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五节“团结”
马尔哈姆宫某个房间内,面无表情的扇子工被束缚在电椅上,身旁是一大帮摩拳擦掌的英美特工。
虽然三位元首不理解左重的解释,但出于谨慎考虑,酒会还是结束了。
现在Q先生、某人与罗斯福正在接受医生检查,美军运来了大批先进设备,准备对三人的血液以及宴会的酒水、食物进行化验。
对此Q先生表示非常不满,认为这么做有些小题大做,某人与罗斯福却十分重视左重的意见。
他们两人一个深知左重的行事风格,一个了解国府情报系统的专业,所以很是配合。
同时,作为嫌疑人的扇子工被拉到了临时审讯室,英美安保人员什么都没有问,直接给其上了电椅。
归有光撇了撇嘴,这帮白人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审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如果扇子工是刺客,对方敢对三国元首行刺,又怎么可能会怕电椅。
要知道,会议结束后,对方完全有能力逃跑,那么他为什么不跑呢?
因为他要给行刺争取时间,换个更容易理解的说法,他是以命换命,这是个死士!
果然,经过整整五个小时的刑讯,扇子工除了求饶就是求饶,其它的一句没说。
但归有光注意到,对方求饶时看似痛苦,可眼神异常平静。
看着气急败坏的英美特工,归有光面露嘲讽,这时审讯室大门突然打开,左重迈步走了进来。
“先生们,将犯人交给我吧。”
左重边走边说,顺便朝归有光使了个眼色,示意大光头将嫌疑人解开。
归有光眼睛一亮,立刻将扇子工扶到一旁,又给对方包扎了伤口。
英美特工见状皱了皱眉,但没有阻止,他们也想看看民国人是怎么审讯的,于是纷纷抱着胳膊看起了热闹。
左重在扇子工对面坐下,掏出一根烟递给对方,又亲自帮其点燃,然后才缓缓开口。
“知道我刚刚去干什么了吗,我去查了你的底细。”
扇子工用力嘬了口香烟,抬眼瞥了左重一眼,继续保持沉默。
“呵呵,你叫哈桑,开罗本地人,50岁,家中有一个妻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孩子们也都已经结婚了,我说的对吧?”
扇子工或者说哈桑,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拿着香烟的手很稳,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左重内心有些失望,看来无法从家人方面打开突破口了,审讯最怕遇到这种意志坚定的犯人。
毕竟人家连老婆孩子都放弃了,难道还会在乎自己吗,这次审讯不会有什么结果。
况且他们也没办法用死人威胁活人,想到这左重顿了顿,轻声向哈桑通报了一条坏消息。
“哈桑先生,你的妻子、孩子、孙子、外孙女全部死了。”
英美特工闻言一惊,刺客的家人竟然被灭口了,下一刻他们怒视左重,这种事情怎么能告诉嫌疑人。
没有了软肋,嫌疑人更加不会配合审讯,民国情报机构太不专业了。
身为当事人的哈桑却依旧平静,他轻轻弹了弹烟灰,既不悲伤,也不愤怒。
他的表现让左重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哈桑家人的死亡同样是刺杀计划的一部分。
这帮刺客到底是什么人,他们跟英美和国府之间究竟有多深的仇恨,才能让一家人甘愿赴死?
心中想着,左重表面上假惺惺的说了句节哀,接着话锋一转,问了哈桑一个问题。
“只是我有点好奇,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药品的副作用来行刺的呢?”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药品?这次会议的安保手段非常严密,刺客不可能有机会下药。
旁听的归有光看看嫌疑人,又看看会场方向,表情若有所思。
左重目不转睛的盯着哈桑,嘴上自顾自说道:“会议最后一天,你将药物涂抹在扇子上,利用气流让目标自己吸入,手法确实高明。”
英美特工齐齐看向哈桑,一个个脸色都很难看,尤其是英国安保负责人。
风扇工的背景审查是由英方负责,现在这些人里出了刺客,他的责任最大。
另一边,左重再次帮哈桑点了根烟,烟雾在屋里慢慢弥散,遮住了对方苍老的面孔。
“如果我没猜错,这种药品单独使用不会有任何危险,但不能和酒水同时服用。”
“否则服药者轻则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呕吐,重则休克甚至死亡。”
“最巧妙的是,这些症状很像饮酒过多的正常反应,等到中毒者发现不对已经迟了。”
左重说这话时面带钦佩,他是真没想到,有人会发现【头孢素】①,并将之用在刺杀行动中。
【头孢素】,一种媲美盘尼西林的抗生素,遇到酒精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左重不记得头孢是什么时候成为的临床用药,但肯定不是这个时间段。
不过这也正常,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就发现将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伤口上可以帮助愈合。
