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谁知易二大字不识,更没跑商经验,出门一趟,分文未赚,在一个礼拜前,就已经把房子卖了,收拾细软投奔亲戚去了。
具体去哪个村,村民也没过问。
村里问不出东西,王依依又去了易参坟地,孤零零的山头,入眼皆是草木,就连上次烧的烟灰,也早已融进地里,根本不像有人来过。
回到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王吉三父子还在找人,王欣三母女,已经开始准备店里要卖的货。
唐家,仆从已经摆好饭菜,就等唐悠然上桌。
桌上的饭菜,倒比平民家丰盛许多,有鱼有肉,种类也多。
唐悠然看了一眼,发觉少了一道汤,往常这个时候,王依依都已经让人送汤来了,可今儿个,竟还没送来,看向一边丫鬟,问:“王家没送汤?”
“回小姐,王依依继女走丢了,今儿估计送不来。”丫鬟弯腰回复。
唐悠然了然几分,冬季漫长,大雪一下去哪儿都不行,往往入冬前,都是孩子最容易丢的时候。
饭吃到一半,唐悠然索然无味把筷子放下,思来想去都琢磨不透王依依,与县令还有自家阿父,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两家家主,隔三差五去一趟王家。
凭这层关系,王家出事,县衙应当早就派了兵才对,可现在天色已暗,唐师爷也早早回了家没出门,压根就没管。
直到夜深,唐悠然都还一心想着这事。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唤来丫鬟点上油灯,穿好衣服去了书房。
王家,王依依房里,王依依同样无法入睡。
桌上放着一张纸,再看地上,铺了一层染了墨的纸,每张纸上,都画着人体轮廓,一张又一张,却始终不得其意。
大哥推门而进,见地上全是纸,捡了一张拿在手里:“早些睡吧,你这…画的……”
大哥犹犹豫豫的开口,到底没打击王依依。
王依依苦恼的把笔放在桌上,难得露出一丝愁绪:“我想给易兰画肖像,写寻人启事。”
说着,王依依叹了口气,写字她还行,至少字体端正。
可画画,画条线都画不好,想画脸,脑子就像短路了一般,连易兰长什么样都给忘了,根本无处下笔。
大哥视线转了转,开口打趣:“你不说我还以为你在画符呢!”
大哥旧事重提,王依依牵起嘴角扬起一丝苦笑。
距离易兰失踪,已经过了六个小时,就算明天报官,也要等到后一天,官府才会派兵。
现在信息不发达,等真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找人,就是蛛丝马迹也早没了。
第二天,店铺照常营业,一大早,王依依把家里人都派去找易兰,店里只留下她跟姜婆子守店。
天刚亮没多久,武馆下值的六个大汉,早早来面馆吃早食,见店里只有两个人,郑三问:“你家姑娘还没回家吗?”
王依依摇头:“还没。”
说罢,继续给六人兑制调料,余光见郑三还站在柜台前,王依依又说:“郑哥,你们值班,可有听说镇上有外来人?”
郑三听了一阵思考,自从镇里多了些吃食后,外来人口多了不少,有跑商的,有来游玩的,几乎天天都有。
“人倒是不少,跑商、游玩的都有,你想知道哪些?”
王依依拧着眉不知如何回复,她也只是在猜测,怀疑易兰被人贩子拐了,不然找了一下午,也该找着了。
摇了摇头,王依依沉默不回话。
把六碗调料都调好后往里面加汤,姜婆子也把煮熟的面、跟饺子往里面加。
刚让郑三帮忙端过去,给孩子买早食的吴娘子,也提着菜篮走来。
点了两碗饺子,买了五斤挂面,她问:“易兰可有消息?”
王依依再次摇头,人不见了一夜,镇里面积本就不大,她认识的人也多,要找,早就找到了。
“我家手底下人多,待会儿回去我让人帮忙找找,也许出城了,别太操心。”吴娘子开口安慰。
王依依笑不达眼底的点头,吴娘子性子开朗,接触了几次后,两人时不时也能唠上家常,如今吴娘子主动说帮忙,王依依也没拒绝。
“多谢你了阿姐,找了一下午,今儿又去找了,现在都还没消息。”
王依依说完叹了口气,自从开店后,每天都马不停蹄的忙活,可也没有哪天,王依依这么愁过。
两人在交谈,远处走来一个姑娘,见到她,王依依认出,是唐悠然先前带来的丫鬟。
想着昨天找易兰,没顾及给唐悠然送汤,王依依又头疼了几分,还未开口,丫鬟递了一个木盒给王依依。
王依依不自然接过,就听丫鬟说:“这是我家小姐让送来的。”
交代完,丫鬟转身离开,只交代了是唐悠然让送的,其余话是一句不愿多说。
看着手里的木盒,王依依不解其意,吴娘子跟郑三,也是一阵疑惑。
最先开口的,是郑三:“打开看看,装的是什么呀!这么神秘。”
吴娘子点了点头:“先看看。”
在两人的目光下,王依依手按在木盒的开关上,轻轻一扣,木盒上的锁也随之打开。
里面放的全是纸张,纸张上,画着水墨晕染的人体头像,衣服上的纹路,以及头上的发饰,都是一张女童的脸。
看着盒子里的画,王依依难得流露发自心底的微笑,暗想唐悠然看着性子冷,却是个心思敏感之人。
画上画的,是易兰。
“阿姐,我送你们些水面粉,索性家里有事,我也早些收摊。”
