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天子(二)
天光将明未明,风卷着未散的血腥气和草屑,呜咽着掠过。
萧砚站在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上,甲胄外随意罩了件深色披风,目光沉静地扫视着远处。
晋军残部营地的灯火稀疏黯淡,如同风中残烛,而高坡下,己方休整的篝火则星星点点,蔓延开去。更远处,是昨日鏖战留下的狼藉战场,在灰白的天幕下,只余一片模糊的暗红。
一阵不徐不疾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停驻坡下。萧砚并未回头,似乎早已料到,目光依旧凝望着天际线那抹将明未明的微光,久久出神。
李茂贞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一旁的石敬瑭,独自一人,一步步走上高坡。连番恶战与连夜奔波,令他身上的袍服显得陈旧不堪,几处破损沾染着泥污,却依旧被他穿得笔挺。
他走到萧砚身侧三步外站定,但并未行礼,身姿一如既往的挺拔,一双异瞳在昏暗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深邃,带着几分审视,也带着一种卸下了某种重负的平静。
“秦王好兴致。”李茂贞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的疲惫,打破了山岗的寂静。他的目光同样投向下方那片沉寂的战场,“大战方歇,尸骨未寒,便于此观星望野……此等心性,确非常人可为。”
萧砚缓缓侧身,脸上并无意外,只是在思忖一二后,嘴角牵起一道若有似无的笑意:“卫王此来,亦非为观此战后残景吧?”
李茂贞沉默了一会,晨风拂过他破损的袍角。再开口时,声音更低沉了几分:“此来叨扰,非为军务。是有几句话……”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萧砚,“想与你说。”
萧砚微微颔首,眼中了然之色更深。他负手复望向东方那片渐染微光的天际,缓缓道:“卫王想说什么,我心中已隐约有数。凤翔一别,不过年余光阴,漠北再逢,已是此般光景,世事轮转,确也难料……卫王若有什么心理话,但讲无妨。”
短暂的沉默一会。
寒风掠过坡顶,卷动两人的衣袂,亦卷起李茂贞几缕散落的鬓间白发。
李茂贞亦望着那片正被晨光浸染的天际,怔然片刻。眼中的复杂情绪翻涌,但最终只是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风里。
“我此来,”他直视萧砚,语气恢复了惯常的冷傲,却少了几分往日的锋锐,“非为邀功请赏,更非贪图昔日云姬于书信中许下的‘长孙无忌’之位。那些承诺、富贵,于我而言,不过镜花水月,过眼云烟,早已不值一提。”
他的目光掠过萧砚,投向更广阔的、正被晨光一点点侵染的荒原。仿佛透过它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了自己半生戎马、争雄逐鹿的过往。
金戈铁马,旌旗蔽日,宫阙倾颓,血流漂杵……
“我李茂贞,争雄半生,所求为何?无非岐国基业,宋氏荣耀。然天下大势,却早已在你掌中翻覆。自你入主汴梁,掌控梁朝,收河北,平草原,定岐蜀……凤翔宫阙,岐地山河,亦已尽在你手。如此种种,我又何尝不知早已失去与你争天下的资格?昔日凤翔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天命、人心,皆归于你萧砚,我败的不冤。”
他顿了顿,复而用平静的语调继续道:“过往所为,争岐国基业,寻龙泉之秘,乃至负气出走草原,扶持耶律剌葛那等蠢物……细究起来,无非‘不甘’二字作祟。不甘这江山倾颓于朱温之手,不甘岐国基业在我手中拱手让人,不甘……碌碌一生,空负此身。”
萧砚负手眺望天色,只是静静的听着。
而李茂贞的目光重新聚焦在萧砚身上,复而踱步走至萧砚身侧,亦未去看后者,亦未远观天色,只是继续坦然道:“你做到了我想做而未能成之事。终结乱世,再造乾坤……这八个字的分量,我如今,方知一二。”
山风似乎在这一刻停歇了。
萧砚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胜利者的倨傲,亦无什么棋逢对手的刻意尊重。因为这份不甘,他感同身受,那是乱世中每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灵魂都无法逃脱的烙印。
他只是轻笑一声:“所谓功业千秋,你我都只是过客。若说再造乾坤,今时亦也言之尚早。然卫王能勘破此‘不甘’二字……这份彻悟,却是要远远胜过我的。”
