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818章 听了大爷的故事, 王星想创业了!!

第818章 听了大爷的故事, 王星想创业了!!


刘满囤跟张大妈、小王他们说,他家里曾经有两台电视机,一台在客厅,一台在卧室。

    有一天,他突然让儿子把卧室那台搬走了。

    刘满囤的儿子不解,问他为什么。

    刘满囤说:“人这一辈子,精力是有限的。

    我想把醒着的、清醒的时间,多用在看看书,和你们聊聊天,或者就是单纯地发发呆上。

    少一个屏幕,就少一份干扰。”

    刘满囤的衣柜里,衣服不多,但每一件都质地精良,穿着得体。

    他从不追求名牌,只在乎舒适和耐用。

    刘满囤吃饭也很简单,粗茶淡饭,应季的蔬菜,但他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怎么把最普通的食材做得健康又美味。

    他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堆砌。

    刘满囤通过削减这些无谓的开销,并非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

    当一个人的欲望变得简单,他的幸福就会变得唾手可得。

    他不再需要通过消费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获得满足感。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邻居小孙,换了一辆价值不菲的京驰E-300新车,特意开到刘满囤面前炫耀。

    刘满囤只是笑了笑,夸了一句“车不错”,然后继续侍弄他的花草。

    小孙有些失落,觉得大爷没眼光。

    过了几天,小孙又来到刘满囤面前,这次他特意戴了块新买的瑞士名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刘满囤正在院子里修剪月季,抬头看了一眼,温和地说:“嚯,换新表了,配你这身气质。”说完又低头专注于手中的花枝。

    后来,小孙因为车贷和高昂的保养费用而焦头烂额,才慢慢体会到刘满囤那份淡然背后的智慧。

    他关掉的不仅仅是一台电视机,更是通向浮躁与焦虑的大门。

    他留下的,是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更多关注内心的空间。这种由内而外的富足,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如今步入晚年生活,刘满囤并没有选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颐养天高。

    当物质生活不再成为他的困扰后,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参与和志愿活动中去。

    刘满囤成了社区里最活跃的志愿者之一。

    每天早上,除了去永定河公园锻炼,他还会顺便检查一下街道里的公共设施,哪里有路灯坏了,哪里的井盖松了,他都会第一时间记下来,向居委会反映。

    他觉得,刘家庄是大家的家,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它变得更好。

    刘家庄西岸区街道办要组织一个老年书画学习班,但缺少有经验的老师。

    刘满囤年轻时候跟一位在他家乡下放的老书法家练过几年书法,这些年来也坚持不懈地书写,比一般书法爱好者强多了,于是他便主动请缨,当起了义务教师。

    他从不迟到早退,对每一位老年学员们都耐心指导。

    在他的带动下,书画班越办越红火,成了街道办老年人活动中心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老伙伴们在纸上挥毫泼墨,脸上洋溢着学习新知的快乐,刘满囤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在风景如画的刘家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可谓幸福美满。

    他们不仅衣食无忧,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社区里完善的养老设施和贴心的医疗服务,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然而,放眼全国,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像刘家庄这般幸运。

    在别的地方,仍有许多生活拮据的家庭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们急需社会的关爱与帮助。

    令人敬佩的是,刘家庄人多年来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心。

    他们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早已闻名全国,从捐资助学到扶贫济困,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帮扶孤寡老人,刘家庄人的善举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

    这些年来不仅是官方组织的慈善,就是刘家庄民间自发的慈善活动也是比比皆是。

    刘满囤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经常去探望一些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

    陪他们聊天,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刘满囤从不以施舍者的姿态出现,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给予他们尊重和温暖。

    他知道,精神上的慰藉,有时比物质上的帮助更为重要。

    一次街道办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中,刘满囤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几位企业家朋友,为街道办的公益项目筹集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这件事让他在街道办附近社区里的威望更高了,但刘满囤自己却从不提及。

    在他看来,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价值。

    通过这些志愿活动,刘满囤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他发现,当一个人不再只为自己而活,他的世界会变得无比广阔。

    刘满囤不再是那个只关心自己财富增值的商人,而是一个心怀社区、乐于奉献的刘家庄普通公民。

    这份在奉献中获得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是他所有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一笔。

    一个人的成功,若没有家人的分享,那便只剩下孤单。

    刘满囤深知这一点。

    在刘满囤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无论是当初毅然辞职的艰难,还是后来投资时的巨大压力,家人的支持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尤其是他的妻子高秀兰。

    这位看似柔弱的女性,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

    当初刘满囤从刘家庄的机械厂辞职,她是第一个反对的,也是第一个转为支持的。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高秀兰没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地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刘满囤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外面闯荡。

    高秀兰常说:“我相信你的眼光,就算失败了,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我陪你。”

    这句话,刘满囤记了一辈子。

    如今生活好了,刘满囤对高秀兰更是充满了感激和疼爱。

    他们像年轻时一样,会手牵手去散步,会一起坐在院子里看日落。

    他们之间的话不多,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早已将他们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孩子们也继承了刘满囤的智慧和品格。

    刘满囤从不要求孩子们必须成为多么成功的人,只希望他们能成为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他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生活哲学,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

    刘满囤告诉孩子们,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积累数字,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自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每周日的家庭聚餐,是雷打不动的传统。

    孩子们会带着各自的家庭回到刘家庄西岸区胡同的老院子。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周的见闻和趣事。

    刘满囤会听孩子们讲工作上的烦恼,用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孙子孙女们则围着他,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满院的欢声笑语,是刘满囤心中最美的音乐。

