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头炮
战俘营的工作处理妥,林默虽依旧忙碌,四处奔走,不过各项事宜,林默也只是盯一盯、看一看,再给出点建议,解决点问题,倒是要轻松了很多。
期间,林默还抽空飞回去一趟,做了阶段性工作的汇报,也顺带归家看了老婆孩子,同时,伴随国府在重庆站住脚,产业也在持续迁入川渝,林家、刘家等,也开始做迁居准备。
时间流逝,缓缓来到渝地的春耕时节,林默主持的改革区域,最终定格在一县大小,也就是成功分田的。
成功分田,意味着田地修整、小水渠建设、乡野部分道路,已经建设完成,正常工程进度没这么快,但灾荒已显现,所以林默让人去灾区招来不少人,大幅加快了工程进度。
伴随宣布分田工作暂缓,耕种完本季后再继续,林默改革工作打出的头炮,算是定格在这一县之地,当然了,相关工作并没有停止,田地的赎买、丈量,道路水利的修建,厂矿建设的推广等等,都将继续,只是实际分田,将留到本季耕种结束。
当然,工程目前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除部分民工外,多数人都归家进行耕种了,不过这些人,多数又都承诺,种下作物,过了农忙便回来做工,很显然,打工意识,是被培养出来。
至于留下的,一部分是受灾被招来的灾民,听说家乡未降雨,灾情变得更加严重,在这边有活干有饭吃,选择留下。
另一部分,则是家中人口多,选择回去部分,或干脆全留下,转而掏钱雇牛雇人耕种,他们继续留在工地挣钱,这些是手艺不错,已经混出一些名堂的。
还有一部分,他们以前本就是打短工长工的无田流民,现在搞分地也轮不到他们,准确说,是留了口子,只是优先级比较靠后。
在当地,名声没臭,也没什么违法犯罪的恶行,可容许定居分田,但优先级,跟老人孩子排一块,且能买到的地,多是边边角角的差地乃至旱地之类。
有一部分买到了,有一部分,靠努力拼命,拿到田地奖赏,这些人,多数回去伺候地去了,还有一部分没买到,或干脆不买的,基本都转做了全职工人。
这头炮,打得还算响,尤其伴随水流,哗哗流入田地中时,绝大多数人对此都极为满意,一些刚开荒或改的水田,虽不乏溃坎、漏水之类的问题,但田主脸上基本都溢满笑意。
道路上,行人车马往来不止,不时还有三蹦子、卡车之类路过,原因嘛!一个是春耕开始了,肥料、良种等需求,带来了运输需求。
另一个,则是商业渐兴,别的不说,耕田犁地刨出的泥鳅黄鳝、田螺蝼蛄等,便有人前来收购,部分人,自然是林默安排,促进商业发展的,但也有一些,是看见商机后,自己主动跟进的。
除了这个,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买卖也比较火热,像是厚布成衣、鞋底、松紧带、食用油乃至各类肉食及罐头这些。
一个原因,道路畅通后,物资流动畅通,一些人因此挣了钱,另一原因,则是各类工程开展,像那些民工挣到了钱,还有那些编篓编筐及卖菜的人家,也挣着了钱,有消费力了。
当然,这需求主要还是耕作开始带来的,像厚布衣物,其类似于牛仔裤,结实耐用,是穿着干活的不二之选。
鞋底,是林家生产的那种,用麻料编织,再加一层橡胶,同样结实耐用,而松紧带,缝进衣物后,穿着方便,裤子不会随意滑脱,撸起裤角衣袖也更稳当。
食用油、肉类及罐头,都是补充营养的,毕竟耕种要下死力,而很多人,刚从工地干活回来,营养若跟不上,真会把身体弄垮。
食用油,售卖以植物油为主,来源,本地产的菜籽油,舟艇部队压榨送来的豆油、茶油、棉籽油等,数量不少,价格也尚算实惠。
