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北平乃前元故都,王气早已衰败。我朝定都应天,乃龙兴之地,顺天应人。

何苦要耗费亿万钱粮,去那不祥之地再造宫室?恳请陛下,顺应天意,罢黜北平营建之议!”

“臣附议!”

“臣附议!此举劳民伤财,有违天和!”

一时间,朝堂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跪了下去,大多是传统的文臣和御史。

反对建设行在的声音,一直都有。

只是这段时间,被朱元璋强力压制。

如今借着“缺木料”这个由头,又一次集体爆发了。

朱元璋的眼神冷得吓人,目光从徐本身上,缓缓扫过底下跪着的一片官员。

他刚刚才通过科举,告诉天下人,他要的是什么。

结果这帮人,转头就跟他玩起了“天意”?

“咱知道了。”

朱元璋把奏章重重地放在案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退朝。”

他站起身,一甩袖子,头也不回地走向后殿,留给满朝文武一个冰冷的背影。

……

武英殿内。

朱元璋背着手,像一头思索的老虎,来回踱步,身上的气压低得让宦官们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太子朱标侍立一旁,眉头紧锁。

“父皇,工部所言,恐怕不虚。儿臣也看过堪舆图,南方几省的大木,确实不多了。”

“那帮读死书的蠢货,就会拿天意说事!”朱元璋猛地停下脚步,冷笑一声,“天意若真的如此,咱现在还在皇觉寺里要饭呢!”

“可眼下,木料确实是燃眉之急。”朱标低声道,“要不……让工部想想办法,用拼接之法?或者,降低些规格?”

“放屁!”朱元璋眼睛一瞪,“咱大明新都的正殿,用拼接的木头?咱的脸往哪儿搁!后世子孙怎么看咱!”

父子二人陷入了沉默。

这是一个死结。

就在这时,朱标忽然想起了什么。

“父皇,前日妹夫托人送来一样东西,说是他‘闭门思过’时的一点心得,让儿臣转交给您。”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了过去。

册子封面,是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栖霞农事杂记》。

朱元璋接过来,没好气地翻开。

“他还有心思搞这些?”

册子里的内容,倒是详实。

第一页,是土豆的种植记录,上面用炭笔画着土豆发芽、开花、结果的形态,旁边还标注着施肥、浇水的时日和分量。

第二页,是玉米的,画着一根根可怜巴巴的玉米棒子,旁边记录着不同株距下的产量对比。

朱元璋看得眉头稍缓,这小子,种田都种得这么有滋有味。

他耐着性子一页页往后翻,全是些农桑杂事,看得他都快失了兴趣。

直到翻到最后一页。

这一页上,没有图画,只有几行字,字迹潦草,像是随手写下的读书笔记。

“闻对马岛巨木参天,倭人无用,甚为可惜……”

朱元璋的目光,停在了这一行字上。

对马岛?

那不是倭国的地盘吗。

朱元璋拿着册子的手,停住了。

整个武英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朱标看着父皇的表情,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陆知白到底写了什么。

只见朱元璋的脸上,先是错愕,然后是震惊。

最后,嘴角竟慢慢地,慢慢地,咧开了一道弧度。

那是一个冰冷、残酷,又带着几分欣赏的笑容。

“好小子……”

朱元璋低声自语,手指在那句“可惜”上轻轻摩挲着。

这个词,用得好啊。

他抬起头,看向殿外,眼神变得幽深。

近来,东南沿海的倭寇又开始不老实了。

烧杀抢掠的奏报,雪片一样飞进京城。


  (https://www.24kkxs.cc/book/659/659044/240861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