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谍海孤雁 > 第1472章 顺风耳

第1472章 顺风耳


在山中扎帐篷过了一夜,第二日中午,众人才来到目的地,竹海的深处,几座稍大稍高的竹山之间的山坳内,坳内同样是茂密竹林,不过这里有处水源,还是长出不少喜水植被。

水眼不小,水流有手臂粗,自水眼内喷涌而出,林默看了很满意,如此便无需头疼,从其他地方引水过来了。

当然,泉眼在预料之中,虽然在空中,因茂盛的竹林,并没有看见水流,但水源周边植被有所不同,甚至竹子长势、叶色这些,都与周边有所区分。

好好转了一圈,对山谷及周围山头进行仔细的测绘后,最终确认了选址,回去路上,也仔仔细细对入山线路进行了确认与规划。

来到山外,已有弟兄,以私人名义,几乎将这片竹海全部买下,打的旗号,是采笋伐竹,当然,是承诺周围村民,自家使用食用可自取,采伐出售也可,但要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他们。

这竹海确实有经济价值,但周边不缺竹子,价值有限,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比较顺利的买下。

跟队员交代一番,已组织好开路人手的弟兄,又去周围村里,多招了些擅长竹编的人,这里有大片竹海,这类人不缺。

安排妥,林默立马飞到外面,电讯室的部分核心技术专家,已在此等待,林默同他们合计了数日,又匆匆离开,而周围,直接从部队中调来两个连进行警卫工作。

而林默,找上修械所,以及民间一些,机加工能力,在国内顶尖的公司或工厂,还从国外订购物料、零仲等等这些。

有几次,林默从公文包中,掏出图纸,给部分核心人员查看,隐约可见,被密密麻麻标注下的线条,构成图形神似一口锅,或是单面或是三面立起来,表面装满密密麻麻长针,如刺猬般的不知名构造。

除这些人外,林默还秘密的,与那位水匪军师,及其带领的一些,看着有点斯文的人,进行一番接触,也聊了良久。

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之前陪同戴老板视察时,林默上报了一个计划提案,引起了戴老板极大兴趣,回去向电讯室咨询研究后,采纳并决定执行此方案,这才有了林默,最后一趟的勘探之旅。

计划代号,顺风耳,正名,无线电远程侦听侦测系统,旨在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远距离外的微弱无线电信号进行监听工作,附属职责还有通讯及破译等任务。

林默图线上的,一样,是类似卫星锅、射电望远镜模样的设备,就是利用锅形构造,聚集电磁波,实现对微弱信号的监听。

至于那像刺猬一样的玩意儿,类似于雷达,只不过,没有雷达相关技术,也只是形似,它的作用只是接收无线电信号。

通过阵列表面集成的大量无线电接收单元,接收更多无线电,处型之后,从中分离出远方微弱的无线电通信息,作用与锅类似,只是原理及实现的手段不同。

单面的,是可以转动,变幻接收角度这些的,而三面,则是固定的,其体型更加庞大,极为夸张。

除去这些,情报处还向上申请,专门组建一支防卫营,负责此基地的安保及防空等工作,主要是防空,足有两个连,由修械所提供大量防空武器,布置在基地周边。

没办法,此地大概率瞒不过日本人,且设备体型不小,本就难伪装,而且为不影响使用,还不能随意进行伪装,所以防护工作必须做严密。

沟通协调好各方,前期研发及制造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展开后,林默已为几个基地的事儿,奔波近月余时间。

再回到最先进行改革工作的那一片,已正式开始放地,这事也挺麻烦的,不可能均分,毕竟不是免费的,谁家都能承担起,而且地块也有好赖之分,自然谁都想要好地。

林默与众人沟通老半天,才拿出一个大体方案来,首先一点,地按人头设置最大上限,此购地资格,不分男女老幼。

不过,老人及十岁以下孩子,其份额优先级排后,毕竟上限份额的总数,基本都是高于地方田地总数的,而上限,又比较接近壮年劳力所能耕种的数额。

其次,上述优先级以内,买多买少可自己决定,不做限制,但老人及十数以下孩子的份额,想买可就要挑人了,以家中壮劳力与优先级外人员比例确定,高的可优先购买,毕竟要确保生产。

不过,若家中无上述优先级成员者,也就是仅剩老弱的,则适当进行照顾,不过数量不多,且若自家也拥有养活自己的田地的,则不照顾。

肯定不可能平均分配,毕竟需要保障生产,确保偿还能力,且各家敢不敢贷钱?敢贷敢买多少?都要看对方意愿。

最后,进一步依据田况,细化了其价格,但总体是略低市价一小点,若同一块地,有多家想买,则优先考虑距家近或有田地在旁者。

另外,鼓励有私田者,就是自家田地在限额内,没有收买走的人家,水渠道路这些也掏钱帮着一并修了,当然,其也要让步,水利道路建设需占地时,也要无偿让步。

话归正题,对这些人,鼓励他们将零零散散的田地,通过换田换地这些,尽量将田地聚拢到一块,以方便耕作。

不过,到了实际操作中,各种小问题小诉求也是层出不穷,像是私田有不少山地旱地的家庭,剩余份额不多的,想把山地置换成水田。

这种情况,林默没禁止,不过要补上差价,且只能置换成离家近的田块,兴修不少水利都未能灌溉上的山地,一般都是离村较远的偏僻处,且其多数住在周边,那里多是梯田或新开荒的田,争的人不多,倒是可以操作。

