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贪腐之事,皇帝的威望!
“虽然那些官仓皆是用钢筋水泥修筑而成,在洪水来袭时,它们并没有像老百姓的泥瓦房那般轻易被冲垮。”
男子压低了声音,无奈道:“但里面存放的粮食,可照样被洪水给浸泡了。”
他凑近了一些,语气不再如之前那般好,略带了些愤愤不平:“我听说,现在给咱们这些灾民用来煮粥的粮食,就是从那些被水淹过的粮仓里抢运出来的。”
男子眼神闪烁:“这些粮食,原本都已经上报朝廷,全部作为损失报销了。”
“可是,那些官老爷们,又将这些本该报销的粮食,拿来糊弄灾民,充作赈灾之用!”
“因为洪水里面有大量的泥沙,故而,施舍给咱们喝的粥里面,也满是沙子。”
“至于朝廷真正拨发下来的赈灾粮,其实早就被官老爷们暗中变卖成了白花花的银钱,悉数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说到这里,又提起了另一件事:“前两年,朝廷在各地设立官仓,大力鼓励百姓将粮食都存放进官仓里。”
“百姓们也深信不疑,纷纷前往存粮。”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谁曾想,今年黄河溃堤,那些官仓也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水淹了。”
“可许多百姓,手里还握着在官仓存放粮食的凭证,便要求官府赔偿粮食。”
男子脸上露出讥诮的神色:“官府那边回应:‘粮食都被水淹了,哪里还有什么粮食?遭遇天灾,只能各安天命,怨不得任何人!’”
他摇了摇头,道:“那些存了粮食的百姓当然不服气,他们说,官府以前曾信誓旦旦地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只要百姓手中持有凭证,就照证付粮,绝不推诿。”
“现在怎么就说话不算话了呢?因此,那些百姓们正聚众闹事呢。”
男子再次摇了摇头,自嘲般地低语:“不过,也闹不起多大的浪花来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那些衙门的武丁和差役,手里都装备了火枪。老百姓手无寸铁,拿什么和他们斗啊?”
“听说前几天,上头已经下了死命令,再有聚众闹事者,直接开枪射杀!”
“两天前,就有一批百姓在衙门前讨要粮食,结果那些差役真的开枪了,当场就打死了十几个人!”
朱允熥的脸色骤然一变,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凝重起来。
这名男子所言,未必句句属实。
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却足以让他警觉。
至少,关于官仓被洪水淹没一事,朱允熥并未从河南的奏报中看到任何提及。
虽然郑鸿渐和赵清直在重新呈递的奏折中,将受灾损失的严重程度比原先夸大了十倍,字里行间,皆是惨重灾情的描述,可仍旧未曾提及半句官仓受损的情况。
这些官仓都是当初朱允熥亲下旨意兴建的。
建造标准便极高,不仅大量使用钢筋水泥,对于选址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必须兴建于地势较高的区域,以确保在遭遇洪灾时不会被洪水淹没。
黄河溃堤后,尽管许多地方被淹,但实际上仍有不少地势较高且未受水患侵袭之地。
说到底,黄河的水量远不及长江那般浩大,而华北平原又广袤无垠。
黄河溃堤之后,水流会迅速向四周扩散,并自行寻找附近的河流汇入流走。
除了溃堤口附近区域,稍远一些的地方,哪怕被淹,也并不会积蓄太深的水。
因为只要洪水分散得足够开,每个地方的水量便会大幅减少。
百姓的房屋之所以大量倒塌,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许多百姓的房子,都是用泥砖乃至茅草和泥修筑而成。
这种房子,只要有一尺深的水浸泡,便会导致倒塌。
官仓不一样,官仓不仅建得坚固异常,选址也理应在这些地势较高的区域。
即便条件不允许,也应该通过填土垫高地基,以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
这一点,早在官仓营建之初,朱允熥便已反复强调,三令五申。
然而,如今听来,官仓被淹之事竟然还是发生了。
而且,听这男子的口气,被淹的官仓恐怕还不止一处。
更令朱允熥感到震怒的是,不止河南官府衙门对此秘而不报。
那些新建的官仓可是直接归粮食和物资储备司管辖的。
然而,储备司竟然也同样没有向他奏报此事。
若非今日亲身来到此处,听闻这名男子无意间提起,他恐怕至今仍被蒙在鼓里,对如此重大的灾情损失一无所知。
更令人发指的是,地方官府竟然不兑现曾向百姓许下的承诺。
不仅不允许百姓凭证取粮,反而公然开枪镇压!
