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有利的信号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有利的信号


以前王振案牵连出来的商人,大多是晋商,但席铭还能当上帮头,说明他手段不一般。

军需物资的运输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盐业也要尽量变成生活必需品,否则按商人的本性,早晚会有资敌的事情发生。

席铭低着头,额头已经冒汗了。因为陈循刚才说的那些话,再加上之前提到的私下交易,其实就是在暗示这位晋商的头儿。

作为帮派的头目,怎么会不清楚晋商中很多人借着给边关送物资的机会做走私,甚至直接把兵器卖到外族手里。

在京城,百姓觉得皇上仁慈,其实是因为他们没看到外面的血腥场面。单靠仁慈,怎么可能镇得住各地?就连那些贵族都不敢轻易  。

合理地管理这些商人,是朝廷保护商路的关键。商会不过是个随时可以拿出来顶罪的替身,一旦出事,就拿他们开刀。

陈循当然明白这些门道,不然他也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朱祁钰看得更远一些。大明朝不是后来的那个国家,作为朝廷官员,自然有面对天下各国的底气。

有了商会这个桥梁,帮助他们把生意做得更大,鼓励他们去国外赚钱,再把钱带回来,这就是所谓的跨国公司,但中间还需要一些调整。

“你是席铭,蒲州平阳人。”

陈循说出了席铭的名字。

听到这话,席铭立刻慌张地站了起来,低头说:“正是。”

“听说你们晋商搞出了东伙制,详细说说。”

开会前大家都得做好准备,陈循汇报完后,皇上提出了股东制的概念,经过仔细查证,陈循才找到这个制度的来源。

虽然整体来说,东伙制是个新东西,但晋商的扩张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这让陈循不得不重视起来。

“回大人,这东伙制是东家出钱,伙友出力,主要是为了不用亲戚,而用同乡……”

席铭不知道陈循是怎么知道的,但他知道了解东伙制的人都是晋商的大人物,从这点来看,他感觉朝廷一直在盯着他们晋商,不由得更加紧张。

在席铭的解释下,所谓东家,就像几家店铺的老板,而伙友就是管店的大掌柜。

把店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这样一来,东家不一定要是自己人,当地的本地商人就是很好的人选。

陈循越听越惊讶,这样的做法,难怪晋商能发展得这么好,而且关系网也特别复杂。

如果让太祖知道了,说不定会先砍一刀再说。

“不错,都说商人狡猾,你们倒是挺有脑子。”

等席铭说完后,陈循点点头,不知道是在夸还是在贬。

“户部会设立一个部门,专门和各位打交道,如果有必要,就用东伙制合作,不过,不再叫东伙,改叫股东,按持股比例……”

陈循摆了摆手,让席铭坐下,然后简单介绍了东伙制的升级版——股东制。

当然,朝廷要入股的行业也不是随便挑的。

相比起来,酒类、服装、轻工业这些行业,朝廷可以让他们分一杯羹,但像粮食、盐这类关系百姓生计的行业,必须由朝廷牢牢掌控。

至于到底是完全由朝廷来管,还是允许民间投资,到时候再在朝堂上讨论。

总之,现在成立的商会,就是和朝廷一起行动,共同分享大明的利益。

没有商人会拒绝这样的好处。

席铭虽然对股东制比东伙制更先进感到惊讶,原本以为朝廷不懂做生意的想法也改变了。

现在的做法,其实就是想拉拢晋商和本地商户一起合作,达到互相受益的目的。

陈循说完后,看向其他商人头目,问道:“有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众商人都立刻站起来,低头说:“大人英明。”

“不是我有远见,是皇上英明。”

陈循摸着胡子笑着说道,接着商人们马上改口齐声:“皇上英明。”

“好了,说白了就是通知你们一声,不过你们也可以把这次会当作交流会。做买卖这行,你们都是老手,有竞争也要有合作,但别伤了彼此的和气。以后这种交流会会成为惯例,至于多久办一次,还得等朝堂上决定。”

陈循说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会如实上报给皇上。大家现在可以自由交流了。”

话音刚落,议事厅里顿时热闹起来。

这些帮主,现在应该叫会长了,难得聚在一起,机会难得,以后能有这样的聚会,对他们来说好处不少。

而陈循也能通过他们的交谈,更清楚地了解大明朝商人正经生意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它。