至于换回的山地,虽更偏僻,但折的价也更低,虽然难出手,但还是有人愿要的,尤其这部分田地,放开老幻限制,再匀出周边部分水田,甚至有人家愿意干脆搬过去的。

且此类情况还不少,哪家看上一块,旁人也看上,且较其更符合购买条件,于是便有人,想搬去田附近,以此获得购买资格。

对此,林默并没有卡死,但需要田地购买者,居住地都离田地较远,或有其他因素影响前去耕种的,才会同意此条件。

像是该地块,离购买者居住地有几里距离,或是有河流深谷阻隔,像修大渠那座山,以往,那边多是山地旱地,田地不好,居住的人少。

但现在,虽才刚被改成梯田,还有条大渠供水,且是河中引水,而在山区,河流基本不可能旱到断流,也就是说,这些虽是梯田,但都是浇灌有极大保障的优质水田。

所以不少人想买,而且还是想将田地都换过去,成片买,但一些人因购买条件不符,便打起搬家过去的主意,考虑到有条河阻隔,所以林默拍板同意此操作。

有争吵、有算计,但也有商议与让步等等,且有情报处压着,也没人敢胡来,所以虽然折腾好一番,但也顺利将田地处置妥当。

水渠道路的修建自不必说,原先各家零零碎碎分散各处的田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集中,更方便耕种,且促使一部分人,搬至稍偏僻的地方定居,将更多地区利用起来,产出肯定会上升。

不过,这次分田,也顺道对各家进行了模底调查,发现不少问题,不少人家实在太穷,连点像样的农具都没有,更别说牲口这些,分了田,生产效率也不会高。

没办法,只能让情报处的借贷网点,顺道售卖农具、良种以及农资这些,农资就是肥料、生物农药这些,都允许先赊欠。

也不收利息,农具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良种、农资,则是保产量,没必要收利息,毕竟他们的目的是产出更多粮食。

另外,家禽、猪羊这些的代养业务也推广过来,没办法,田地需要肥料,但这些人,就算能赊,敢赊的又有多少?

所以,林默设计了一套置换的规则,可用家禽家畜粪便,以一定比例换取土肥,农户不吃亏,甚至能占一些便宜。

但收来也不吃亏,毕竟粪便收来后,可以投入沼气池发酵,能额外产出沼气,而植物能吸引的,也是其分解后的养份,再加一些化肥调配,土肥效果更佳,所以双方是共赢。

至于可耕种的牛马驴骡,林家也有代养业务,但手头牲口不多,且繁育慢,但将要改革的地区不少,注定无法满足。

林默只能另想办法,一番考虑,决定在补给点牛马市,开设牲口租赁服务,其实就是连人带牲口,租去耕田拉货这些。

如此,能充分利用民间存栏,既给那些农口用牲口耕作提供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力这些。

后者不多赘述,前者的话,民间自发的有一些,但效率很低,毕竟耕田拉货是重劳作,对牲口负担重,还要吃精料补充体力,但邻里亲戚的又不好收钱,可能对亲近的人不拒绝帮忙,但对此,多数人的心中都是抵触的。

有这种心理,肯定是会被反应在行为上的,多的不说,对畜力的利用效率肯定极低,所以林默搭了这么一个平台,让主家可借此用畜力谋利。

畜力利用率上去了,反应到生产上,自然是生产效率提升,如此既鼓励本地蓄养牲口,也鼓励将畜力更多的投入生产,形成正向循环。

效果确实不错,此事反响不错,相关生意,水利道路工程建设时便开始了,只不过雇住,是工程队,现在则换成商队跟农户。

尤其大小地主,其中不少人家有多头牲口,现在田地被收买,没那么多农活了,干脆找了人,带着牲口去揽各种活儿,现在不过给了平台,并吸引更多人加入。

一系列举措施行下去,生产上应该不会造成太大问题,当然,林默现在更重要的,是加快进度,于是带着干完活但有了经验的民工,直接奔赴下一地。

准确说,是分成三路人马,去往三片改革区域,会同当地招的民工,紧锣密鼓开展工作,就是修整田地,还有开渠这些。

至于修路、修桥、修桥,头块区域尚需时间收尾,所以三地的工程,主要是修村路、山道,以及为现有田地修整并开一些小的引水渠,大工程需要再等一等。

而工作队,也只是将第二片区域的工作安排妥,第三片,则只完成基本的收田及测绘,规划、安抚工作这些还未彻底完成。

第四片,则是收田的队伍刚刚进驻,正在进行这部分工作,林默也视三地情况,调整了人手,优先开展二三片的建设工作。

好在,三四片区域,是往山外走的,虽然收地阻力较大,安抚工作不太好进行,但没有太多野兽需清理,同时水渠、道路这些建设,也相对方便,且当地人口更多,人力更充足。

很明显,林默这是在赶进度了,没办法,现在已快到初春,再拖下去的话,就到耕种时节了,到时田地可继续分,但农作物不行,这还需提前宣讲承诺,否则很可能有人弃耕,影响本季生产。

另外,道路、水利这些,有时不可避免需占用田地,耕种上了,建设时若毁去,也大概率会闹出麻烦。

所以,在农作种下后,林默的各项工作,不可避免会受影响,他必须赶在那之前,尽可能扩大改革地区,这不仅是示范,也是给上面的一个交代。

再一个,像水利、良种、肥料等推广,需要这一季进行验证,准确来说,是展示给别人,自己所做是有成效的,不论上级,还是待改革区域的人。

当然,延后对他非坏事,放缓进度的这大半年,改革区域的一些厂矿应该也能建成投产了,到时看见有切实收益,其他地区的人,对改革的抵触心理也会减少,有利于后续改革时迅速推进。


  (https://www.24kkxs.cc/book/1658/1658231/8581057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