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86章 孙元化出使归来

第986章 孙元化出使归来


苏松证券交易所的火爆,朱由检是有预料的。

    不过第一天交易数额破千万,还是让他感觉有些小觑了江南的财力:

    “朝廷岁入折成银两也不过这个数,苏松富户真是富可敌国!”

    “看来隆庆开海后流入两亿两白银,不是空穴来风。”

    “江南民间的存银,很有可能过亿。”

    这是朱由检的推测,他这些年一直让锦衣卫经情司调查各地情况,尤其是金银储备。

    如今的粗略估计就是,大明的白银存量超过2.5亿两,但真正进入流通的白银不过1亿至2亿两,约有一半被存储起来。

    这和大明的经济总量是不相称的,因为按照朱由检的估计,大明的农工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以白银计价大约是2.6亿两。

    全部的白银投入市场还有所不足,更别说大约有一半被存起来。

    朱由检设立银行和证券市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逼迫富人把这些银两拿出来,投入流通领域。

    如今苏松证券交易所的开设,引出一千多万两白银流入市场,朱由检对此很欣慰。

    同时决定在辽河套的土地拍卖上要沉住气,尽可能地多获得钱财。

    并且还打算制定特殊的政策,鼓励更多的富人投入工商业,促进生产发展:

    “仿照战时体系建立的供销体系,是一个执行计划经济的好地方。”

    “计划经济只需要按计划生产就行了,降低了投资工商业的风险。”

    “江南那些现在无法买地、又不愿去海外的,只能投资工商业。”

    这是朱由检前两年整顿苏州、强制限田的原因。

    限制了最高田亩数量,江南富人的资金就没有更多土地可以投资。他们积攒的资本,只能投向工商业。

    去年苏松新区的快速发展,就是吸纳了富裕资金。这是朱由检在察觉到这一点后,将战时状态的采购常态化的原因——

    他需要给江南富人出路,降低这些人对限田的抵制。

    同时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为进入工业时代做准备。

    计划经济,就是战时经济的常态化,是一种特殊状态的指令经济。

    朱由检虽然不知道如何实施,却决定在部份领域,采用这种经济体系。

    而且他已经发现,从农业地主转行的工商业主,最适应这种经济。他们只需要负责生产就行了,就像种地一般。

    每年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的利润,同样不亚于投资土地的收益。

    而且大明的手工业技术,目前也达到了一个极限,特别适合用计划经济,无限复制发展。

    在供销集团的订单遭到疯抢后,朱由检已经预感到,苏松新区会交出一个好答卷。甚至不出十年,就会成为江南的经济中心。

    如此一来,保障苏松新区的平稳发展,自然是他重视的事情。

    祁彪佳这位工部尚书的女婿,就被他派去了苏松新区。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祁彪佳一到江南,就患上了疟疾。

    虽然现在病情很轻,还不怎么影响工作,却是一大隐患:

    “疟疾,竟然在江南如此肆虐。”

    “未来他的病情加重,能否承担苏松新区的重任?”

    这是朱由检疑虑的地方,让他必须思考祁彪佳之外的继任者。

    最终,在张溥的举荐下,他将天启五年进士路振飞,同样安排去苏松新区,作为继任者培养。

    对于祁彪佳他也没有放弃,嘱咐医科院在苏松新区设立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疟疾等南方流行的疫疾。

    并且指出按照古方记载,摸索用青蒿、黄花蒿等治病,提取对治疗疟疾有效的物质。

    内心也更期望派往美洲的船队返回,带来金鸡纳树的树皮。

——

    被朱由检念叨的北美船队,此时正在大洋上航行,一时半会儿难以返回。

    但是派往泰西的使团,在从满剌加自贸区北上后,经过两个月的航行,已经抵达江南。

    此时,他们就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停靠吴淞口的码头上,在苏松新区暂歇。

    苏松新区的商人得知此事,非常热情地欢迎他们,向他们打探如何去泰西。

    听闻消息的刘理顺,更是亲自迎了过来:

    “孙公远去辛苦,您这一行,可是立下了博望侯的功业。”

    孙元化出发的时间,是在崇祯元年下半年,那时刘理顺刚刚中状元。

    他对这位状元公,还是有些印象的。但是对他在苏松,却是极为惊疑:

    “刘公,你怎么在苏州?”

    “没有留在翰林院?”

    刘理顺呵呵笑道:

    “孙公出使数年,对朝廷的事情有所不知。”

    “如今翰林院中,大多被派出去兼职地方官。”

    向他讲解了一下如今翰林院的情况,还有他老师徐光启成为大学士后,在军机处不断立下功绩,如今已确定致仕后封为伯爵、是权力最重的大学士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景教。身在江南的刘理顺,因为是翰林院官员的关系,对朝堂上的事务极为关心。

    京城去年底、今年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宗教整顿。据说还有孙元化出使归来,带来不利消息的原因。

    孙元化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满剌加停留透露出来的消息,就引发了大明宗教界的一场剧变。

    听到景教被定为原罪宗教、所有信奉景教的人都增加一次案底,他的心情都有些麻木了,万万没有想到朝廷对教廷的回应如此回击:

    “这可怎么办?”

    “景教以后还如何传下去?”

    刘理顺对此事也有看法,此时向他说道:

    “不管怎么说,景教在境外的传播,是不受到限制的。”

    “苏松新区的外贸产业园,也仿照自贸区设立教堂。”

    “你们船上有没有坚持极端教义的?”

    “如果有,那就最好留下来,不要带到京城激化矛盾。”

    这番话提醒了孙元化,认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在朝廷整顿宗教界的背景下,他们这个宗教氛围浓厚的使团,如果不做准备就去京城,很可能陷入宗教争端。

    所以孙元化决定在苏松新区停留一段时间,等待老师传来的消息。(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1656/1656624/111101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