至于走私这类事,朝廷只会用管制的方式来处理,大明不会因为某些人势力大就怕事。

陈凝香坐在角落,商人们聊天时,她没有轻易靠近。

但她也在慢慢消化今天听到的内容。

这个股份制非常适合天津制衣坊的扩张,但对其他会长的情况,她了解得不多,不知道该找谁合作最合适。

想必交流会结束后,大多数商人会开始收集与会者的信息。

陈凝香自然也是这样,但她的方式简单得多,直接去问自己父亲就行。

所以她现在不着急,托着下巴,看着穿着朴素的富商们互相打招呼,谈论各自的生意。

户部尚书召集商帮头目的事情并没有隐瞒。

从帮主们一进户部衙门,京城的百姓和权贵就开始猜测朝廷的意图。

钱贵坐在酒楼的老位置,听着酒客们议论纷纷。

有人讲些老套的压制商人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主张放开商业,各种说法都有。

因为当朝皇帝对经商持开放态度,所以户部叫来商帮的头面人物,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个对所有商人有利的信号。尤其是看到商帮的人谈笑风生地从户部出来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很快在民间传开了。

像钱贵这样的皇亲国戚,自然吃了亏。一旦商人不再需要他们这些中间人,原本能进他们口袋的钱就没了,这让他们本来就没什么权势的人更难堪了。

虽然皇帝赏了田地和稳定的俸禄,但这哪有谁嫌多的?钱贵一个人喝酒,心里思绪万千,但一想到女儿如今做了设计师,没有了后宫的争斗,每天过得安逸自在,他也就不再纠结那些勾心斗角的事了。

儿子已经死了,老二留下的孩子还在他怀里养着,钱贵再也不敢惹皇帝不高兴了。之前找过他的那个书生,现在也消失不见了,钱贵也不去想人家到底来干什么,反正他只想安稳过日子。

陈循不知道,一个交流会对于商人这个新兴阶层来说,有多么重要。交流会结束后第二天,各个商会就开始筹建自己的会馆。不管怎么说,京城不是他们的家乡,商帮不过是互相扶持罢了。

现在能在京城光明正大地生活,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已经是最好的事了。

晋商以山西为根基,徽商以徽州为家乡,潮商自然来自潮州。其中,京城商会的会馆最先建起来。没办法,朱祁钰的地契太多,直接划出一座院子,就让陈凝香当会馆用了。

这时候,朱祁钰正在四合院里转悠,这是京城商会的会馆,一座四进的四合院,面积够大,只需要请人打扫一下就能用。

在朱祁钰身边,陈循和陈凝香一左一右跟着,兴安当然也少不了。

“大家团结在一起,挺好的,就怕他们不团结。”

朱祁钰边走边说:“商人追求利益,以后肯定会疯狂发展,陈卿可别死守着旧规矩,不思改变,不然以后有人说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你就是千古罪人了。”

这话听着像是开玩笑,其实也是提醒,很多规矩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臣明白,就像陛下说的,晋商的东伙制,我也没想到,商人虽然逐利,但变化太快,花样太多,挑战性很大。”

陈循点点头,回答道。

就算现在有制度上的优势,但没人能保证这制度能一直维持下去。商人喜欢钻空子的本性,只要户部不偷懒,还是可以及时补救的。

“对了,陈姑娘,京城商会的会长,你当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朱祁钰回头问一直没说话的陈凝香。

当会长,才是真正站在台面上,朱祁钰不只是问陈凝香,还要看看陈循有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陈凝香看了父亲一眼,说:“皇上信任我,我当然愿意试试。不过,父亲怎么看?”

她又把问题抛给了陈循,在朱祁钰面前,她的身份也变得更有分量了。

“唉——”

陈循叹了口气,停下脚步,弯腰行礼,说:“陛下,我不是固执的人,但凝香到底是我的女儿。以前为陛下办事还说得过去,但现在要是官宦人家经商,一旦风气开了,后果会很严重。”

听了陈循的担忧,朱祁钰点点头,笑着说:“这话倒是挺有意思,难道没有陈姑娘,大明就没有人做生意了吗?”

其实,把产业挂在庶子、家奴和亲戚名下的官员也不是没有,但陈循觉得自己不想带头这么做。

如果以后朝廷处理这类事,人人都说“当朝户部尚书的女儿怎么怎么样”,那他脸上往哪儿搁?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他担心的。

“可女儿还没出嫁,经常在外露面,臣担心她以后没人敢娶。”

作为父母,儿女的婚事自然要操心,尤其是陈凝香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纪。

陈循说完后,偷偷看了朱祁钰一眼,又看了看低头不语的女儿。

“如果陈姑娘看中了谁,朕可以替她做主。”

朱祁钰想了想,接着说:“我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陈卿,你的女儿有本事,不能因为是女子就埋没她。”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064/111101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