李茂贞听完萧砚的话,微微一怔,神色似有微澜乍起又平复,旋即只是自嘲一笑,而后在深吸一口气过后,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重新看向萧砚时,适才那平静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近乎恳求的意味。
“我如今舍却一身,放下过往的执念与仇隙,非是惧你兵锋之利,更非为苟且偷生。所求者,唯有一事,还望秦王应我……”
萧砚终于转过身,目光沉静地落在李茂贞身上,双眸虚掩:“卫王请讲。”
“萧砚。云姬与你之事,木已成舟。她腹中所怀,亦乃吾亲甥,但我所言,非是此事。”
李茂贞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每一个字都吐得甚是清晰:“岐国乃我与云姬半生心血所系,而岐地军民,随我兄妹多年,历经战乱,所求不过一方安宁。你为人主,我信你必能善待天下,善待岐国。然有一事,我愿以自身性命,换你一诺……”
他上前一步,双眼死死锁住萧砚的眼睛:
“非我危言耸听,古往今来,坐上那至高之位者,权柄加身日久,还记得起兵初衷者少之又少,初心蒙尘者更是比比皆是。遍观史籍,少年热血,都终将冷却于孤家寡人的御座之下。如今天下将定,新朝鼎立,我别无他求,只求你在登临九五,手握生杀予夺之权柄,成为那真正孤悬于九天之上的天子后……”
李茂贞的声音极为诚恳,甚至带上了几分轻颤:“求你,念及云姬腹中即将诞下的孩儿,亦是你的骨血,莫要因我李茂贞过往之悖逆,在未来的某一日、某一朝,迁怒于他们母子。云姬她……自嫁你之日起,心之所系,身之所托,从未负你分毫……”
最后几个字,李茂贞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却是颇有一种带着孤注一掷的分量。他自然知道言多必失,更知道为人主者,不喜下面微词,何况他此言僭越,直刺心防,无异于引火焚身。
“孤家寡人……”但萧砚只是低声重复着这个词,面上并无他色,似乎并不意外李茂贞的这片诚挚之言,甚至掠过一丝深沉的思索。
因为于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人而言,这段话更像是一种陈述,一种由史籍记载甚至是李茂贞本人经历过并为之恐惧的必然法则。
能摆脱这个法则的,是圣人,是贤哲,是先生,却偏偏不是皇帝。
萧砚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再次将目光投向远方,那地平线上,第一缕金色的晨曦正奋力刺破厚重的云层,将黑暗撕开一道缝隙,预示着新一天即将来临。
“帝王之路,确易孤寂。”
良久,萧砚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眼前这位放下一切、只为至亲求一个渺茫保障的昔日枭雄。他的眼神不再虚掩,而是坦荡、明亮,如同那破晓的晨光。
“高居九重,所见所闻,皆被层层遮蔽。耳边颂歌盈耳,脚下群臣俯首,久而久之,便如身处琉璃塔中,四顾茫然,不识人间烟火,不闻黎民疾苦,不顾亲情伦理。热血冷却,初心蒙尘,确如史书所载,是常事,甚至是……易事。”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李茂贞,而后换了一个称呼。
“然,外兄,你可知这‘易’字,恰恰是我萧砚此生最不愿触碰之字?若论‘易’,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最易,穷兵黩武满足私欲最易,视万民为草芥、行暴虐之事最易。然则,这非我起兵之初,亦非我心中之衷。”
李茂贞一怔,而后便见萧砚倏然长笑,进而按着腰带回身望向天际,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又似在叩问自己的内心:“我提三尺剑,聚八方豪杰,披荆斩棘,血染山河,所为何来?是为登上那御座,成为下一个令苍生战栗的孤家寡人吗?非也……”
萧砚再笑一声,而后不慌不忙,挥手扫过身前的晨雾、血气,最终指向那一抹跃跃欲试的晨曦光芒。
“是为了终结这百年乱世,是为了让如岐地军民般饱受离乱之苦的百姓,能真正安享太平。是为了这天下,不再有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之痛。是为了让每一个黎明,都如眼前这般,是希望之始,而非苦难之续。”
晨风阵阵,河山巍然,其声也轻,其言亦重。
在高坡下恭敬等候的石敬瑭好像听到了什么,惊愕抬头,再一望对面,倚着马背环胸而立的李存忍更是早已直身而起,目光紧紧锁住坡顶。
而高坡之上,萧砚的目光回落在一旁再度怔住的李茂贞身上,双眸锐利而真诚。
“云姬是我的妻子,她腹中是我的骨肉,是我萧砚在这世间的延续,亦是未来。他们是我的家,是我在这条孤寂帝路上,最重要的牵绊与温度。若我连自己的妻儿都不能真心相待,因过往恩怨迁怒无辜,那与我所鄙弃的暴戾昏君又有何异?我又有何面目,以‘明主’自居,谈何善待天下?”
