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898章 机关炮该你上场了

第898章 机关炮该你上场了


1811年3月,罗斯托夫城外。

    十天前的卡拉舍卡夫镇惨败,给沙皇罗斯帝国在黑海北岸,特别是亚速海周边的防御,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此战,本尼格森伯爵率领三万俄军精锐,本来想着是打大虞西路军一个出其不意,直接吃掉这部分先头部队,结果反遭遇重创。

    俄军死伤七千多人,军械辎重丢失过半,本尼格森伯爵害怕被围,竟然连罗斯托夫都没去,转头往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跑去了。

    大虞西路军也损失了三千多人,不过汉军死伤只有两百多。

    其余都是拜火宗的阿塞拜疆人和一部分西土尔扈特人(卡尔梅克人),主力损失不到百分之十,完全不受影响。

    阳历3月的罗斯托夫,气温已经从零下缓慢上升到了零上,白天能达到五度左右,对罗斯托夫的进攻可以进行了。

    因此在3月20日,西路军主帅桂涵在终于联系上黑海舰队后,立刻率领主力西进。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此次征俄军三路出击,北路军有乌拉尔河直通里海,入海口还有兴汉城(阿特劳)作为物资囤积点。

    中路军就更不用说了,西海城(阿斯特拉罕)作为大虞在最西边永不沦陷的堡垒,只要掌握了伏尔加河水道,就不可能被断后勤补给线。

    唯有西路军,全是陆路不说,补给还是从高凉州(高加索)运出来的,后勤压力非常大。

    所以在出发前的设计中,就为西路军留了一条保障,那就是在陆路频繁被切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黑海用蒸汽机船运送物资。

    4月1日。

    西路军八万五千人左右,全部赶到罗斯托夫附近。

    不但在城外修筑了炮台炮轰罗斯托夫城内,还在顿河上修建了水寨,将抢来的罗斯大小船只装上碎石块沉在河中,防止罗刹人通过顿河补给罗斯托夫城内。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急的几乎吃不下饭,因为罗斯托夫对于局势实在太重要了。

    一旦罗斯托夫陷落,大虞掌握了亚速海以北、以东。

    那么不但能够立刻获得顿涅茨克的煤矿,还能向南走陆路去打位于克里米亚的罗斯黑海舰队母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这.,即便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再是难打,也肯定是扛不住海陆两面进攻的。

    4月5日,沙皇亚历山大再次将征召的包括五万民兵在内的十一万军队,交给陆军上将米哈伊尔.巴克莱,命令他立刻前往解罗斯托夫之围,稳定黑海北岸。

    4月8日,沙皇在圣彼得堡发布诏令,声称罗斯帝国已经到了最威胁的时刻,黄祸已经来临。

    他要求所有的罗斯百姓为国家,为沙皇奉献自己,大肆在民间征集粮食、骡马、火药等物资。

    4月9日,亚历山大一世又下令所有罗斯帝国的地方贵族、教士和实力派必须把家眷都送到圣彼得堡,同时允许他们招募民兵,协助帝国军队作战。

    近一百年来,罗斯帝国从没有如此大规模且彻底的动员过,灰色牲口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巨大的忍耐力。

    人口规模只有三千万多一点罗斯帝国征召了五十万男丁上战场,加上各地的民兵,人数肯定是超过七十万的。

    而且这还是在春耕时期,很多地方的田地都是扔给了妇孺,上前线的丁壮还带走了家里大部分口粮,后方种地的妇孺连土豆不不够吃,已经开始全民挖野菜炖粥了。

    4月15日,俄军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还没有到达罗斯托夫,察里津(斯大林格勒)的会战打响了。

    去年三个月的时间,征俄军中路主力将战线推到了距离察里津只有四十多公里的地方。

    但随后冬季来临被迫撤军,俄军又将这些地方一一收复。

    不过地盘可以收复,地盘上的工事并不能恢复,罗刹人只是更能适应寒冬而不是寒冬之子,他们也挖不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冻土。

    是以在阳历的4月中旬,陆军上将,车骑将军莫公棱很顺利的再次率领步骑十三万,快速逼近了察里津。

    此时的察里津,经过罗刹人八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变成了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堡垒。