这个消息一旦扩散出去,其影响将绝不限于河南灾区。
届时,全国各地的百姓恐怕都会恐慌性地前往官仓取粮,这无疑会动摇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粮食集中存储,以期减少损耗的制度,使其功亏一篑。
河南地方官府衙门捅出的这个巨大篓子,最终承担损失的,却是整个大明朝廷!
男子说完这些,却又突然洒脱一笑,似是将所有烦恼抛诸脑后,他摇了摇头,自我安慰道:“咱们也甭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虽说现在官府衙门不见得有多好,但能给老百姓一口吃的,就算不错了。”
他指了指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道:“你看啊,这么多人,每天施粥,那得需要多少米粮啊?”
“咱老百姓也不能要求太高,难道真指望人家给发银子,发衣服,再给咱们修建房屋不成?”
朱允熥闻言,眉头微蹙,随即反问道:“为何不可?”
“我看到《大明日报》上面不是都刊登了,朝廷已经向灾区拨发了几百万两银子吗?”
“按照朝廷的规定,灾区的百姓,每天至少应该有白面馒头两个,再加上粥和咸菜,并且管够吃饱。”
“怎么到了咱们这里,就只剩下每天两碗稀粥,还不够吃饱了呢?”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露天而居的百姓,又道:“《大明日报》上还说,朝廷给灾民拨发了一万顶帐篷,供大家伙儿临时居住,遮风避雨,怎么也不见发放?”
朱允熥语气中透出明显的不满:“除此之外,救灾的衣物也都是备齐了的,早在皇帝陛下启程北巡的前两天,就已经从金陵的制衣厂里往这边运输了,怎么同样不见发放?”
他最后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还有银钱,《大明日报》上明明白白地说了陛下的旨意,凡是灾区百姓,每户人家都应有二两银子的救灾银,人口超过五口的家庭,额外再给银一两。”
“此外,凡家中有人因受灾而不幸罹难者,亦会额外发放二两银子的安葬银。”
“难道这些,都没有发放吗?!”
男子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放声大笑起来,不仅是他,周围聚集的人群纷纷跟着哄堂大笑。
“报纸上登载的那些话,你也信以为真吗?”有人大声嘲讽道,语气里充满了不屑,“那不过是朝廷做做样子,演给那些并非灾区百姓看的一出戏罢了。至于究竟是真拨了银子,还是虚晃一枪,谁又知道呢?”
另一人立刻接口道:“以我以前在官府衙门办事的经验来看,说不定就是皇帝老儿一道圣旨下来,户部衙门一看,国库空虚,便直接批示‘先欠着,别拨了’,敷衍了事。”
“说得极是啊!”又有人附和道,语气中尽是对官府套路的了然,“《大明日报》把皇帝老儿的旨意刊登出来,可下面有没有真正落实,那可是两码事了!”
“依我看啊,”另一个人摇头晃脑地总结道,“那些官员心里头清楚得很,恐怕就是瞒着皇帝老儿一个人吧!这《大明日报》上的文章,就是特意写给皇帝老儿一个人看的!”
“哈哈哈!”
