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18章属下立军令状,绝不放跑柴家一人

第1618章属下立军令状,绝不放跑柴家一人


库彻想起自己在草原上那二十多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再看看如今的生活,心中对过往没有半分留恋。

无论在哪个部落,哪个汗国,最底层的牧民,日子都苦不堪言。

直到前年,他家里才有了第一口铁锅,质量还差得不行。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算我们这辈子成不了唐人,也得让我们的娃儿成为唐人。”

说到底,薛延陀人与唐人一样,都渴望安稳富足的生活。

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对于改变身份这件事,他们并没有什么抵触。

或许再过两三代人,这片土地上便再无薛延陀人与突厥人之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人。

……

在登州外的苍茫海域上,一支船队正破浪前行,航向东北。

这并非寻常的商队,船只虽不多,却艘艘都是体量惊人的巨舶,其雄伟的轮廓昭示着非凡的财力。

高悬于桅杆之上,那面迎风招展的“柴”字旗,更是向所有航海人宣告了船队主人的身份。

“周提督,发现柴家船队了!”陈老四快步走到周大福面前,声音里难掩兴奋。

不远处的另一片海面上,周大福正亲自坐镇市舶水师最新锐的几艘战舰,静候着将这支柴家船队一口吞下的时机。

他执掌市舶水师提督之印已有两年,许久未曾接到李想的直接命令。

此刻,一纸针对柴家船队的密令,让他沉寂已久的热血瞬间沸腾,决心亲自出马。

“全速压上去,命令他们停船受检。派人登船后,立刻控制住所有水手,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船舱里。”

周大福的语气轻松,毫无压力。

用市舶水师专业的战舰去对付商船,无异于牛刀杀鸡,根本不存在失手的可能。

他甚至不在乎对方是否会知道是市舶水师在背后动手,反正这些人即将被送往香料岛了此残生,真相也就无足轻重了。

谁让他们柴家,偏偏惹到了自家的王爷。

“提督放心,属下敢立军令状,绝不会放跑一人!”

陈老四斩钉截铁地回应。

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他丝毫不担心这几艘商船能插翅飞走。

这柴家,当真是瞎了眼,竟敢与王爷为敌。

陈老四的妹妹如今是观狮山书院的风云人物,更是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的得主,他们陈家的满门荣耀,早已和燕王府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因此,任何与燕王府作对的势力,在他眼中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就在市舶水师的战舰以雷霆之势逼近时,柴家船队为首的甲板上,柴荣道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困惑。

他率队出海已非首次,虽说每次缴纳的市舶税都有些含糊不清,却也远谈不上偷税漏税。

他实在想不明白,前方的市舶水师为何如此来势汹汹,连最基本的航海招呼都省去了。

“柴总管,看样子来者不善啊!”

柴荣道身边的几名心腹手下,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在这片大海上,柴家的船队几乎无所畏惧,但市舶水师绝对是那个例外。

这支装备了捕鱼队造船作坊最新杰作的舰队,是整个大唐海域上无可匹敌的存在。

如今的渤海之内,早已没了海盗的立足之地,那些胆敢挑衅市舶水师的狂徒,骨头都化作了鱼儿的养分。

得益于日益通畅的交通,朔州与京城长安之间的距离仿佛被大大缩短了。

这种便利是双向的。

长安城里刚刚印出来的《大唐日报》,几天后就能摆在朔州的报摊上;而朔州棉纱作坊里出产的棉纱与布匹,也能源源不断地在数日内被运抵京城。

作为棉花种植的首倡者,燕王府名下的作坊规模并不算大,仅仅是消化自身棉田的产出。

真正让市场风云变幻的,是那些蜂拥而上、各自建厂的勋贵世家。

反倒是观狮山书院下属的机械作坊,通过出售纺织设备赚得盆满钵满。

“殿下,近来从朔州运往长安的棉纱棉布实在太多,如今东西两市的布价一日低过一日,已经跌破去年的一半了。”

王富贵满面愁容地来到燕王府,向李想禀报着最新的市场动向。

河东道百万亩棉花的巨大产能,彻底将棉布这种曾经堪比丝绸的贵重织物拉下了神坛。

眼下虽不至于像麻布那般低廉,但想恢复去年的高价已是绝无可能。

“棉花一旦实现大规模种植,布价下跌是必然的结果。”

李想对此却显得十分平静,“依我之见,现在的价格还是太高了。即便再对半砍一次,对许多寻常百姓而言,依然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棉布的未来,注定是靠薄利多销来打开局面,否则推广种植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

贞观十五年的大唐看似国力鼎盛,民生日益改善,但放眼全国,能安稳吃饱、体面穿衣的家庭仍非多数。

京畿之地尚好,偏远州县的百姓生活依旧困苦,许多人一生都穿不上几件新衣,冬日里因衣衫单薄而不敢出门更是常态。

这并非李想希望看到的景象。

“可殿下,价格如此走低,在河东道种棉花的利润岂不是要大大缩水?这恐怕会挫伤各家的积极性吧?”

王富贵担忧地问,他深知李想为了推广棉花付出了多少心血。

“不必多虑。”李想胸有成竹地摆了摆手,“就算布价再跌一半,种植棉花的收益依旧远超寻常粮食。”

“况且,河东道北部的土地本就廉价,朝廷赏赐的田地也多在那一区域。”

“只要那些土地能产生可观的收益,哪怕不及长安周边,也足以让那些勋贵们继续投入了,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李想对那群勋贵的心思拿捏得极准。

这些棉田,要么是白得的赏赐,要么是廉价购入。

如今土地开发成熟,其自身价值便在飞速上涨,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财富。

更何况,衣食住行中的“衣”是永恒的需求,整个大唐乃至更广阔的世界,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经营得当,大唐的棉布完全有潜力成为最核心的出口商品,让世人提及这个东方帝国时,想到的不仅仅是精美的瓷器。


  (https://www.24kkxs.cc/book/592/592972/111095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