    察里津的主城建于伏尔加河中的岛屿上,共有七座棱堡,超过两百门大炮防守,十分难以登陆。

    在伏尔加河两岸,俄军还建立了十七座浮桥来沟通河两岸。

    每座浮桥的尽头都建有堡垒,不但可以进行防御,还能在堡垒陷落之前破坏浮桥,以免给大虞使用。

    同时,在察里津下游十公里的河道内,罗刹人凿沉了大量船只,嵌入了数千根包裹铁皮的木桩,专门用来堵塞河道,使得大虞稍微吃水深一些的大船,都无法通过。

    而对大虞来说,此战征发了三十万大军,还要支援莫公泽,已经是这八年时间能做到的极限了。

    兵力哪怕仅仅再增加一千人,都会造成后勤的极大困难。

    是以中路军这十几万人,也基本都是能动员的所有兵力。

    这点人马,不可能将察里津这样的雄城围困,只能选择从东面和南面去硬坑,这给了俄军极大的信心来固守。

    不过俄军也不是没有忧患,库图佐夫捏着本尼格森伯爵发来的卡拉舍卡夫战报,顿时就有些心惊肉跳。

    不单因为大虞西路军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还因为这个新式武器的针刺击发枪显露了可以摆脱排队枪毙弊端的特性。

    “我们现在填平察里津主城外的壕沟,还有这个可能吗?”库图佐夫很快意识到了这个大麻烦。

    在本尼格森伯爵发回战报以前,是不存在堑壕战这种战术的。

    原因很简单,燧发枪的装填需要把枪管竖起来往里面倒火药、放铅弹再用通条压实,这就要求士兵装填的时候,必须站起来装填,而不可能用其他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堑壕挖浅了,不但毫无作用,还有可能影响轮换射击战术。

    如果挖深了,超过一米五以上,那么射击的速度就会太慢,且对于掷弹兵,特别是掷弹骑兵毫无抵抗能力,甚至连白刃战都没法抵挡。

    库图佐夫在伏尔加河河中岛的察里津主城外,挖掘的这些壕沟,实际上是用来快速调配兵力、运送物资、转运伤员、限制大虞野战炮前进的。

    因为察里津主城距离占河中岛可以登陆的地方还是有一两千米的,如果不想直接把敌人放上岛,就必须要在外面防登陆的棱堡和主城之间,建立快速安全的沟通渠道。

    此外,这个河中岛可以登陆的地方还是比较狭窄的,骑兵无法施展,壕沟中的步兵可以不担心骑兵冲过来扔炸弹。

    同时城头上有火炮掩护,也不怎么怕步兵过来居高临下围剿。

    但现在麻烦了,因为大虞的针刺击发枪可以不用站起来装填,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壕沟中蹲着袭击俄军,反而成了大虞士兵的掩护所。

    “现在肯定来不及,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人力。”身边的新任参谋长谢尔盖.卡缅斯基少将回答道。

    库图佐夫在心里叹了口气,要是纪尧姆.基尼亚尔中将还在这里就好了,他一定能办好这件事情。

    这位纪尧姆.基尼亚尔中将是流亡的法兰西人,他和他的父亲最开始追随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流亡。

    后来政见不合,纪尧姆.基尼亚尔的父亲离开路易十八,去了奥地利休养,中将本人则离开了波旁王朝流亡政府,开始为罗斯帝国效力。

    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参谋与后勤军官,也有一些指挥骑兵的能力,与库图佐夫配合的非常好。

    但在去年年底,圣彼得堡谣传他接受了波旁王朝公主,路易十六唯一在世的子嗣,大虞太子侧妃,夏洛特公主的招揽,准备背叛罗斯帝国。

    处于应激状态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仅仅经过简单的审问之后,便觉得此人确实有背叛的动机,直接就给关进监狱里面了。

    “那就准备好蒸汽抽水机,如果到了紧急时刻,就把这些地道与壕沟中灌满水,不能让敌人利用它们!”

