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 第206章 乱世画卷

第206章 乱世画卷


康熙皇帝在御书房被当众殴毙!

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平地一声惊雷,又似一场裹挟着血雨的飓风,瞬间席卷了整个紫禁城,并以最快的速度向京城蔓延!

起初自然是难以置信,但当看到宫中侍卫疯跑,听到那隐约传来的、非比寻常的喧嚣与哭喊,一种巨大的恐慌开始如同瘟疫般扩散。

乾清宫附近,已然成了人间炼狱。

恢复了一丝理智的鳌拜,看着御书房内那具血肉模糊、几乎辨认不出的龙尸,以及满殿惊惶失措的布库少年和太监宫女,他深知自己已踏过了万劫不复的界线!

弑君!

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哪怕他权势熏天,此事一旦坐实,天下人群起攻之,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恐惧与权欲交织,瞬间压倒了短暂的慌乱。

他那双沾满皇帝鲜血的巨手微微颤抖,但眼神却迅速变得狠戾果决。

“来人!”鳌拜声如裂帛,对着闻讯赶来、却同样被眼前景象骇得魂飞魄散的几名心腹将领吼道,“封锁乾清宫!封锁紫禁城九门!许进不许出!”

他目光扫过那些瘫软在地、面无人色的布库少年和伺候的宫人,眼中杀机暴涨:“这些逆贼!勾结刺客,谋害圣驾!给老夫全部就地正法,一个不留!立刻执行!”

“嗻!”心腹将领虽心惊胆战,但深知已与鳌拜绑在一根绳上,立刻领命。

如狼似虎的侍卫冲上前,不顾那些少年宫人的哭喊、求饶与挣扎,刀光闪处,血光迸溅!

片刻之间,御书房内外伏尸遍地,血腥气冲天而起!

鳌拜这是要杀人灭口,将“弑君”的罪名彻底扣在这些“刺客”和“帮凶”头上,试图掩盖自己亲手打死皇帝的真相。

与此同时,更多的命令被飞速传达下去:“快马传令九门提督,封闭京城所有城门!没有鳌中堂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急调镶黄旗精锐入城!接管各处要害,弹压任何异动!”

“传令步军统领衙门,全城戒严,敢有散布谣言、聚众闹事者,格杀勿论!”

鳌拜的军事机器在这一刻高效运转起来。

隶属于他嫡系的镶黄旗精锐部队迅速开赴京城,取代了原本的守卫,冰冷的刀枪和肃杀的气氛笼罩了这座帝国的首都。

消息被极力封锁,对外只宣称有逆党作乱,皇上受惊,宫中正在肃清余孽。

……

慈宁宫。

孝庄太后大玉儿,这位历经三朝、见惯了政治风浪的女人,在初闻噩耗时,手中的佛珠“啪”地一声断裂,檀木珠子滚落一地。

她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不受控制地晃了晃,若非苏麻喇姑眼疾手快扶住,几乎要栽倒在地。

“你……你说什么?皇帝……皇帝他……”她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那双洞察世事的凤眸之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悲痛以及……一丝茫然。

她千算万算,教导孙儿隐忍,暗中布局,只待时机成熟一举扳倒权臣,她预料过失败,甚至预料过孙儿可能会被软禁,

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结局竟是如此惨烈、如此直接、如此……荒谬!

玄烨,她寄予厚望的大清皇帝,竟然在自己的宫殿里,被自己的臣子活活打死?!

“是鳌拜!是鳌拜那狗贼动的手!现场……现场惨不忍睹啊太后!”跪在地上禀报的心腹太监涕泪交加,声音充满了恐惧。

巨大的悲痛如同潮水般淹没了孝庄,但她深知,此刻绝不是倒下的时候。

她强行压下喉头的腥甜,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孝庄立刻意识到鳌拜接下来会做什么……

封锁消息,杀人灭口,控制京城,然后……另立新君!

“福全……他的目标是福全!”孝庄瞬间明白了鳌拜的打算。

裕亲王福全,康熙的哥哥,性情较为温和,若由鳌拜拥立登基,无疑将成为他手中更好操控的傀儡!

到那时,鳌拜的权势将不再是权臣,而是真正的“摄政”,甚至……更进一步!

“好一个鳌拜!好狠毒的手段!”孝庄眼中燃起熊熊怒火,那是一个祖母的悲痛与一个政治家的决绝交织在一起的火焰,“他想捂盖子,想只手遮天!没那么容易!”

