勋最著。今日,特任命你为我麾下汉军正蓝旗旗主,并赐‘平倭先锋’勋章一枚!”
说话间,赵朔从身后甲士手中的托盘里面,拿起了一枚金灿灿的勋章给彭义斌戴上。
“愿为王上效死!”
咚!
彭义斌大礼参拜。
然后,站起来,向众人展示赵朔所赐的勋章。
“平倭先锋!平倭先锋!”
“王上万岁!彭旗主威武!”
“愿为王上效死!”
……
高台下的将士们,发出声声欢呼。
彭义斌加入汉军的资历相比其他万户来说,算是很浅的。当初他加入汉军时,是刘二祖的麾下,仅仅是一名百户。
然而,彭义斌硬是凭着一刀一枪的功劳,后来居上。在刘二祖仍旧是一个汉军千户时,已经是汉军正蓝旗的第二万户了。
如今刘二祖已经退役,彭义斌又在攻打平安京的战斗中,斩获的人头最多,成为继史天倪之后,第二个受封为旗主的人。
这说明,汉军八旗内部的上升渠道是通畅的。
彭义斌行,其他人也行!
在王上麾下,只要奋力作战,何愁不能步步高升?
彭义斌本人,此时当然也非常激动。
旗主啊!
如今他已经是继史天倪之后的武臣第二人,来日一个公爵的爵位妥妥的。
来日名列赵朔汗国三十六功臣之内,千古流芳也是妥妥的。
当初他为山东一个普通农民,随刘二祖起义时,何曾想到过如今的风光?
待将士们的声音渐低,彭义斌才走下高台,回归本队。
赵朔继续道:“刘整!”
“在!”
刘整也在万众瞩目下,走上了高台。
当初孟珙所部攻向平安京的皇宫时,三个千户如波浪般进攻。最后接受藤原赖经等人投降的,其实是孟珙。
不过,这“荡倭英雄”的称号,之前说明了是要发给千户长和他麾下的军士的。
赵朔和孟珙商议之后,决定将这个称号授予孟珙麾下出力最多的刘整。
另外,刘整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率本千户驻扎扶桑,在扶桑组建一个色目万户。
赵朔在扶桑杀人太多了,现在这个色目万户还真组建不出来,只能留下两万汉军镇压。
刘整的任务,就是随着扶桑人口的滋长,在十年内将这个色目万户组建起来。
如此,他这个色目万户长才算名副其实。
庆功台下又一阵欢声雷动。
然后,终于到了喜闻乐见的分钱分女人的环节。
赵朔道:“此次征扶桑,吾等共缴获黄金一百八十四万两,银九百六十七万两,铜八百四十三万斤!各种布帛七百四十三万匹!其余珍宝铠甲兵器无算。”
“之前的珍宝甲胄兵器,以及部分金银,已经在征战过程中,分发下去了。现在,还剩下金九十七万两,银三百四十五万两,铜五百四十九万斤!现在,我们就把这些财物分了!另外,每名将士再赐倭女三人!”
轰!
“万岁!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朔这句话如同引燃了火药桶,全场的欢呼声响若雷霆。
在汉军攻城略地的过程中所得的战利品,军队已经分过了。这次所分的财物,其实是挖掘几千年来扶桑贵人的坟茔,融了各个神庙、佛寺的神像佛像,以及这些寺庙里面的积攒的金银,还有搜掠已经归降的扶桑人的贵人、富户所得。
大家知道会有丰厚的收获,但万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粗略算起来,这次东征扶桑,每个普通士兵总共所得的财物全换算成银子,能达到二百两!
赵朔西征时,每个普通士兵获得了价值大约五百两银子的财物。但那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
这次征扶桑,却花费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得到了价值二百两银子的财物。
而且,扶桑人的技术水平太低了,总体战争烈度远没有西征时高。
实在是太划算了。
除了这些财物之外,还有倭女呢!