至于肉,有本地产的鲜猪肉、熏肉腊肉这些,但不多,主要也是舟艇部队卖来,熏腊制作的鱼鸭鹅等,还有供应的蛋类,鸡鸭鹅及鹌鹑等蛋类皆不少。
当然,路上运输起来的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投资的各类工厂陆续的投产,不少产品需要外运,见此情况,不少人打消疑虑,跟风投资建厂,物资建材这些也需运输。
这其中的标杆,便是最开始改革区域,大笔投资的开明家族,其所投所开办的各类厂矿企业,基本都已投产一段时间,且在源源不断获利。
像是颗粒厂,这家人商业嗅觉挺敏锐,早期装机出货后,立马追加拓产,因为厂房有冗途,设备拉来布设好,立马投产。
只不过,这次产的,是饲料,靠着工程对畜力的大量使用,及道路运输牲口的增加,其以老秸秆、本地产的油籽饼为主材,外购其他辅料,制成的饲料颇为不错,供不应求,全力开工不足一月,设备钱便基本收回大半。
当然,随工程队远离,库存原料用尽,以及竞争者出现,利润肯定骤降,获利不大可能这么离谱,不过公路上的马队、车队,却是持续需求。
而且,当地牲口被租去干活,都是喂食方便且营养全面的饲料,也让当地人养成,让牲口干重活时喂饲料的习惯,像春耕,绝大多数牲口,主家都采买了饲料,这也是一大需求。
而且,外人可不太会管这些,只会传他家一月把设备钱挣回,引得无数人,蜂拥投资设厂,让林默计划大获成功。
当然,这不算坑人,毕竟饲料机及颗粒料燃料机,稍更换部件便可转换生产,目前,颗粒料需求可是极为广阔的。
除了汽化炉车辆,工厂所需,民间市场,伴随对柴火炉在周边城镇的推广,就是林默给人提的无烟炉,这也成了新需求。
且还是大需求,颗粒料,根据原料、配比不同,有多种规格,有的火力猛,可用来炒菜烧水,有的燃烧缓慢,可用来取暖这些。
相比木柴、木炭、煤炭,有不少优势,甚至有价格优势,虽是机加工而成,但也扩大了原料来源,像秸秆枯叶这些,烧不了多大一会儿的,加工后便可成耐烧料,利用率更高。
当然,有一个前提,便是有足够的工厂,生产供应燃料,而很显然,这边已开了个好头,不论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在齐头并进。
这家的粮食加工厂、养殖厂、沼气厂、内燃机发电厂,同样顺利投产并带来可观收益,且还形成闭环。
像发电厂供应了粮食厂的电,粮食厂产出的麸皮等边角料,又能供应给养殖厂,也可在饲料厂加工一遍,毕竟更多材料混合后,营养更全面。
而养殖厂产出的粪便,又供应给沼气厂,当然,除非是超大养殖厂,不然不够用,所以林默推了粪换土肥模式,其也迅速跟进。
不止跟进,还推陈出新,粪换饲料,针对过往车马队客商,土肥或饲料换草料、猪草等等,自己推出一份置换比例,针对村民,为饲料厂、养殖厂获取更多原料。
凭借这些手段,带来更多的粪便供应,其也扩大了沼气厂规模,沼气厂设备种类挺多,有建水泥池的,也有软质的。
他家所用便是软质的,材质纤维增强橡胶布,其实就是粗孔布料,两面加一层橡胶片,加热辊压沾合在一起制成的材料,纤维增加抗压强度、橡胶提供密闭性,也可用塑料,但目前成本高。
将其制成袋状,当然,很大,留好入料口、出气口这些,布设时,在地面挖个坑,发酵袋放进去,填充好原料,便可开始发酵产生沼气。
再布置管线这些,最后便可接入内燃机电厂,因为发酵原料增加,前前后后,这家一共弄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发酵袋。
不过,产气还是有一点慢有一点小,尤其面对内燃发电机的需求,这些还是不足以供应其持续运转。