她立刻对苏麻喇姑和身边最信任的几位老臣下达指令:“立刻想办法联系宫中我们的人,查明真相,尤其是皇帝……皇帝遇害的详细经过!对外,暂且虚与委蛇,绝不可激怒鳌拜,以免他狗急跳墙!”

“另外,”孝庄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秘密联络索尼的家人、遏必隆,还有……在外的几位旗主王爷!告诉他们,鳌拜弑君,天理难容!大清,不能落入此等逆贼之手!”

紫禁城内外,表面上是鳌拜镶黄旗精锐控制下的死寂与肃杀,暗地里,却已是暗流汹涌。

孝庄与忠于皇室的势力正在紧急串联,而鳌拜则在疯狂扑杀知情者、稳定局势的同时,已经开始派人前往裕亲王府“商议大事”。

一场围绕着帝国最高权力归属的、更加残酷和激烈的风暴,正在这被血腥与谎言笼罩的京城上空,急速酝酿。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苏宁,却早已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着这由他一手导演的、彻底失控的乱局。

……

当紫禁城内血雨腥风,孝庄太后与鳌拜两股势力为了那至高权柄展开殊死博弈之时,始作俑者苏宁,却已如同鱼儿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凭借着早已规划周详的撤离路线和对这个时代侦查手段的深刻了解,苏宁有惊无险地避开了京城九门的严密盘查,混在出城讨生活的百姓、商队之中,顺利脱离了那座已成巨大漩涡的是非之城。

在城外一处隐秘的林地中,他迅速换下了那身象征束缚的太监服饰,恢复了本来的容貌与衣着。

看着水中倒映出的、久违的属于自己的面孔,苏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挣脱牢笼的自在感油然而生。

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

很快,他便发现,通往各地的官道要津,已然贴满了绘有“小桂子”画像的海捕文书。

通缉令上言辞凿凿,称其为“谋害圣驾之逆党首恶”,悬以重赏,要求各地官府严加缉拿。

画像虽与他本人有几分相似,但得益于易容手段和信息的滞后性,暂时并未对他构成直接威胁。

但通缉令的蔓延速度,还是让他感受到了迫近的危险。

“动作真快……鳌拜这是要把弑君的屎盆子彻底扣在我和那些死人头上啊。”苏宁冷笑一声,眼中没有丝毫慌乱,反而燃起了更盛的火焰。

他岂会坐以待毙,任由鳌拜掌控舆论,将自己定为钦犯?

“你想封锁消息,捂盖子?我偏要给你捅破天!”

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在他脑中成型。

你要通缉“小桂子”,那我就让“鳌拜弑君”的真相,传遍大江南北!

他利用自己对北直隶地理的提前研究,避开官道和大城镇,专走乡间小路、荒僻山道。

苏宁不再仅仅是逃亡,更化身成了一个隐秘的“谣言播种机”。

在人来人往的茶寮酒肆,他会伪装成走南闯北的行商,用恰好能让邻桌听到的音量,与“同伴”唏嘘感叹:“听说了吗?京城出大事了!皇上……没了!”

“啊?怎么回事?”

“嘘……小声点!据说是鳌中堂……在御书房里,跟皇上吵了起来,然后……唉,那场面,据说龙椅都被血染红了!鳌中堂亲自下的手,拳头有砂钵那么大,直接把皇上给……啧啧……”

“天呐!这……这可是弑君啊!”

“可不是嘛!现在京城都戒严了,鳌中堂调了镶黄旗兵进城,说是抓刺客,其实啊……就是在灭口呢!”

在流民聚集的破庙残垣,他又会扮作消息灵通的落魄书生,神秘兮兮地散播:“知道为何突然这么多兵吗?天塌了!咱们大清的皇上,被权臣鳌拜给活活打死了!就在乾清宫里!那些贴出来的通缉令,抓的都是见证人!鳌拜这是要造反啊!”

有时,他甚至会花费些许银钱,雇请一些街头顽童、游方僧人,让他们将“鳌拜弑君”的消息,编成简单的顺口溜或因果报应的故事,在更大的范围内口耳相传。

苏宁知道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规律,越是惊世骇俗、越是关乎顶层权力的秘闻,传播的速度越快,也越难以彻底禁绝。

他根本不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只需要种下怀疑的种子,让“鳌拜弑君”这个念头,如同病毒般在官员、士子、乃至普通百姓的心中滋生、发酵。

果然,尽管鳌拜极力封锁,但“皇帝暴毙”、“御书房血案”、“鳌少保挥拳弑君”等各种版本的流言,还是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从北直隶向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蔓延。

人们私下议论纷纷,看向京城方向的目光充满了惊疑与不安。

一些原本就对鳌拜专权不满的官员和士绅,更是暗中串联,蠢蠢欲动。

苏宁站在一处高坡上,遥望着京城方向那隐约的轮廓,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通缉我老子?那就让这天下人都知道,你鳌拜是个什么东西!把这潭水彻底搅浑,老子看你还怎么安稳地立你的傀儡皇帝!”

