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章
闹洞房?孙红心才没那个兴趣。他只是想早点看看聋老太太的状况,好提前做准备。不然菜啊肉啊买早了,这天气也放不住。“哎呀,我才没那么无聊。”
听他这么说,孙燕也就没再多问。
中午没吃好,晚上孙红心一口气吃了两个半馒头,辣椒炒肉他一个人吃掉半盘,把孙燕和宋丽荣都看愣了。
“红心,你中午没吃啊?”宋丽荣有点担心。
“吃了,张姨做的菜带去食堂,一蒸就不好吃了。”孙红心还挺委屈。好好的菜,一进食堂就全变味了。
一听是他挑食,宋丽荣也就放心了。可也没办法天天送饭,她倒是愿意,就怕学校不同意,再说儿媳妇也不让。
孙燕更干脆,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赶紧走人。”
回到院里已经七点,一进前院就看见阎埠贵冲他使劲使眼色。孙红心明白他是提醒自己小心院大会,笑了笑没说话,直接去了后院。
在张家坐了五分钟,刘海中的二儿子刘光天就来通知开会。
因为和粮食有关,张刚没让儿子去,自己和孙红心一人拎个马扎去了中院。
孙红心几乎是踩着点到的,和张刚一起在角落里找了个位置坐下。
“大家安静一下。”易中海见孙红心落座,便拿起搪瓷缸子敲了敲桌面。
等众人安静后,先开口的却不是易中海,而是刘海中。他胖墩墩地站起来,像座小山,院里大概只有贾张氏能和他比比块头。
他装模作样清了清嗓子,才开口说:“我先说几句,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为了粮食的事。前天红心提醒大家明年可能粮食紧张,建议有渠道的早点备粮。我们几个大爷昨天就去打听了一下,结果吓了一跳——鸽子市的粮票已经涨到五毛一斤了,这还不包括买粮的钱。”
“我们又统计了一下院里的缺口,算下来差不多两千多斤。这说明什么?说明情况可能比红心说的还要严重。所以咱们几个大爷商量了,开这个全院大会,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共渡难关。”
“我要说的就这些,下面请一大爷讲话。”
还没等易中海开口,下面就炸开了锅。
“五毛一斤?再加上买粮,那不是要六毛多?”
“我听说还要涨!”
“这么贵谁吃得起?这不是要人命吗?”
“搞不好真要等到明年秋收才有转机……”
易中海没急着制止大家议论。在他看来,场面越乱越好,大家越慌,就越容易联合起来向孙红心施压——毕竟没人想饿肚子,更何况可能要饿大半年。
过了快十分钟,他才敲敲桌子:“好了好了,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要商量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粮食是大事,鸽子市的粮价还在飞涨,再过两个月,说不定一块钱一斤都打不住。我们得抓紧,现在所有人都在抢粮,再晚,就算有粮我们也买不起了。”
“来,大家说说想法吧,一个一个来。”
一两分钟过去,没人吱声。遇到这种天灾人祸,普通人能有什么办法?无非是赶紧去鸽子市抢粮或换票,能买多少是多少,买多了再和院里人分一分。
孙红心早已料到易中海会把话头引到自己身上,刘海中刚才那番话,不过是个铺垫。
果然,见没人回应,易中海看向他:“红心,你有什么办法吗?”
“没有。”孙红心干脆地摇头。
易中海对此早有打算,轻咳一声后接着问道:“红心啊,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姐夫不是巡防大队的队长嘛,他跟鸽子市的票贩子肯定挺熟的,能不能请他出面帮忙协调一下?”
易中海话音一落,全院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孙红心身上。
孙红心这时也算明白了易中海的真正意图,说实在的,他都有点佩服这老头。情况都这么紧张了,还有心思东算西算,心态确实够稳。
也罢,既然有人非要自找难堪,拦也拦不住。孙红心微笑着从马扎上站起身,说道:“我先表个态吧,找我姐夫帮忙这事就别提了。去鸽子市买粮食本来就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真要追究起来,算得上投机倒把。”
“我姐夫是公安,对这种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但绝不能明着知法犯法。所以,这事还是请三位大爷自己想办法吧。”
孙红心刚说完,旁边就传来一句很轻的嘀咕:“真自私。”
他转头一看,是贾张氏说的。
在这个院里,易中海最头疼的就是贾张氏。作为同一阵线的,她从来没帮上过什么正经忙。所以这声“真自私”一出来,易中海心里就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还没等他开口,孙红心就把话接了过去:“贾家婶子这话是说我吧?自私——这个词用得挺好,那咱们今天就好好说道说道,什么叫自私。”
“贾家婶子,我先问你,你在这院里少说也住了三十年了吧?不算我这个后来的,你为院里的邻居做过些什么?据我所知,这院里出力气的事,从来和你们贾家没关系;可占便宜的事,你们倒是一次都没落下。”
“另外我提醒你一句,现在粮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且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少则一年,多的话两年三年也说不定。”
“要说这院里谁家最缺粮,那肯定是你家。谁让你家有四个农村户口呢?别人家无非是商品粮定额减了,省着点吃还不至于饿死,你家可就不好说了。”
“六毛多一斤的粮食,以东旭哥那点工资,也买不了几十斤。再加上他那点商品粮配额,仔细算算,你们每人一个月怕是只能分到十几斤,够不够吃都难说。”
“再说回自私。都到这节骨眼上了,别说为院里做什么,你连为自家都没出过什么力。换作我是你,这时候早就回村里挣工分去了。虽然也吃不饱,但总归是个进项。”
“可你呢,还想着在城里享清福,整天窝在家里。贾家婶子,我教你一个道理:说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你一个连自己家都不愿付出的人,来说我自私,不太合适吧?”
