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赚钱和花钱
一个月后,维也纳机床厂的车间里,g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在使用了流水线生产之后,传送带转速比初装时快了近百分之三十,效率更是提高了百分之六十。
约翰逊站在二楼办公室,看着楼下流水线上源源不断下线的汽车,手里攥着刚签的合同,不是紧张,是兴奋。
合同上的买方是德国慕尼黑的汽车经销商,一次性订了两百辆轿车,定金已经打到账上,比他去年全年的订单总额还多。
“老板,柏林的经销商又来电话了,说愿意加价5%,要优先提车!”秘书拿着电话进来,声音都带着颤。
约翰逊一把夺过电话,语气里满是底气:“告诉他们,加价不用,但得按排队来!
咱们现在每月能产三百辆,全是通用配件,不管是转向轴承还是螺丝,随便拆一个都能换,他们拿到车根本不用愁维修!”
挂了电话,他忍不住看向墙上鲁道夫的照片。
这要是搁以前,别说出口德国,就是奥地利本土的出租车公司都嫌他配件不通用,订单跑了一个又一个。
现在倒好,隔壁捷克的工厂都派人来偷师,想抄他的通用配件规格,结果连螺丝的公差标准都摸不准。
不止机床厂,整个奥地利的工业都像被按下了加速键。
老弗雷德里克的钢铁厂,熔炉按通用钢材规格调整后,不用再频繁换模具,每吨钢的成本降了12%。
每天清晨,十几辆卡车排队拉钢材,一半发往机床厂,另一半直接运到汉堡港,发往法国和荷兰的机械厂。
之前总压价的法国经销商,现在不仅不砍价,还主动预付定金,就怕断货。
伯格的纺织厂更夸张,除了给汽车做座椅套,还按通用尺寸开发了卡车篷布、机床防尘罩,订单堆到了三个月后。
上周他去比利时参展,展台前围满了欧洲商人,连英国的纺织巨头都过来问能不能代工,伯格直接把通用规格表拍在桌上:“按我的标准来,价格好说,要是改规格,免谈!”
整个欧洲市场都在传:奥地利的工业品,不仅便宜,还省心。
不管在哪坏了,随便找个修理厂都能配上配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而这一切的背后,鲁道夫正坐在总理府的书房里,看着桌上的股市报表,眼神锐利如鹰。
“总理先生,美国那边传来消息,通用汽车和美国钢铁的股票,按您说的点位已经抛了,净赚了四百五十万美金。
英国的煤矿股也清了仓,加上之前的收益,总共折合一千二百万先令。”
秘书站在桌前,手里捧着厚厚的单据,声音压得很低。
鲁道夫拿起报表,指尖划过那些数字,没有丝毫波动,他知道,这只是开胃菜。
1929年的股市崩盘就在眼前,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未来奥地利抗住危机的底牌,也是奥地利回归德国,自己打败纳粹的关键。
“让伦敦和纽约的人立刻把钱换成黄金,分三批运回来,走荷兰的船队,避开英国皇家海军的眼线。”
鲁道夫放下报表,语气不容置疑,“告诉他们,三天内必须完成交割,晚一天,提头来见。”
秘书心里一凛——总理的指令从来都精准得可怕,之前让买的股票,每只都涨得疯狂。
现在让抛,华尔街的那些庄家还在疯狂追高,等他们反应过来,黄金早就运到维也纳了。
“另外,把剩下的三百万美金,换成美国的粮食和石油期货。”
鲁道夫补充道,“经济危机一来,粮食和能源会比黄金还抢手,提前囤着,以后有大用处。”
秘书点头应下,刚要走,鲁道夫又叫住他:“对了,让财政部盯着国库的收支,企业的税收多了,但不能随便花。
除了必要的基建,其他的都存起来,等着危机来了用。”
秘书离开后,鲁道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上往来的行人。
他没忘了民生——工业起来了,工人得拿到实惠,不然再好的政策也稳不住根基。
隔天,奥地利《国家公报》头版刊登了新法案:《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法案里写得明明白白:所有企业必须按月发工资,迟发一天,按日支付5%的违约金。
加班必须付双倍工资,周末加班付三倍;企业要是敢拖欠工资或克扣加班费,一经查实,罚款是拖欠金额的十倍,负责人还要被拘留。
法案刚颁布,维也纳郊区的一家小机械厂就撞了枪口。
老板仗着自己有背景,拖欠了工人两个月工资,还说“爱干干,不干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工人抱着试试的心态打了政府监督电话,没想到当天下午,劳动监察队就带着警察来了,直接封了工厂,老板被带走拘留,拖欠的工资加上违约金,第二天就送到了工人手里。
消息一传开,整个奥地利的工人都沸腾了。
机床厂的老工人汉斯,拿到这个月的工资后,又多了一笔加班费,他攥着钱,跑到邮局给乡下的老婆寄了一半,还附了张纸条。
“现在厂里好了,工资按时发,加班还有钱,你和孩子放心,年底我就接你们来维也纳。”
车间里,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以前干活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知道政府护着他们,手里的扳手都攥得更紧。
他们知道,自己干出来的汽车,不仅能卖到欧洲各地,还能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鲁道夫看着手里的民生报表,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工业崛起、股市套利、民生稳固,这三步棋,一步都没走错。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时间轴,轴上标注着“1929年10月”——那是华尔街崩盘的日子。
“等着吧,”鲁道夫低声自语,“到时候,整个欧洲都会乱,但奥地利,会是唯一的净土,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看到德意志复兴党的能力,没有任何一个德意志人能拒绝复兴党!”
窗外,夕阳洒在总理府的穹顶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这座城市。
远处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声依旧响亮,那声音不再是单纯的噪音,而是奥地利工业重生的脉搏,更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未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104/421817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