当初西征之时,获得的那些女人,要想运回去其实太不方便,大部分只是玩玩罢了。
现在赵朔所赐的倭女,却是可以随船运回去的。
就算自己觉得养着不划算,也可以卖了换钱嘛。倭女在扶桑不值钱,但运到了中原就成了稀罕物了,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这次随王上征扶桑,真是收获太大了!
随后,赵朔下令起行,近十万将士分批带着他们巨大的收获回转华夏。
在对扶桑的战事开始后,赵朔汗国对报纸进行了舆论管制,只是零星发出一些消息,说官军在哪里又取得了某某大捷。
到了现在,舆论管制法完全放开。
华夏的各个报纸上,纷纷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的报道。包括各场战争的详细情况,包括赵朔对扶桑天皇和扶桑人的种种处置,更包括将士们的巨大收获,以及朝廷的巨大收获。
其实,从朝廷本身的角度来讲,这场战争从二十年前建立海军就开始准备了,战争之际又不惜成本的保障后勤,赚头并不大。
但是,扶桑人的各种金银铜矿、硫磺矿那巨大的储量,实在是令人眼红。
对于平民百姓来讲,东征将士们的收获,同样让人眼红。
随着报纸上对赵朔御驾亲征扶桑的热议,天下逐渐开始沸腾!
……
……
东北地区,会宁城。
“姚先生,你说这报纸上所言,都是真的吗?普通东征将士,都能得到两百两银子的财物?扶桑的所有金银铜矿加起来,超过五亿两的白银?”
忽必烈目光灼灼,向着姚枢看来。
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赵朔东征的动向,当中都城的各大报纸刚开始介绍赵朔东征的详细情况时,他的探子就八百里加急,将中都十几份主要大报,送往了会宁。
赵朔东征的收获,实在是令忽必烈眼晕!
一年多时间,二百多两银子啊!他完全可以想到,拖雷一系的草原战士,得知这个数字后会多么羡慕赵朔的手下。
他们每年还要缴纳赋税,不进反出呢!
赵朔参加东征的草原战士,却有如此巨大的收获!
都是草原战士,怎么待遇差别这么大呢?
就更不用提,赵朔获得那些珍贵矿藏了。虽然明知可行性不大,但忽必烈还是希望赵朔在吹牛逼。要不然,让他怎么睡得着?
姚枢却轻叹了一声,道:“四大王,以您的睿智,怎么到了现在,还心存侥幸呢?以赵朔如今的实力和地位,有什么必要欺骗天下人?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忽必烈在拖雷诸子中排行第四,只是拖雷的二子、三子均已经早逝,忽必烈才成了拖雷诸子中仅次于蒙哥的年长之人。所以,姚枢对他以“四大王”称之。
“姚先生说得对。”
忽必烈艰难的点了点头,道:“到了现在,谁能威胁赵朔姑父?他实在没必要虚报收获。可惜啊!一人二百两银子的财物,还有那么多珍贵的矿藏。之前,我们……”
他本来想说的是,之前我们怎么就没想到东征扶桑呢?
那可比去西方打生打死强多了!
现在贵由还在波兰征战呢,胜负未知。
不过,他毕竟是当世英杰,明白赵朔这次进攻扶桑如此顺利,是因为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编练海军。
取了大宋之后,又广泛拥有了海商的支持。
再加上将士悍勇敢战,才水到渠成地覆灭了扶桑。
如果蒙古军用不成熟的水军却攻扶桑,别说取胜了,就是大败亏输都有可能!
不见赵朔麾下的草原战士,在扶桑的“东北地方”陷入了苦战吗?
只能说,即便早知道扶桑人的技术水平落后,金银众多,他也是做不到此事的。
这都是人家赵朔应得的!
姚枢道:“四大王所图甚大,务必对赵朔大王的实力,有着清晰的判断,切不可心存半分侥幸。其实,赵朔大王征服扶桑,所获不仅仅是表面上这些。”
“姚先生此言怎讲?”