说完就让姜婆子打包了七分水面条,郑三一群人每人一份,吴娘子一份。
吴娘子有礼品,郑三能理解,妇人间交情好,互相送礼很正常,可他们一群汉子,居然也有礼收。
郑三跟他旁边的一群汉子,面色尴尬的不知该回应,直到郑三发觉吴娘子一个劲的冲他使眼神。
郑三才反应过来,夫人先前说了,回去让人帮忙找易兰:“王夫人,你店里忙,估计脱不开身,这些我们去贴吧,我们正好有空,也去周边村子转转。”
郑三扬起一张笑脸,笑的额外腼腆。
王依依本意不是让郑三帮忙,心想郑三等人,都是吴家武馆的人,送了吴娘子,没道理晾着他们。
这才让姜婆子打包水面条,一起送给他们,郑三说要帮忙,王依依自然是不愿意的。
刚拒绝完,吴娘子也开口,让郑三回去多喊些人,挨个去周边村子问问。
当家主母开口,王依依拒绝,郑三也没再听,抱起盒子招呼另外五个人,匆匆吃了面条就走。
城门口,贴了两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谁找着人,并带回王家,赏金二十两。
告示一出,围上不少村民议论,卖一个姑娘,也不过五两银子,卖汉子才十两,王家找个姑娘就花二十两,未免太大手笔了些。
他们又哪里知道,写这些字的,哪里是王依依,全是出自唐师爷幼女,唐悠然之手。
刚从镇外回来的大哥,还没进城门,就有人来问,是否找到易兰真给二十两,一群村民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全问消息是否属实。
就在一群人交谈易兰不见之时,镇里摆摊卖菜的妇人,蓬头垢面的推开人人群,二话不说抓着大哥手臂:“你家姑娘找见了嘛?我儿子也不见了,走丢一个时辰了!”
女人哭丧着问话,一句话,打破了喧闹的环境。
“你儿子什么时候丢的?在哪儿丢的?”
“天老爷,莫不是人贩子来镇里了?”
“这可如何得了,我儿子一早也出去玩了!”
……
两息后,再次响起各种吵闹音,全在说自家孩子去了哪儿,一群人很快又一哄而散,全都去找孩子。
面馆里,姜婆子煮吃食,王依依在给她打下手,时不时的回应前来打探易兰到家了没的吃客们。
午时刚过,一个促着拐杖的阿婆,步履蹒跚走向面馆,还未靠近,她就开始大喊:“王氏,王氏……”
头发花白的阿婆喊话,很快吸引了一群人视线。
王依依急忙走过去,还未靠近,又听阿婆说:“你家姑娘找见了嘛?我家孙女也不见了,刚出门一个半个时辰。”
王依依听了,瞬间僵在原地,易兰走丢第一天,还有人笑话她过于紧张继女,这才第二天,就有人来问话,说丢了姑娘。
“阿婆,你……你家姑娘多大?”王依依慌到说话理不清调序。
“十五,再有五天就结亲了,这就不见了,这可如何了得啊!”阿婆语气哽咽的说完,促着拐杖,摇摇晃晃往王依依方向走。
走进仅剩一米距离,阿婆停下脚步:“你家姑娘可回来了。”
王依依再次摇头:“还没有。”
话说完,就见阿婆急得跺脚,老泪纵横的吸引得周边人问话。
阿婆家的孙女,原已与镇里书生定了亲,再有五日就是大办的时候。
今儿一早,姑娘想出门买些脂粉,好用在结亲那天,却出了意外,竟是没再往家赶。
一家人找了半个时辰,阿婆才促拐杖来了王家,想知道易兰找见没,可否见到她家孙女。
阿婆泣不成声的哭成泪人,周边的人听了,带孩子的拉紧孩子,离家近的,又把孩子喊回了家。
县衙里,唐师爷跟县令已焦头烂额。
一上午,就已经有两户人家前来报官,说丢了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十一岁。
刚走了两户,又来一户,也说丢了孩子,这次来的,是在城门口拉住大哥的妇人。
对这种事,县衙的处理方式,都是过两天,实在找不着人,才会安排官兵查找,为的就是排除有些孩子去了亲戚家,又或者贪玩、赌气离家出走等。
一上午来了三个,县令的处理方式也是如此。
前有易兰走丢,县令多少有些怨王家闹的有些过头,可接二连三的有人来,到了下午五点,已经丢了九个孩子。
直到第十个家户来报官,县令再也坐不住,当场就吩咐县衙三十来个衙役,挨家挨户去找孩子。
与此同时,另一处厢房里,房里挤着二十来个孩子,最小的五六岁,最大的十五六岁,都是未长开的男童,及姑娘。
年龄较小的,没被这么关过,哭闹得不停,念叨着阿爹阿娘,年龄大的,抱着大腿畏畏缩缩的不敢抬头看人。
院外,三个大汉正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等把这批货送走,今年就可以过个暖冬里。”其中一个开口呵道。
另两个听了纷纷赞同。
这年头生活不易,种地粮食不值钱,一年到头只能管温饱,做营生又不会,只有这种暗活,来钱最快。
“在等等,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交货了,雪还没下,要下雪了才方便走动。”
(https://www.24kkxs.cc/book/1670/1670582/1103634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