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沙赫特的方案
想要走出经济危机,只有生产上的调整是不够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金融问题,那么还是要用金融手段解决。
Bf-109试飞成功的欢呼声还未消散,鲁道夫的办公室已迎来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经济部长兼任帝国银行行长亚尔马·沙赫特。
这位戴着金边眼镜、眼神深邃的经济学家,将自己提出的最终解决方案放在鲁道夫面前。
“总理阁下,工业振兴是骨架,金融与贸易才是造血命脉!这套方案能让德国经济彻底摆脱依赖,无需战争,照样成为欧洲霸主!”
鲁道夫拿起方案快速翻阅,眼中瞬间亮起,不愧是被后世誉为经济学天才的沙赫特,轻而易举就想出了自己想不到的方案。
沙赫特的计划直指核心:避开战争掠夺,用金融创新、贸易重构和资源自主,搭建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
“全力推行!”鲁道夫当即拍板,“你要的权限、人手,政府全程配合!”
次日,沙赫特的第一项重磅政策——梅福票信用系统,正式落地。
他牵头成立的“冶金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虽无实际业务,却发行了特殊的六个月期票据。
政府向企业采购时,直接支付梅福票;企业拿着票据可到任意银行贴现,银行再凭票据向帝国银行兑换现金。
这招巧妙绕开了魏玛宪法对政府赤字的限制,让资金无需经过国库,直接流入工业和基建领域。
消息一出,鲁尔区的工厂主们率先响应。
克虏伯拿着政府支付的梅福票,当即扩大合成橡胶生产线,还顺带新建了一座机械加工厂。
“这票据比马克还好用!”克虏伯笑着对沙赫特说,“无需等财政拨款,工厂能一直满负荷运转!”
短短三个月,梅福票就为德国注入了50亿马克的隐形资金,新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产能直接翻倍。
更关键的是,这些资金并未全部流入军工。
沙赫特严格把控流向:70%用于民用工业和基建,30%投入军工且限定于技术研发。
Bf-109的民用版本很快问世,用于邮政运输和跨城客运,柏林到慕尼黑的行程从两天缩短至四小时,航空旅游业瞬间爆发。
民众争相体验“空中快车”,机票供不应求,带动了航空燃油、机场建设等上下游产业,仅慕尼黑机场就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沙赫特的“新计划”贸易改革同步推进。
他在国会公开宣布:“德国的外汇,只用于购买必需的战略资源!贸易的本质是等价交换,不是依赖他国施舍!”
随即出台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所有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全额上缴政府,进口商品需经专门委员会审批,仅允许进口石油、矿产等无法替代的物资,且必须以出口德国工业品为前提。
为打破外汇短缺的困局,沙赫特牵头搭建了物物贸易体系。
他亲自带队出访罗马尼亚、土耳其、阿根廷等国,签下一连串重磅协议:用德国的合成橡胶、收音机、机械装备,直接换取罗马尼亚的石油、土耳其的铬矿、阿根廷的小麦。
这种“以货易货”的模式,让德国彻底摆脱了对硬通货的依赖。
罗马尼亚的石油源源不断运往汉堡港,解决了德国80%的能源需求,汽车和飞机产业再也不用为燃油发愁。
土耳其的铬矿让德国合金钢质量飙升,Bf-109的发动机寿命直接提升50%;阿根廷的小麦则填满了德国的粮仓,面包价格稳定在每公斤0。5马克,民众再也不用为温饱担忧。
反过来,德国的工业品在这些国家大受欢迎,罗马尼亚的农场主们争相购买德国拖拉机,土耳其的城市里到处是德国产的收音机,阿根廷的港口堆满了德国制造的机床。
“这才是真正的双赢!我们可以跟任何国家实现双赢,除了法国,甚至包括法国。”沙赫特站在汉堡港的码头,看着满载货物的轮船往来穿梭,语气中满是自豪。
到年底统计,德国的贸易逆差彻底扭转,顺差高达30亿马克,外汇储备从不足1亿马克飙升至25亿马克,一举摆脱了魏玛时期的债务危机。
外汇充足后,沙赫特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将资金投入到更长远的基建深化中。
在原有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德国启动了“全国交通枢纽计划”:新建十条铁路干线,连接各大工业城市和港口。
疏浚莱茵河、多瑙河航道,让万吨货轮能直达慕尼黑;建设全国统一的电网,将鲁尔区的火电、南部的水电输送到各地,工业用电成本降低40%。
这些基建工程创造了海量就业岗位。
到1932年底,德国的失业率从30%暴跌至3%,几乎实现全民就业。
街头再也看不到乞讨的流浪汉,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工装、面带笑容的工人,以及排队购买商品的市民。
沙赫特还推出了农业扶持政策:冻结农民债务,提供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农机;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稳定粮食价格;推广新型化肥和良种,让德国粮食产量两年内增长20%,彻底实现自给自足。
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了连锁反应。德国的合成橡胶自给率从70%提升至95%,塑料产量占据欧洲总产量的60%,收音机普及率突破90%,成为全球首个“全民听广播”的国家。
更惊人的是,德国的GDP年均增长15%,工业产值较1933年翻了两番,出口额跃居欧洲第一,远超法国和英国。
这股经济狂飙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法国总理亲自到访柏林,希望借鉴梅福票模式缓解国内失业问题。
英国商会组团考察德国的物物贸易体系,请求扩大双边贸易。
甚至连东欧小国都纷纷派来使节,希望加入德国主导的贸易圈,用本国资源换取德国的工业品。
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经济会议上,沙赫特成为绝对的焦点。
面对各国代表的提问,他从容不迫地阐述:“德国的成功证明,无需战争掠夺,只要通过合理的金融调控、公平的贸易合作和持续的产业升级,就能实现经济崛起。”
这番话赢得了满堂喝彩,不少国家当场与德国签订贸易协议。
柏林的百货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塑料餐具、收音机、汽车模型、进口水果,价格亲民且种类丰富。
工人维尔纳不仅买了新自行车,还带着家人乘坐民用版Bf-109体验了一次空中观光,回来后逢人就说:“跟着总理和沙赫特先生,日子越过越红火!不用打仗,我们照样是欧洲最强!”
鲁道夫站在帝国大厦的阳台上,俯瞰着繁华的柏林街头:车辆川流不息,工厂烟囱冒着袅袅青烟,市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沙赫特站在他身边,递上一份新的经济规划:“总理阁下,下一步我们可以推进欧洲货币合作,让马克成为区域核心货币。”
鲁道夫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光芒:“无战而兴,方为王道。让全欧洲都看看,不用发动战争,德意志也能照样崛起!”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104/421816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