只是知道结果,不代表知道原因,裁缝们显然没能力深入研究其中原理,否则也轮不到左家生产盘尼西林。
同理,突尼斯人和意大利人知道港口的污水可以治病,却只将其当成一种偏方。
直到有心人从污水中分离出【头孢素】,而且发现了副作用。
不得不说,哈桑等人的做法有些暴殄天物,对方要是开个药厂早就发财了,用钱砸也能砸出一大帮杀手,何必自己来行刺。
回忆起【头孢】的巨大商业价值,左重眼睛发亮,决定回头就通知左家在澳洲的药厂加入研究。
虽然被揭破了行刺的手段,但哈桑仍然闭口不言,左重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紧紧盯着对方。
“对于年轻人或者身体强壮者来说,这点副作用还不至于致命,顶多难受几日。”
“可老年人和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人,一旦中毒非常危险,特别是在中毒和醉酒症状混淆的情况下。”
众人闻言都有些后怕,某人和Q先生都不算年轻,罗斯福更是疾病缠身,三人要是中毒,只怕凶多吉少。
哈桑叹了口气,闭上眼睛轻声诵读经文,诵经声在审讯室里回荡。
【请你饶恕他,怜悯他,赐他安宁,宽恕他的一切过错】
左重起身就往外走,不等英美特工询问,他摆摆手说了一句。
“不用审讯了,这家伙不会开口的,直接处决吧。”
经过刚刚的对话,左重已经猜到了刺客的底细,他找到三位元首汇报了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推测。
某人听完深深看了Q先生一眼,罗斯福的表情也很微妙,只有Q先生略显尴尬,轻轻咳嗽了几声。
很快,盟军对外宣布,英美民国情报部门破获了一起针对三国元首的刺杀案件。
凶手与一个涉及多个非洲国家的地下抵抗组织有关,他们的目的是赶走非洲的殖民者,实现独┴立。
一天后。
三位元首的专机先后升空,Q先生和罗斯福前往德黑兰会见红俄元首,某人则原路返回山城。
左重没有随机一同回国,而是带着古琦等人来了尼罗河畔。
在这条埃及的母亲河旁,哈桑跪在地上虔诚祈祷,远处传来一阵用古埃及语吟唱的《阿顿颂诗》。
歌声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夕阳的余晖将金字塔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尼罗河水缓缓流淌。
“砰砰....”
几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打破了这片宁静,正在静静倾听的古琦回过神,转头询问左重。
“副座,刺客真是地下抵抗组织的人?”
“也许吧。”
左重双手插兜站在河边,目光深邃,无数关于英国殖民埃及的情报在他的脑中浮现。
1882年,英军对亚历山大开炮,导致500到1000人死亡。
1919年,埃及爆发隔命,英国人出兵镇压,近千名埃及人被射杀。
1924年,开罗骚乱,英军对人群开枪,死亡人数难以计数。
自从占领埃及,英国人在埃及打人、逃税、欺诈、甚至杀人,只需接受本国领事馆审理,埃及法官无权过问。
这次战争开战后,英国大量征用埃及土地、物资、劳工,却不给任何补偿。
驻有英军的开罗、苏伊士、阿拉曼等城市,社会治安混乱,各种抢劫,强迫案件频发。
上述一桩桩血案背后,隐藏着无数埃及人民的血泪,埃及人对英国殖民者的痛恨早已深入骨髓。
所以哈桑的目标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Q先生,某人和罗斯福只是添头,起码看上去是这样。
同行的邬春阳这时提了个疑问:“埃及人或者突尼斯人真的有能力制造那种药品吗?”
对于这个问题,左重神秘一笑没有回答,他带领众人来到开罗港的岸边,静静等待着什么。
不多时,一艘货轮慢慢驶出港口,眼尖的归有光看到船头用红俄文字写着【公社号】。
这艘船名为【公社号】的货轮刚驶进航道,船只中部吃水线位置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古琦等人面露震惊又很快恢复镇定。
二十分钟后,数千吨的货轮断成两截沉入海中,港口的救援船在此期间没有任何动作,任由对方沉没。
一些侥幸逃生的船员在海中挥舞双手呼救,附近船只准备前去营救却被阻止。
腆着肚子的英国港口官员给出了理由,【爆炸原因不明,为了安全,禁止一切船只靠近】,态度强硬,不容争辩。
就这样,在上千人的围观下,【公社号】以及船上的船员彻底消失在海面上。
望着这幕,左重露出冷笑,嘴里不咸不淡地吐出三个字:“政治,呵。”
【公社号】号触雷沉没的消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英美红俄三国也在德黑兰发表了宣言。
各国报纸在报道这条新闻时,一致引用了同一张照片,Q先生,罗斯福,大胡子坐在椅子上把臂言欢,三人笑容满面,好不亲热,下方的“Solidarity(团结)”标题异常刺眼。
(https://www.24kkxs.cc/book/705/705626/8493699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