萧砚的语气渐渐平缓,却更显郑重:“李茂贞,你今日以性命相托,所求不过是一个兄长、一个母舅对至亲的护佑之心。此心,我懂。你的担忧,源于史实,源于人性之常,我亦明白。然,我萧砚今日便应你此言!”
他并未指向虚无的天地,也未按在心口,而是将背负在身后的双手缓缓移至身前,一手虚握,仿佛托着某种无形的重量,另一手则掌心向上,微微抬起,目光如炬,直视苍穹之下、山河之间,声音穿透晨风。
“我萧砚在此立誓:无论他日我身居何位,手握何等权柄,云姬永远是我萧砚明媒正娶的妻子,她的孩子永远是我萧砚的嫡亲骨血。他们母子,只要不负天下,不负苍生,不负我萧氏门楣,便永享尊荣,永受庇护。过往恩怨,止于我萧砚与你李茂贞此身。迁怒妻儿之事,绝无可能。此诺,天地可鉴,山河为证。若违此誓,教我身死国灭,为天下所共弃!”
李茂贞怔怔望着萧砚的背影。
那番话,那份气魄,那掷地有声、以山河为证的誓言,狠狠砸在他心头最深的顾虑之上。
他眼中复杂的情绪剧烈翻涌,有难以置信的震动,更有长久重压骤然卸下的虚脱。他异瞳中最后一点锋芒彻底敛去,只剩下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眼前这位未来帝王的敬意。
萧砚缓缓放下手,目光转向李茂贞,又道:“至于外兄你,所谓李茂贞也好、宋文通也罢,当世豪杰。你为岐国、为云姬所做的一切,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但今日,你为至亲放下刀兵,这份担当,萧某敬重。”
李茂贞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但他没有再看萧砚,眼睛只是盯着地面,其间翻涌的释然、快慰、残余的不甘……种种如是,此时此刻,却是尽数沉淀、消散。
山风吹动他身上的衣袍,猎猎作响,仿佛在为一段过往送行。
李茂贞长笑一声,整理了一下衣袍,随即在萧砚的目光注视下,这位曾经的岐王,双膝一曲,竟是以最隆重的大礼,深深拜伏于地。
所谓三跪九叩,其人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直至最后一次叩首后,便不再直起上身。
“罪臣李茂贞,叩谢殿下天恩。殿下胸襟似海,罪臣心悦诚服……”
萧砚看着拜伏在地的李茂贞,亦有几分豁达,此桩事了,亦算了却了一件女帝的心事,于公于私,都足让人快慰。
他没有立刻让其起身,而是任这庄重的臣服之礼在晨光中定格了片刻,方才俯身虚扶了下。
“起来吧。过往种种,如云烟散。外兄既已归心,望你日后,不负今日之言,不负云姬之望。”
李茂贞什么也没再说,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他最后看了一眼萧砚,眼神复杂却最终归于一片沉寂的坦然。他不再停留,只是复又深深一揖,然后转身,一步一步,走下高坡而去。
萧砚目送着他离去,直到其人彻底消失在山石之后。山岗上,只剩下他一人,与呼啸的风。
天色由深灰转为鱼肚白,东方天际的云层几乎尽数被染上淡淡的金边。山岗下传来轻微却整齐的马蹄声和甲胄叶片摩擦的细碎声响,打破了山顶的沉寂。
述里朵在一众宫卫的簇拥下登上山岗。她身着便于行动的皮甲戎装,外罩一件厚实的银狐裘氅,风尘仆仆,鬓角几缕发丝被寒风拂乱,贴在微凉的脸颊上,难掩其眉宇间天生的英气,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倦色。
她的目光几乎是第一时间就锁定了崖边那道身影,数年未见,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唯有那份挺拔与沉稳反而更甚往昔。
