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迟来的撤退命令
时间拨回一个小时半小时前。
暂十四军军部,指挥室中央的长桌上,零散地摆放着一些电文纸,大多是196师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捷报”。
字里行间,或是记录着又一次成功的阻击,或是一个个被夺回的阵地代号.....
放在往常,这些消息足以让指挥室里响起热烈的讨论声,但在今天,这里的气氛稍显压抑,异常安静。
所有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投向了长桌主位上的那个身影。
年轻军长身姿依旧如白杨般挺拔,他微微垂首,视线落在桌面那些零散的电文上,久久没有移开。
午后的光线,透过高处狭小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他的脸上留下或明或暗的光影。
幽暗,将他大半张脸笼罩在深邃的轮廓里,使得林锐脸上的表情有些模糊,难以看清。
然而,即便如此,周围的军官们也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绝不是欢愉,而是沉重,与捷报格格不入的阴霾。
“这伤亡.....太惨重了.....”,良久,林锐摇了摇头,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此刻,他的心中有些懊恼。
如果他没有回军部 ,而是留在196师亲自指挥这场战斗,或许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伤亡了。
那些士兵....实在太可惜了。
当时做这个决定,林锐自认是经过冷静权衡的。
自己的“直接视野”范围只有二十四公里,无法同时覆盖196师和31师的防区,而那能延伸七十二公里的“广域视野”,消耗巨大,无法持久,做不到实时、精准的指挥调度。
所以,没办法,能力有限,他只能选择一头。
三十一师这边,本身兵力薄弱,加上刚完成一场围歼战,损失不小,而克军半残的132师虽然后撤休整,但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突然杀个回马枪,因此,他判断,这边更需要自己的指挥能力来拉平实力的差距。
至于196师这边,他认为,只要自己在关键节点,通过电话进行提点,比如最初确定防御重点,以及后来调动227师预备队支援,至于具体的战术执行、阵地上的临机决断,则交给马林科夫。
这样一来,似乎就能勉强兼顾两头,以相对“经济”的方式,维持这两条同样重要的生命线。
这个决策,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或许没有问题,符合战场经济学,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稳固的防线。
但问题在于,生命不是可以围棋中可以随意取舍的棋子,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无比珍贵,上位者眼中最小的代价,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是全部。
那些在炽热炮火中湮灭的年轻躯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会想,是否会指着自己的胸口呐喊,为什么?为什么活下来的人,不可以是我呢?
林锐抬起手,用力揉了揉眉心,不能再想下去了,这就是个电车难题,无解。
作为数万大军的指挥官,他必须学会取舍,必须承受这种道德的重压,并将它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冷酷、算计,都是另一种,仁慈。
.......................
于此同时,八月十三日下午两点整左右,克里姆宫一号会议室内那场例会结束后的第五个小时。
历经煎熬的第26集团军总部,终于等来了那道他们望眼欲穿的指令——最高统帅部准许他们撤到迪涅波河东岸。
当这张薄薄的电报纸,被通讯兵送到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手中时,身经百战的上将竟一时失态,老泪纵横,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为了这道撤退许可,他和他的参谋们已经向上级呼吁、争辩、乃至哀求了三天,整整三天!
然而,这道撤退许可,终究是来得太晚了,它如同一个救生圈,被抛向了已经开始倾覆的巨轮,它已然无法挽救船上所有的生命了。
命运的天平,做出了最无情的倾斜,驻守在乌曼地区的两个集团军,在残酷的战局演变下,已经走上了不同的命运岔路。
一个尚存一丝生机,而另一个,则几乎已经被判了死刑。
驻扎在乌曼南部的第26集团军,在克军第11、17集团军的正面进攻下,虽然部分中央阵地被凿穿,下属的第6军和第64军部分被围,凶多吉少,但在战线的更南方,克军第11集团军试图封锁26集团军南部退路的战略企图,在经历了连日血战后,并未能完全实现。这使得第64军残部约两个师,以及林锐的暂14军,仍存一线生机。
不过,驻扎在乌曼北部的第12集团军,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他们遭到了克军第一装甲集群、第6、第17集团军的联合绞杀,撤退通道彻底断绝,已经是深陷重围、退无可退了,覆灭,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下午两点一刻,26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上将,向其麾下所有部队,下达了最终的总撤退命令。
由于时间紧急,科斯坚科已经没有时间制定一个严密的梯次撤退方案了。
发往各位师长、军长手中的电文里,措辞仓促而简单,充满了“尽量”、”尽可能“、“相机行事”、“自行决断”等极不严谨的模糊词汇。
然而,在此时此刻,没有人会追究这一点,所有的命令,无论其表述如何简单,都指向一个明确无误的方向——向南!不顾一切地向南!生机,在南方!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320/420789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