苏宁不再停留,转身向着山东,继续他的旅程。

身后,是他亲手点燃的、席卷天下的舆论风暴。

前路漫漫,但至少,他已不再是那只被困于紫禁城的笼中鸟,而是成为了一个在幕后搅动历史风云的……执棋者。

至于这盘棋最终会走向何方,连他自己,也充满了“期待”。

……

康熙皇帝在御书房被鳌拜活活打死的消息,在苏宁不遗余力的散播与各方势力的推波助澜下,终究未能被完全封锁。

这则石破天惊的秘闻,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早已遍布干柴的大清帝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爆炸!

京城,权力漩涡的中心。

孝庄太后凭借其多年经营的威望与政治网络,抢先一步,将裕亲王福全秘密转移、严密保护起来,彻底粉碎了鳌拜拥立福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图谋。

鳌拜恼羞成怒,眼见无法得逞,为了尽快稳定“法统”,只得退而求其次,从康熙年幼的弟弟中仓促挑选了隆禧,拥立为新帝,试图以此延续爱新觉罗氏的统治,为自己摄政铺平道路。

然而,孝庄与忠于皇室的宗室、大臣岂能坐视弑君逆贼把持朝纲?

他们打出“剿灭国贼、匡扶社稷”的旗号,以正黄旗为核心,联合了大量对鳌拜不满的势力,与鳌拜控制的镶黄旗及部分依附他的军队,在京城内外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昔日繁华的帝都,如今成了两黄旗精锐搏杀的战场。

巷战、街垒、骑兵冲锋……箭矢如雨,刀光蔽日,鲜血染红了京城的街道与宫墙。

双方为了争夺皇宫、武库、粮仓等要害,反复拉锯,死伤惨重。

整个京城笼罩在战火与恐慌之中,帝国的中枢彻底瘫痪!

……

烽烟四起,八方动荡。

京畿的剧变,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整个华夏大地为之震动!

地方上,支持满清正统和支持权臣鳌拜的势力也是斗得不可开交,满清八旗内部的矛盾被无限的放大和激化。

三藩。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些早已尾大不掉的汉人藩王,敏锐地嗅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们表面上仍向清廷呈递奏章,言辞恳切地表示要“北上勤王,剿灭鳌拜逆党”,暗地里却加紧了秣马厉兵,调集粮草,整顿军备。

信使在藩镇之间秘密往来,反叛的密谋已如箭在弦上,只待一个最佳的时机,便要扯起反清大旗,割据一方,甚至问鼎中原!

关外。

盘踞神龙岛的神龙教教主洪安通,此人野心勃勃,武功诡异,趁此清廷内乱、无暇北顾之机,公然举旗造反!

他利用神龙教在关外的势力基础,迅速攻占沿海州县,裹挟民众,兵锋直指盛京,搅得满清的“祖宗根本之地”天翻地覆,严重威胁了清廷的大后方。

而一直潜伏于地下的天地会,打出了“鞑酋内乱,天佑大明”的旗号,各地分舵纷纷起事,刺杀清廷官员,攻打府县,声势浩大。

云南以沐王府后裔为首的残明势力,也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加紧联络各地义士,试图在西南打开局面。

孤悬海外的台湾,延平郡王郑经更是兴奋不已,认为这是“中兴大明”的绝佳时机,不断派遣水师袭扰东南沿海,并加紧了与大陆反清势力的联络,准备大举西征。

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从京畿到边疆,从关外到海岛,处处烽火,遍地狼烟。

鳌拜弑君引发的权力真空和信任危机,像一场无法控制的瘟疫,迅速瓦解了清廷看似强大的统治秩序。

中央权威荡然无存,地方势力拥兵自重,野心家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试图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

一个庞大的帝国,在苏宁这只“蝴蝶”引发的风暴中,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分崩离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内战与动荡之中。

历史的走向,彻底滑向了未知的、混乱的深渊。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或许正隐藏在某个角落,冷眼旁观着这由他亲手开启的……乱世画卷。

……


  (https://www.24kkxs.cc/book/1670/1670935/8740907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