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所向披靡
“嗯,就算打近战,我们也有武器,比如小型虎蹲炮,等以后多加操练,肯定能所向披靡。”
范广点点头,但随后又补充道:“不过远海风浪太大,就算是福船,在狂风巨浪面前也不过是片浮萍,必须得改进。”
最后一次下西洋时的惨痛教训,绝不能再发生。但这些改进工作,还得靠船匠们慢慢摸索和验证。
胡义没出过远海,对范广说的情况不太了解。
那只是长远的考虑,不是眼下急着解决的问题。光看现在这艘福船,开到倭国应该没问题。
试验结束后,福船收起锚链,开始缓缓驶回港口。
水兵要训练,船体也要改进,这些都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
但这样一艘庞然大物的行动,自然引起了附近百姓的注意,就连射击点虽然被士兵封锁,但炮声隆隆、城墙破损的景象,还是被喜欢凑热闹的百姓看到了。
福船一回来,消息就传开了。
有了这么厉害的武器,百姓当然很高兴,因为越快形成战斗力,海贸就越快恢复。
百姓早就习惯了京营轮班驻扎的情况,要是以前那些粗暴的兵丁,他们说不定还会担心有了军力后会被欺负。
但现在不一样了,官兵对百姓秋毫无犯,自然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自从福船停泊在港口后,周围的海盗活动明显减少,渔民出海也安心多了,这比什么都让人高兴。
漕口的林北却觉得有些不适应。
因为消息传开后,不只是海盗,就连水贼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触怒朝廷的威严。
民间把福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福船不仅是海船,还能从大沽口进入运河,变成楼船。
更重要的是,朝廷开始查天津的市舶司,顺带也开始管漕运的事情。
从京城来的御史像苍蝇一样盯着林北的政绩,根本不顾本地官员的想法。
天津离京城太近了,就是本地官员也不敢随便讲人情。
孔家的人脉够广吧?关系够多吧?结果呢?
孔家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砍头,有谁敢替他们说话?
最关键的是,没人知道孔彦缙有没有供出什么,朝廷表面平静,下面的官员却更加小心谨慎。
可以说,这次杀孔家,杀得漂亮。
当然,最关键是,漕运里的大商人听说朝廷想跟商帮接触,或许会带头组织,给商帮带来好处。
这颗甜枣,他们无论如何都想尝一口。朝廷是真的想跟商帮拉上关系。
自从朝议之后,陈循就在户部请来了各地商帮的首领。
除了晋商和徽商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潮商这个新兴势力。
但在户部的厅里,潮商翁可显得有些拘谨,跟晋商、徽商这些盐业巨头相比,潮商主要在闽粤一带活动,虽然控制着南洋,但大多是做走私生意。
说白了,来户部就像自投罗网。
但不去也不行。
翁可的祖先是因为避战乱才搬到潮州的,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才慢慢发展起来。
闽粤人向来敢闯敢拼,靠近南洋的地理优势也让潮帮积累了大量财富。
如果朝廷真的放开海禁,这种优势还能保留,但垄断就没了,所以翁可必须来。
人群中,他看到了京城传说中的女帮主。
没错,能代表京城的帮主,除了陈凝香,没人能担得起这个名号。
正因如此,坊间有传言说,这位京城女帮主其实是圣人的姘头,因为她的产业大多都是皇店和圣人手下的生意。
不过,这并没有让在场的其他帮主看轻陈凝香,反而更重视她。
陈循是朝廷的门路,而陈凝香则是天子的门路,傻子才敢去招惹她。
“尚书大人到——!”
