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寡妇之后 > 第55章

第55章


下午面店刚收摊,学院的门童急匆匆跑来:“王夫人,易兰今儿下午没去学堂嘛?”

门童气喘吁吁的问话,王依依只觉迎面而来一道闷雷,把她击了个全身麻木。

易兰午时吃完饭,就背着挎包去了学堂,这前后不过半个时辰,怎么书院门童还来找易兰?

“她没去学院嘛?已经出门半个时辰了。”王依依语气拧巴不少。

学院离家不远,就十五分钟的距离,镇里的商贩,也都认识王依依,知道易兰是她继女。

也因着这些关系,王依依从未操心易兰去学堂的问题,现在门童问话,第一反应是易兰没去学院,而是半路去了其它地方。

“没有,上午见过,林夫子让我来问问,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把易兰留家里了。”

王依依急忙摇头,林真一个礼拜上课三天,就算家里有事,也不可能留易兰在家。

“麻烦你帮我跟夫子告假,估摸在路上耽误了。”

王依依开口劝慰,让门童带了十斤面条,让他交给夫子,就说今儿耽误夫子教学,拿些吃食赔罪。

等门童走了,王依依招呼姜婆子跟大哥关了店铺,一行三人在镇里,问路边的商贩们可有见过易兰。

在易兰必经之路上,问了几家商户,都说见过易兰,可越靠近学堂,却是没人说见过。

“是不是去其它地方了?”大哥开口问话。

一路走来,三人步履匆匆,又忙着问话,皆是出了一头汗,又下着毛毛雨,腿脚早就进了水。

“估摸是去玩了,小孩子爱玩闹。”姜婆子也在一边搭话。

王依依深知不可能,易兰在镇里没认识的人,不爱说话,也不单独出门,更没地可去。

见不着人,她也只能往好处想:“你们再去周边找找,我去学堂问问,可还有谁没去学堂。”

安排好,三人匆匆散开,刚到学院门口,大哥急步跑来,王依依也连忙往大哥方向走:“可是找到了?”

大哥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气喘的摇头:“县令来了,你回面坊,我去找夫子。”

王依依听着直皱眉,心里的忧虑也渐渐放大,往学院门口跨步想亲自去问话,可县令那边,她得罪不起。

县令盯着面条生意,还牵扯到父母兄长,王依依捏紧了拳头,两头为难。

咬紧牙关,王依依还是转身,往工坊方向跑去。

工坊外的巷道,已经停满了马车,一直延伸到街道边,足有三十多辆,每辆马车上,都摆满了麻袋。

路过时,王依依摸了摸麻袋,装的是硬鼓鼓的小颗粒,地上还掉落了一些,马车里装的,全是麦子。

院子里,唐师爷跟县令正坐着交谈,周边还站着一队衙役。

王依依进了门,先让王吉等人去找易兰,最后走到县令面前:“大人,唐师爷,外面的可都是麦子?”

王依依心里焦虑易兰去处,脑袋也飞速运转,思考县令这番作为是何缘由。

县令说过会送东西过来,她没放心上,如今一看,这架势似乎是送麦子来了。

“没错,总共四百七十旦货,这是一部分,余下的晚些送来,你找个地方,好放货。”

王依依一阵苦笑,懂了县令为何大动干戈亲自送货,这是想把卖配方的那一百五十两要回去:“大人可真看得起我,这算下来都七百两银子,就是砸锅卖铁,我也给不起呀!”

一旦麦子卖一两五,接近五百旦货,都超过七百两银子,县令这是把明年跟后面,她要用的货,都给拉来了。

王依依又哪里知道,为了这些货,秋收结束后县令就安排手下的人,把他管辖区域的麦子,都收了个遍,才收到五百旦。

五百旦,还要除去麦穗,有些还没晒到能保存的状态,这一折损,只余下四百七十旦。

若不是见王依依会做吃食,县令又想巴结王依依背后之人,更想周转县衙开支,提高政绩,他不可能为了十三文银子大费周章。

王依依说给不起,也在县令考量之内:“无妨,打个欠条就成,但入冬前,你要先送两千斤面条到县衙。”

县令说完,唐师爷就递了一张纸给王依依,可见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准备。

纸上的内容,是一张欠条,写着她欠县衙七百两银子,至于剩下的零头,让王依依用面条抵账。

“家里一天也只能做一旦挂面,实在拿不出这么多,年后补……”

“不行,入冬前我要看到货。”

王依依话没说完,县令立马接话。

每年冬天,不止村里,镇里也有贫困人家,因缺衣少食而冻死,往往这种时候,县衙都要开仓放粮。

年年开仓,年年补贴,虽取之余民,用之余民,可这里面也要银钱补贴,县衙的开支,也是一笔头疼账。

这也是县令额外关注面坊的原因,只因面条存放时间久,不像白菜萝卜损耗大。

有了面条,放粮时也能少些人被饿死。

王依依不知县令烦恼,一脑门想的,全是一个月收益六七十两,修房子那里还差五十两,还要准备过冬吃食布料。

要是把面条给了县令,店里就没货可卖,这个冬天也就不好过。

王依依还在思虑,县令却管不了那么多,开口问:“余下的货放哪儿,晚些送来。”