一阵阵欢快而又带着几分苍凉的大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那是一群被生活磨砺透顶的灾民们发出的声音,其中蕴含着对权力游戏的洞悉与无可奈何的悲凉。
又有一人语气尖锐地补充道:“就算朝廷真的拨了银子,拨了粮食,发放了衣服帐篷,可这些东西,也根本到不了咱们老百姓手里啊!”
他指了指上方,道:“从皇帝老儿那里开始算起,一级一级的官吏,层层盘剥,底下要经过多少官员的手?这每人过手都揩点油水,到咱们老百姓手中,还能剩下两碗稀粥,你就偷着乐去吧!”
看着这些灾民们的麻木与嘲讽,朱允熥的脸色一变再变,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愤怒,再到一丝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良久,他才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再次开口问道:“这么说来,所有这些不公与困境,都是皇帝老儿的错,是他在故意欺瞒我们这些老百姓了?”
“喂!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要不是皇帝老儿的英明政策,搁在以前黄河溃堤的时候,你能每天吃上两碗粥?!”这突如其来的反驳,让朱允熥心中猛地一震。
“你这人简直是白眼狼,不知感恩戴德,怎么反倒责怪起皇帝老儿来了!”
周围的其他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就是啊,分明是下面的官吏欺上瞒下,怎么能把责任推到皇帝老儿身上呢?”
“要我说,咱们这位永盛皇帝,那已经是千古难遇的圣明君主了!若不是他,咱们这些受灾的百姓,哪有饭吃啊!”
“就算报纸上刊登的那些救灾措施有些夸大,但不管怎么说,粥还是实实在在地发给了咱们啊!”
“对啊,对啊,做人要懂得满足!”
“皇帝陛下对咱们,那真是好得没话说!朝廷实施新政之后,咱们寻常百姓也都能吃饱饭了,就算如今不幸遭了灾,可朝廷的粥厂施粥救济,也从未间断过啊!”
“就是啊,朝廷保着咱们不至于饿死,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古以来,官员哪有不贪的?可他们贪他们的,只要咱们老百姓能有一口吃的,就别再斤斤计较太多了。”
“听说皇帝陛下此番亲自北巡,就是为了视察咱们灾区来了呢!”
“你要是真对那些贪官污吏看不顺眼,尽管去皇帝的行辕,告他们一状!但绝不允许你再诋毁皇帝陛下,否则,老子我第一个饶不过你!”
“算上我一个!谁敢说皇帝陛下的半句坏话,就是跟我过不去!”
一时间,人群群情激愤,灾民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开口,严厉指责朱允熥之前的言论有失偏颇。
这倒是让朱允熥感到有些意外。
看来,自己在民间的威望与声誉,比他想象的还要高出许多。
“他刚才就是信口胡说,大伙儿别跟他一般见识。”徐妙锦适时出来打圆场。
此时的小姑娘,也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把烂泥,抹在脸上,将原本俏丽的容颜全部遮住,一眼望去,倒与真正的灾民一般无二了。
朱允熥不由得有些想笑。
一般而言,女子都比较爱干净,特别对自己出门在外的形象极为在乎,绝不愿沾染半点脏东西。
其实徐妙锦也极为爱干净,甚至还要超过寻常女子。
但她却没有寻常女子那般娇情,必要的时候,能放得下来。
“咱们的皇帝陛下,可是千古未有的明君,圣君!”徐妙锦特意拉长了声音,一边说,一边用美眸向着朱允熥眨了眨眼。
哪怕此际她一脸烂泥,但眸子依然清澈明亮,如明珠般闪闪发光。
朱允熥笑了笑,向周围的灾民拱手,没有再多说什么。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敲锣声。
“想领粥的,都过来排队了。”有衙役站在一顶帐篷前,一边敲锣一边大声喊道:“今儿个仍然有皇后娘娘赏赐的白面馒头,每人一个,另有咸菜一勺,想要的速速排好队。”
灾民们一听,纷纷从地上爬起来,争先恐后的拥向帐篷前。
朱允熥见状,也随之跟上。
……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446/243377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