    他看着儿孙满堂的景象,常常会想起三十年前自己那个看似疯狂的决定。

    如果当初他没有选择那条更难走的路,或许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但绝不会有今天这般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将他所有的奋斗都染上了温暖的底色。

    这个充满爱的港湾,是刘满囤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刘满囤知道,无论外面有多少风雨,只要回到这里,心就有了安放之处。

    他最喜欢给小孙子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他从不讲那些辉煌的成功,反而常常说起自己犯过的错误和吃过的亏。

    “失败不可怕,”他摸着孙子的头说,“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或者从失败中学不到东西。”

    高秀兰则会在厨房里忙活,准备一桌家常菜。

    她总说:“外面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家里的一碗热汤。”儿女们要帮忙,她总是笑着拒绝:“你们平时工作那么辛苦,回家就好好休息。”

    去年冬天,刘满囤突发心梗住院。

    消息传开后,社区里的人们纷纷前来“燕京医科大附属医院”探望他。

    书画班的老人们送来了集体创作的“福寿安康”书法作品;他帮助过的困难家庭也送来了一份自己的心意。

    病房里摆满了鲜花和水果,护士们都笑着说这是医院里最热闹的病房。

    刘满囤躺在病床上,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高秀兰日夜守在病床前,儿女们轮流请假来照顾。

    他们的大儿子高飞是“大润发”集团的高层干部正在海外拓展业务,特意从东南亚赶了回来,小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炖汤。

    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刘满囤忽然觉得这场病生得值——它让自己更清楚地看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康复后的刘满囤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他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陪伴家人和社区服务上。

    每天清晨,他都会和高秀兰去公园散步,看着朝阳升起;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去书画班指导新学员。

    周末的家庭聚会依然热闹,只是多了个新节目——全家人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刘家庄的老胡同区。

    刘满囤坐在那棵老槐树下的长椅上,身边围着几个像小王一样的年轻人。

    他们听完了刘满囤的故事,脸上都露出了思索和敬佩的神情。

    小王感慨道:“刘大爷,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拼命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

    听了您的故事我才明白,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刘满囤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努力当然重要,但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可能离目标越远。

    人这一辈子,会面临无数个十字路口。

    关键时刻的那一步,决定了你未来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他望着远方,眼神深邃而宁静,仿佛穿透了数十年的光阴。

    “我这一路走来,做过很多选择,有对有错。

    但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就是在所有人都追求安稳的时候,我选择去追求一种不确定但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刘满囤告诉年轻人,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会教会你敬畏,教会你谦卑,让你在下一次选择时更加清醒。

    也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要看得更远一些。

    就像他当年投资京城里的老四合院,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破败,而是这座城市未来的价值。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于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一笔固定的退休金,而是来自于你应对生活变化的能力,和你内心世界的丰盈。”

    刘满囤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年轻人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他的故事,在刘家庄的胡同里流传开来。

    刘满囤不再仅仅是那个没有退休金却生活悠闲的“奇怪”大爷,而成了一个传奇,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导师。

    他的经历告诉每一个人,人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剧本,而是可以主动创造的作品。

    回顾往昔,刘满囤没有任何遗憾。

    他用智慧和勇气,经营了自己的一生,让每一个选择都成为了塑造幸福的基石。

    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安逸的生活,和睦的家庭,充实的精神世界——都是对他三十年前那个勇敢决定的最好回报。

    刘大爷的故事深深震撼了年轻的互联网从业者小王,让他原本不甘平庸的心彻底躁动起来。

    小王的大名叫王星,是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

    王星的家境十分优越,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十分成功的商人。

    早些年投资了一家水泥厂,该水泥厂经营得很不错,以至于在王星很小的时候,他父亲的身家就已经过亿了。

    按说在这样富裕的家庭长大,王星是很容易成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的,但偏偏他除了家境优渥之外,他家的学习氛围也很浓厚。

    除了父亲王苗很关注他的学业之外,他的爷爷奶奶还都是知识分子,这就导致王星不仅继承了家族良好的学习基因,而且耳濡目染下,他还特别喜欢钻研。

    王星打小就爱研究无线电,他甚至还会亲手制作录音机,就从这些小细节,就足以看出来王星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收获成功,一步步地成为众人眼中的栋梁之材,这点放在王兴身上也是成立的。

    品学兼优的王星就顺理成章地,被保送到了华清,学的还是他从小就接触的无线电专业。

    后来从华清毕业的王星,又顺利地拿到了阿美利卡特拉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开始在那里学习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相关专业。

    去年王星顺利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发展。

    这年头,国内发展最好的计算机互联网之地就是燕京中关村以及刘家庄高新区信息产业园了。

    于是,王星兜兜转转来到了刘家庄工作。

    其实,一开始王星回国是想自己创业的,只是没有经验才来某互联网公司打工的。

    回到自己租住的四合院,躺在床上的王星越想内心越躁动起来。

    他一骨碌爬起来,拿起床头的电话就跟自己的好友王辉文去了电话。

    “喂,阿文你现在搁那呢?”

    电话那头的王辉文也是一位高科技工作者,这会儿正在中科院上学。

    “呵呵,正上班呢,王大少,您有什么指示?”

    “阿文,我听你说过几次SNS社交网站的话题,能不能来我这里一趟,在们俩好好探讨一下?”王星眼睛闪着光,有些急不可耐地想马上见到这位好友。

    王辉文闻言眼前一亮,马上回应道:“怎么?王大少你是不是有想法了?”

    “嗯,所以我需想跟你当面聊聊……”

    “成,等我下班就过去。”

    “速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1670/1670433/111103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