    库图佐夫在尽力避免壕沟成为大虞的进攻利器,大虞这边也在讨论新式武器在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

    不过主帅车骑将军莫公棱还是决定保守作战,只同意左神电卫和左羽林卫和果武军一部换装针刺击发枪,其余还是用燧发枪,尽量不在决战前夕造成混乱。

    5月上旬,大量物资通过伏尔加河运送到位之后,莫公棱留下一万人守大营,保护大营中的物资,一万人保护补给线,亲率其余十一万军队,分三路沿着伏尔加河继续往西北前进。

    这次进军的目标,就是俄军在靠近察里津十几公里左右河道中,放置的水下障碍。

    拔除这些水下障碍后,大虞的蒸汽机船就可以进入到察里津附近的水域,配合陆军进攻河两岸的棱堡。

    俄军自然也不会让大虞轻易拿下他们精心布置的水下障碍,同时就算守城也没有一味守城,连一场野战都不经历的。

    更别提库图佐夫手里握着足足二十五万人,他想要一味防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会干,下面想要立功的军官也不会干。

    阳历5月14日。

    大虞征俄中路军前锋,由著名武勋三代,在北河八王庙阻击过清军的大虞陆军上将,长乐侯宋浚第四子宋闻天,率领的禁军左神电卫四千人,抵近俄军在最外围的防线,战斗正式打响。

    俄军于察里津以东南二十五公里处,建立一个包含十四个中小型堡垒,以南边的马里耶夫卡村、西北的科洛博夫卡村,以及东面的基罗瓦镇为中心的完备防御体系。

    这里是伏尔加河的转弯处,地势非常开阔平坦,少有的高地都被利用上了。

    其中马里耶夫卡村(南村)与科洛博夫卡(西北村)一前一后,地势较高。

    基罗瓦(东镇)则在他们中间,两村各有一条路通往东镇,东镇地势也比较高,且有宽阔平地能摆下大量步兵。

    大虞要是只拿下西北村,那么就会遭到南村与东镇居高临下的炮火拦截。

    如果只拿下南村,就只能通过一条极为狭小水泽地带前进,非常不利。

    如果只拿下东镇,那就会遭到南村和西北村俄军的共同夹击。

    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时拿下这三个地方,彻底摧毁俄军的防御,逼迫他们只能去守察里津。

    击退俄军来试探的前卫部队后,宋闻天的先锋军就开始进攻西北村。

    这是一个仰攻,主要是测试俄军火炮的威力,当然最好是能找出俄军主要炮兵阵地在哪。

    库图佐夫自然不可能上这样的当,他安排了西部第二集团军的两个主力师去守护西北村,只动用不到二十门炮,完全靠掷弹兵和肉搏战在村子里进行防御。

    俄军的人数优势,在这一刻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两个师足足一万六千人,轮番进村防守,左神电卫数次拿下西北村,但都在夜晚与凌晨的白刃战中,被迫撤离。

    大虞确实有训练和武器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无法全部发挥。

    此外宋闻天还是有些下不了狠心,左神电卫中大部分人由皇帝的粤西胶己郎组成,在这种混战中被消耗,还是太奢侈了。

    三天后,东洋使司扶桑省镇军-会津镇和仙台镇赶到,两镇合计一万二千人,主力就是原本的会津藩兵和仙台藩兵。

    这下消耗起来就不心疼了,宋闻天立刻接过指挥权开始布置进攻。

    会津兵与仙台兵按照东洋特色,小股精锐装备用精钢打造的武士刀,其余士兵也常年练习他们所谓的铳剑术,非常善于白刃战。

    他们一来,这些凶悍的小矮子就给俄军造成了大麻烦。

    此时的毛子远没有后来体现的那么人高马大,他们身高没有形成对会津兵和仙台兵碾压的优势,反而在武技和灵活度上差了不少。

    战斗一开始,会津兵和仙台兵就把西北村的俄军打的苦不堪言,库图佐夫眼见莫公棱始终捏着骑兵不动,也根本不敢将西北面的主力炮兵拉出来作战,只能继续向西北村添兵。

    五天后,西北村防守的俄军已经高达四万五千人,莫公棱也增添了一个伊吾镇军师六千人过去。

    双方在这个小小的村子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全是残酷至极的白刃战和排队扔炸弹。

    而在南村,战斗也开始激烈起来,南村远比西北村大,驻守的俄军虽然不算精锐,却有超过五万人。

    大虞的作战部队则以河中镇的镇军为主。

    但河中镇的精锐已经抽调超过一万人,让李兴泰带着前往匈牙利支援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本地府兵,且只有两万人上下。