王依依不得不抽回思绪,屋外的货,将就能摆满面坊,好在租了个院子,空间大,王依依又说放在家里。

放麦子的地方安排好了,县令又问店里还有多少面条。

现在已是冬季,天气变化大,又接连下了三天雨,天气湿润。

原先晒一天就能干的面条,现在放屋里阴晒,至少要两天才能晒干,成色也不如夏季做的好看,有些发灰。

王依依回复完,县令安排衙役,把屋里的两百斤面条全搬走,直到面条搬完,才让王依依签字画押。

等忙完,屋外的车夫往屋里搬货,一群人来去自如,就好像这是县令家后院,想来则来,想走则走。

王依依心里不如意也没办法。

民以官为天,她做了新吃食,县令想要配方,最简单的让人严刑拷打,王依依也不得不给。

与其闹的一家人战战兢兢讨生活,倒不如留在原地,被县令为难,好过被暗处的人为难。

等屋里摆满货,余下的没地方放,王依依带一队马车回家,指了空余房间让他们放货。

忙活了一个小时,在镇里找了一圈的八个人,先后回了家。

“找到了吗?”王依依看着满脸忧愁的大哥问话。

大哥摇头,镇里面积不大,八个人找,在镇里找了两圈,又问了不少人,都没问清易兰下落。

等到王吉最后一个回来,交代完没看见易兰后,王依依心沉到了谷底。

易兰不见了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就算是赶牛车,脚程再慢,也能走很长一段距离。

心里急,王依依却没表现出来,沉稳开口:“再去镇外问问,问车夫,问行人,也许她出镇了。”

“我们还是报官吧!”大哥忧愁的回话,他本就刚恢复好身体,因这事看着憔悴不少。

王依依心里急,面上一如既往的沉稳,看不出一丝慌乱:“现在报官,官府也不会管,至少要等两天,他们才会找人。”

大哥不再说话,他躺床上养伤那段时间,没少看律法书,知道孩童丢了后,官府至少要等两天才会找人。

但除了报官,别无它法。

几个人休息不到十五分钟,匆匆出了门,径直向镇门口走去。

一路上,都有人问王依依,可否找到易兰。

有人问话,王依依则摇头,回复没看见,再问一次那人可否看见易兰。

等走到镇门口,大哥也不拘着,见人就问:“阿婶,可看见一个姑娘,只有我腰高,额头上还有伤疤,穿着浅蓝长裙,阿叔……”

看着焦急万分的大哥,王依依心定了不少,至少家里人再不乐意她带易兰,可真出了事,他们还是会急。

王依依也在考虑易兰能去的地方。

易参死了一年,家没了,地也没了,他父母家也不接待易兰,不然也不会为了赌钱,把易兰家产都亏了。

想着易兰有可能去了易家,王依依招呼大哥租了辆牛车,风风火火往小山村赶,想试着碰碰运气,看人在不在他们家。

到了易家,才发现大门紧闭,还上着锁,从屋外看,也没见厨房有烟飘出。

在村里走了一段距离,王依依碰着一个妇人,走上前刚问易家人去哪儿,那妇人就跟见了鬼似的,急忙拉开距离,一阵抱怨晦气,让王依依走远些。

连续问了几个人,都没人乐意搭理王依依,脾气好点的,一问三不知,脾气不好的,更是直接开口骂人。

直到王依依说易兰不见了,先前说王家晦气的阿叔,这才停下往家赶的脚步。

“莫不是被易氏拐走了?她们一个礼拜前把房子跟地卖了,说投奔亲戚去了。”大叔回过身,徐徐开口。

王依依急忙摇头:“谁买了她家?可有说哪个村的亲戚?阿叔你熟路嘛?”

王依依急的往前跨了两步,跟阿叔的距离本不足一米远,男女有别,没顾及到这一步,却是把阿叔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这要是未出阁的姑娘,距离这么近,被人见了是要强迫他娶了,怕被人说闲话,阿叔避的也非常快。

王依依乱了分寸,大哥把王依依拉到身后,才说:“孩子丢了,急过头了,阿叔请见谅。”

道完歉,大哥问易家又为何要搬走,去了哪儿,可有说要回来等等。

经阿叔告知,两人得知把易兰接走后,赵家来易家要人,易家交不出易兰,他们转头要易三小女儿。

易三小女只是稚童,易家人哪里愿意,赵员外家拿走了易家土地做赔偿。

地被拿了,易家在村里只剩房子,本想等易二跑商回来,赚了银钱,缓解家里开支。


  (https://www.24kkxs.cc/book/1670/1670582/1103634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