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录功大会
刘秀提灯而入,帐内瞬间寂静,十几双血红的眼睛盯着他。为首一人,左脸被铁砂削去一块肉,露出白森森颧骨,手里攥着短弩,弩槽已上箭。
灯火摇曳,刘秀却未停步,他走到火盆旁,坐下,把灯放在脚边,随手拿起酒囊,仰头灌了一口,再递给对方:“喝吗?驱寒。”
刺客愣住,手指在扳机上微微发抖。刘秀却拉开衣襟,露出胸膛,拍了拍:“这里,离你的心近,一箭就能穿。但箭出之前,先听我说三句话。”
“第一句,”他指向帐外,“你们的家眷,此刻正围着火喝粥,汉军给的热粥。”
“第二句,”他指向自己心口,“我若死,汉军必乱,乱军必屠营,你们的父母、姐妹、孩子,一个都活不了。”
“第三句,”他声音忽然提高,却带着奇异的温柔,“杀我,不如杀这乱世。而杀乱世,需要的不止是箭,还有犁、有麦、有民心。”
说完,他闭上眼,仰头,露出整个喉咙。帐内,只听见火盆“噼啪”与雪粒打帐的“沙沙”。刺客的手指,在扳机上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最终——
“当啷”一声,短弩落地。那人扑通跪倒,以头触地,嚎啕大哭,哭声像裂开的冰河,瞬间冲垮所有死士的堤防。十几人,一个接一个跪倒,有人以头撞地,有人撕扯自己头发,像要把“仇恨”从头皮里拔出来。
刘秀睁眼,却未去扶,只提起脚边那盏桐油灯,放在众人中央:“让这灯,照照你们的心。心若还冷,明天拿箭射我;心若热了,拿箭去射饥饿,射寒冷,射这乱世。”
五更,鸡鸣。刘秀巡完最后一帐,灯油已尽,火苗挣扎几下,熄灭。他却未扔灯,把灯托揣进怀里,像揣着一颗小小的心。
单人单骑回中军,辕门口,铜柱子仍抱着那柄玉具剑,剑鞘被体温捂得温热。见刘秀归来,他“咚”地跪地,双手捧剑:“鞘在,我安;鞘未失。”
刘秀接过剑,却未入腰,而是反手插在辕门中央,剑鞘朝天,像立一根旗杆:“从此后,此剑为号:鞘在,营安;鞘失,我自去谢罪。”
东方既白,雪停了,一缕朝阳从云缝射下,恰好照在玉剑鞘上,反射出温润的光,像给整个大营加了一道无形的栅。
刘秀下马,步行入帐,背影被朝阳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路上有麦香,有粥热,有民心,也有尚未熄灭的战火——但此刻,战火已被那盏小小的桐油灯,悄悄调成了温火,慢慢熬煮一个叫“天下”的粥。
蒲阳坡战后第三日,天公作美,连宵风雪骤停,云幕拉开,露出高旷的蓝天。阳光无遮无拦地泻下,照得漫山遍野的焦黑残雪微微发亮,像一幅被火烤过的银绢。汉军中军大帐前,两根旗杆一左一右,分别升起两面新旗:一面赤底金麦,绣“新民营”三字;一面素底红字,绣“封侯令”三字。旗面在晨风里猎猎招展,发出猎猎之声,仿佛提前为即将颁布的浩大政令击鼓。
帐内,长案铺陈,案上堆满竹简、麻纸、铁印、朱墨。刘秀素袍束发,亲自主持“录功大会”。与会者分两列:左列汉军诸将——吴汉、耿弇、冯异、铫期、盖延、陈俊、耿纯等;右列新附首领——东山尨、铜虎、重连帅及十数名铜马都尉。帐外,三十里连营,十万降卒、两万汉军、数千民夫,皆翘首以待。
功曹掾邓禹(时留守鄚县协调粮秣)昨夜方至,他捧来一只沉甸甸的木箱,箱盖掀开,是一叠叠新造麻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人名、年齿、籍贯、家属、伤状。这是他三日三夜不眠不休,会同各县书吏、三老、啬夫,逐营逐帐“按指印”得来的实数:
- 铜马系降卒:可战之兵七万四千口;
- 老弱伤病:两万六千口;
- 被裹挟百姓:三万一千口;
- 妇孺孤儿:一万九千口;
- 合计:十四万八千口,若加上此前分散收容者,总数逾三十万!
邓禹声音沙哑,却带着掩不住的兴奋:“主公,这是河北三十万户的‘生死簿’,也是三十万户的‘封神榜’!”
帐内一时鸦雀无声,唯有火盆“噼啪”。三十万——相当于此前刘秀全部兵力的三倍,相当于更始朝廷控制人口的十分之一。如何安置?如何驾驭?如何不失信于降卒,又不动摇旧部?每一道都是足以颠覆根基的裂缝。
刘秀却神色如常,抬手示意邓禹退下,目光扫过众将,缓缓开口,提出“封侯三策”:
第一策 因功封爵,以奖死战
- 大将吴汉、耿弇先登破敌,各增封“麦丘侯”“蒲阳侯”,食邑三千户;
- 冯异、铫期、盖延等七将,封“忠义将军”,各增邑千户;
- 东山尨率部来归,封“安河侯”,仍统旧部,但需听调不听宣;
- 铜虎、重连帅封“破虏校尉”,各赐金帛、田宅。
第二策 编户齐民,以固根本
- 降卒七万四千,愿从军者,编入“新民营”,月粮三石,与旧部同酬;
- 老弱伤病两万六千,不愿从军者,就地安置为“屯田户”,给口粮、种子、耕牛,三年免租;
- 被裹挟百姓三万一千口,发放“归乡券”,由各县护送回原籍,给复二年(免徭役二年);
- 妇孺孤儿一万九千口,设“慈幼营”,官给粥药,十岁以下孤儿,由军中无子者领养,官给养育钱。
第三策 约法三章,以安众心
- 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盗者抵罪——不论新旧,一体同科;
- 汉军旧部敢欺辱降卒者,同罪;
- 降卒再逃聚为盗者,赦其前罪,复为良民;三犯者,乃诛。
每读一条,帐内便响起一阵低低议论。旧将喜于增封,却暗忧“降卒与旧部同酬”;新降喜于得生,却惧“约法太严”。刘秀不等议论发酵,忽从案下取出一物——那正是第六章里“单骑巡营”时揣入怀中的“桐油灯”残托。
(https://www.24kkxs.cc/book/636/636971/111099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