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章 蒲州渡
卫璟文死了,死于一伙黑衣人入狱截杀。
从斩杀的黑衣人身上,搜出安王府的令牌。
朝堂之上,昭永帝得知此事,勃然震怒。
御案被拍得巨响,惊得满殿臣子齐齐跪伏于地,高呼:“皇上息怒,皇上保重龙体!”
“要朕保重龙体?呵呵!”
“堂堂京兆重地,都能让那些无法无天的暴徒如入无人之境,闯入大理寺狱中截杀重犯!”
昭永帝拍案而起,抬手怒斥跪伏在地的朝臣们。
“是不是哪一天,朕一觉醒来,我的皇宫都被贼人冲破占据,到时,我指望你们这群废物?”
众朝臣伏地的身体不由得又低了几分。
金吾卫统领张大人更是双手微颤,额角冷汗直冒。
陛下这是点他呢,点他呢!
昭永帝的声音传来,冷如冰刃,目光扫过抖成一团的新任大理寺卿。
“还有你,你这乌纱帽,难不成是纸糊的?既然无用,来人,给我摘了他的乌纱帽。”
上任不过半年,第二任大理寺卿的官帽也应声落地。
半年时间,两位大理寺卿接连丢职。
众朝臣们垂首屏息,心思翻涌。
这哪里还是大秦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这是数十年苦读熬了个催命符。
这之后谁还敢接这烫手山芋?
只怕之后,这大理寺卿之位,真要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鬼门关。
龙椅这位对此案重视程度,超出了预知。
转而又想,陛下这何尝不是想抓住幕后之人的小辫子。
毕竟陛下对其早已深恶痛绝,只想着待到时机就动手。
谁知大理寺狱竟然出了如此大的疏漏。
昭永帝身体前倾,目光冰冷环视一圈,终于问道。
“谢宸安谢大人呢?”
张宗翰和唐刊相互对视一眼,最后还是张宗翰出列,躬身道。
“陛下,谢大人于前日前往蒲州,主持漕运通船事宜。”
昭永帝跟着也想起,谢宸安临行前曾向他请旨出京。
他这是被大理寺狱发生的事气糊涂了,竟然连这事都遗忘了。
蒲津渡渡口。
时值破晓,渡口被薄雾笼罩,河道水势平阔,映着天际晨曦满天。
几十艘漕船首尾相接,静泊在渡口码头。
谢宸安身着紫色云纹官袍,外披玄色大氅,静立于观礼高台。
他身侧站着漕运总督闻晔、蒲州刺史裴鸿涛及一众相关官员。
众官员皆是屏息垂手站在一旁。
裴鸿涛却是冷汗直冒。
昨夜他还搂着美妾做着美梦,就被仆从喊门叫醒。
这才知晓谢宸安谢大人到了蒲津渡,还直接扣下待出发属于安王殿下的漕船。
通知他寅时三刻到蒲津渡渡口。
来到渡口,谢宸安丝毫不提安王船只的事,只是让他站在一旁,观看通往上京城押运粮草的漕船通行仪式。
这无声打脸,让他既羞愤又惊惧!
“时辰到,启航——!”
随着礼官悠长的唱喏,岸上鼓声响起,声震河面。
为首漕船升起信号旗,船工们齐声呼喝着起锚、升帆。
巨大的槽舵入水,紧接着第二艘、第三艘,庞大的船队次第移动,河道上荡起长长的波纹。
谢宸安凝望着眼前景象,面色沉静如水。
这十几日,他坐镇长安城,协调两部,调拨钱粮、弹压地方阻挠,方在今日选择漕船复行。
之所以在蒲州举办复行仪式,就是做给安王看。
漕船之所以被困,除了是河道搁浅,根本原因是要给安王名下的漕粮及盐铁让道。
此番漕船能发出,是他知道打蛇打七寸,在蒲州压住安王一派。
从接圣旨整治漕政弊端,他就已开始布局,今日之事仅仅只是开始。
如果想要一劳永逸,必须从根子上彻底解决问题。
船厂统一建造漕船,到漕船船队航行,再到漕运队伍的建立。
如果没有一套严苛的管理制度,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而这些漏洞就会被安王一系抓住机会牟利。
发现安王就是造成漕船停运的黑手。
是从接手漕运停滞开始。
他收集往年漕运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从自然灾害到人为灾难,挨个分析,逐一对比。
这一对比,竟让他从漕运中发现安王插手漕船的猫腻。
每年这个时间段,近三分之一的漕船被安王征用。
这也是今年影响漕船无法通航的根本原因。
朝廷无船可调遣,朝廷的漕船要给安王让道。
今日漕运通行之后,明日他即刻回上京。
这一纸奏折不知陛下又该如何下旨。
是下旨痛斥还是继续隐忍,他拭目以待!
洛阳安别苑。
“禀王爷,”
一暗卫匆匆而至。
安王手指抵着卷宗,正与胡惟郢商讨河东今年盐池产量以及通过漕船运回的银钱分配。
他合上卷宗,冷冷地盯着暗卫。
“何事,说。”
暗卫垂首说话。
“禀王爷,今日谢宸安谢大人于蒲津渡扣下我河东三十艘船舶。”
“谁?谢宸安?”
胡惟郢面露惊色,猛然看向安王。
不明谢宸安为何会出现在蒲津渡。
他们竟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谢宸安!”
安王执卷宗的手指收紧了几分。
他面上并无波澜,连眉梢都未曾动一下。
只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略略扫过跪在地上的暗卫,又缓缓移开落回卷宗上。
那原本随意搭在案几边缘的左手,已悄然收拢,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紧握成拳,压在摊开的河东盐税账目之上。
室内一时静极,只听见胡惟郢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半晌,安王才扯动了唇角,似是冷笑。
他并未看向任何人,目光依旧落在卷宗上,声音听不出半分情绪,只比方才低沉了几分:
“谢宸安,他倒是会挑时机。”
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从此处向北进入黄河河道,后通往河东。
除了是江淮到关中的运粮关口,也是河东盐运的重要通道。
漕船驶入黄河航道最后转入河东道。
谢宸安不可能突然出现在蒲津渡,以安王对谢宸安的了解,必然是有后手。
想到月中从上京送达的信函中,提到的漕运一事,心中了然。
“加急送信至蒲州,让裴鸿涛安排人混入二十艘民间船舶,尽量把被扣下的漕船暗中放行。”
他眉心微拧,手指轻叩案几,接着说道。
“警告裴鸿涛,此事务必办好,不然他这个蒲州刺史也别当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9/420975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