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世民:这忠臣朕受不了 > 第26章 小混账

第26章 小混账


赵子义一行,就如同水滴蒸发于渭水,悄无声息地从长安城中消失了踪迹,留下的,只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府邸和无数猜疑的涟漪。

三日后,刘文静心中记挂弟子,再次踏足赵府。

门前冷落,白幡犹在,却透着一股死寂。

他叩响门环,许久,才有一个留下的老苍头颤巍巍地打开一条门缝。

“刘先生……”老苍头神色惶恐。

“子义呢?可在府中?”刘文静急切问道。  “府里……府里没人了……小郎君,福伯,小桃姑娘,还有好些人……前几日夜里,就、就都走了……”老苍头语无伦次。

刘文静心中猛地一沉,一把推开大门疾步而入。

但见前厅院落空空荡荡,昔日虽人不多却也有几分生气的府邸,此刻竟如古墓般沉寂。

他冲进书房、卧室,皆是人去屋空,甚至一些稍显贵重的摆设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笨重家具蒙着一层薄灰。

“走了?去了何处?为何不告知于我!”

刘文静又惊又怒,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担忧袭上心头。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绝非那么简单,转身便急匆匆直奔秦王府。

“殿下!殿下!”刘文静甚至来不及等内侍通传完毕,便几乎闯入了李二的书房,

“出事了!赵府空了!子义那孩子,不知所踪!”

李二正与房玄龄商议应对突厥骚扰之事,闻听此言,霍然起身,眉宇间瞬间凝结起一层寒霜:

“不知所踪?何时的事?守卫何在?为何无人禀报!”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怒。

赵天雄刚为他而死,若其独子再出半点差池,他何以自处?天下人又将如何看他李二?

他立刻压下与房玄龄的议事,沉声道:

“玄龄,此事暂且压下。即刻令‘百骑’精锐去查!要快!活要见人,死……必须给本王找到!”

“百骑”的效率极高,不到一个时辰,初步调查结果便呈送上来:府库财物大多被搬运一空,核心的仆役、工匠以及部分赵家庄户都已消失。

最后的线索,指向了校尉张铮——有人曾见他的部下夜间在赵府附近出现过。

张铮被紧急召来。他甲胄在身,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军营被唤来。

进入书房,看到面色冷峻的李二和一旁忧心忡忡的刘文静,他立刻单膝跪地,垂首不语。

“张铮!”李二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赵小郎君失踪,与你有关?”

张铮头埋得更低,声音沉痛却清晰:

“末将死罪!日前……小郎君找到末将,他……他……”他似乎难以启齿,最终一咬牙道,

“他哭求末将,言在长安日日对着旧物,思念亡父,悲痛欲绝,心如刀绞,已无法安眠。

只想离开这伤心地,寻一无人认识的僻静之处,悄悄度日,以免触景生情。他恳求末将助他夜间出城,前往麦张村投奔一门远亲……”

李二目光锐利如刀,盯着他:“所以,你便私自调兵,违抗宵禁令,助他出城?”

“末将……末将见其形容憔悴,悲恸无助,又念及赵统领如山恩情,一时……一时糊涂,心软应允了。

末将深知罪责深重,甘受军法处置!只是……小郎君临行前,哀求末将发誓,绝不可泄露其行踪,以免被殿下寻回,再陷哀思之境。

末将……末将未能恪守承诺,愧对孩童之托,更愧对殿下信任!请殿下重罚!”

他将头重重磕在地上,语气充满了懊悔与请罪的坚决,却巧妙地将赵子义的“谋划”转化为“孩童因悲痛而生的任性逃避”。

书房内一片寂静。李二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根本不信张铮这番“悲痛欲绝”、“触景生情”的鬼话!

那小子在灵堂上冷静得可怕,逻辑清晰,追问细节,哪有半分“无法安眠”、“心如刀绞”的样子?

这分明是金蝉脱壳!而且做得如此干净利落,连“百骑”一时都摸不到尾巴!关键才走三天!

小混账!真有你的!李二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叹和……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失落与难受。

那孩子,竟如此不信他吗?不信他会护他周全?非要自己躲起来?

他看了一眼跪地的张铮,心中明了这汉子是在维护赵子义,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其情可悯,其心亦忠。

良久,李二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念你一片报恩之心,又是初犯,军棍暂且记下。罚俸半年,官降一等,仍留原职戴罪效力。下去吧。”

“谢殿下恩典!”张铮重重叩首,心中松了口气,退了出去。

刘文静急切道:“殿下,那子义他……”

李二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玄龄,你也先去忙吧。肇仁,你随我去后宅看看王妃。”

他需要一个人静静,更需要和观音婢说说这件事。

来到后宅,长孙皇后正倚在软榻上,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看着窗外发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轻愁。显然,她也已经听说了赵府的消息。

“二郎,”见李二进来,她微微坐直身子,“可是有了九儿的消息?”