官吏高声喊道,陈循穿着绣着禽兽图案的官服走进了议事厅。
大家一看,每个豪商都穿得非常朴素,若不了解底细,根本想不到这些人竟是掌控天下商贩的帮主。
晋商席铭、徽商汪福光、潮商翁可。
这三人可以说是大明商帮的领袖人物。
其中,徽商主要做盐生意,晋商则主要是卖茶叶、布匹和铁器,而潮商什么买卖都做,走的是走私的路子。
不过因为有盐引的存在,这三大商帮其实都有盐业的基础。晋商是把粮食运到边疆去换盐引,同时也有对外的私货交易;徽商也差不多,只是他们的方向是日本和琉球;潮商则是依靠南洋。
徽商和晋商跟朝廷里的权贵关系很深,利益牵扯复杂,倒是潮商因为地处偏僻,本地的宗族势力比朝廷还大,很难往上爬,属于新兴的商帮。
陈循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担忧。
如果真的禁海禁贸有效,这三股势力也就不会存在了。
“各位,请坐。”
陈循走到主位坐下,下面也安排了座位。朝廷不会无缘无故地羞辱这些商人,更何况里面还有自己的女儿。
能坐下来,对这些富可敌国的头目来说,已经是朝廷给的面子了。
“在座各位应该都知道,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皇上发布了开放海路、允许通商的命令,想必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来的。”
陈循神情平静地说:“不过商帮不受朝廷控制,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朝廷准备了一些规定和制度,打算把商帮改成商会,各位请看看这份文件。”
说完,陈循一挥手,衙役就将一份份文件分发给在场的商人。
议事厅里,除了翻动纸张的声音,再没有其他声音。
等大家大致看完后,陈循微笑着说道:“法律是君子的规矩,朝廷会监督商会,但只要不违法乱纪,朝廷不会干涉商会的决定。以后私下交易也能变得正规,各位也不用再找靠山,朝廷就是你们的靠山。”
他看了众人一眼,稍作停顿,拿起桌上的茶碗,掀开盖子吹了吹浮沫,给这些人一点时间消化刚才的话。
确实,陈循这番话让不少商人感到紧张。
不管是私下贩卖还是靠后台,这些都不是能公开说的事。但现在由户部尚书亲口说出来,仿佛他们的一切都被看透了。
但反过来想,既然已经说开了,是不是也意味着朝廷不会追究以前的事?
商人们心里没底,又不敢互相讨论,只能压下心思,继续听下去。
“尚书大人,文件里提到,商税是三十税一,‘暂定’是什么意思?”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朝声音的方向看去,不是陈凝香还能是谁?
她脸上戴着轻纱,身穿青色绸衣,独自坐在角落,此刻却成了全场的焦点。
“商税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情况调整,以后还会根据贸易规模来定,所以是暂时规定的,现在叫试行办法。”
陈循嘴角微微上扬,一群大老爷们一个个像鹌鹑似的,发言还得靠自己女儿。
“那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陈凝香听完这话,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其他商人都感到惊讶,竟然敢直接向朝廷索要好处,看来这女子真是皇帝的女人,否则哪来的胆子。
“咱们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朝廷会给大家提供方便。只要是对大明百姓和朝廷都有好处的生意,朝廷也会支持。”
陈循早有准备地回答:“比如市面上的白糖,圣上甚至可以把配方公开。”
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湖里,陈循看到商人们眼中露出了贪婪的神色。
西城之所以能保持优势,是因为很多商品都是独家经营的,别人学不来,技术门槛高。
朱祁钰并不担心这些,他是皇帝,不是商人。如果是哪个侯爷或公爷,肯定会借着玻璃糖这样的东西狠狠赚一笔。但他是当家的,更希望把价格压低,让百姓买得起。
公开白糖的配方,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晋商席铭忍不住问了一句。
“天子说话,怎么会开玩笑?”
陈循瞥了席铭一眼,席铭立刻低下头,不敢对上他的眼神。
自己因为激动而问了个蠢问题,席铭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前提是你们得守规矩。”
陈循没有停顿,继续说道:“以前你们靠后台逃税避税,以后不行了。官店和皇店都要交税,你们也一样。”
“对了,如果你们的后台不服气,可以……(此处原文缺失),但……(此处原文缺失)的话,要交两倍的税。”
陈循伸出两根手指说:“要是事情严重了,还要抄家灭族,甚至丢命。”
顿时,周围响起一片吸冷气的声音。
“还要交税?这可真没想到。谁不是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交税?在场的人,……(此处原文缺失)是绝不可能……(此处原文缺失)的,他们眼里只看得见利益。”
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整个天下这块蛋糕也很大,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让朝廷监管,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平时朝廷也不是没管过他们,但能管得住吗?
就拿晋商来说,开中法一出,给了他们发展的机会,靠着矿产、手工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因为晋南地少人多,晋商纷纷离开家乡,遍布整个大明。
如果不是瓦剌战争打乱了局势,朱祁钰趁机低价收购地产发展商业,那“京师大贾数晋人”这句话早就应验了。
陈循在席铭身上停留了一会儿目光。
开中法以盐业为基础,让晋商壮大起来,实际上也让晋商垄断了商路,这对朝廷来说是个隐患。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064/111101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