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 第671章 漫长马拉松

第671章 漫长马拉松


“但是,亲爱的同学,以及各位在座的朋友们,请允许我提醒大家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事实——在科学上,尤其是在探索如此前沿和复杂的领域时,‘率先提出’与‘最终解决’,往往隔着千山万水。而‘率先发表’与‘真正深刻’,也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

他并没有直接评判科尔德斯普林工作的原创性或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而是从一个更宏观和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生物学,尤其是像‘枢纽蛋白’这样涉及复杂系统交互的研究,早已不是单人匹马能够完成的探险。它是一场接力赛,而非短跑。”

“提出一个开创性的构想,只是跑出了精彩的第一棒。后续需要结构生物学、计算模拟、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多技术平台的紧密配合,才能将接力棒一程一程地传递下去,最终冲向终点,也就是那个被领域广泛接受、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完整的科学解释。”

“科尔德斯普林的工作,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都证明了他们在接到‘构想’的接力棒后,有能力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资源,在某一程跑得非常快,甚至率先完成了某个阶段的冲刺。这当然确实体现了传统顶尖机构的强大实力。”

“但是。”艾伯茨教授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锐利:“这场接力赛还远未结束。  SFR-1是否就是那个最终的、唯一的‘枢纽’?它的调控机制究竟多么精妙?它是否只是一个更庞大网络的一部分?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答案依然隐藏在迷雾之中。”

他提到了一个关键点:“我注意到,科尔德斯普林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对SFR-1的‘鉴定’和‘表征’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距离理解其如何实现‘智能调度’的核心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后面更艰难、也更迷人的旅程,需要的是不仅仅是实验资源,更是非凡的科学洞察力、直面矛盾的勇气和跳出既定框架的原创性思考。”

说到这里,他微微停顿,给了大家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才缓缓说道:

“因此,对于你问的‘这是否已经分出了胜负’,我的看法是:远远没有。  ”

“这顶多只能算是在一场漫长马拉松的前几公里处,有人暂时取得了领先。而这场马拉松的终点,是彻底阐明细胞内部信息与物质精准协同的根本原理。”

“至于你提到的,‘强者恒强’的范式,”艾伯茨教授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在资源密集型的研究中,这确实是一种现实。”

“但科学史同样告诉我们,真正颠覆性的、范式转移的突破,往往源于新视角、新工具,以及……不被传统思维束缚的新兴力量。繁缕研究院能否在后续的赛程中展现出其独特的洞察力和突破能力,我们拭目以待。”

他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充满了对科学  process  本身的尊重:

“作为曾经的期刊主编,我审阅过无数论文,也见证过无数竞争的起落。我的建议是,不要过早地对任何一场科学竞赛下结论。”

“让我们给予所有探索者以时间和耐心,让证据和深度来说话。最终的评判者,不是期刊,不是一时的舆论,而是时间和其对整个科学领域带来的实质性推动。”

“所以,我对这次‘竞赛结果’的看法是:序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让我们保持关注,保持开放的心态,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科学真理本身的好奇与敬畏。”

艾伯茨教授的回答,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也没有陷入具体争议的泥潭,而是以一种超越性的视角,将一场具体的优先权之争,提升到了对科学研究本质规律的探讨上。

布鲁斯·艾伯茨在哈佛大学讲座中那番审慎、富有哲理且着眼于长远的评论,如同在一池本就微澜的湖水中又投下了一颗石子。

经由在场学生、学者以及科学媒体的传播,这番关于“科研接力赛”和“序幕刚刚拉开”的论述,确实让“枢纽蛋白”之争和其背后的两家机构,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与繁缕研究院,在国际学术圈内引发了更为广泛和热烈的话题讨论。

然而,与艾伯茨教授所持有的那种超越具体竞争、关注科学进程本身的冷静视角截然不同,学术圈内更普遍、也更现实的声音,却呈现出一种几乎一边倒的态势。

在ResearchGate、Twitter上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顶尖大学的实验室茶歇间、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的酒会上,相关的议论沸沸扬扬,但基调却异常清晰。

几乎没有人看好繁缕研究院的未来,甚至,对于更广范围的学术界来说,“繁缕”这个名字,都显得异常陌生和边缘。

“所以,这个‘繁缕研究院’(Stellaria  Lab)到底是什么来头?有人了解吗?”,这是在许多讨论串中频繁出现的问题。

一位来自欧洲某研究所的博士后评论道:“我查了一下,好像是在华国江南新成立的一个私人研究所,院长是那个很年轻的诺奖得主陆时羡。”

“但除了他个人的光环,这个研究院本身有什么重量级的成果积累吗?”

“很遗憾,似乎并没有。”

另一条回复则带着典型的名校优越感:“一个成立没几年的新机构,就想在细胞生物学最核心的领域挑战科尔德斯普林?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家初创公司宣称要颠覆英特尔一样不切实际。”

“艾伯茨教授太仁慈了,但现实是残酷的。”这是另一种主流论调。

一位自称为独立科学顾问的用户在推特上写道:“艾伯茨谈论的是理想化的‘接力赛’,但现实中,当科尔德斯普林这样的巨无霸在第一个弯道就抢占了内道,并且已经领先一个身位时,后面的人几乎很难再有机会。”


  (https://www.24kkxs.cc/book/0/45/189948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