李二挥退左右,坐在她身边,揉了揉眉心,将张铮的话和自己的判断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说完,他长长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

“观音婢,你说说,这孩子……他才四岁啊!心思怎么就深到了这般地步?他这哪是伤心欲绝,他这是……他这是怕了啊!怕有人趁他父亲不在,对他下手!他信不过任何人,包括本王!”说到最后,他的语气里不禁带上了几分受伤和自嘲。

长孙皇后伸出手轻轻握住他因紧握而有些发白的手指,柔声道:“二郎,莫要如此想。那孩子……并非不信你。”

她美眸中满是怜惜与洞悉:

“他正是太知道你的重情重义,才知道你若知晓他可能身处险境,定会不惜代价护他周全。

可他更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父亲刚为救你而死,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你越是回护他,那些藏在暗处的目光就越是嫉恨,越是可能用更阴毒的手段对付他。

他这是……不想让你为难,更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用来攻讦你的靶子啊。”

她轻轻叹息一声,眼中泛起水光:

“这孩子……心思太重,也太苦了。他哪里是不伤心?他是把所有的悲伤和恐惧,都硬生生压了下去,逼着自己冷静,逼着自己去想那条最艰难的求生之路。他选择独自离开,不是不信你,恰恰是……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李二闻言,怔住了。他光想着那孩子的“算计”和“不信任”,却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想过。

经长孙皇后这一点拨,他恍然明白过来。

是啊,那些世家门阀,那些潜在政敌,甚至东宫那边……谁会放过这个打击他李二的机会?一个“妖孽”神童,若是夭折了,岂不是正好?

一想到那孩子独自一人,承受着丧父之痛,还要步步为营,算计着如何避开明枪暗箭,在无人处挣扎求存……李二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难受得几乎喘不过气。

他沉默良久,声音有些沙哑:“是本王……考虑不周。竟让他一个孩子,独自面对这些。”他闭上眼,仿佛能看到那个小小的、倔强的身影,在黑夜中孤独前行。

“可是观音婢,他才四岁!他一个人,带着些仆役庄户,能去哪里?世道这么乱,若是遇上歹人……若是……”

后面的担忧,他几乎不敢说出口。那孩子再聪明,也终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幼童啊!

长孙皇后的手轻轻抚上腹部,语气却异常坚定:

“二郎,我相信九儿。他非常人,既有此决断,必有后手。他比我们想象的,要坚韧得多。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我们大张旗鼓地寻找,那样反而会暴露他,将他置于真正的危险之中。”

她看向李二,目光清澈而睿智:

“我们现在能做的,不是将他抓回来,而是尊重他的选择,并暗中为他扫清一些障碍。

暗中派最可靠的人,悄无声息地去寻访,只需确定他平安即可,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出面干涉。

同时,在朝堂之上,对于那些可能的风言风语,对于那些试图借题发挥之人,你需要表明态度:赵天雄之子,自有秦王看顾,任何人,不得妄加揣测,更不得惊扰!”

李二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妻子的智慧总能让他从纷乱的情绪中冷静下来。

“本王明白了。就依你所言。”他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只是苦了你了,还要为此事劳神。”

“妾无恙。”长孙皇后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的浅笑,

“只是心中总是挂念。那孩子一声‘姨娘’,我是真心疼他。盼他只求平安长大,便足矣。”

而此刻,刘文静失魂落魄地回到府中,赵子义那日的警告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荡。

“厌胜之术……宫中大忌……”他越想越是心惊肉跳,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

他猛地冲入后院,不顾一切地将那些巫师作法用的器物全都砸毁焚毁,仿佛要烧掉一切不祥的预兆。

孔胤达在府中听到最终消息后,只是对弟子淡淡道:“潜龙入渊,不鸣则已。且看风云际会吧。”语气中,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靖在北境收到长安密信,看完后置于灯烛上点燃,看着跳跃的火光,目光幽深:“赵子义……你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呢?”

赵子义,这个曾名动太原的神童,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与无数隐秘的思量后,便彻底沉入了水底,从长安的视野中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在李二的眼皮子底下,在秦岭脚下,灞水之畔,一颗种子已经悄然埋入肥沃的土壤,正贪婪地吸收着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震惊世界的那一天。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