好在,内燃发电机设备,已有过一次技术升级,只要稍更换气嘴等装置,便可适配众多燃料,从沼气到煤气、天燃气、气化气、石油液化气乃至酒精、燃油等。
像这家的电厂,便还配了气化炉及酒精、燃油这些备用燃料,以支持设备持续运转,再持续为上述其他工厂供电,满足能源需求,这样一个循环便构建起来了。
而沼气厂,发酵后产出的沼液沼泥,便是极优质的发酵生物肥,送去肥料厂,混合泥土稀释,再增加铵磷等化肥原料,按一定比例制作成复合土肥。
而土肥售出后,最终又会通过土地,变成上述各个厂子的原料,开启新一轮循环。
另外,因为想把头炮打更响,大渠建设、电站建设,林默也是不遗余力投入,目前全线贯通,并开始正式发电。
发电量颇为可观,而且挺稳定,目前,林家、修械所等等,都准备在附近建设工厂,就近用电,这户开明人家,也用回款继续投了工厂。
最主要的,电站就像个印钞场,日夜不息印钱,有人打主意,不过更多的,是也想搞水电站,毕竟这边都是大山,能搞的不少,不少人已寻到情报处,提前预定投资。
尤其第二片区域,那里是深山深处,虽然没什么大的河流,但不错的大溪流很多,不少人打上主意,林默也借机规划了多个小水电站。
倒不是为盈利,主要是为拉投资这些,在那边,建路建桥这些的投入比较大,需要外部投资,把成本摊出去一些。
在山外及山区外围,说是修路修桥,其实多是有基础,也就是多在原有道路上修整,裁弯取直,裁高填低取平,再对路面进行铺装,成本相对比较可控,桥多也是升级。
但到了这大深山里,不是说没路了,而是原路通常较差,需花更多代价修整,且多是那种上山下山的人行山道,而非水平线上的平整,多数地方还用不了。
而且山里探出了矿,需配套修建不少规格较高的路桥,花费更大了,虽跟准备开厂开矿的投资者,分摊了一部分开销,但成本还是比较高。
之前也考虑过水能,但因要分摊修路桥费用、建设成本较高等因素,并没有什么人有意向,不过现在,倒是有人上赶着来了。
当然,建桥修电站,林默这边也需多掏点钱,但山区田地开垦略少,修渠可借机开出更多水电,这部分投入,是完全可覆盖乃至受益的。
三四五改革区的路桥、水利修建已基本完成,就是二区,还需耗上不少时间,好在目前都在往好的方向转变,等春耕农忙结束,其他区域的建设也可迅速推进。
另外,林默也对改革的阶段性花费,进行了一次全面盘点,发现投入远小于预期,一部分原因,自然是不少区域建设还未完全结束。
他通过整地开垦、拉人入伙、建新市集等进行开源,也收回了部分投入,但更主要的,是贷款购田的人远低于预期。
一部分购田资金,应该是民工工钱又回流了,另一部分,则是其中一些家庭的积蓄,毕竟田地限额不低,不少以前有钱也买不到田产的人,把积蓄掏出买了田。
当然,地方大户被鼓动投资建厂也是一个原因,建厂、运行都需要工人,原料的生产、供应也需掏钱,这部分转化成的村民收入,大头估计也投入了购田,毕竟田地,永远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虽然,这导致贷款数目下降,利息收益降低,不过,情报处的资金本身也算有限,而改革区域不小,其实反而可以支撑更多地区的投入。
而且,伴随着,这头炮算是打响了,而且响声不错,已经有不少人转变态度,积极配合,更多的资金,会随之投入厂矿行业中,后期支出应该还能再降。
其实,改革一事,林默比较担心的点,还是在于资金上,毕竟掏不出钱去购田购地,这模式便难再继续运转下去。
(https://www.24kkxs.cc/book/1658/1658231/8578150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