“其一,赵朔大王跨海覆灭扶桑,证明了赵朔汗国海军的实力,以及恐怖的海上运力。凡是靠海的天下诸国,都要考虑到赵朔大王以海军运输陆军登陆的可能性。谁能不胆战心惊?”
忽必烈点头道:“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和赵朔姑父翻了脸,我们的伊拉克封地,就要受到赵朔姑父海军的威胁了,实在难防。还有呢?”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四大王你想,如果你是一个平民百姓,知道朝廷有高达五亿两的金银铜矿藏,会不会相信朝廷的信誉?还有,赵朔大王征服扶桑,就有如此巨大的收获了?海上会不会还有类似扶桑的大岛?你对朝廷的信誉,又怎么看?”
忽必烈雄才大略,却对经济不太精通。
他眉头微皱,道:“姚先生的意思是,赵朔姑父发行的金银币会更受欢迎?趁机赚上一大笔?”
“何止啊!您知道赵朔大王的银行,是发行汇票的。汇票到了指定的地方,就能换成真金白银。在赵朔大王东征扶桑之前,这种汇票已经在民间小规模的流通了。您想想,现在东征的消息传回来,会产生什么效果?”
忽必烈道:“百姓们会越发相信朝廷的信誉,汇票开始在民间大规模流通!以后,赵朔姑父的银行里面,可以直接发行汇票,替代金银流通了。这……这不就是金国和宋国当初的纸钞吗?”
姚枢道:“的确就是纸钞。但是,和金国宋国的纸钞不同,赵朔大王发行的纸钞,是有着扶桑五亿两矿藏的储备的。是有着未来更多的金银矿藏,作为储备的!百姓相信这些纸钞代表着真金白银,这些纸钞就等于是真金白银了!”
“嘶……”
忽必烈倒吸了一口凉气,豁然而起,在房间内来回踱了几步,沉声道:“赵朔姑父在一张纸上写上几个字,就能被百姓认为是真金白银。岂不是意味着,他以后永远不会缺钱?”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当然了,如果赵朔大王如当初金帝和宋帝一般,欲壑难填,毫无顾忌地发行纸钞,纸钞的信誉最终还是会崩塌的。”
忽必烈苦涩着摇了摇头,道:“以赵朔姑父和赵赫大哥的性子,怎么可能如此?完全可以看成,几十年内,赵朔汗国不会缺钱。我们和赵朔姑父的差距,真是让人绝望啊!”
汉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忽必烈虽然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是,为什么汉军在金帝和宋帝手中,被草原战士们打的落花流水。在赵朔手中,却发挥了如此战力?
无非是赵朔重赏重罚,激发起了汉军的士气呗,
忽必烈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这个道理。
人数过亿的汉人,再加上不会缺钱的赵朔,能发挥怎样的战力?忽必烈怎能不充满着绝望?
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又问道:“汉人不是最讲仁义吗?赵朔在扶桑杀戮甚重,还要超过我们蒙古军西征之时。姚先生,你说,如果我派人散布赵朔姑父杀戮甚重乃是暴君的舆论,会不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四大王,我劝你千万不要这么做。”
姚枢正色摇头道:“当初,炎黄之战时,华夏不过是拥有半个河南之地而已。就是当初周朝建立,华夏的熟地,也不过是一个河南和半个陕西。到了秦始皇时,战国七雄归一,俱皆为华夏熟土。那些七国之地上的蛮夷,都去了哪里?”
“汉武帝时,灭南越、闽越、东越、高句丽等,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等,奠定华夏版图。”
“您千万不要小瞧了汉人的血勇和残忍,华夏拥有的万里熟土,是凭什么行仁义得来的吗?那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那是蛮夷的累累尸骨铺成的!”
“华夏经历五胡乱华,靖康之变,还能复兴如斯,跟什么仁义有关系吗?那是那些征伐四方的先祖,给华夏留下的深厚底蕴!”
“赵朔大王已经激起了汉人的血勇之气,如果您再掀起舆论之战,让汉人进行一场大争论。恐怕整个华夏彻底觉醒敢战善战的血脉,越发难制矣!”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841/111108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