看到他的瞬间,述里朵的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那是一种混合着久别重逢的悸动、难以言喻的牵挂,以及一抹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隐秘的委屈。
她抿了抿略显干涩的唇,抬手示意世里奇香与世里雪鹘止步,独自走上前去。
述里朵走到萧砚身侧稍后方,距离不远不近,既能感受到他周身萦绕的、混合着血腥与霜寒的气息,又保持着漠北太后应有的矜持。
“秦王一夜未眠?”她的声音在晨风中响起,依旧是漠北太后特有的清亮威严,但若细听,语气中那威严的底色下,又分明比平日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柔和。“战局已定,何不稍作歇息?后续粮秣辎重,我已亲自押运抵达,将士们稍后便可饱餐。”
萧砚闻声回头。当他的目光落在述里朵身上时,脸上自然而然地露出一抹笑意,瞬间驱散了他眉宇间的沉凝与肃杀:“太后辛苦。千里驰援,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粮秣安顿,将士归心,此役太后居功至伟。”
然而,这份所谓感谢落在述里朵耳中,却让她心底莫名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失望。
他的语气显然很是公事化,感谢,清晰、得体,却也带着一层无形的距离。甚至,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这所谓“居功至伟”的客套,听起来竟比漠北的寒风还要疏离几分。
不过她只是微微颔首,目光也顺势从容投向远方那正被晨曦勾勒出轮廓的炭山余脉,仿佛被那壮丽的景色所吸引:“王庭之事已了,些许粮秣,不敢言劳……战况如何?”
两人并肩而立,面向隘口方向。萧砚言简意赅:“晋军依托地利,死守不退。昨日一战,双方伤亡都不小,尤以隘口争夺为甚。”
述里朵顺着他的指向望去,目光沉静,缓缓道:“柳河一战,尽灭河东精锐。李存勖纵有通天之能,困守这炭山一隅,也不过苟延残喘。漠北经此一乱,乙室部除名,迭剌部残部臣服,根基反更稳固。”
她侧首看向萧砚的侧脸轮廓,又回首望去,望向那片沉寂的战场,声音里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喟叹,“永远都是你赢。”
但这之后,她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再次瞥向身侧的男人。顿了顿,在对方回望过来前,又兀自收回视线,声音放得更低,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追溯一段共同的过往。
“回想当年泃水河畔初逢,你以雷霆万钧之势,不费一刀一兵破我两万宫帐;再到后来联手驱逐耶律剌葛,定鼎草原王庭;直至今日,并肩绞杀李存勖这横亘北疆的最后强敌……世事之轮转,命运之奇妙,莫过于此。”
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回荡在两人之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也是他们命运纠缠的起点,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狐裘氅的边缘。
“是啊,世事轮转,造化弄人。”萧砚的目光依旧停留在炭山那几道陉口上,闻言,却仿佛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笑了一声,“若无太后当年决断与鼎力相助,河北初遇,定鼎漠北……萧某焉能有今日局面?”