    是以南村的战斗力虽然激烈,但远远赶不上西北村,大虞军队的进攻势头也比较缓慢,连占据南村一半都没有做到过。

    但莫公棱一点也没有用给南村的河中镇军什么压力,因为他把赌注,都下到了东镇。

    东镇,也就是基罗瓦镇占地宽阔,紧靠伏尔加河,俄军主力在这里有十万人左右,且全部是精锐。

    莫公棱手里能动员的兵力有六万人,也全部是精锐。

    别看俄军有兵力和地利优势,但他们的赢面并不大,只要击溃他们拿下了东镇,西北村和南村都可以之后慢慢磨。

    5月22日。

    东镇激战爆发,这一下双方就没有什么留手的必要了,大虞炮兵在两个小时内直接朝东镇发射了超过四万发炮弹,其中包括大量含硝化甘油的爆炸弹。

    这远远超过了俄军对于炮兵的认知,此前他们见过最猛的,也不过法兰西一天发射六万发炮弹,且法军爆炸弹的威力,最多有大虞爆炸弹的三分之一。

    这恐怖的威力,直接把俄军给打蒙了。

    其中突出在最前面的俄东部第二集团军第三军两个师由于没有准备,被数千发爆炸弹命中,当场造成两千多人死伤,差点没直接报废。

    随后莫公棱命令禁军左神电卫、左羽林卫,京营扬武、果武两军和立威军一部共四万五千人分三个方向进攻。

    库图佐夫也立刻命令俄军用炮火进行拦截,这些大虞最精锐的部队,扛着俄军炮火以最快速度,抵近到了俄军阵地周围,成功减少了伤亡。

    同时库图佐夫害怕自己的炮兵被大虞炮兵进行反炮兵射击,主动转移阵地,因此炮击杀伤力远不如大虞炮兵。

    硝烟弥漫中,左羽林卫与果武军两支全员换装针刺击发枪的部队极为凶悍,左羽林卫在东镇左侧,一个小时内连续击溃俄军四个师两万多人。

    针刺击发枪的射速实在太恐怖,哪怕就是拿来排队枪毙,杀伤力也远不是燧发枪能比的。

    左羽林卫是大虞精锐中的精锐,用上针刺击发枪远比一般部队用起来更加凶猛。

    一百二三十米的距离上子弹连绵不绝,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上千人的死伤,根本没有哪一支队伍纯用血肉能抗住。

    双方十几万人东镇外杀成一团,库图佐夫多次调整阵型,并且多次让骑兵策应步兵冲击,但效果甚微。

    或者说效果不错,但骑兵伤亡太大了根本不能持续。

    “拉耶夫斯基,带领你的骑兵冲上去,冲击契丹人的炮兵阵地,虽然他们确实很英勇,但失去了火炮的支援,他们是扛不住的。

    我现在确定他们炮兵只有两千人保护,这是契丹指挥官的巨大失误,第三罗马的命运,来到你的手中了。”

    库图佐夫有些焦急的吩咐着,一个小时前他认为契丹炮兵主力只有一两千人保护,肯定是故意露出的破绽,是要吸引他最后的骑兵前去进攻。

    但现在,库图佐夫把所有的可能都想了一遍之后,确认这就是一个意外疏忽,不是什么阴谋。

    拉耶夫斯基少将听完,没有任何犹豫,带着八千骑兵就去准备了。

    库图佐夫还怕不保险,他同时将南村的一支由哥萨克民兵组成的骑兵九千人,也调了过去。

    只不过看到罗刹人的骑兵分两路来了之后,炮兵指挥官,三十岁的炮兵准将关天培却露出了冷笑。

    随后,他亲自揭开了炮兵阵地前盖着的一大块粗麻布。

    阳光下,闪闪发亮的一件奇怪武器露了出来。

    这家伙有六根枪管,还有一个大铁架子,右侧配备了一个手摇把,左侧的箱子中,摆满了用黄铜制造弹头的昂贵金属弹。

    “哼,我有十五门诸葛武侯神弩机关炮在,一分钟能射七百发子弹,你来多少骑兵,都不够死的!”

    原来,大虞已经把机关枪的天赋,也给提前四五十年点出来了,不过成本太高,对后勤的要求太强,基本没有拿出来实战过。

    这一次,可真算是罗刹人福气不浅。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840/111102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