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第165章
随后,国防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此次海空军联合训练旨在提升我军军事能力,加强对海上航线的保护等。
整个行动将由卫星全程跟踪,并公开了部分卫星图像,其中包括土耳其多个空军基地的画面!
这让土耳其感到措手不及。舰队出动、空军配合,卫星为何拍摄我们的空军基地?
而且图 ** 现的导弹分明是他们自家的装备,公开这些照片意义何在?
这支舰队只公布了水面舰艇,难道没有潜艇随行?
这一点无人能确定。土耳其陷入困境:此前他们阻拦对方购买的船只通行,如今对方整支舰队即将抵达,还提及护航任务。
这是为航母护航吗?
实在太难了!
土耳其的态度迅速软化,对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不再提出过多要求,只希望多争取一些经济补偿。然而我方代表此时反而不着急了!
可以谈钱,但数额不能过高。否则就继续等,反正舰队已经出发。
虽然只是护卫舰,但每艘排水量达4000吨,配备36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另有24联装防空导弹系统,每舰配备两套。
随着时间推进,空军率先抵达。此次超远距离飞行将作战半径延伸至7000公里!
基于Y-20改装的加油机航程充足,基于Y-17研发的预警机同样如此,这两种机型无需空中加油。而J-16本身就具备超远航程。
完成空中加油后,可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往返自如!
编队中还有Y-20运输机,装载内容未知,但土耳其推测可能搭载空降部队,随时可对海峡区域实施控制。
这就是威慑——我什么实际行动都不必采取,只需展示实力让你看清!
海军方面确实在进行环球航行,只是航速较快。抵达土耳其后还将访问其海军,这安排实在出人意料!
美俄双方均表惊讶,重点不在于装备水平,而在于此次展现的强硬态度——大规模海空军力量远距离调动。
美国并未过分关注。虽然对我国有所防范,但尚未将我们视为主要对手。毕竟全是护卫舰,总数不过二十余艘。
一次出动十二艘,反而说明单舰战斗力有限!
空军方面则令他们稍感警惕。毕竟拥有大型加油机和预警机,那轰炸机呢?
但也仅是略微警惕。没有隐身能力,如何突破防空体系?
美国此时高调宣传F22战机,试图证明自己仍占据绝对优势。对此我国未作回应,实际上卫星一直保持监视。
F22这种大型战斗机在地面目标明显,卫星技术足够先进,每一架都清晰可见。
美利坚方面对卫星技术尤为关注,毕竟卫星图像清晰度极高——即便国防部门已对部分影像进行降分辨率处理。
星链集团再次引起美利坚的注意。这个原本与GPS系统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如今发射的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据美方调查,该企业发射的卫星不仅覆盖气象、通信、导航和交通等民用领域,如今更显露出军事用途,情况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星链集团每次发射的是大型卫星,且一次发射数量达四颗。这些动向均可被公开观测,无法隐瞒,美利坚方面早已掌握相关情况。
鉴于其潜在的军事用途,美利坚提高了警觉。对方所展现的技术明显十分先进。为验证这一点,美方安排部分企业试用星链服务,
通过多方面的测试,发现其技术已大幅超越美国本国卫星。因此,对林峰的调查需进一步深入。
然而,相关情报却显得格外蹊跷。林峰的研发速度极快,且多在各类封闭空间进行,随后直接输出图纸。根据林峰的活动轨迹,美方难以确定他具体在何地、从事何种研发活动。
其研发方式与常规科研路径完全不同。尽管林峰名下设有多个研发中心,但至今未发现其中任何一处有显著成果。这些情况倒是相对容易调查。
一艘锈迹斑斑的航母在拖船协助下,缓缓抵达大连造船厂。它仅存外壳,但内部结构与布局仍清晰保留。
林峰率先登船,随后逐一参观。此行除他之外,仅有张 ** 陪同。
“林峰同志,你打算独立研究吗?”张 ** 询问道:“是否考虑与其他团队合作?”
“若与他们合作,如何确保保密?”林峰头也不回地反问,“美利坚已经开始留意我的动向。”
“我巡视一遍即可,航母的结构并不算复杂。另外,过几天你再去一趟港岛,潜艇设计已经完成。”
“这么快?”张志宏难掩激动,“性能如何?”
“采用核动力与全电推进,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林峰答道,“分为攻击型与战略型两种。”
“好,我随您一同前往港岛。不过这么重要的图纸,您为何不早些告知?”张 ** 语气兴奋,“关于航母,我们确实较为谨慎,毕竟此前完全缺乏相关技术储备。”
“我们仅有人曾参观过美利坚的航母,所有参观者都竭力记忆内部构造,但那只是杯水车薪。”
林峰听罢不禁心生感慨。上辈子,国家的航母事业不正是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吗?