“另外我再提醒你一句,买粮这事我肯定不会接。但就算我接了,我能弄到粮食,也跟你贾家没有半粒米的关系。我早就说过,我们家跟你们老死不相往来。下次记清楚了。”
孙红心说这番话时,脸上依然带着笑,语气也依旧温和。可听在众人耳里,却只觉得一阵阴冷。
此外,他讲这些话也带着恶作剧的心思,想试探能否让贾家内部闹起矛盾,从而把贾张氏这个爱生事的人送回乡下。要知道,一旦回了农村,再想回城里就困难了,没有正当理由,连介绍信都开不出来。
他说完后,贾东旭已经露出思索的表情。
不过孙红心毕竟是读书人,而且成绩一向不错。今天这场院大会他本只想看个热闹,但易中海不死心地把话题引到他头上,不回敬一下似乎不太礼貌。
所以,在说完贾张氏之后,不等她反驳,孙红心就直接向易中海开火:“一大爷,粮荒这件事,不单是我家的事,也不只是咱们院子的事,而是全国的事。您有心为大家解决问题是好事,我相信其他院的大爷也都在努力,但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像您这样把责任推给别人。往轻了说,您这叫不作为;往重了说,您这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啊,您说呢?”
易中海简直想骂人——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谁还敢打孙红心的主意?
但此时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打哈哈:“那个,红心,是我考虑不周,我向你道歉。”
“行,我接受。”孙红心也没打算把事情闹大,反正自己没吃亏,不过耽误点时间,再揪着不放也没意思。
见孙红心没继续追究,易中海松了口气,赶紧宣布散会:“那今天的大会就开到这里,大家先回去吧。最近多往鸽子市跑跑,能买多少粮食就先买多少,别怕买多,用不完的院里可以互相调剂。另外,我和其他两位大爷也会想办法尽量弄些粮食回来,可能不多,但多少能补点亏空。好了,散会。”
人群一哄而散。孙红心让小马扎给张刚带回去,自己没打算回后院。
不过刚走出院门,他就被何雨柱拦住了。
“干嘛?”孙红心拨开何雨柱拉他的手。
何雨柱嘿嘿笑了两声:“红心,明天我就要领证了,大后天在院里摆酒,你那肉和菜可别耽搁了。”
“放心,耽误不了。不过狍子没了,有只麂子,大概六十斤,我就不多收你钱了。”孙红心一点也不担心,东西他空间里随时都有,就看明天聋老太太的情况——要是情况好,后天就能拉回来;要是不好,就再等等。
“行行,是肉就行。”何雨柱觉得狍子还是麂子没什么区别。
“对了,你明天什么时候领证?”
“下午,上午在厂里做完午饭我就请假。”
孙红心想了想说:“那这样,明天你和小芳姐领完证回来,做顿好的,和老太太一起吃。航子家还有肉,你去割点,明早我再拿些鸡蛋过来。”
“那太好了,我就不谢啦!”何雨柱一拍大腿,有肉有鸡蛋,明天只需要再买条鱼就行了。
孙红心摆摆手,转身离开。
在招待所安顿下来已是晚上九点,孙红心冲了个澡便早早休息。
同一时刻,贾家却热闹非凡。全院大会刚散,贾东旭踏进家门便对母亲提议:“妈,要不您先回乡下一阵子?等这阵粮食短缺的情况过去再说?”
贾张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抖着声音问:“你、你这是要把我赶回乡下?”
贾东旭自知这话不妥,但眼下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苦笑着解释:“妈,我也不愿这样,可家里真的撑不住了。就算按现在的粮价,我们也买不起。一天少说也要三斤粮食,一个月就是九十斤。除去我的配给,还差五十多斤——光补这个窟窿就得三十多块钱。我那点工资连买粮都紧张,更别说买菜了。总不能天天啃窝窝头吧?”
贾张氏沉默了。儿子说的在理,可想到要回乡下受苦,她心里一千一万个不情愿。那些农活几十年没碰过,早就生疏了。老家的房子多年无人居住,恐怕早就塌了。
琢磨半晌,贾张氏试探着说:“不能让院里捐点款吗?请一大爷组织一下。”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7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