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二十一章 让冷板凳也长出嫩芽来

四千二百二十一章 让冷板凳也长出嫩芽来


【未修改版】

天刚蒙蒙亮,戈壁滩的风带着沙砾的凉意,轻轻拍打着摆渡车的车窗。考察团的成员们大多还带着些许倦意,但眼底的兴奋却藏不住。李哲捧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昨晚熬夜整理的合作意向书,边角已经被手指摩挲得有些发皱。

“吴总,你看这几个合作方向可行吗?”他侧身递过平板,指尖在“无人机抗干扰模块适配军车”那一行顿了顿,“我琢磨着先从这个入手,技术成熟度高,见效快。”

吴浩接过平板时,指尖触到了一片温热——那是李哲连夜未凉的体温。他快速浏览着,时不时在某些条款旁标注几句:“这里可以加上数据共享协议,我们的实战测试数据对你们有参考价值。还有这个联合实验室的场地,我给你们留了智能工厂旁边那栋楼,光纤直接接入‘昆仑’系统。”

说话间,摆渡车已经驶到基地门口。齐广坤带着一群年轻人等在那里,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大家连夜整理的技术手册,”他把信封递过来,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眼里却闪着光,“里面有详细的接口参数和适配方案,李工他们回去就能用。”

李哲接过信封时,指尖被纸张边缘硌了一下。他低头看去,发现手册的封面上,每个年轻人都用不同颜色的笔签了名字,末尾还画着小小的笑脸。“这……”他喉头动了动,忽然想起昨晚在青年创新工作室看到的那些面孔,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周院士站在晨光里,看着光伏阵列上凝结的露珠被朝阳镀成金色。“小吴,你们这里的露水都比别处有精气神。”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我年轻时总说,科研要坐冷板凳。现在才明白,好的科研环境,能让冷板凳也长出嫩芽来。”

吴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蹲在光伏板旁,用试纸采集露水。那是环境监测组的成员,每天清晨都会记录这些细微的数据。“他们说要研究露水的成分变化,说不定能为沙漠种植提供新方案。”他笑着解释,忽然发现周院士的鬓角在晨光里泛着银光,像极了实验室里那些精密的金属仪器。

张副总握着吴浩的手,力道比昨天重了许多。“电磁炮的车载系统,我们优先列装边防部队。”他指了指远处的戈壁,“去年冬天,巡逻车在界碑附近抛锚,战士们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寒风守了一夜。你们的电池,能让他们在车里暖和地等救援。”

这话让吴浩想起去年冬天的测试报告,某辆搭载固态电池的巡逻车在-35℃环境下静置72小时,车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那些冰冷的数据背后,原来是这样具体的温暖。他忽然觉得眼角有些发热,连忙转头看向远处的胡杨林——那些在风沙里倔强生长的树木,此刻正舒展着枝条,像是在朝考察团挥手。

摆渡车缓缓启动时,李哲忽然推开车窗,朝站在门口的年轻人挥了挥手。他看见那个扎马尾辫的算法工程师举着个牌子,上面写着“算法已优化,等你回来测”。车窗外的风灌进来,带着沙枣花的香气,把这句话送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吴浩站在基地门口,直到摆渡车变成天边的一个小点。齐广坤递过来一杯热茶,蒸汽在晨光里氤氲成模糊的形状。“李哲他们带走的,除了技术手册,还有昨晚刚打印的无人机维护指南。”他低声说,“小王特意画了卡通图解,怕部队的战士看不懂专业术语。”

吴浩捧着热茶,看着青年创新工作室的方向。那里的灯还亮着,几个身影在窗前晃动,像是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他忽然想起林博士说过的话:“在硅谷,我总想着怎么把技术卖个好价钱;在这里,我总想着怎么让技术更有用。”

转身往回走时,他路过极端环境生物实验室。赵博士正蹲在门口,小心翼翼地给一个保温箱套上防沙罩。“这是要寄给青海盐湖所的菌株样本,”赵博士抬头笑道,“他们想试试用咱们的耐盐碱菌改良盐碱地,说不定几年后,青海湖边能长出水稻。”

保温箱上贴着张纸条,上面写着“菌株怕晒,记得放阴凉处”,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太阳,被画了道斜线。吴浩忽然觉得,这些科研人员的浪漫,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就像那些嵌在戈壁里的光伏板,把阳光变成能量,也把心照得透亮。

走进智能能源管理中枢时,屏幕上的数据流正安静地流淌。陈博士指着南海区域的监测数据,眼里带着兴奋:“‘昆仑’刚预测了今年的台风路径,精度又提高了2%。海事局说,这能让渔船提前48小时回港。”

吴浩看着屏幕上的台风模型,忽然想起张副总说的“舰艇规避需要时间”。原来这些在实验室里诞生的代码,既能为军舰指引航向,也能为渔船撑起保护伞。他伸手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那里的数据流突然泛起涟漪,像是在回应他的触碰。

中午时分,食堂里的电视正在播放新闻。画面里,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正操作着无人机播种草籽,那些在基地测试过的无人机,此刻正拖着绿色的种子带,在草原上画出优美的弧线。“这是我们的民用版无人机,”负责农业项目的工程师骄傲地说,“续航时间比军用版短点,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牧民都买得起。”

吴浩端着餐盘,坐在窗边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光伏板的影子。他想起周院士说的“清洁能源比武器更有意义”,忽然明白这两者从来不是对立的——就像电磁炮的储能技术能让巡逻车在寒夜保暖,无人机的协同算法能让草原重披绿装,那些为保家卫国研发的技术,最终都会变成滋养生活的养分。

下午的技术例会上,大家讨论着和兵器工业集团的合作细节。张小蕾指着军车减震系统的三维模型,语气里带着笃定:“磁流变技术不仅能减少颠簸,还能降低车辆噪音,在边境巡逻时更隐蔽。”


  (https://www.24kkxs.cc/book/640/640899/8466227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