最终只能购入一个空壳,根据其结构反向推导,近乎重建般完成了首艘航母的修复。
此后进程逐渐加快:同型号再造一艘,到第三艘时已实现重大改进。
林峰花费整整三天时间,细致参观了航母的每一个部分。在编辑空间中,完整结构图纸已生成完毕。随后,他与张 ** 一同返回港岛。此行未搭乘私人飞机,
以免过于引人注目。两人低调乘船返港,张 ** 则秘密派人取走潜艇设计图纸,火速送回进行可行性研究。
林峰着手设计航母,他选择从修复瓦良格号起步,而非直接打造最先进的型号——太过超前未必是好事。
说是修复,实际上内部技术将全面升级,舰载机也不例外。他计划研制三代半舰载机,毕竟航母的核心战斗力在于舰载机,而航母本身更侧重防御,与驱逐舰、护卫舰协同编队作战。
目前护卫舰已经具备远洋航行能力,尽管吨位偏小,但完成环球航行的护卫舰队证明在充分补给下足以执行任务。海军方面也提出了新式护卫舰的构想,目标是将排水量提升至6000吨。这一次,他们没有求助林峰,而是依靠自身团队展开研发——林峰已提供了技术,他们需要实践所学。
林峰着手重新优化和布局航母内部结构。原有过时设备已被拆除,他将应用自己的技术,这就必须调整内部格局。新布局需要大量计算,尤其是保障舰载机起降时的平稳性。航母的平衡问题极为关键,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在另一个时空,这艘航母曾历经十几年研究才重获新生。
此时美利坚的注意力不在亚太,他们正对南联盟实施轰炸。林峰心中忧虑,不确定“五八事件”是否还会重演。毕竟世界已不同,中国刚刚展示了强硬态度和军事实力。但他仍然放心不下,亲自操控卫星持续监控。
军方同样加强了监控,随着卫星数量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任何战事区域都在监视之下。或许真的是因为世界变了,“五八事件”并未发生,林峰松了口气,尽管具体原因不明。
实际上,林峰并不清楚,变化正源于他推动的卫星发展。尽管卫星图片分辨率有所降低,清晰度依然足以构成威慑。北约担心中国通过卫星监测其战机和轰炸机的起降动态,因此未敢轻举妄动。
林峰如蝴蝶振翅般改变了世界,而他自己浑然不觉,依然专注于航母与舰载机的研发。作为战机起降平台,航母的调度效率至关重要。在战时,如何实现战机的出库、就位、起飞、降落、补给等环节的高效衔接?除了日常训练,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不可或缺。林峰兑换了相关技术与知识,思路逐渐清晰。
从设计阶段开始,就需要考虑装备与人力的结合——这是战争形态的根本,无人装备无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不过,无人机可以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虽然它们不具备一锤定音的能力,但借助卫星导航与数据链,无人机的操控不再受距离限制。
如果未来“星链计划”全面落地,操控将实现无死角覆盖。林峰计划为航母配备无人机,承担远距离侦察与巡航任务,尤其是在海外执行某些秘密侦查或打击行动时,无人机将发挥独特作用。
即使被击落,只要没有明确标识,按照国际惯例,不承认即可。至于本国是否会采取这种做法,林峰并不关心,他只负责提供技术手段,而非决策。
最后是舰载机,代号为J-15,是一款双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舰载机需要加强起落架,采用可折叠机翼以节省空间,并能挂载各类导弹及副油箱等武器设备。
林峰采用了之前多种设备和装备,以实现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尽量与已有的两种战斗机共用部分零部件。
发动机可以直接沿用同款,已具备足够推力;雷达及电子设备同样如此。
只是他无法在现有加工场地建造航母,因为体积过大,材料也难以秘密筹集,因此不得不放弃航母测试计划。
在编辑空间中进行计算优化,这一过程花费了更多时间。
而他的潜艇设计已经通过验证,至少在设计层面上,由众多专家组成的团队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且其中运用的技术十分先进。
最终海军决定建造两艘潜艇进行验证,一艘为攻击型,另一艘为战略型。
大量新型材料的应用效果良好,若验证成功,将在更多领域推广。
材料制造过程简便,制造后直接测试强度、隔音及降噪效果,均符合设计理论。
根据林峰的设计及提供的新技术,其作战能力已远超美利坚同类装备。
公布的数据未必真实,不能全信,真正的实力要在海洋实战中检验。
建造进度迅速,最大的战略核潜艇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可携带32枚弹道导弹。内部空间充裕,可装载大量补给。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65/419701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