述里朵心头微动,眼前似乎也浮现出当年那个在河北风雪中,以雷霆手段收服定霸都、目光却已投向更遥远草原的青年身影。那时的他,锋芒毕露,野心勃勃,年不弱冠,却已展现出令人心折的力量与格局,让她亦无法自拔。
“述里娘子,”他第一次在此时此地,直接唤了他们之间曾经的称呼,而非“太后”。这个称呼,让述里朵心头不由一颤,下意识望向他,撞进他带着温和笑意的眼底。
便见萧砚的手抬起,指向东方。那片鱼肚白正在迅速扩大、晕染,天幕的边缘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红,仿佛有熔金即将倾泻而出。
“此战之后,中原北疆,再无大患。江南跳梁小丑,所谓诸镇苟延残喘,皆不足虑。待乾坤再造,漠北与中原,当如这旭日初升,共沐光华。结束千百年纷争仇杀,迎来长久太平。互通有无,商旅不绝,再无兵戈相向之日。”
述里朵静静地听着,看着眼前这个被越来越盛的晨光勾勒出身形的男人。
初遇时,他是生死大敌,铁蹄踏碎了她的骄傲;后来,他是互相算计又不得不倚重的盟友,在权力与生存的钢丝上共舞;而如今,他站在这里,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她描绘着一个没有战火、共享繁荣的未来。
他的野心如草原般辽阔,他的能力让她屡次惊叹,他的担当在一次次危机中显露无遗,甚至……他那声久违的“述里娘子”,他那冷酷政治面具下偶尔泄露出的一丝温情,都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难以平息的涟漪。
“是啊,长久太平……”
述里朵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少了几分太后的威仪,多了一丝属于她本身的、深藏心底的向往。
她下意识地抬起手,将被山风吹拂到颊边的一缕发丝拢向耳后,指尖划过微凉的脸颊,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萧砚被金光勾勒的、仿佛蕴藏着无尽力量的侧影。
一种混杂着欣赏、依赖、倾慕以及对他所描绘那个未来无限憧憬的复杂情愫,在胸中无声地蔓延、滋长,再也无法抑制地流露在她凝视的目光里。
就在这时,东方天际,第一缕真正的、锐利的金色阳光,如同天启之剑,骤然喷薄而出。
那光芒是如此耀眼,如此炽烈,瞬间将天地间残留的阴霾涤荡一空。它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便如此笼罩在正按剑远眺的萧砚身上。
他站在那里,仿佛与那初升的、无可阻挡的旭日融为一体,成为了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天地间,唯一的主宰。那份气魄,那份力量,那份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这一刻被晨曦无限放大,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景象。
述里朵站在他侧后方,同样沐浴在这渐次明亮、充满希望的晨光中。她望着这光芒万丈、仿佛承载着整个时代重量的背影,心神摇曳,目眩神迷。
不再是出于政治盟友的审慎评估,也不是对强者的敬畏。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深沉、更为陌生的情愫,如同破土的春藤,毫无征兆地在她心底最深处疯狂滋长、蔓延。
是倾慕。是向往。是悸动。甚至,还有一抹……归属感。
这感觉如此强烈,冲垮了她所有的矜持与权衡。
她的呼吸在那一瞬间似乎停滞了。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貂裘披风的柔软边缘,那双惯于洞察人心、权衡利弊的美眸中,此刻只剩下萧砚那沐浴在晨曦中的、如同神祇降临般的剪影。政治联姻之外,一种更为真实、更为灼热的情感,在黎明破晓的战场上,怦然萌发。
萧砚似乎感受到了身后那道异常专注的目光,微微侧首。
而这一次,述里朵没有躲开,甚至迎着那目光,上前一步。晨光勾勒着她完美的身形轮廓,鬓角微乱的发丝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晕,眼底翻涌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坦诚与深沉。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穿透了风声,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摒弃了所有身份枷锁的直白与渴望:
“九郎……”她唤出那个更属于过往,更属于心底的名字,声音里带着轻颤,“我要你。”
低沉的号角声,骤然从炭山陉口方向响起,这自然不可能是晋军发出来的,其部若要撤,只会是悄无声息的撤才对。但号角声起,必是晋军有所动作了。
萧砚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而只是这一眼,述里朵就感觉自己像是已经被他在这里吃了一般,腹下瞬间腾起一道潮热,高傲的脖颈更是瞬间滚烫,但她没有丝毫羞涩退缩,反而愈加迎着那道目光,胸脯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萧砚没有言语,只是极轻微地颔首,仿佛回应了一个无需言说的承诺。随即,他转身,率先向山下走去。
述里朵嘴角掠过一道极淡的笑意,落后半步,与他并肩而行,两人之间隔着一段微妙的距离,衣袂在晨风中轻轻拂动。世里奇香与世里雪鹘无声地跟上,一行人便踏着越来越盛的晨光,走向下方已然惊醒的军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709/709671/111106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